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长城》导学案

《长城》导学案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长城》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长城》导学案(精选14篇)

《长城》导学案 篇1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编写:何文婷

  预习指导:想有一个良好的表现吗?那就从预习开始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会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还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我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我是在感情读文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我学会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理解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预习导航:用心去做,我们将会遨游在那片知识的海洋,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学感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是什么?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将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魅力。1、先欣赏长城的景观(看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2、从两幅图观察到了不同的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长城的哪些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交流识记方法。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相互探讨交流。                                                                              4、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先小组合作探究,再全班交流。)1、对照地图,找出长城的起点和终点。结合图文理解:蜿蜒盘旋。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比喻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一段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2、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细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你眼中的长城。                                                                               3、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解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读读第三自然,作者想到了什么?                                                                               5、“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找出句子中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6、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交流,谈谈你的感受。                                                                                                                                                                 7、“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为什么说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从“多少”、“才”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你的看法。作者通过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8、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让我们呐喊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9、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大家一起用心读这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课外拓展提升自我1、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写一段宣传长城的解说词。2、为长城写一则公益广告词。3、以“小小导游员”的身份介绍长城景点及相关的故事。4、小组合作:办一份与长城有关的手抄报。5、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我要搜集一些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习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                                                        。这节课我表现得                              , 下节课我的奋斗目标是                                                    。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                           

《长城》导学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重点句子理解,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

  世界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成立了政府间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由公约缔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21个国家组成,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在缔约国提出建议的基础上,确立应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范围内加以保护的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将这些国际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国际社会将其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

  预习任务: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熟课文。

  预习检测

  a、读拼音,写词语,我最棒。

  chóng  gāo          níng  jiē           tún   bù

  (          )         (        )           (      )

  dǒu   qiào            zhì   huì         qì    pò

  (         )           (        )        (       )

  b、我会辨字组词。

  崇(           )     魄(           )       屯(             )

  宗(           )     魂(           )       吨(             )

  自主、合作、探究:

  1、播放有关长城的纪录片,展现如织的中外游人游览长城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认真读课文、观看课文插图,在文中划出表现长城“长”和“高大坚固”的词、句。并认真品读。

  3、理解句子:a、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中的三个动词及“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什么?

  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来闯关:

  a、我会填。

  本文是按由(       )及(       )的顺序写的,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看长城,着重写长城的(       );第二自然段是(    )看长城,着重写长城的(         );第三自然段是展开(           );第四自然段描写(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了解“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怎么回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为仕么会发出感慨。

  2、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预习任务:熟读课文,达到能够背诵。

  预习检测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         ),在崇山峻岭之间(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               )。

  2、(         )长城上,(           )脚下的方砖,(             )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                      )。

  3、多少劳动人民的(      )和(      ),才凝结成这(       )、(      )的万里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自主、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的感慨?请学生根据课文和插图,勾划出文中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3、在组内当小导游向同学介绍长城。然后推荐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长城。

  4、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我来闯关:

  a、我会填。

  修筑长城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以“条石”为例,可以看出工程的艰巨性:

  (             )、(           )、(            )、(          )。所以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用(           )和(          )凝结成的。

  b、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                                        ,它像                                      

  。

  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                                     ,才                          。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长城》导学案 篇3

  第一课时

  师:(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读: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师:(没人举手)肯定有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读)“长城工程浩大,……(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从这句话,我体会到长城工程非常的浩大。因为,它所用的石头可以修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而且这道墙非常非常的长,可以围绕地球一周,还有剩下的。这说明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说得不错!(板书: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再读!

  (生齐读)

  师:再读!

  (生再齐读,后指名读)

  师:把“浩大”、“艰难”读出来!(指名读)

  生:(读,略)

  师:“浩大”读出来了,“艰难”没读出来。

  生:(读,略)

  师:不错,你读!

  生:(读,略)

  师:听王老师读。(范读,略)你读!(接连指5名学生读)

  师:继续说,从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第一自然段的(读)“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从这个地方看出,参观长城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是成千上万的。

  师:可以体会到长城的气魄——?

  生:雄伟。

  师:(板书:长城气魄雄伟。)(指板书)谁来读这句话,我不说了,但你得注意,怎么读这句话?

  (自由读,再指名读)

  师:气魄再大点,你读!

  (指生读,略)

  师:反而小了!

