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求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片,学生准备剪刀,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家一面梯形(等腰梯形)镜子不小心打破了,我想重新配一块,同学们帮我想想,我得了解哪些情况才能配一块合适的镜子。

  生: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梯形?

  生:要知道这面镜子有多大?

  生:要知道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

  ……

  哪些事儿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工具解决?

  哪些事儿目前我们还不能解决?

  要知道镜面的大小,也就是梯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目前还没掌握的。这样吧,咱们先来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个问题,再去配备镜子。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 联想猜测,探求方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

  请同学们猜猜看,梯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联系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⒈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自行选择一种方案进行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学具动手操作。

  ⒉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

  方案⑴自己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数据填入书上表中,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追问:⑴(上底+下底)表示什么意思?⑵为什么要除以2?

  方案⑵:连接对角线,把一个梯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另一个三解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下底,高也是梯形的高。

  推导: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及"下底×高÷2";而三角形面积和=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案⑶:用割补法,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角三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加上下底的和,三角形高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梯形的面积。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⒊师生小结:同学们用各种方法,把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根据梯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都推导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四:实验验证,确定结论。

  ⒈出示钉子板,用红色皮圈围成一个梯形(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它的:上底5厘米,下底9厘米,高4厘米

  ⒉利用公式计算面积:(5+9)×4÷2=14×4÷2=28(平方厘米)

  ⒊验证公式:数一数梯形面积占了多少个方格(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

  ⒋验证结果:梯形的面积用(上底+下底)×高÷2计算梯形面积是正确的。

  ⒌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a表示上底,字母b表示下底,字母h表示高,则s=(a+b) ×h÷2

  五、 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⒈学习例题:

  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如图),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要求独立完成。

  ⒉完成p68练一练。

  ⒊动脑筋算一算:

  我们到金三角建材市场去参观,进去发现有一处堆放着许多钢管,堆成梯形的形状(顶层2根,底层8根,逐层递增1根)。谁能很快知道钢管根数?你是怎样算的?

  ⒋如果老师家梯形镜面的面积是56平方分米,请你帮助设计一下,这个梯形镜面的上底、下底和高可能是多少?

  六、 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1、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哪组的推导方法最具新颖性?

  2、假如再遇到一个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你打算如何探求它的面积计算方法?

  七、 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1、2。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3.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

  (1)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

  (2)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º,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

  (3)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º,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

  4.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

  5.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

  6.揭示规律并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写什么条件呢?(上底、下底、高)

  现在我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用a、b、h表示上底、下底和高,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s=(a+b)h÷2)

  7.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的一个方法,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计算面积。(单位:厘米)

  2.量出自己准备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求出它的面积。

  从这个梯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3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八册p5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 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 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 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 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 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3.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

  (1)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

  (2)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º,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

  (3)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º,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

  4. 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

  5.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

  6. 揭示规律并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写什么条件呢?(上底、下底、高)

  现在我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用a、b、h表示上底、下底和高,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s=(a+b)h÷2)

  7.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的一个方法,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 巩固练习。

  1. 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计算面积。(单位:厘米)

  2. 量出自己准备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求出它的面积。

  从这个梯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2、扩散思维

  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

  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⑴:

  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上图⑵。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上图⑶。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 、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你会表示吗?

  生:s=( a + b ) h ÷2

  4、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应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释:举例说明“横截面”的含义。学生尝试计算:

  ( 2.8 + 1.4 ) ×1.2÷2

  =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p82第1题

  四、巩固练习:p82第2题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p82第3、4题

  教学后记: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积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获得感性材料,为概括出新概念、总结新方法打下基础。

  在教学是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小学制数学第九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cai、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cai依次出现相应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用底×高÷2?

  2.教师设疑:cai出示一个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二、教学新课:

  (一)、引入课题: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验探究:

  1.猜一猜: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② 梯形的面积会跟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2.小组合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标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思考: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怎么拼?

  ② 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 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小组合作,学生实验。

  3. 实验汇报。

  4. 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个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现在给你一个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怎么求?为什么?

  5.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三、练习:

  (一).基本练习:(cai出示题图)

  (二)解决问题:(cai出示题图)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五、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s = (a+b)×h÷2

  教学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动手操作 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梯形与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再让学生用一个梯形,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发散验证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移”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推导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对于推导的过程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思路: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和梯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几何求积”的数学问题。由于在上述学习中,学生已通过操作、实验等积累了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创造必要的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导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并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而是立足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与经验,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实践应用”,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建构新知,解决问题,获得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结合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假设、试验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并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一般梯形两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操作联想,作好新课孕伏。

  师:对于梯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发表)利用你手中的梯形,动手折折、剪剪、拼拼,还能发现些什么?(学生独立操作,在此基础上,在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任何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

  生2: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象三角形那样,通过重叠、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生3:我们发现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两条高剪开,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生4:我们发现梯形可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5:还可以将梯形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剪下的小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和剩下的图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生6:我们认为还可以将梯形从中间剪开,分成两个梯形,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梯形通过旋转、平移,和另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生7:在梯形的下面剪去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到上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8:将梯形上下对折,沿折痕剪开后所得的两个小梯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师: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才给同学们带来如此丰富的发现,真了不得!

