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精选17篇)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风”“总是”“春”。

  6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四、参考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2、古诗两首

  教学要点:学习《咏柳》、《春日》理解诗意。

  一课时

  一、板题、解题

  1、看题目,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2、谁能说说“咏柳”的意思。

  二、讲读诗歌

  1、“碧玉妆成一树高”

  (1)“碧玉”是指什么?    (2)“妆”是什么意思?    (3)“一树”是什么意思?    (4)“高”是指什么?    (5)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万条垂下绿丝绦”

  (1)“万条”是指什么?    (2)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不知细叶谁裁出”

  (1)“细叶”是指什么?“裁”是什么意思?    (2)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二月春风似剪刀”

  (1)“似”是什么意思?诗人把什么比做剪刀?    (2)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学生串讲诗歌的意思。老师纠正补充。

  四、着首诗前两句主要写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五、这首诗后两句主要写什么?采用什么形式写?赞美了什么?

  六、指导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七、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二课时                      《春日》

  一、阅读与理解

  1、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

  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诗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寓议论于写景,

  别有风格。

  2、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3、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4、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5、一时:一下子。

  6、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及其精神。

  二、赏析:

  古代文人春的意蕴,读起来真的回味无穷,春光如此流连忘返,

  我们更应“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

  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

  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三、学生串讲诗歌的意思。老师纠正补充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2

  摘要:网络平台为小学古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使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古诗教学、美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qing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库是网络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丰富和高交互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它包括资料室、小字典、指导栏、赏佳文、测试区、写作栏等栏目。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难点导学、相关诗文、自测题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平台所供的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

  1、利用资料室,查询知诗人。

  新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浏览时,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我们利用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在资料室里查询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如学生通过浏览查询资料后,不但了解了诗人贺知章的生平,还知道了诗人的其他诗歌。有一位学生还当堂兴致勃勃地背诵了诗人的另一首著名诗歌《回乡偶书》。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要懂得根据学习需要搜集处理有效的信息,就是要搜集跟课文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

  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里查询有效信息,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小字典,自学生字。

  网络平台里的“小字典”一栏有每个生字的读音、书写过程、部首、字义及相关的同义字、形近字、成语等资料。《咏柳》这首诗有四个生字,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平台中的“小字典”,自学生字,并要求学生学完生字后,做一做平台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如: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系统查询到部分学生没有读准“绦”字的读音,在自测题中选择了“tiāo”这个音节,便运用听录音、范读等形式帮助学生纠准字音。

  网络平台具有教学信息多样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性、便于监督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三、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质疑讨论明诗意,欣赏古诗语言美。

  古诗的艺术美还表现在它的语言艺术上。文字是语言的艺术,古诗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古诗中的语言艺术美必须要挖掘,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诗人把“碧玉”、“丝绦”形象地比作碧绿的柳叶和狭长的柳条,作者比喻得十分精当,使语言产生了美感。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语言艺术美,教师向学生展示碧玉那精美的图片,出示柔长的绿丝带,让学生说说柳叶与碧玉、丝带与柳条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讨论,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柳叶颜色鲜亮如碧玉般闪着光亮,碧玉是名贵的,而春天的柳叶是那样娇美,同碧玉一样珍贵,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绿丝带是细柔的,长长的,那柔软的柳条不真如这丝带吗?作者的想象真丰富细致呀,比喻多恰当呀,学生由衷感叹。

  又如,诗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风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师,把柳叶裁剪得又细又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快乐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四、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想象诵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后,教师再次出示与诗歌内容想吻合的录像,让学生感情诵读,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大纲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像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赏读诗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赞赞春天的柳树,这时的语言训练可谓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发表欲高涨,一句句精妙的话语脱口而出:“柳树,你是春天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春天因有了你而更加生机昂然!”“你那婷婷玉立的姿态是春天里最美的画!”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便捷地在精彩纷呈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美。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讲授方法等因素,使学生很难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是多元的。因此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

  五、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网络平台的功能强大,教师充分运用平台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绘画、阅读、歌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喜欢写作的学生随意调用平台资料室的精美图片,给图片配上佳句美文,学生就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此时倾吐一番,写出了散文般的话语,学生得到了创造美的能力的锻炼。绘画小组的学生利用画笔软件,根据诗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练习作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产生了,他们对春天的感受用画画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把画上传到平台里,同大家欣赏。喜欢音乐的学生,点击平台上的“古诗新唱”按钮,就可进入音乐区。他们带上耳机,随着乐曲尽情欢唱,那婉转动听的音乐使孩子们深深陶醉期间。喜欢阅读的学生走进“赏佳文”区,在网上浏览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古今中外那些文笔精美的文学作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在诗情画意中复习巩固所的内容。

  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电子小报和网页,因为编写电子小报和网页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也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采集图片、文章,编入自己的小诗和文章,在word 和frontpage软件里排版制作,适当地用动画和花边点缀。这一张张生动漂亮的电子小报和网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

  网络教学平台进入课堂,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古诗教学,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 来自第一范文网。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路,导入内容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1.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欣赏。 

