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微信扫码分享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精选12篇)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1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 朱玉棣 唐建华 

  作为一篇传统课文,《詹天佑》以“老面孔”、“新要求”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如何体现“新标准”、“新要求”,本文作者就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课前:

  (在学生预习完课文《詹天佑》后)

  师:同学们,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学好这篇课文?

  生1:我觉得应该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资料等先了解一下詹天佑这个人。

  生2:我觉得应了解一下1905年前后清政府的情况以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态度。

  生3:还可以查阅一下当时清政府的铁路建设情况。

  生4:我认为还应该通过查看地图,了解一下“京张铁路”所经路线的地形。

  师:同学们的建议很好,我们可以从人物、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几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资料,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找和你有共同想法的同学合作查一个方面,欢迎查两个方面,当然全查更好!

  (学生分组收集,并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看电影《詹天佑》)

  ◆课中:

  一、通情

  师: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读后谈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生读课文)

  师:谁能告诉大家自己的感受及原因?

  生1:我很气愤!清朝政府刚提出这条铁路的修筑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争夺修筑权,横加干涉我们自己的事。

  生2:其实他们的目的是要控制我国的北部。我从收集到的资料中知道,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他翻出地图册,教师示意他把地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京张铁路是连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他们争夺铁路的修筑权,就是想吃西北这块“肥肉”。

  师:说得好。不仅联系了课文内容,还巧妙地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我们看到了帝国主义者的真正嘴脸。这种强盗行径真令人气愤。

  生3:还有令人气愤的事。帝国主义者欺侮我们技术落后,进行要挟,真是欺人太甚!

  生4:更令人生气的是,他们知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就进行嘲笑,他们以为,他们的著名工程师不敢轻易尝试的事,中国人就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真是“狗眼看人低”。

  师:1905年是清朝末年,我们还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想自己修条铁路,帝国主义者就进行阻挠,阻挠不成就要挟,要挟不成就嘲笑。实在是令人气愤。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出这种感情来。

  (两生读,老师评议)

  师:那么除了气愤,你们还有什么感受?

  生:高兴!因为我们有詹天佑这位总工程师为国争光了。大家都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师:对,这是一条争气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师: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这种气愤而又高兴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

  (先各自练读,再指名读,然后评议)

  二、入境

  师:大家能把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吗?注意把课外搜集到的内容也体现出来。

  (学生分组准备,积极性很高。在老师指点下,一生扮演“清政府”,八生分别扮演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一生扮演詹天佑,其余学生在座位上扮演中国民众。同时准备中国地图一幅。)

  “清政府”先在地图上比划一番,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

  “帝国主义国家”就开始纷纷阻挠,相互争夺修筑权。争持不下就要挟,认为清政府最后还得求助于自己(其言行由学生根据时代背景自由发挥,注意表现出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然后“詹天佑”义正辞严地大声说:“我们国家已经有自己的工程师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政府”接着宣布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民众(欢呼):这一回咱们可以争一口气了。

  “帝国主义国家”这是个笑话,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我们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工程,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师(表演即将结束时,教师扮演记者采访詹天佑):詹总工程师,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你接受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压力大吗?

  “詹天佑”(因事先没有准备,片刻后回答):压力很大,但是我相信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外国人能办得到的事,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办到;外国人不能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到。

  (台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光有志气可不行,还得有实力!想想:詹天佑是何许人也?(转向其他几位学生)现在假如你是詹天佑,你这位詹总工程师怎么评价自己?

  生1:我是导师最得意的学生,我是最棒的,没人能比。

  生2:我12岁就离开父母离开祖国,独立性很强,什么苦都能吃,那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奈何得了我吗?