  [点评:引导自由操作,有利于在宽松环境中激活原有数学经验,为随后有目的的尝试、实验和验证做好铺垫。]

  二、“假设——验证——交流”,体验数学再创造乐趣

  1、假设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看出来了吗?

  生:都是将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师:同学们将转化后的新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谈谈你的来推导?

  生2:可不可以象三角形那样,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再进行推导?

  ……

  [点评:交流对问题的初步设想是准确把握学生已有数学现实的关键,这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后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2、验证:

  师: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能不能经得住实验的验证。请大家借助手头的材料,小组互相合作,大胆试试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独立或合作尝试转化,教师深入倾听,对有困难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启发。)

  [点评:对数学材料实现“再创造”,不仅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也需要组员间的相互启发和教师的及时点拨与引导。]

  3、汇报、交流、评价:

  师:不少同学已经成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了验证,请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验证的结果和方法?(学生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各自的方法和结论)

  生1:我们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而梯形的面积只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掌声)教师表扬。

  生2:我们组将梯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因为:小三角形的面积=上底×高÷2,大三角形的面积=下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 (上底+下底)×高÷2。

  生3:我们小组认为:将梯形上下对折,沿折痕剪开后所得的两个小梯形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梯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就是梯形的高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更多精彩教学,尽在天下教育网!]

  生4:我们小组沿着梯形的两条高,将梯形分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但三角形的面积无法求出,因为三角形的底不知道。

  生5:我认为可以求出,但不知是否正确?

  师:说说看,说错了也没问题。

  生5继续:单独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较困难,能不能将这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呢?因为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而且高又相等。

  师:你很爱动脑筋,想法也很好,请同学们按照这位同学的思路去剪一剪,拼一拼,看看三角形的底与梯形有没有关系?

  生6:我发现了,这个三角形的底应该等于梯形的下底与上底的差。这样,长方形的面积为“上底×高”,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为“(下底-上底)×高÷2”,合起来再化简即得“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7:我们小组将梯形右下方的小三角形剪下,再翻转上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下底和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

  ……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比较,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欣赏师:会用字母表示吗?

  生:s=(a+b)h÷2

  师:说一说各字母的意义。

  [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及时交流,展示个性化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整个引导过程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经历了“操作、观察、总结”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既品尝了成功的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欲望和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中拓展、延伸

  1、生尝试练习,帮助理解“横截面”的意义。

  2、说一说计算梯形的面积应注意什么?

  3、想一想,算一算:

  出示圆木图,求圆木的根树。

  4、计算:1+2+3+4+5+6+7+8+9= (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点评:有层次、有坡度、有趣味的练习,既能巩固所学的新知,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很大收获,谈谈你的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作业:(略)

  教后反思:

  1、探索新型情感性课堂教学,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多处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梯形面积的计算》一个,从课开始的自由操作联想,到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到公式的应用,自始至终都能将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上。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交流,让学生构建梯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的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灵活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下载)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下载)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14—15页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2.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在探究中理解梯形的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下书上第117页的梯形。

  探究方案:

  一、自主准备

  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梯形的面积吗?(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你打算怎样做,与同学交流。(可以在图上画一画)

  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研究? 我想转化成

  二、自主探究(剪下课本第117页的6个梯形)

  1.拼一拼:剪下的梯形中,哪两个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动手拼一拼。

  2.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求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再填写下表。

  3.想一想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自主应用

  试一试:一块梯形麦田,上底36米,下底54米,高40米。这块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自主质疑

  说一说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有什么疑问?

  (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探究交流

  1.出示例6,交流梯形的面积。

  (1)组织汇报:面积是多少。

  (2)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组织全班交流。

  2.出示例6,交流梯形面积的探究情况。

  (1)小组交流:对照例6的表格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拼的,怎么填的?讨论并交流例6下面的问题。

  (2) 全班交流:指名上台展示拼法,并对照拼图说一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总结归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则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学生在书上完成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3.交流“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梯形图,你是怎么求这块梯形的面积的?先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及计算的结果。

  (2) 全班交流:梯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除以2?

  4.完成 “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根据梯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如果已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如果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学生自己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的?