  2.学生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诵已经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咏柳、春日)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教师引领学生赏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思考交流: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不同点:(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写的事物不同:《咏柳》是写——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写——春游所见的景色。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读的要求由读正确、通顺到读出诗的大概内容,读得有层次,读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一)学习《咏柳》。 

  1.读诗赏画,画中品诗。 

  (1)出示《咏柳》诗句,指名读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足见其清新自然;“绿丝绦”——柳枝的绵长和柔软;“春风似剪刀”——运用设问加比喻,把春风比作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 

  (3)齐诵整首诗。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碧玉”、“绿丝绦”,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美丽和高贵;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导对比,体会心境。 

  (1)师: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可是。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心情怎样?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 

  (3)师: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画面和形态。贺知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这当然和他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有关。 

  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3.师生合作,引读诗句。 

  课什出示古诗插图,配乐引读。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青翠欲滴啊!——生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生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4.结过渡:贺知章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那么。朱熹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对比赏读,写作背景的及时补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感悟“同物同景不同‘诗”’的缘由,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学习《春日》。 

  1.理解诗意,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吟诵,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知道诗人朱熹在春日里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依据是什么?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寻芳——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无边——一望无际,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师:朱熹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能不高兴吗?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你就是踏春赏春的朱熹,看到那万紫千红的景色,你想怎样吟诵此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呢?(引读整首诗,读出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 

  [立足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自读理解后再来解读朱熹的心情,也就找到了本诗的教学重点及情感基点。学生的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与语言“亲密接触”读出了诗人的心境,读出了诗人的情感] 

  3.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师: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里非常高兴,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首诗还有它的深层意义,不了解朱熹就读不出诗的真正内涵。 

  (1)了解作者朱熹,特别强调他的诗歌特点: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常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2)抓住重点,感悟诗理。 

  泗水——在山东的曲阜,从曲阜的北面流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孔林、孔庙、孔府所在的那个地方。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他看到这个“川”就是泗水,孔夫子是在这个地方教他的门徒的,也就是说这里即圣人之地。 

  胜日寻芳——实际上告诉我们他在春日寻找的这个“芳”,这个芬芳的东西是孔孟之道的芬芳、是人间的圣人之学的芬芳。 

  万紫千红——他找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景象,也就是找到了民族精神和人生意义。他的这首诗,在从容沉着的风景描写之中,透露的是一种自信和喜悦。 

  [了解朱熹的生平及时代,了解诗中有特别意义的地点和景物,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也有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 

  4.对比赏读,感悟春美。 

  师:朱熹眼中的春天是万紫千红、满含哲理且透露着自信和喜悦的,那么春天在其他诗人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写春天的诗。 

  出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小组合作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它所描写的春天的形态,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交流体会: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他当时正任滁州刺史,他向往归隐山林。诗人先写涧边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从“独怜”看出他的喜爱之情,再写郊野渡口的水势急迫、空荡的渡船,流露出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3)小结:同是春天,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春天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诗人总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情感。 

  [适时的对比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真正感悟《春日》的深刻内涵,也让学生懂得心境决定物境。]

  四、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师:春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绿、高贵、神奇的——引读《咏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富含哲理——引读《春日》。 

  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课外再找描写春天的古诗阅读,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课末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春天的古诗,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搜集能力、自主阅读的能力]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唐代的诗歌成就,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比喻,写出了柳树的美,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我们不禁想到大自然这位能功巧匠,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五、课堂小结。

  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描写柳树或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咏柳

  学法指导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写法持点  运用比喻  托物抒情  大胆想象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5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投影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垂:翘舌音,读“chuí”,声母不要读成“c”。

  裁:平舌音,读“cái”,声母不能读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好像”的意思。

  丝、碧、剪:要读准字音,同时用部件法记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习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然后同桌练习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垂:独体字,共8画。书写注意笔顺:垂,第七画横要长些,托住上部笔画,盖住末笔横画。

  丝:上下结构,上部左右两部分都是,不要写成“幺”。

  裁:笔画多,半包围结构,里边是“衣”,书写时衣字的第六笔捺写作点。笔顺:。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笔画多,容易写长,书写时注意处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难写的字,教师应字字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三)词句教学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词句教学。不要孤立地解释词语,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去领会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内容。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

  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

  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诗押“ao”韵,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感情来。朗读时,要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如果这样的解说再配上优美的古曲,一定能使学生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朗读可参考下面的节奏示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学生多遍入情入境地朗读之后,便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结合课文内容的扩展练习。基本要求有三点:第一,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柳树,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二,观察之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和感受。第三,用两三句话写出春天柳树的美。此项练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去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要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观察、表达训练。为取得好效果,要选择好活动时间和观察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 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 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 利用生字卡,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

  5 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 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 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 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 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 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用生字卡读生字。