  (指生读,略)

  师:比刚才大多了。

  (指生读,略)

  师:好一个气魄雄伟。

  (指生读,略)

  师:很好!(指生读,略)

  师:好!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略)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是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朝才完工,这时间就非常的长,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里突出了长城的工程浩大。

  师:你刚才说的这段话用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

  生: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板书: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这句话最难读,你们先在心里默默地读这句话。

  (生默读)

  师: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举手!(生纷纷举手)真好!超越自我就是成功。你读!

  生:(读,略)

  师:你看!给我说着了不是?我说过这句话最难读,不过他敢于站起来读,我还是非常钦佩。你读!(指另一生读,略)

  师:还有点变。

  (指生读,略)

  师:谁能比她读得更远点。(指名读,略)

  师:才五百年。(笑)(指名读,略)

  师:一千年。(指名读,略)

  师:一千五百年。(大笑)(指名读,略)

  师:谁能读到二千二百年?(指名读,略)

  师:又回到一千年了。(大笑)(指名读,略)

  师:快到2200年了,你们听王老师读。(范读,略)

  (生齐读,略)

  师:注意王老师停顿的地方。(再范读,略)

  (生齐读。略)

  师:(指板书三个句子)咱们一起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注意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语调,不同的速度。(生齐读)

  师: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对内容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理解,真不简单。但是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长城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长城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大家读这段话(指板书: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课文第二自然段,放开声音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琢磨体会,看看这段话里边哪一个句子使你变得非常的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它。找找这种感受!

  师: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个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之情的那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读。(生自由读、划)

  师:(生划好后不读时)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地读这个句子。

  师:来!最令你感动的,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的那个句子,大声读!

  生:(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从鸭绿江到嘉峪关,这段路是很长的。

  师:多少?

  生:6500公里。还体会出气魄雄伟。

  师: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读)“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上”

  师:体会得真好,请坐!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读)“他像一条巨龙……(略)全6500多公里。”书上说长城像巨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生:巨龙它很长,长城它也非常的长。

  师: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

  生:巨龙很大,很高。从它的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可以体会出长城像巨龙一样高,一样蜿蜒曲折。

  师: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它们都是高高低低,蜿蜒曲折。

  生:长城和巨龙的特点都是:气魄很雄伟。

  师:你从气魄方面找到一样的。真好!这个一般的人是找不到的。

  生:我觉得巨龙就像中国一样,它跟长城一样,都是坚强、刚毅、庄重的。

  师:哎!体会得真好,你从长城的象征意义上找到一样的地方。真会读书!

  生:龙是很灵活的,而长城也一样,我看出它是随着山势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我觉得这一点很像龙。

  师:你也是从姿势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

  生:那个龙和长城它们的开头都是像波浪形,弯弯曲曲。

  师:形状也一样。

  生:人们看到龙都无不赞叹,人们看到长城也是会无不赞叹。

  师:是啊!你从人们看到龙和长城的心情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你注意,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生: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读!把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师:把你此时此刻感受到的,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指名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师: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有气魄。

  生:(读,略)

  师:真好!巾帼不让须眉。谁能超过她?

  生:(读,略)

  师:真有气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略)

  师: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非常感动,令你情不自禁地想赞叹它。

  生:我很喜欢最后一句话。(读)“成千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你也读得确实非常了不起。

  生:(继续)因为我去过长城,我读了这句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觉得长城的确坚强、刚毅、庄重,而且当时我也赞叹长城了不起。

  师:你看,这是活读书啊!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调取出来读咱们的课文,来读咱们的文字。这叫真读书,这叫活读书。

  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闭上眼睛。(生闭眼)随着王老师的描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在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也有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等等。睁开眼睛!把你看到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写下来。写第一题上,写完以后,连起来再把那个句子读一读。开始!

  (生写作业第二题(见附一),师巡视)

  师:把你想像到的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一位双腿残废的……

  师:等等,等等,双腿残疾,不要说残废。

  生:一位双腿残疾、饱经风霜的八旬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写得好!你再想像一下八旬老人,双腿又残疾。他会怎么赞叹长城?他的那个话该怎么读?得读出老人的味道。

  (该生再读)

  师:像老人了。(笑)尽管声音低沉,感情确是非常深沉。

  生:(读)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八十的爷爷,(师:又来一位八十的老人。)(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你看!老人激动得嗓子都沙哑了。(笑)咱们不说老人,说别人吧!

