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微信扫码分享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通用6篇)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篇1

  【同步达纲练习】

  1.成语接龙,不少于三个。

  别有用心→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信口雌黄:

  ②听之任之: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是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明明是他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1) 文中加“△”的“可笑”能与课文第二段的“遗憾”互换吗?说说你的看法。

  (2)把文中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后表达效果一样吗?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起点之美》(刘心武)一文,完成1——7题。

  ①到现场观看赛跑,多数人总愿选择离终点最近的位置,我却偏爱在起跑线附近观看。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当运动员在起点脱下外面的罩衣,露出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筋肉,先略事活动臂膊腿脚腰肢,再渐渐弹跳着、抖擞着,准备进入比赛,那神情,那体态,那气氛,就已非常之优雅;等到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找准自己的道位,在裁判员一声威严而悠长的“预备——”声中,各自凝聚起他们灵魂的注意力拼搏进取,并透过他们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筋腱显现出他们肉体所蕴藏的爆发力弹射力承受力,那他们简直就是一列力与美的活雕像。家里有了录像机后,我常把这样的场面录下来,并用慢放、定格的方法细细品味起点之美。我看清了在比赛现场往往看不清楚的运动员们的面部表情。那起点上的表情实在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倘若说恋人的表情是人类延续不灭的象征,那么,起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

  ②人类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笔郑重地写下第一行字;一个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友善地望着他;一个已经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挖头;一个明天要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

  ③“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④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 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许多钉子;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应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⑤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

  ⑤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选自苏教版《自读课本》,有改动)

  1.从第①段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起跑线上的“起点之美”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

  3.根据文意,下面一段话应放在文中第 段与 段之间。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人的人,都是美的。

  4.第④段中加“▲”的词语“不平衡”的含义是: 

  。

  5.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描写和抒情。

  6.对第⑥段中的“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美,只表现在起点上。

  b.有了起点之美,一定会有终点之美。

  c.任何一个人的起点都是美的,而终点却有可能“失美”。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都有尽全力投入并展示自己的美的机会。

  7.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本文主要观点的两项是( )

  a.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

  b.自觉地进人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c.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

  d.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

  e.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l略2.略3.(1)不能互换,理由结合语境回答。(2)不一样,疑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意表达强烈。(3)略

  【创新能力训练】

  1.力量表情(神情)2.生活中的起点有许多,而且较为隐蔽

  3.③④ 4.起点上都尽力投入了,终点上却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5.记叙(叙述)、议论6.d 7.bd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篇2

  (一)填空题

  (1)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

  (2)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_______的、_________的、甚至______的见解和主张。

  (3)常用的反驳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驳论点,可______驳,也可以______反驳。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其二,如果你是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

  高尔基回忆列宁时写道:“生活俭朴,没有烟酒的嗜好,从早到晚忙于复杂而又困苦的工作,他完全不会关心自己,可是仔细地注意同志们的生活。”高尔基感到,列宁有一个生活逻辑:“人们的生活过得坏,那就是说,我的生活也应该过得坏。”

  当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还低的时候,你在生活上过分突出,一方面容易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也就会无形中浪费了本来可以节省的国家的物质财富。

  (1)解释:

  ①嗜:

  ②效尤:

  (2)第1 段中的复句类型是 复句。

  (3)这3段是正面立论部分,讲的是第二方面的道理,请你用一句话把这三段的大意概括出来: 。

  (4)揭示这方面论点的句子在第 段。

  (5)作者在阐明第二方面的道理时,先运用 论证,选用了 为论据,然后从两方面分析说理,使论证很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一)(1)立论、驳论;(2)片面、错误、反动;(3)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直接、间接。

  (二)(1)①特别喜爱;②学坏样子;(2)假设复句;(3)阐述不节俭就会产生不良的群众影响;(4)第3段;(5)举例论证、列宁生活俭朴的事例。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篇3

  [自读导言]  

  1.学习驳论文的写作技巧。 

  2.体会驳论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民族历史,增强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 

  (解说:自读本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1、2条是进行语文知识积累和写作方法指导的需要,是语文教育“知”的功能;第3条则是进行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体现,是语文教育“情”的功能)。 

  [自读程序]  

  1.速读课文,了解大意,掌握并积累下列词语: 

  纠葛  惨绝人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丧心病狂  以德报怨  听之任之  混淆视听  控诉 

  消弭  信口雌黄  别有用心  兴风作浪  粉饰 

  2.略读课文,找出题目中的“谎言”和“事实”在文中的所指。’ 