  ……

  ◆评析:

  首先,这一教学片断是老师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读书的成功例子。笔者让学生猜问题,扮演记者采访“詹天佑”,实际上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读书、提问、质疑、思考。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产生喜怒哀乐。“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梁启超语)笔者的两个问题以及所采访的问题,问在情感上,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学生已由文外之“我”变成了文内之“我”。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学生带着愤恨、高兴的心情去读、去说,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这一教学片断也是老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成功例子。在教学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合作搜集了有关资料,对詹天佑以及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学生交流材料”以达到“资源共享”的做法,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巧妙地渗透于问题的回答之中,使学生将手中的材料进行筛选提取的“二次搜集”,学生自然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且通过兴趣盎然的交流后,学生对詹天佑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为学习下文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

  (作者单位系江苏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2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做记号。

  2、找出中心句,理解中心句与全篇的关系。

  3、感知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教学难点

  1、读懂5、6自然段,知道居庸关、八达岭的开凿方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

  教具准备

  1、图片 2、石粉 3、磁带 4、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中心句中知道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而且我们还知道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二、新授

  1、学习第3、4自然段

  思考:课文从那些方面写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

  推敲句子

  a“哪里要开山……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b“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技术人员之口。”

  (区别“精密”、“周密”)

  c“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

  学法指导

  抓事例——评人物——悟感情

  2、学习5、6自然段

  小组学习

  (1)抓事例——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如何克服?

  (2)评人物——这些内容体现了詹天佑什么特点?

  (3)悟感情——结合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自学

  汇报自学情况

  (结合教具理解“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以及“人”字形线路。)

  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四段

  讨论句子

  “……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理解“藐视”、“回击”

  为什么说“……的提前竣工,是给了藐视……的有利回击?”

  如果你曾经藐视过中国的帝国主义者,看到詹天佑设计的铁路,你会怎样?

  体会感情朗读

  三、小结

  四、作业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师。

  2、学习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情感。

  3.加强句式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重点、难点:  

  1、学习四、五、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

  2、理解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品词析句,感受詹天佑在勘测线路过程中的所言、所为、所思,体会他的爱国情怀;第二部分,借助动画,弄懂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不同方法,以及火车是怎样经过青龙桥附近的“人”字形线路的,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干;第三部分,回顾前文,再次感受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非凡的智慧。

  四、教学准备:搜集詹天佑的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詹天佑。(板书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詹天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说一说?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由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等

  师:(视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呢?

  生: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回击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4-6自然段。

  (二)、浏览全文,理清层次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116页,哪位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能?其他同学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出来,写在旁边。

  生汇报: 勘测线路

  (板书)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2、师:你听的非常认真,概括能力也很强。

  (三)、自读自悟,多角度探索

  1、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根据投影出示的要求学习:(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读书要求:(师朗读)

  (1)、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分别用“       ”、“_____”、“(      )”在书上标出。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并谈体会:

  严肃的工作态度    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    吃苦耐劳的精神    顽强的毅力   以身作则

  与工人同甘共苦

  3、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感受詹天佑的精神和那爱国热情。(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生读

  (四)、设计图纸,汇报演示

  1、师:从勘测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又有怎样出色的表现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下来。开凿方向用箭头表示。

  生画

  老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上台讲为什么这样画,其余同学看他画的对不对,给与纠正)

  2、好。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施工示意图吧。

  (播放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施工示意图课件。)

  3、师:从詹天佑开凿隧道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

  (詹天佑聪明的智慧与才干。)

  4、学到这儿,老师真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但更令老师惊叹的是,他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不信咱们就一同看一看课文的第6自然段。

  (1)快速自由读文,思考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

  (2)四人为一小组,下面咱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这一段,我来请一位学生读一读学习要求。

  生小组讨论

  (3)哪个小组愿意来演示。(事物演示)

  先纠正线路是否对。

  (4)谁来解说,谁来演示(注意配合),其余同学认真看。

  4、想不想看老师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呢?(由老师播放火车上山过程的课件,同学们边看边想,)

  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构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师:居庸关、八达岭隧道、“人”字形线路的修筑是詹天佑高度智慧、杰出才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铁路修筑史上的新创举。就这样,詹天佑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的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这时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呢?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

  4、是啊,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这又让老师想起课文开头的那句话:

  生:(齐答)詹天佑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爱国)