  生:一位环游了世界的领导人,带着他的家人,随着人群满怀激情地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像一位领导人!还有不一样的吗?有说外国人的吗?

  生:一群美国人跟着我国的导游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奇怪?美国人的中文怎么这么好?(笑)模仿模仿美国人说中文的口气!

  (生用外国人的口气重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师: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用英文说说“啊!确实了不起”。咱们可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同学。

  生:一群美国人跟着我国的导游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啊!very good!”

  师:真好,真好!very good!还有不一样的吗?有说小孩子的吗?

  生:一个仅有三岁的小弟弟在爸爸他*的带领下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肯定是个神童,(众大笑)三岁的小孩就能发出这样的赞叹,神童!也说明咱们的长城也确实了不起。

  生: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国老人,拄着拐杖,随着导游的介绍一起兴致勃勃地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真好!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长城啊!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来带着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情。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长城。它的气魄是这样的雄伟;它的形象是这样的庄重;它的精神是这样的刚毅;它的品格是这样的坚强。让咱们一起怀着对长城的赞美读第二段。长城气魄雄伟——(生读。师板书: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指板书)难怪美国总统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读:长城是一个奇迹,……(略))

  师:(指一生)你现在是克林顿。你读!

  (生读,略)

  师:小克林顿。

  (再指一女生读,略)

  师:女克林顿。(笑)

  (指生读,略)

  师:低音克林顿。(笑)

  (指生读,略)

  师:花腔克林顿。

  (指生读,略)

  师:真像!

  (指生读,略)

  师:真好!一起读。(生齐读)

  师:下课!

《长城》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城经过省区地图.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里,你最喜欢那里的什么景色

  2,去过长城吗 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读文

  (一)读题,播放录象.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齐读三次课题,希望一次比一次更有味道.师板书课题.

  2,说说你读的时候突出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突出长,想知道长城有多长,突出城,想知道长城是什么的)

  3,好,那就如你所愿,让我们一起走上长城.播放录象.

  4,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饱含激情的解说,你的感受有如何 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他还把这种感受写在了课文里,想读读吗

  (二)读文

  5,自由读文,围绕长城,围绕课文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6,课文写得好吗 喜欢读吗 能读好吗 真的吗 好,选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质疑

  7,读了课文,你的脑海里有没有问题在一闪一闪想要跳出来,让它跳出来吧.

  8,提炼专题:为什么说长城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答案就在课文中,通过探究理解,相信你一定会茅塞顿开.

  9,默读课文,找出长城奇在哪里,完整,深刻地说一方面最好,多说也可以.

  三,汇报,感悟,品读

  长城奇在哪里

  第一自然段

  1,(长城奇在很长)有多长 读读课文,出示地图,指出长城经过的省区,的确,长城从苍茫的西北戈壁到浩瀚的东海之滨,有一万三千多里.

  2,长城不仅长,课文有两个词也说明了长城经过的地形特点,哪两个词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3,感情读:这么长的长城,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你觉得它的气势如何 板书:气势雄伟.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评价:果然气势不凡,还有要读的吗 评价:你应该是气势非凡,想不想一起非凡一次,好长城齐……)

  第二自然段

  1,长城的建筑也是奇迹,读读句子,你认为哪些建筑称得上是奇迹 这样的结构怎么样 (板书:高大坚固)

  2,课件出示词语:课文中提到了这样几个名词,看课文上的插图,结合课文填一填,与小组同学说一说,每部分的作用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

  3,这是长城的历史作用,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师范读"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深沉,凝重,舒缓,有重音...指名读

  如果学生开始直奔第三段,可抓住"数不清的条石"引入第二段,再回到第三段

  第三自然段

  1,长城奇在长,奇在坚固,还奇在哪里 读文,谈感受.针对第二句多谈.

  2,你能读一读下一句,把这两句结合起来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多少……"句子.

  3,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慨,哪两个词 "多少……才",在上一句中找出"多少"的近义词,用"多少……才"说句子.

  4,齐读多少句子,结合长城经过的地形,长城的结构再来谈"血汗和智慧"

  5,所以作者才由衷地赞叹,齐读"多少"句子.

  6,此时此刻,作者是在哪里发出的赞叹 读句子,找出表示作者来到长城动作的词语,"一站,一踏,一扶"说明作者已来到了长城,作者被长城雄伟的气魄所震撼,产生了这么多的感想,如果你来到了长城,你会想到什么 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和作者想的一样也可以说.