  明确:“谎言”是指日本有些人如石原慎太郎之流歪曲历史、捏造谎言,说南jing大屠杀并不真实,只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损污日本的形象”。“事实”是指日本占据南京之后针对南京平民实施的疯狂大屠杀、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的历史事实。 

  3.细读课文,理清作者驳斥论战对手(习惯上称为论敌)观点的思路,提出己方主张。 

  ①作者驳斥敌论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全文共7段,作者在1、2两段指出一些日本人不顾历史事实,别有用心地粉饰侵华行径,说南jing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谎言,引出驳斥的对象;3、4、5三段运用历史事实驳斥论敌的观点,诘问论敌对待历史和对待受害民族的错误态度,使论敌的观点无立足之基;6、7两段则是提醒国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日本人虽是少数,但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同时告诫这些人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必将被历史嘲弄。文章“摆出敌论——驳斥敌论——告诫论敌”的写作思路十分明显。 

  ②作者在摆出敌论的时候,为什么要先交代关于中日关系的历史定论呢? 

  明确:为了反衬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丑恶本质。 

  ③作者在第3段中运用历史事实驳斥敌论的时候,举出了哪些证据? 

  明确:国际史实:远东国际法庭曾经对此作出庄严的宜判 

  人证:目击者、西方记者、外国教会人士、日本士官 

  物证:日军当作欣赏而留下的照片 

  ④作者在驳斥敌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4.赏读课文4、5两段,体会驳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①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两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段都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反复表示强调,突出了30万平民在南jing大屠杀中遇难的历史事实和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及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向他人泼污的丑恶嘴脸;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句式铿锵有力,既能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缺少良知的强烈不满,又发人深思。 

  ②从论证的角度看,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4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参与指挥南jing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临死前的悔意和其他侵华日军的自责与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行径作对比,运用反问的语气,反衬了后者对待历史、对待受害民族缺少良知的丑恶。 

  (解说:这几轮阅读任务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课文内容,把握整体结构,体味语言特点,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节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读点拨]  

  1.关于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指从正面确立自己的主张,通过陈述论据(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立论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归纳法是从事实归纳出结论的方法;即用个别证明一般的方法。演绎法是根据一个或者几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结论按照正确的推理形式推断出一个新的结论的方法,即用已被公认的理论去证明新论点的正确性。类比法是把两个有相同属性的事实加以比较,从而从一事物具有某一特征推出另一事物也具有(或者也可能具有)某一特征。 

  驳论是指反驳别人的主张,证明别人的主张是虚假的、错误的,从而确立起自己正确的主张。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方式。驳论点是对敌论加以驳斥,证明它是错误的。这类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错误观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进行反驳,使对方的论点站不住脚。驳论点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揭露敌论虚假错误,证明其不能成立;二是证明与敌论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反证敌论是错误的;三是归谬法,即先假定敌论是正确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加以引申,直到充分暴露其荒唐无理,使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敌论的错误和可笑。驳论据就是揭露敌论论据的虚伪性,指出对方的论据是错误的、*不住的。由于论据分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类,因此驳论据也就有驳道理论据和驳事实论据两种方法。驳论证方式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即由论据推不出论点。驳论证方式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揭露对方循环论证的错误;二是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偷换概念;三是揭露对方的论证违反推理规则,论据不能推出论点。 

  2.关于“南jing大屠杀” 

  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后,在长达6个星期中,屠杀了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以及从外地进城的难民。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让所有南jing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七十四层楼高。 

  屠杀中,中国人被日军拿来当肉靶练习刺刀,更有甚者,日军第16师团中岛部队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岩进行屠杀中国人的比赛,杀人超过百数人。约有两万到八万名中国妇女遭到强暴。许多日军不仅强暴妇女,还取出她们的内脏,切下她们的胸部,将她们活活钉在墙上。父亲被迫强暴女儿,儿子强暴母亲,其他家人则被迫在一旁观看。日军不只把人活埋、割掉器官,他们还实行穷凶极恶的虐待,像用铁钩钩住民众的舌头,把人吊起来;或是用土把民众埋到腰部,然后眼睁睁看狼狗将他们撕裂。残暴景象着实触目惊心,令人作呕。 

  “南jing大屠杀”是侵华日军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罪行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黑暗的一页。由于这一举行严重违反了国际公法,犯了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这一案件进行审判,认定构成南jing大屠杀的暴行是“严密意义上的战争犯罪”,判处对这一暴行负直接责任的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以绞刑,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另一主犯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以死刑,使给南京人民造成空前灾难的日本战犯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3.关于中日关系的另外几个词条 