  六、课后作业

  1、詹天佑崇高的爱国思想、杰出的创造才能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2、在中国近代,还有许多有志气的中国人,他们也为我们的国家争了光,他们也是我们的骄傲!课外搜集他们的资料,大家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20、詹天佑

  杰出    爱国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4

  【教学目标】1、通过詹天佑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等困难,体会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的工程师。

  2、顺着詹天佑设计挖隧道和“人字形”铁路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詹天佑克服勘测线路、开凿岁到、设计“人字形”铁路等困难,体会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的工程师。

  【教学难点】

  詹天佑是如何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的。

  【教学准备】

  搜集詹天佑的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复习导入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写了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指名读句:

  质疑:把“杰出”“爱国”两词重读了,为什么?(中心句、中心词)

  3、再读中心句(指名读、齐读):

  质疑:从上一课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结合中心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的?

  (板书“爱国”“杰出”,生交流自己对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的初步理解。)

  (结合“最高”、“第一条”、“完全”等词语理解。“第一条”说明过去的铁路都是有外国工程师参与修筑的,这一条是詹天佑首开头例,可见意义之大。“完全”就是说京张铁路的修筑都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这对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说是何等自豪!综上所述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

  过渡:这堂课,进一步走进课文,跟随着詹天佑一起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深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读一读,学习“勘测线路”:

  1、出示第四段内容,学生自读:

  自读要求:在勘测线路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做好标记,再细细体味体味。

  2、交流句一: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⑴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指什么?“启下“指什么?

  ⑵指名读句子: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不怕” “也不怕” “毅然”“马上开始”体会到詹天佑接受任命,义无返顾地要修好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

  3、交流句二: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勘测线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四个哪里,都要──任务繁重艰巨。)

  “周密”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詹天佑做事的周密性?

  (四个“哪里”表现其勘测细致,绝不疏漏。)

  (从四个“哪里”以及“勘测”“周密”等词语体会詹天佑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4、交流句三: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精密”什么意思?与“周密”进行比较,为什么詹天佑说:“大概”、“差不多”这类说话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指名读句子(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的人,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交流句子四: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说说读了这段话的感受(从人物的行为描写中体会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不畏艰苦,与工人同甘共苦的精神。)

  6、交流句子五: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遇到困难的时候,詹天有时怎么想的?从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体会詹天佑修筑好铁路的决心。)

  通过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这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这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抓住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可抓重点语句等。进而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画一画,学习“开凿隧道”:

  1、为什么说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工程最艰巨?自己读一读,说说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出示简笔画,比较两处山势的不同。)

  2、詹天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开凿方法,这两个隧道的开凿方法又是什么?

  让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

  ⑴学生画草图。(可让一个人到台前画。)

  ⑵学生对照图进行讲解。(演示动画)

  ⑶引导: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呢?(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如果都使用中部凿井法好不好?

  (这是本文的疑点,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之在争辩中明理。)

  交流句子: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体会詹天佑总是在工程第一线,和饿工人们一同克服困难,说明詹天佑既有杰出的才华,又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⑷指导朗读。

  演一演,学习“设计线路”:

  1、詹天佑在青龙桥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了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

  指名读第一句设问句(明确这是设问句,有问有答。)

  运用设问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个“人”字形线路的:

  出示图画,学生画出“人”字形线路(可让一个人到台前画。)

  3、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火车是怎样沿着人字形铁路爬上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的?

  4、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演示“人字形线路”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5、演一演,请两学生上台演示。

  6、教师小结:

  勘测线路,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开凿隧道,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又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工作中他时刻不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抓“赞叹不已”,促想象

  过渡: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最后结果怎样?(提前两年竣工,给了帝国主义有力的回击。)

  1、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讨论: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是个笑话”、“还没出世呢”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竣工。所以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3、提问:为什么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引导学生抓住“赞叹不已”一词,展开合理想象: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是怎样赞叹的?

  (许多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说;“ok!詹天佑真了不起!;有的翘起大拇指说:“詹天佑,中国人的这个!”;有的耸耸肩,推开双手说:“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举世无双,空前绝后!”)