  6,你和作者一样,身处奇迹之中更感觉奇迹的伟大,但真正伟大的是创造奇迹的古代人民.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一段.

  7,长城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一)许多世界伟人来到长城,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誉之词.

  1,美国前总统尼可松

  2,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3,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4,历史又前进了几十年,成为世界名人的你也来到了长城,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说一说.

  (二),资料交流

  1,关于长城,你还了解哪些内容,把你搜集的资料与你的同学分享.

  2,关于长城,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读一读.

  五,总结

  中国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如充满浓郁宗教色彩的布达拉宫,还有神秘美丽的丽江古城,每一处古迹都有一段不平常的历史,都是一本厚重的书等着你去读.

  作业:

  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景点介绍.

《长城》导学案 篇5

  一导入

  师: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只能看见地球上的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哪同学们猜猜看另一项是什么?

  生:长城.

  师:对,就是代表中华民族骄傲和象征的长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请你用书中的一句话赞美长城.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看来你读书非常的仔细,认真.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请你们从这句话中找出两个重点词.

  生:这两个重点词是"雄伟"和"奇迹".

  师: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啊.

  三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长城雄伟的呢?

  生:我从长城的长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你是从那些词语感受到长城的长呢?

  生:我从"一条长龙"感受到它的长.

  生:从"蜿蜒盘旋"中感受到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指捉图解释一下这个词吗?

  生:就是长城弯弯曲曲的向山岭中延伸.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生:从"一万三千多里"感受到长城的长.

  师:万里长城万里长,一个年轻人走完这一万三千里用了508天.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万里长城万里长.

  师:长城真长啊,课文还从那些方面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呢?

  生:从长城的宽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呢?

  生:"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中知道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比划一下五六匹马到底有多宽?

  生:我认为有第一小组到第三小组那么宽.

  师:看来你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孩子,真不错.

  生:还从高大坚固中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有什么用啊?

  生:抵御外敌.

  师:那是怎样抵御外敌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的结构.

  生:长城上有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

  生:嘹望口供嘹望用的,射口供射击用的,城台供屯兵和呼应用的.

  师:同学们读课文可真仔细啊.让我们齐读第二段.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是由谁修建的呢?

  生:劳动人民.

  师:对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自由读第三段,看看他们是怎样修建长城的?

  生:他们用手和肩膀抬的.

  生:他们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爬上陡峭的山岭.

  师:两三千斤重有多重啊?

  生:我们一个同学的体重有50多斤,要50多个同学的体重才有一块条石那么重.

  师:劳动人民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爬上这陡峭的山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

  师:让我们在脑海中再现当时的情景,齐读第三段.

  师:正是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才有着气魄雄伟的工程,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赞美长城.

《长城》导学案 篇6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在认识长城的雄伟,感受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的骄傲,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创造力的赞美.文中蕴涵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叹,如果单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因此,朗读感悟对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是很有必要,行之有效的,我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

  1,集体朗读,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2,同桌朗读,交流讨论自学提示.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再点名朗读.

  4,对文章的重点句,中心句加强朗读.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更难了.通过课堂的观察,我发现: 观察,联想,赞美是教学的主线.教师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同时也适时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如: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从全班同学跃跃欲试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听见了,学文后学生为祖国,为长城自豪的情感和要好好学习,自己也要创造奇迹的思想.

  我在教学时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即紧扣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在文中找批注,再回到全班交流.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回到这两句话让学生再读一读,谈一谈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情,眼前浮出画面,心中悟出情感,并且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这种教学思路,应当引导体会长城"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要体会到这一点,首先应使学生感受到长城"长"而"高大坚固",接着要让学生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在第二自然段中描述得非常具体,而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认识祖国的"世界历史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应当充分让学生理解它的"长"与"高大坚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再介绍长城,再充分阅读,充分理解它的特点的情况下再去体会"奇迹血汗和智慧"就水到渠成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离学生也许太久远,学生对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体会很深,我认为有些句子老师需范读.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

  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感受长城之长,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一个来回,对长城的长有了具体的感知。

  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我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正好书上有一幅小的长城近景图,于是我采取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讲的太多,学生比较被动。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长城》教学反思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其生活经验要比学生丰富.如果我们充分发掘自身的经验并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特别感兴趣,特别专心倾听.教《长城》这课时,我就做了如下设计:

  师:"老师去年七月做飞机到北京长城去了,可好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

  生:"想."