  (3)全班交流:由于这四个梯形的高都相等,只要比较它们上、下底的和是否相等。除左边第3个之外,其余梯形的面积都相等,因为它们上、下底的和都是8厘米,高都是4厘米。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集体交流结果。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 出示零件的示意图,全班讨论交流:怎么理解“横截面”?指出图中零件中的横截面在哪里?

  (2) 小组交流:这个零件的横截面是什么形?它的上底、下底、高各是多少?怎样求这个横截面的面积?

  (3)学生独立计算后再集体交流结果。

  (4)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伸、组织阅读。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阅读教材第15页最后的内容,并动手画一画。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 = 梯形的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 = 梯形的高

  梯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下载)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下载)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3.由学生自己说明“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的道理。

  4.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提问:(1)(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二部分,应用公式计算。

  1.出示例1、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3、列式解答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2.动手测量学具(梯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梯形学具的面积。

  3.下面是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求它的面积。

  五、质疑总结。

  1.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求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求梯形面积需知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解题。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0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回忆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说说平形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回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谈话引出课题

  关于梯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也就是为梯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并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讲授新课

  1、直接切入主题:

  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研究建议:

  ①选择喜欢的梯形,按照“转化”的思路来研究。

  ②小组分工合作,考虑不同的转化方法。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5、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边说边演示其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沿着高切割、拼摆〉〈沿着一条腰的中线切割、拼摆〉….

  (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2×高(上底+下底)×高÷2……

  刚才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割补、拼摆等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的面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只不过,这些公式从形式上看略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成: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7、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深化巩固

  1、学习例1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本课的作业体现了“课已终,趣犹存”这一特点。通过作业练习教师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法的改进。〉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2、扩散思维

  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

  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⑴:

  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上图⑵。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如上图⑶。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抽象概括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 、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你会表示吗?

  生:S=( a + b ) h ÷2

  4、反馈练习

  完成课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应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释:举例说明“横截面”的含义。学生尝试计算:

  ( 2.8 + 1.4 ) ×1.2÷2

  =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P82第1题

  四、巩固练习:P82第2题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P82第3、4题

  教学后记: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积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获得感性材料,为概括出新概念、总结新方法打下基础。

  在教学是我注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3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数学第九册内容。听过学区本节公开课,确有可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教学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首尾照应实现数学价值。

  由实际事件“帮工人师傅计算花坛面积”引出探究主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得出结论后,运用公式解决这一实践问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变例题为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始终将数学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转化推理蕴涵思想方法。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基础之上提出的。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梯形也可与学过的其他图形产生联系,从而计算出面积。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也落实了“数学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三、合作探究促进创造思维。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求梯形面积,学生有着不同的做法:有的利用等腰梯形、有的利用直角梯形、有的利用普通梯形,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分割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自由的探讨交流带来的是思维的充分扩展,是质的飞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能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在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考问教学细节,又发现一些问题:

  镜头一:利用公式求梯形面积的练习中,一同学列式为(3.5+2)×8÷2,而原图中,3.5为下底,2为上底。教师强调:“这样做不对,应为上底加下底,也就是(2+3.5)”。

  “上底加下底”与“下底加上底”,对于求梯形面积而言,究竟有何区别呢?教师本不宜如此“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倘若该同学反问:“把这个梯形倒过来,面积是不变的。那么我的算式是否正确?”教师该如何应答?可惜,没有一个同学提出质疑。教师强依公式而下的结论显然并不合适,为什么却无人指出?“公式是不可不依的”、“老师的结论是不可推翻的”……“一言堂”教学的印痕桎梏着师生的思维,使“探究”有时不免流于形式。对学习而言,这是可怕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鼓励学生善疑、敢疑。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能力与勇气——自我质疑的能力、承认错误的勇气。

  镜头二: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了习题,在教师示意下走上讲台,利用投影把答案展示给大家。第一次展示,同学们趣味盎然;二次、三次过后,变得兴味索然。几声简单的“对”、“同意”,使课堂气氛趋于沉闷。

  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愈来愈受到师生青睐。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把握好“度”。不是所有环节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任何步骤的实施都需要多媒体。学生练习的是几道非常简单的基础性题目,正确率相当高,教师巡视时也能发现这点,那么,以口答的形式订正不仅简单明了,更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稍有难度的题目,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短时间交流,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简单地回答“对”或者“错”。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