  四、谈学习收获和感想

  1、过渡:如果你来到了青龙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

  2、启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杰出”和爱国是这一句的核心,全文正是围绕这四个字展开的。

  “杰出”指的是才能,课文中多处体现;“爱国”指的是精神,可以说贯穿全文。

  3、说话:

  引用文中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詹天佑,你……你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练习说话。

  (詹天佑的杰出贡献集中反映在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险恶环境,能想方设法、依靠群众,战胜重重困难,修筑了京张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干。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担风险,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五、总结、拓展

  1、学会创新:

  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主要表现在他的创新精神上,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谈一谈詹天佑的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会欣赏: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佳作,引导学生从词、句、段,到结构安排进行赏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3、学会写作:

  课后可鼓励学生仿照本文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

  4、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后可鼓励学生收集我国铁路建设方面的新成就和同学们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仿照本文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

  (本文的写作特色:中心突出,题旨分明。开篇揭示中心明确指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紧紧围绕杰出和爱国依次展开叙述。)

  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段话。

  中心句:我的同学李进是一位勤学好问的人。……

  2、小实践:课外收集我国铁路建设方面的新成就,与同学们交流。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5

  一,教材简介

  《詹天佑》是新课标六上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这则案例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片断

  师:遇到困难詹天佑是怎样想的

  生:(读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出示生读的句子)"总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詹天佑每次遇到困难都是这么想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时有意识地把"中国人自己","第一条一定惹中国工程师"重读)

  师:"否则"是什么意思

  生:不这样,也就是说:如果铁路修不好的话.

  师:修不好会怎样

  生:(读)不但……还……(关联词重读)

  师:"惹"是什么意思

  生:招惹,引起.

  师:把"惹"换成"让","被",效果还一样吗

  生:这两个字的效果没有"惹"的效果好,因为当时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的要挟,阻挠和嘲笑下主持修铁路的,假如铁路修不成的话,就是承认自己无能,用"惹"字,仿佛让人看到了帝国主义那种嘲笑的嘴脸,也更能激发詹天佑修铁路的信心.

  师:说得真好,那帝国主义是怎样嘲笑的呢

  生:(用"嘲笑"的口气齐读)"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詹天佑真是"奉命于危难之际呀"!如果他真得修不好铁路,帝国主义者又会怎样嘲笑

  生:(得意洋洋)真如我们所料,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生:(嘲笑)中国人真是自不量力!

  师:是呀,詹天佑为了早日修好铁路,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工程师,他处处想着要为中国人争气,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情感呀!让我们读出这种爱国情感.

  生读段落

  对"开凿隧道","设计'人'线路"两部分让学生自己读懂内容,然后用三个象征图检查效果,突破难点.知道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更进一步突出了詹天佑超众的才能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第三大段中采用了叙事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作者采用的是叙事法,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介绍采用的是说明法.叙事和说明的结合使詹天佑的形象更为主体化,更为高大.

  三,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有这样一个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则教学案例中,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总是否则惹"等字的意思,学生在理解这些词句的同时,体会到了詹天佑在接受任务时所面临的压力,进一步体会到了他的爱国精神.

  2,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激情,读中悟情,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帝国主义丑恶的嘴脸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都铭记于心,通过两者的比较,更能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钦佩这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

  3,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这则案例中,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起了引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学生从字词入手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动画.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要激发学生提问题如: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 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 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学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段落,并重点抓住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从中体会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教学难点:弄清开凿隧道的方法。“人”字形线路火车运行的方位变化,真正认识“人”字形线路设计的独创性、科学性。

  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詹天佑铜像图、青龙桥附近山势图等)及时代背景。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重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教学难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从中体会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并附带有关詹天佑的背景介绍)

  师:这位神态庄重、目光深邃的长者就是詹天佑,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自读悟情

  (一)预习展示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生字组词。(投影)