  靖国神社:建于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到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其中供奉着包括二战主要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人的牌位。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与日本的侵略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执政者是否参拜靖国神社,表明其对日本过去侵略罪行的态度。因此,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不单纯是日本的问题,而是与遭受侵略的亚洲各国相关的敏感政治问题。198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了靖国神社;1995年7月29日,当时的首相桥本龙太郎参拜了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下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了靖国神社。他们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感情,遭到了亚洲人民的一致抗议和反对。 

  《君之代》:1893年由当时日本政府定为国歌。歌词主要内容是: 

  “愿我皇长治久安,愿我皇千秋万代,直至细石变成巨岩,长出厚厚的青苔。”二战期间, 

  《君之代》和“日之丸(日本国旗)”伴随着日军的侵略而在亚洲广为传播。二战后,有人认为歌词不民主,至今仍不是法定国歌。但最近,日本国会通过了有关将《君之代》作为日本永久国歌的法案。对于这首《君之代》,稍有些年纪或稍有些记性的中国人都不陌生,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士兵正是唱着这首歌霸占东北、血洗南京的,略略懂事的中国孩子听了这歌都吓得不敢哭。 

  教科书:日本人酷爱修改他们的教科书,尤其是有关近代历史方面的。1955年8月,当时的民主党提出“教科书问题令人担心”,对战后教育改革表示不满,蓄意恢复战前的教育制度。1958年日本对教科书审定基准规定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为日后删改教科书埋下伏笔。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鼓吹战前教育,右翼思潮进一步抬头。1982年是日本篡改教科书的高潮。当时,日本文部省对送审的高中二、三年级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修改,例如把对别国的侵略一概称为“进入”,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并对南jing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淡化或删改。事后,迫于国内和海外的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公开表示要对历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然而1986年再次发生篡改教科书问题,送审的《新编日本史》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的战争。而日本文部省竟然把这本教科书审定为“合格”,此事再次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声讨。前不久,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通过,在三所智障公立学校采用备受争议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此举进一步激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 

  日本人在教科书问题上近乎狂热的执著与这个国家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早在幕府末年,日本当权者就提出了“失之于欧美,补之于亚洲”的对外政策指导思想。明治维新后,作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福泽谕吉更是赤裸裸地提出了以地球上的一切均是人类共有物为核心内容的“文明侵略论”,他在谈到日本即将发动的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战争时毫不掩饰地写道:若老大帝国(中国)与朝鲜锁国自守,将世界共有物据为私有,妨碍人类的幸福、文明和进步的话,为世界的正理公道计,则不得不处置之。 

  4.影响未来中日关系的两个词条 

  钓鱼岛: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这些岛屿就已经在中国海防区域之内,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中国台湾渔民历来在钓鱼岛等岛屿上从事生产活动。日本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窃取了这些岛屿,并于1895年4月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割让“中国台湾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现在,日本竟然把侵略行动作为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的根据,这完全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中国政府多次发表严正声明,强调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中国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日本右翼团体及部分议员先后登上他们所谓的“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制造事端,并在岛上建立灯塔以示其主权,而到钓鱼岛宣示主权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保钓团体屡屡被全副武装的日本巡逻艇逐离这片本来就属于中国的蓝色国土。 

  中日不再战:在中国和日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 

  “中日不再战”一度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说法。但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扩张和军国主义的抬头,日本已经建立起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军,军费开支连年高居世界第二,修改强化了与美国的防务合作,大量进口可以用来制造yuan子弹的铀和钚,将中国台湾纳入其保护范围,而且说,当它认为周边某个国家将对它构成威胁时,它有权先摧毁这种威胁。当这些向热爱和平的人民逼近时,不再战争也许就只能是一种愿望了。 

  [自读思考]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 

  有人问一位补习过两年的学生为什么还来补习,这位学生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否则前途就完了。”这位同学决心考上大学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考不上大学“前途就完了”吗? 

  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现有就业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凭的人不到2%,按该同学的观点,岂不是我国98%的就业人员都“前途完了”吗? 

  我国数学泰斗华罗庚,从小当学徒,从未上过大学,但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高尔基、老舍也都没有上过大学,却成了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看,没上过大学的人,前途不是照样辉煌吗? 