  4.全课小结。 (略)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p19例6,p20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的科学研究过程,探索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剪下6个梯形。教学过程:一、认知准备:知识、策略,双管齐下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找到它们的计算方法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转化)出示梯形图,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关于梯形,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关于梯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提问:是啊,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你有办法来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同桌商量一下。(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组织班内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板书: 梯形 转化成 旧图形 ?) [设计意图:梯形的面积是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之后教学的,因此,“迁移”是本课设计的核心。课始从知识和策略两方面为学生迁移旧知、探索新知作好铺垫:其一、回忆梯形的相关知识;其二、回忆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适当提炼“转化”思想。这样的准备,紧扣新知,直指要害,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简洁而有效。] 二、探索公式:猜想、验证、发现1、动手操作,尝试转化提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转化”的方法来寻找梯形的面积呢?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提出这样的猜想(板书:猜想),可这个想法能实现吗?还得怎么办?(板书:验证)小组活动:挑选梯形尝试转化。交流,演示,多媒体出示拼成的三种情况。明确:任何两个一样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板书),猜想得到证实。2、讨论关系师:仔细观察一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每个梯形有怎样的关系?出示讨论题,同桌商量,交流汇报,最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已亲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对“转化”思想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中的作用已有了较深的感受,也积累了一些转化的经验(“剪移拼”和“转移拼”)和观察的经验(从底、高、面积三方面找关系)。因此,今天的“转化梯形”和“寻找关系”早已成了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正是尊重学生数学现实的务实之举,如此创设出的较大探索空间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应用关系,体验方法在3个拼成平行四边形中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高的数据。师:如果知道了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关系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学生任选一个梯形独立求出它的面积。交流汇报:(6+10)×4÷2(3+7)×3÷2(3+6)×6÷2谈话:老师发现同学们求梯形面积用的方法竟然完全一样!谁来告诉我,你们这部分算的是什么啊?(划出(6+10)) 再乘上4呢?提问:我明白了,这里算的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那为什么还要除以2呀?4、想象延伸,发现方法出示独立的梯形(标有数据)提问:你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下算式。提问:(3+5)×4 算的是什么? 你能想象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样子吗?用手书空画一画。 为什么要除以2?归纳:现在你知道该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发现 (上底+下底)×高÷2[设计意图:一般的教学,在找出“拼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后,就利用这3条关系通过适当的板书“顺理成章”地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了。但事实是,这看似“顺理成章”的几句推导之词,其中却是浓缩了一系列的逻辑推理,甚至还融合了 “等量代换”的思想。因此,直接利用关系推导公式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思维难度的,课后我对部分学生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学生感觉“晕晕乎乎”就得出了公式,对推理的过程仅停留在几句“顺口溜”的字面上,真正能说清楚地没几个。那么,该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公式得出过程呢?我增设了“计算”一环:让学生观察拼合图,利用发现的关系计算拼成平行四边形中梯形的面积。这一计算面积的过程能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关系寻求计算方法,加深对3条关系的理解;同时,计算的过程其实正是原来抽象推理的外显和物化,这样通过计算这一形式就把纯推理巧妙地加以直观化,给学生理解公式架起了一座思维的桥梁。最后通过适当的说理、想象、归纳,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就“瓜熟蒂落”了。]5、回顾过程,感受策略师:同学们,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生齐说)。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探索之旅: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方法的寻找过程,我们大胆的猜测:…… 三、应用公式:紧扣主线,不拘一格,技能与发散并重1、直接应用,熟练公式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2、活用公式,体会梯形公式的实质(1)梯形的上下底的和是12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2)“练一练”第1题3、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试一试”。 四、全课总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介绍梯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如下图。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猜想 梯形 转化成 旧图形 ?验证 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 ÷2 (6+10)×4 ÷2 (3+7)×3 ÷2 (3+6)×6 ÷2发现 (上底+下底)×高 ÷2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6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出示梯形请学生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然后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带领学生回顾以前知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然后教师启发:我们能否也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探讨。本环节的设计,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思想方法的类比迁移,用循序渐进的启发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为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究、研讨,促进知识方法的有效迁移创造条件。

  2、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我先课件显示操作提纲:1、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2、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3、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防止出现学生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然后学生示范拼图,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学生操作的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因此未出现异常现象,学生都兴奋地说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了加深学生对书本图示的理解,我故意剪了两个完全相等的任意梯形,结果问题就出现了,一名学生没有按照书本上的拼法,结果自然没有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都感到惊讶。我见时机成熟,叫学生再打开书本,仔细观察书上的拼法,使学生明确拼的步骤:即先要重合,再向左旋转,最后沿着梯形的一条边向上平移,直至两条底成一条直线,才能拼成。学生这才明白过来。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都明确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根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请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找关系,先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底之间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找出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然后得出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最后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本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相应的填空题,使研究的要求清楚,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有效、有序地进行思维。

  (二)学以致用。

  在例题的教学中,由于有前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没有花很多的精力,而是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学生中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列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从而杜绝错误现象。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得饱,我又布置了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用一个梯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本堂课能以全体学生为本,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更新。通过让学生操作、思考、观察、讨论、说理、计算、看书和概括等多种形式,注意了变 "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变"灌输"为"引导",较好地处理了"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良好素质。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5880129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