  施 挟 庸 涧 峭 嘲 勘 勉 纬 饥 隧 渗 竣 邈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挟侠峡涧间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饥讥肌

  2、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两人互相检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投影)

  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做适当的补充)

  形式:

  1、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2、两人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再深入学习课文。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渗透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教育。

  2、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弄清“人”字形线路火车运行的方位变化,真正认识“人”字形线路设计的独创性、科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这节课,我们就“登上”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

  二、朗读生情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师:你们的评价准确又简洁。下面,老师想让你们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能行吗?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可以自己找依据,也可以小组合作。

  3、出示自学提示:

  (1)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问题。

  (2)联系上下文或课外资料来说明问题。

  (3)可按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他明知道修筑这条铁路困难巨大,为什么要毅然接受任务?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d、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参与活动。

  e、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谈一谈你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师:你们抓住具体事例、联系上下文来说明问题,真是有理有据,能把你们理解读出来吗?

  (4)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

  师: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6)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提示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

  师: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

  (7)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8)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抓重点词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三、迁移抒情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关祖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

  詹天佑

  勘测线路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开凿隧道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设计“人”字线路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7

  学习目标 1、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5三段。 2、我学会11个生字和课文词语,会端正书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3、我学会写人文章中围绕中心句,然后选取典型事例来写的结构模式。 4、我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能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了解人物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关于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我国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办厂等方式,对我国加紧经济侵略。其中,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办厂开矿,掠夺我国的资源。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列强在我国投资修筑铁路,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 学习步骤 学习要求 检测 自学 1、周一早上到同桌处背出4自然段。 2、组长检查习题完成(有无漏做,书写是否端正) 小组交流订正 一、自学课文,完成练习 1、读通全文,背出第4段。 2、完成《配套练习》第1-3题,《作业本》第1-3题。 3、理解下列词语: 争夺             精密           轻蔑 争持             周密           藐视  3、认真读文后完成习题: ①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②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记述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③自学后的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听写词语,并校对,错误的订正。 2、完成课堂作业本p9题目和练习本p15题目 3、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请有条理地写下来。           4、研读第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划一划,读一读,我从中感受到: 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庸关的特点是                    ,詹天佑采取的开凿方法是              。八达岭的特点是                ,詹天佑采取的开凿方法是              。画出两中开凿方法,并思考:不同的开凿方法有什么有什么优点?体现了詹天佑                    的品质。                 (3)火车经过青龙桥遇到的困难是               ,詹天佑设计了                  ,解决了这个难题。根据课文画出“人”字形线路图,并思考: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1、默读相关段落。 2、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甄别。 4、组长检查 “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的句式交流) 5、全班指名交流 6、当堂练习 三、拓展练习(任选一题) 1、写一篇200字以上的京张铁路导游词。 2、查找资料,了解庚子赔款的历史,并简要介绍庚子赔款对我国的影响。 3、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8

  小学语文教材的题材,不外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四大类,教材中的情境就是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交织而成。教学中,借助形象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角色的扮演,事实的演示,向学生展示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在这过程中,再加上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情境。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创设了具体可感的情境:

  当学完了这篇课文时,我说:“同学们,历经千辛万苦,京张铁路终于圆满竣工了,为了表示庆贺,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这个招待会可以邀请哪些人参加呢?”

  一个学生说:“应该邀请中外记者。”

  “除了记者还应有哪些人?”我问学生。

  又一个学生说生:“还有詹天佑以及修筑京张铁路的工人代表。”

  说召开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参加。詹天佑、工人、中外记者等角色很快就位了。

  我宣布:“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开始。”课堂上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自由问答。

  记者甲:“请问詹总工程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想?”

  詹天佑:“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为中国人争气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成功修筑,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建造更多、更好的铁路!”

  记者乙:“我向詹天佑总工程师提出的问题是,当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时,你是怎么想的?”