  师:出示在长城上买来的书并念上一段.

  师:出示在长城上买来的纪念品.

  师:出示在长城上照的相片.

  生:"哇,好漂亮!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

  师:"我攀登的是八达岭,这是长城最险要的一段.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由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入课文,拉进了"学生----课文—--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更乐于质疑,乐于学文.

《长城》导学案 篇7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果能继续引申:“长城真的不会倒吗?”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效果会更好。

  3、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长城》导学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长城》导学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

  长城范读录象,长城近景录象,长城谣乐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谁来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⑵ 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长城的雄伟气势)

  ⑶ 指导朗读。

  ⑷ 渗透写作方法: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⑸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⑹ 指名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大坚固)

  ⑵ 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⑶ 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

  ⑷ 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 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⑸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⑹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教师小结: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⑺ 播放长城近景录象:

  指名当导游介绍长城。为背诵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⑻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⑵ 作者想到了什么?

  ⑶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⑵ 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

  (学生发表见解)

  四、自由谈话,感情升华

  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学生自由谈话)

  【板书设计】

  远:长龙  雄伟壮观

  长城   近: 高大坚固  奇迹

  设计合理

  劳动人民  智慧力量

《长城》导学案 篇1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第二小学 倪春华】

  〖有效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实践研究·插图激情,走进文本·结合插图,总结激情〗

  我们在教学时不仅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

  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知道学生看图后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板桥镇白元小学 卢 伟】

  〖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比较筛选──教前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 主要是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它 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目前的备课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完全依赖自身已有经验,固步自封,教条化的思维方式使教师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照抄以往的教案;二是完全依赖他人现成的教案,忽视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针对这两点,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优秀教案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一个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列出如下反思核查清单:

  第一、自己在过去的教学中曾遇到过哪些问题?采取的什么策略和方法去解决的?其效果如何?

  第二、他人的教学有什么可取可借鉴之处?其优点何在?你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理由是什么?

  第三、根据目前所教班级学生的学力状况,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问题?你准备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其一、如教《长城》这一课时,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垛子”“暸望口”“射口”,我只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在长城上的某个部位,忽视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过来,下一次再教《长城》这一课前,我首先就得想到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先自己去观察书中的插图所画出这些“事物”所在的位置,并让学生画出来,效果一定很好。

  现在又可以采用以前的方法吗?好的可以保留,不好的需要改进。

《长城》导学案 篇11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2、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如能身临其境,儿童的学习欲望、探究热情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课前,教师利用这样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搜集资料,激发兴趣。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长城的起止点,即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数一数长城经过我国哪些省市,收集长城的邮票、图片及各种实物模型。

  2、绘制图画,激发兴趣。喜欢绘画的同学自画长城图片,并能体现课文第二段中建筑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3、制作模型,激发兴趣。喜欢搞制作的同学根据图片自己设计、制作出长城的模型。

  4、收集故事,激发兴趣。让学生查找春秋战国至今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连贯长城、修缮长城的历史资料,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激趣唤知:

  教师课前板书好课题,课始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导入: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

  (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2、学生畅谈: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畅谈游览长城的印象或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畅谈自己的感受,使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激活。

  3、揭示目标,激发求知欲:

  教师这样引导: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都想去长城游览,那我们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长城”。然后借势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感知,并激发其求知欲。

  二、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⑴ 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⑵ 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⑶ 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⑷ 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结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本课文质兼美,感情充沛,为燃起求知欲望,教师播放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学生被配乐朗读带入意境,仿佛也来到长城,饱览长城的雄伟壮观之美。

  3、练读课文:

  分节练读,思考:

  ⑴ 第一节: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找出介绍长城总貌的句子。

  (“它像一条长龙……”结合看图加深印象。此处让学生用几种说法表示这句的意思,体会“长龙”这一比喻句,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

  ⑵ 第二节:

  长城的近景又是怎样?城墙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要求说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并知道这段城墙在八达岭上,已开辟为游览景区。

  ⑶ 第三节:

  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能。)

  ⑷ 最后一节写什么?