  没上过大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是大有作为的。铁人王进喜、修理工徐虎,都没上过大学,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全国工人阶级学习的楷模。许多工人农民虽没上过大学,但由于他们刻苦学习,辛勤劳动,结果成了技术能手、种养大户,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成为人人尊敬的劳模。你能说他们没有前途吗?总之,在我们的国家里,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关键不在上不上大学,而在于他有没有为国为民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精神。让我们正确认识前途,充满信心地去创造自己美好的前途吧! 

  ①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②本文针对“         ”的错误言论进行了批驳。 

  ③作者先用归谬法,引申出       的荒谬结论,使错误论点不攻自破;然后列举    、      、      的例子说明不上大学仍可成为专家学者,再以      、       等人的例子说明在普通岗位上同样有前途;最后指出决定前途的关键所在,把问题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④全文通过讲道理和      ,破立结合,显得雄辩有力。 

  ⑤说说文中反诘句式的作用。 

  2.查阅有关资料,运用历史事实写一篇驳斥一些日本人否认南jing大屠杀的驳论文。 

  参考答案  

  1.①驳论②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③98%的就业人员的前途都完了;华罗庚、高尔基、老舍;王进喜、徐虎④摆事实⑤运用反诘的句式,加强了语气,既强调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略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篇4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指导自读法”教学设计

  襄阳区程河中学    王来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近来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时甲级战犯神位的靖国神社,在日本国内,更有一些右翼分子公然否认南京大厦屠杀。这,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请看著名作家冬明的悲愤陈词---(板书课题)

  二、快速自读课文。

  学生快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并积累课文中的有关词语。

  三、带着问题再读。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谎言”和“事实”在文中的相应所指。

  [明确]“谎言”是指日本有些人如石原慎太郎之流歪曲历史、捏造谎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不真实,只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损污日本的形象”。“事实”是指日本占据南京之后针对南京平民实施的疯狂大屠杀、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的历史事实。

  四、细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驳斥敌论的?

  [明确]:全文共七段,作者在开头两段指出一些日本人不顾历史事实,别有用心地粉饰侵华行径,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谎言,引出驳斥的对象;3-5段运用历史事实驳斥论敌的观点,诘问论敌对待历史和对待受害民族的错误态度,使论敌的观点无立足之基;6-7段则是提醒国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日本人虽是少数,但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同时告诫这些人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必将被历史嘲弄。文章“摆出敌论-驳斥敌论-告诫论敌”的写作思路十分明显。

  思考2:作者在摆出敌论的时候,为什么要先交代关于中日关系的历史定论呢?

  [明确]为了反衬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丑恶本质。

  思考3:作者在第3段中运用历史事实驳斥敌论的时候,举出了哪些证据?

  [明确]国际史实--远东国际法庭曾经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

  人证--目击者、西方记者、外国教会人士、日本士官

  物证--日军当作欣赏而留下的照片

  思考4:作者在驳斥敌论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明确]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标题即己方观点)

  五、研读重点段落。

  研读课文四、五两段,体会驳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思考1: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两段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段都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反复表示强调,突出了30万平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历史事实和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及一些日本人歪曲历史、向他人泼污的丑恶嘴脸;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句式铿锵有力,既能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缺少良知的强烈不满,又发人深思。

  思考2:从论证的角度看,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4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参与指挥南京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临死前的悔意和其他侵华日军的自责与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捏造谎言的行径作对比,运用反问的语气,反衬了后者对待历史、对待受害民族缺少良知的丑恶。

  六、总结、扩展

  1、文章是怎样戳穿石原的谎言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立场?

  2、现在,有许多正义之士对石原等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事实的言行给予抨击,并用行动去力讨公道,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你了解的有哪些?

  3、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影响和平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你是一位国家领导 人,对外,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立场?

  七、布置作业 

  1.查找有关资料,为课文补充一些驳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谎言的论据。

  2.就身边流行的某种错误观点,写一篇简短的驳论文章。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篇5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针对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的荒谬言论所写的驳论文。借助影片《屠城血证》和相关的网络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阅读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针对现实选择论题,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及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驳论的反驳方式—驳论点。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直接驳论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悲剧中,南jing大屠杀无疑是令人发指的残暴一幕。1937年12月13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灾难降临的日子,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请看影片《屠城血证》的部分画面……

  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画面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屏幕显示学生的答案: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世人共愤。

  这血写的历史,早已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公然否认这段历史。他们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请读课文《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掌握下列重要词语:

  惨绝人寰 信口雌黄 别有用心 丧心病狂

  兴风作浪 听之人之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2、补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右翼分子活动频繁,势力猖獗。他们挥舞fan华大旗,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鼓吹发展军事力量,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歪理邪说。其中,石原慎太郎是一位以fan华言论著名的人物,他否认南jing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编造的;并坚持用“支那”来称呼中国。这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有其险恶用心。为此,作者特写次文,批驳谬论,以正视听,维护历史和真理,以期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和关注。

  1、分组朗读课文,把握感情,读出气势。

  2、读文后,给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句子?令你气愤的又是什么?