  詹天佑:“在接到清政府任命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时,我心里既高兴激动,又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顶住了多方面的压力,有的人说我是‘自不量力’,‘不过是花几个钱罢了’,有的人说我是‘胆大妄为’,有一家外国报纸更是轻视我们中国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听了这些话,我十分气愤。我发誓一定要把这条铁路修好。”

  记者丙:“我要采访一下工人师傅。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你们为什么能提前两年完成任务?”

  工人甲:“我们靠的是信心,外国人能干的事,我们中国人一定也能形!”

  工人乙:“不管是勘测线路,还是开凿隧道,詹天佑总工程师总是坚持在施工现场,和工人同吃同住,遇到困难总是走在最前面,带头解决。詹天佑还充分发挥了他的创造性,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采用了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很大,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些做法大大缩短了工期,所以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

  ……

  记者招待会十分热烈十分精彩,已下课几分钟了,记者招待会不得不终止。

  上述这个所谓的记者招待会,让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动人情境中,他们通过自我探讨、交流,创造性地地把握了课文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的思想内容,升华了课文的情感内涵。学生深厚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动人心弦。课堂奏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强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可播撒德育的种子,可结出德育的果实。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于语,以情树德,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9

  一, 提问,了解文章梗概。不认识的字,临时注音。

  二, 和学生交流对于人物的了解。

  学生1:他有个长辈是技术人员,他从小对机械感兴趣。

  学生2:他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教师补充:11岁赴美留学,同一批经考试出洋的孩子都这么大。为什么呢?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九州大地,狼烟四起,清政府也意识到科技落后,人才缺乏是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招募选拔才俊之士外出求学,可是他们又担心这些人学成之后,就在当地娶妻生子,生根发芽,不再回来,应当说这种担心绝非多余,西方无论是物质生活待遇,科研工作条件和精神自由方面,都比中国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对于科学家而言,最有诱惑力的,是可以自由的舒展的从事科学工作啊。于是,慈西们就想出这么一个比较孩子气的策略:派小孩子留学,八年之后,20岁不到,在中国早婚早育,20岁可能已经结婚;可是在西方,20岁离婚龄,离成家立业还远着呢!到时候,我切断你的经济来源,你必须回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批肩负了不该他们承担的历史重任和民族希望的娃娃留学生。不可谓不悲壮啊,不可谓不凄凉!我们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国家的兴衰,何止是匹夫,就是小孩子,也同其枯荣啊,当一个祖国极端衰弱的时候,连她最出类拔萃的儿童,也要分担落后的巨痛,正如你们现在所承受的残酷的学习负担,其实,就是全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延伸啊——11岁,和你们差不多的年纪,在安徽合肥,我住在郊区,我孩子11岁的时候,半小时的汽车,让他一个人进市我都不放心啊。11岁的孩子,漂洋过海,一去八年,痛苦了、挫折了,向谁诉说?圣诞节、中秋节,和谁团聚?开心了,成功又有谁来分享? 就这样,詹天佑经历了八年刻苦学习,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和铁路工程系,学成回国,将自己所学回报灾难深重的祖国,在课文中,我们将见识他非凡的才智和毅力,我想,那是他在整整八年的艰苦学习和怀乡思亲中浓缩了的爱国热情的表现和迸发。

  三, 问:修筑过程遇到那些困难?

  学生回答“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四, 问:我们是从开头学还是从修筑开始学?

  学生:从修筑开始学

  教师:好,我们就这么学!

  五, 学习重点的三个段落

  1“勘测线路”

  朗读体会前半段:

  教师:一个大的工程,其实就是一所培养建设人才的学校,京张铁路的修筑,使中国有了第一批——是一批,自己的铁路工程师,这个贡献太大了!这个詹天佑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助手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他对工作人员怎么说?

  学生:“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当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教师:我们说身教胜于言传,行动是无言的召唤。跟随的学生,谁能不感动并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他传授的是技术,更是爱国赤心。

  朗读体会后半段

  教师: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困难是西方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常识的。每遇困难,他怎样想?

  学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教师:谈谈信心对人的作用吧。

  学生1:信心给人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2:我有一次爬双杠,上到一半觉得自己不行了,手一软就掉下来了。后来我鼓励自己,又上去了。

  教师:前面的失败对于你后面的成功,作用是激励的吗?

