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挑衅炫耀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通用9篇)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1

  加强高考复习是中职学生的首要工作,特别是学生在复习时难以达到既定的复习效果。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xx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20xx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1:常用成语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3.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4.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5.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6.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7.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9.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0.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1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13.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4.对簿bù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15.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16.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7.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18.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9.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20.沆瀣(hàng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1.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2.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23.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4.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5.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26.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27.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29.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30.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31.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33.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34.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35.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36.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7.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3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39.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40.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41.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42.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

  43.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44.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45.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6.虚与委蛇(wēi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47.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

  48.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49.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50.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

20xx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2: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

  《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20xx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篇3: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2

  必背名篇名句

  必背名篇名句古文(10篇)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厍,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3

  2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2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1.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3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4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必背名篇名句"诗词曲(30首)

  44.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4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4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4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4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4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5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6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全国卷语文高考知识点(三)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7、表辞官的词语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7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8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篇9

  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必背名篇名句"诗词曲(30首)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3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4909129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