  生甲: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jing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 ……

  生乙: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

  生丙:这数字触目惊心,这是无法抵赖的铁证。气愤的是石原等人却失口否认。并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的头上。)

  3、身为中国人,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澄清事实,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三、精读品味,理解内涵

  根据驳论文的知识,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发挥群体力量,探究问题。培养合作意识,训练思维能力,鼓励创新,养成圈、点、勾、划的读书习惯。

  将师生设计的问题及讨论结果归类显示如下:

  1、原的谬论是什么?它包含哪两层意思?(请用横线在书上表示出来)

  谬论:震惊世界的南jing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的形象”

  石原的谬论包含的两层意思是:(1)否认大屠杀。(2)反咬一口,污蔑中国人编造谎言。

  2、针对谬论,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反驳?(摆事实)

  要揭穿了石原的谎言。就要证明南jing大屠杀的真实性,这是问题的关键。这要*证据。

  3、作者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证据有何特点?(3、4自然段中找)

  师: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列举了这八大证据,足以表明南jing大屠杀的罪行铁证如山。事实摆在面前,石原是无法抵赖的,究竟是谁在编造谎言,已相当清楚。

  生:这些证据的特点是:真实、简明。作者一口气列举了八大证据,这些证据都出自于外国人包括日本人提供的证据,这样的证据最具有说服力。作者并没有详述每项证据的具体内容,只是点到为止,这列出的项目,也就足以表明南jing大屠杀的罪行铁证如山。

  1、石原等人对历史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言论能代表所有的日本国民吗?(请用书中的话回答)

  生甲:石原“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歪曲历史”“颠倒历史”“捏造谎言”“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用谎言掩盖事实”。

  生乙:他的言论不能代表广大的日本国民。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里,日本政府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国民主张日中友好,把正视历史、反省过去的战争看成建立日中友好的出发点。众多的日本人士前往“侵华日军南jing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访问,就是最好的证明。

  1、石原的目的是什么?其险恶用心又是什么?

  (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混淆视听,兴风作浪。)

  2、对这段不幸的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态度是什么?

  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两国间的世代友好,总是强调向前看,把它当作历史的教训,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希望今后中日关系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中国人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饱怨、不算旧帐。

  3、列出本文的内容提纲。

  师生讨论后,用投影显示:(略)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思路,形成整体印象,训练归纳能力。

  文章先摆出事实真相,再亮出要批驳的谬论→进而用六个确凿的事实,论述其言论的荒谬,揭穿其险恶用心→最后提出希望和警示。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2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文章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例句说明。

  师生共同讨论后屏幕显示:语言准确、严谨,感情色彩鲜明,运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和陈述、感叹、反问等多种句式,增强了语言的力度。爱憎分明,驳斥有力。

  例(1):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的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心何在?

  此句运用了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朗读时,语气加重,达到掷地有声的效果。

  例(2):应当看到,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的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对他们这种混淆视听,兴风作浪的行为,不能听之人之。

  这个转折复句用得好:(1)言简意赅地揭露了石原的险恶用心—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2)运用了“企图”“兴风作浪”等贬义词,对石原进行了无情的驳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排比的作用。

  8、总结归纳:文章紧密结合现实,针对现实选择论题。思维严密,逻辑性强,反驳有力。作者列举雄辩的事实,让谬论在事实面前一次次碰得粉碎,充分揭露其荒谬和险恶用心。

  四、拓展延伸,积累资料

  1、点击网上资源,补充一些驳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的谎言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日本右翼分子的本质,不忘国耻,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残酷的南jing大屠杀;日军暴行图片;火烧南京;销尸灭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南jing大屠杀之经过。

  2、观看影片《屠城血证》,写一篇观后感,在班上交流。

  3、上网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五、教学后记

  驳论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借助影视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它直观、简洁、快速、高效。化抽象为具体,以生动的画面,详实的内容,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篇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南jing大屠杀的历史不容歪曲,对日本少数右翼分子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有理有据地反驳敌论的写法。

  3、情感目标: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增强爱国精神。

  二、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文章中所谓“谎言”指的是( ),“事实”指的是( )

  a、侵华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jing大屠杀”

  b、谷寿夫被处死刑前的忏悔

  c、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对“南jing大屠杀”的否认

  d、日本侵略者在华犯下的罪行

  分析:

  应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

  答案:c、a

  [例2]下列观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是( )

  a、日本一直有人在故意歪曲历史

  b、“南jing大屠杀”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c、石原之流连起码的良知都没有

  d、中国人民不必将日本少数人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的行为放在心上。

  分析:

  应当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观点看法,该题应在通读全文,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完成。

  答案:d

  [例3]下列说法和文题含意不符的是( )

  a、谎言难道能掩盖住血写的事实吗?

  b、血写的事实是谎言掩盖得住的吗?

  c、不要以为谎言能掩盖住血写的事实。

  d、血写的事实谎言掩盖不住吗?

  分析:

  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不一样,本文,标题采用了直接表明观点的陈述句式,a、b、c的意思和标题意思都是一样的。

  答案:d

  第二阶梯

  例4、“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

  a、如果以谎言掩盖事实,就不是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b、政治家、历史学家不能随便说谎

  c、政治学家也应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不能因为无知而犯错

  d、是政治家,历史学家就要承认事实

  分析:

  文中这句话将政治家、历史学家作了一个分类,意在言外,为下文议论奠定基础。

  答案:a

  [例5]文章第6自然段的中心是( )

  a、正视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

  b、石原先生应感到内心有愧

  c、石原的历史观并不代表广大日本国民

  d、日本政府对其侵略行为表示反省

  分析:

  此题检测的是对文段中心的理解,本段中引用《中日联合声明》里的话,介绍日本人士前往“大屠杀纪念馆”参观的情况都是为了证明该段第2句话。

  答案:c

  [例6]这篇文章是怎样戳穿石原的谎言,并指出他的险恶用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解答这道题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以理清文章层次为基础,搞清楚文章各部分的关系,理解列举的事实在文中的作用,本题不难作答。

  答案: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石原的言论完全是信口雌黄,别有用心,这些事实中包括谷寿夫的“悔罪自责”和日本政府的反省,因而显得更加有力。

  第三阶梯

  [例7]通过询问老师,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到网上检索等手段,理解这样一个问题:二战中,德国和日本都对人类犯下了累累罪行,但两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却不大一样,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既了解历史,也是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是锻炼创新思维的手段。

  答案:略。

  [例8]根据语境,填入下边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地方本来就偏听偏僻,________________,不一定能找到。

  a、但是他是第一次来 b、何况他是第一次来

  c、即使他是第一次来 d、尽管他是第一次来

  分析:

  比较关联词在表意上的区别,从连贯的角度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b

  [例9]“1999年6月5日,由题写碑名的‘三江源’环保纪念碑在万里长江的源头正式

  揭碑。”对句中“题写”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江源”环保纪念碑 b、纪念碑

  c、碑名 d、环保纪念碑

  分析:要能正确分析句子成分,搞清词语的搭配关系。

  答案:c

  三、检测题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画线的字注音:

  ①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口雌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些论据不可以用来反驳石原的“人们都说日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的谎言。( )

  a、南jing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

  b、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

  c、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里,日本政府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d、日本国民主张日中友好,把正视历史、反省过去的战争看成建立日中友好的出发点。

  3、请为驳斥上题中石原的谬论补充一个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是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的头上;明明是他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4、为什么说石原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原有愧的应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石原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十分可笑的是”中“是”的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粉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径,煽动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言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

  此人不久前对一家在美国出版的杂志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jing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的形象”。他扬言:“人们都说日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

  如何对待历史事实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jing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31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多中国人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行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明明是他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8、石原慎太郎为什么要捏造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列出具体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3段中用了两个感叹句“遇难者30万”,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线句意为“他应感到有愧”,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说说:石原为什么应感到有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huán: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惨痛,形容惨痛达到极点。

  ②cí: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③shī: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2、d

  3、符合驳斥要求的例子都可以。如: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 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4、因为石原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jing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 的形象”。

  5、应是①石原自己编造谎言;②对历史采取不严肃的态度,把污水泼向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

  6、应当看到,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但对他们这种混 淆视听、兴风作浪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

  7、“是”字宾语是“明明是石原自己……身上泼来”。

  8、否定历史,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

  9、数据是最有说明力的,是铁的事实,无可辩驳。

  10、表明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表达了作者对石原否认历史的愤慨之情。

  11、石原了解历史而公然说谎:中国人民主张中日友好,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石原却反泼污水,倒打一耙。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0628128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