  学生:不,让我需要更大的勇气才能上去。

  教师议论:是啊,信心,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啊,有了它武松赤手空拳能打虎,没有它,30万南京人遭1000多日兵残酷戮杀,就那样束手待毙,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后来想想, 手无寸铁又怎样呢,30万对1000多,都冲上去,压也压死他们了呀!一条枪一个日兵,竟能看守住一千中国军队的俘虏,令他们安静地等待被杀。为什么?因为太多太多的失败,意志被彻底摧毁了。

  1840——1905, 61年的国际较量中,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几乎所有领域里,皆以中国人的赔银割地宣告结束。人常说成功难失败更难,意思是成功固然要付出坚信,如果你失败了,重头再来,将是加倍的艰难。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61年中,中国人的信心和勇气已是丧失殆尽。现在詹天佑顶着巨大的压力,受任于危难之际,他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请读

  学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教师:信心,这是詹天佑作为一个科学家,用了他的生命,为国人点燃的星星之火。

  2. “开凿隧道”

  自读,教师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学生上来标明两端掘进和中部凿井法。

  六, “设计线路”自读,教师画出人字道,标出南口、青龙桥,学生上来画出火车如果用两个头,如何过了岔道口折向西北行驶。教师对智慧的赞叹,引出下一段。

  七, 朗读第七段。共四句,成功的欣悦,胜利的快乐,缅怀了赞叹。

  八, 扣住“回击”,回头学习第三段。

  1,讨论帝国主义的嘲笑是否有理由

  学生发言大致如下:

  1,有理由,中国当时太落后

  2,没有理由,我们已经有詹天佑。

  3,有理由,虽然有一个詹天佑,但那么多困难不是他一个人能克服的。

  4,没有理由,中国人是有志气的!

  5,有理由,中国落后的不仅仅是科技,如果政府腐败,光有科学家有什么用呢?

  教师:是啊,正如留学对于11岁太早了一样,58岁去世对于科学家也太早了呀。由于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等等原因,詹天佑常年积劳成疾。58岁就离开了人世。

  2对比国人期望、兴奋和帝国主义者极端的蔑视。体会詹天佑承受的巨大压力,再次体会:一面是殷切期待,一面是有理由的嘲笑,一条铁路修筑的成功与否,关乎国人的信心, 

  学生再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九, 满怀深情朗读第一段。结束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10

  课题 詹天佑 课型 指导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20、詹天佑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2、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预习作业 1、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会给生字组词。 3、   查阅资料,了解京张铁路修筑的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初步了解詹天佑修筑过程中的三件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看图导入

  1、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2、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3、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

  3.请个别学生回答:

  (1)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3)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   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学生介绍)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学生学习、讨论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请2到3人回答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齐读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4段。

  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请个别学生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讲讲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请个别学生回答                                             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形线路           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                   (投影出示动画)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生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 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回击  

  板书设计:         詹天佑 爱国                杰出 接受任务              勘测线路 提前竣工              开凿隧道 有力回击              设计线路   备课反思:     作者开篇揭示中心,明确指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紧紧围绕“杰出”和“爱国”依次展开,具体分析,从而赞颂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赞颂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作者的敬佩之情流溢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感动不已。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11

  我认为,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10册讲读课文《詹天佑》时,我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将“导读法”教学模式和“漫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漫读:(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思维的交*互补修正,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           ,如果修成了,就能         。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以上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学生讲到哪儿,教师跟到哪儿。)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并抄写喜欢的词句。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领悟其作用。

  教学重点: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

  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

  3、请个别学生回答:

  (1)当时的情况怎样?

  (2)当地的情况怎样?

  (3)全国的反映如何?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二、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表现了詹天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2、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

  3、自学课文第三段的第二、三层,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

  4、交流施工示意图

  5、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三、学习第4段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

  四、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通情入境 兴趣盎然——《詹天佑》教学片断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0211128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