  (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4、欣赏录像: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一边打开录音机,播放优美而令人神往的乐曲,一边打开放像机,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长城风光画面,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让同学们展示课前自己制作的长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图片、邮票,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我长城感情的陶冶。

  三、析文畅谈,发展创新

  1、精读课文,重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⑴ 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

  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⑵ 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⑶ 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结合看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⑷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讨论、想象,最后归纳为:

  ① 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 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 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 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⑸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2、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回顾课文,讨论作者怎样构思,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工程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又合理、比喻恰当又生动的写作特色。)

  3、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也使本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四、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1、仿例写句: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       ),(       ),很自然地想起 。

  ⑵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仰望蓝天上的白云,像(                )。

  2、学习本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观察家乡或校园的某一处景物,按要求写三段话:

  远景:

  近景:

  联想:

  (本练习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迁移运用到实际之中,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

  (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

  长城     瞭望口 血汗

  近景:高大 坚固 

  外侧:垛子

  伟大奇迹 射口 智能

  方形城台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想起……

《长城》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4、学会网络查询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2、难点:

  理解文中的名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到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看了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是啊!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

  媒体显示: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3、“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同学们,这是三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吗?

  二、图文对照,初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想一想:

  每段分别长城的哪个方面?

  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浏览课文:

  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三、图文对照,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

  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2、媒体显示第一句理解: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3、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句子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样比喻更显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4、你还可以把长城比做什么?

  练习:

  远看长城,像(                   )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5、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朗读句子,显示长城经过的示意图。

  随机介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6、看着地图,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

  是啊,长城绵延万里,途径了我国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十多个省市,据说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清晰,可见长城的气势磅礴。

  7、长城这样的气魄雄伟,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齐读第一段。

  四、对照图片,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远处欣赏完了长城,现在让我们走到八达岭脚下,从近处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高大坚固。

  先读读这些词语,媒体显示:

  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堡垒 屯兵 

  2、默读课文:

  边读边找一找,说一说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哪里?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上台指点解释这些词语意思,并说说作用适当点拨。

  (互相呼应:补充作用)

  4、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⑴ 建筑材料: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⑵ 城墙顶上:

  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⑶ 城台:

  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5、假如你就是一个小导游,带着一群游客来到了八达岭上,你将怎么样给大家做介绍呢?请再仔细读课文,准备解说词。

  6、学生上台介绍,并媒体显示。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着小导游的解说,我们也似乎亲身来到了长城。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作者想到了什么呢?媒体显示这句话。说说这些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

  2、媒体显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朗读这句话。

  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3、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条石、举例感觉二三千斤重、建筑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感受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4、是啊,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让我们带着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再读这句话。

  男女分角色朗读这两句话。

  六、总结全文,发表感想

  同学们,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就是劳动人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怪不得连世界伟人都赞叹她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假如,你也亲身来到了八达岭脚下,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怎么赞叹呢?屏幕显示长城背景 出现句子:我站在长城上,踏着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大声赞叹:……

  七、作业

  自主搜集有关的长城历史、传说、故事、图片资料等,在第二课时做交流。

《长城》导学案 篇13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 ,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 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 she ning jie zhi hui jian gu cheng qiang yu hang yuan

  ( )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长城》导学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 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抓品读,促感悟

  读,是学牛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就准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长城万里雄姿之美。长城“有十万三干多里”,一万三干多里到底有多长,学生未必能体会出来,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入具体实例: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在理解感悟之上我再进行朗读牵引,读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

  2、抓词语,说感悟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学习长城的近景,先让学生勾画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再结合“近景,,图,了解“垛子”“射口”“了望口”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学生由此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全班同学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3、抓句子,淡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联想”这部分教学,我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可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可以批注点自己的感受。没有 “牵引”和“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可以让学牛比较下,大概相当于五、六十个同学的总重量。“才”表示长城的建成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一这是最基奉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的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形成强烈的共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无比自豪之感。长城是世界历史卜的一个伟大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足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此时,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会在笔下流淌,学生的情感将会得以提升。

  (三)拓展延伸,在心灵倾吐中移情

  课堂结尾不应只画句号,课虽终,情未了。我“追踪’’学生的课后动态,设计了自选作业:

  1、2008年,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那时,会有很多的外国人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正好是位小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他们呢?请创作一篇解说词。

  1、出一期以“长城”为刊名的手抄报或电脑小报,自己进行设计、编辑,举办.个小型展览。

  2、读一读“资料袋”,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远景:气势雄伟

  长城      近景:高大坚固                     血汗和智慧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城》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2269128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