  2 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记忆方法。

  3 指导写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如果课前已安排观察,可在练习背诵环节之后进行说、写训练。如果时机不成熟,课前没安排,则另外组织观察,练习说写。

  a.背景知识。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繁荣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坛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产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唱。因此,唐诗成了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来欣赏这些美丽的诗篇,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呢?本文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它运用多种手段,循循善诱地使我们渐渐进入佳境,领略到唐代诗歌高妙悠远的意境。

  b.内容概要。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修辞方法灵活多样;语言的魅力

  文章分两部分。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一首,宛如一轴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赏析者对诗歌的艺术分析,第一部分,是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从总体上感受诗的意境,第二部分是对诗歌艺术的鉴赏。

  c.课文讲析。名篇共赏识瑰宝。想象、联想、感受再现诗境。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揣摩诗句的含义,再现诗中的形象。作者对诗句的分析通俗而形象,第一句总写柳树给人的印象。作者紧扣“碧玉”一词,用优美的语言阐发双关意义:以比喻义想象柳叶的色彩、光泽;以借代联想柳树的袅娜多姿,静中有动,这样,就使柳树的意象在鉴赏者心中“活”了起来。如果说第一句是概述总体形象的话,那么第二句则是写局部,写细节,因此作者就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细细地揣摩诗句的含义。“万条”写柳枝的茂密,“垂下”写它的轻柔,随风飘拂,“绿丝绦”写了它的颜色和质地,“绿”照应了前句的“碧”,“丝绦”则重在表现柳枝如丝带的柔顺与光泽。作者分析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则侧重于剖析设问,简洁明快地点出那“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嫩叶”都来自春风的剪裁。

  在第二部分里,作者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启发我们感受诗人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我们进入诗的意境。

  首先,作者从这是一首咏物诗说起,点出柳树是报春的使者,并引用民间俗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来证明这一点,接着抒写自身的感受,说明诗人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歌咏春天的到来。”借咏柳而咏春,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咏物诗的独到之处,它将作者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为春天的使者,春天的化身。作者对诗的深入探究使我们的理解向纵深发展,从对诗作表面形象的欣赏深入到对其内在意蕴的理解。

  其次,作者从诗作的构思角度精辟地分析了诗作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一是巧用比喻。把柳树喻为碧玉,喻为美人,把春风喻为剪刀。二是用联想、想象启发读者。作者不惜笔墨,娓娓道来,引着我们随着他的思路去联想、想象,去品味诗的意境,去丰富诗的内容。如剪刀的春风“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绿。”这些对春天美好的想象烘托出诗作深远的意境。三是给人以启示,是谁在手持“春风”这把剪刀来“剪裁”绿柳,妆扮春天呢?作者从更深一层诱导我们思索,得出结论是大自然。造物之神在描绘春天,在进行着这值得人类歌咏、赞美的创造性劳动。是它,挥舞剪刀,裁出了万紫千红的世界。由此可见,写树在于写春,赞春在于赞美一切创造性的劳动。

  最后,作者分析了这首诗层次的变化。富于变化的层次可以造成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使诗的意境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先总写后具体描述,也可以说是先勾轮廓再画细节。前两句为直接描写,语调平平,后两句一改前面的平铺直叙而写猜测和回答,近乎于修辞中的设问,层次中有了起伏的变化,就构成了一种节奏美、韵律美了。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6

  《咏柳》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 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2、《咏柳》教学反思

  脑中深深地记住了鲁迅先生曾说的一句话:“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潜能,一旦他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将在属于自己的儿童世界里无所不能、无所不为。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成人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精彩流淌。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吴忠豪教授指出: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须熟练背诵。因此,本首诗的教学以朗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以情促读,在声声诵读中感受古诗的独特魅力和韵味所在。

  教学目标:

  1、会认“咏、绦”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学习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吟诵古诗的方法。

  4、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5、感受春天的美好。

  6、积累关于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平仄规律吟诵古诗的方法。

  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示学生注意“咏”字的写法。

  2、齐读课题。

  3、谁知道“咏”是什么意思?(歌咏、赞美)

  4、小结题意: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歌咏柳树的意思。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教师板书全诗)

  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正确;

  第二遍,注意停顿通顺。

  2、学生反馈自渎情况。

  指生读注意正音:妆、绦、似剪刀。

  小组读

  男、女生推荐代表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为吟诵、背诵打下基础,在学生朗读之后,以提出的两点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三、诵读

  1、古人作诗非常讲究平仄押韵,汉语拼音中声调为第一、二声的音节是平声,用“—”标示,第三、四声的音节成为仄声,用“1”标示。读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平长仄短。

  2、教师范读。(给诗标上平仄符号)

  3、学生练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学生展示读,师生合作读。

  5、看老师的手势,学着古人吟一吟,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诵读古诗的新鲜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味和吟诵古诗的回味无穷。

  四、朗读、理解

  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和诗人一样站在了这棵柳书旁。(课件出示柳树图)

  (1)师声情并茂地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生读。

  (3)闭上眼睛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高高的柳树碧绿碧绿的,多美啊!(读)

  每条细长的柳枝都像绿色的丝带,像古代句、女子裙上轻舞的丝带,微风吹过,轻轻飘拂。(读)

  在作者眼中,这棵柳树宛如一位身着绿裙、婀娜多姿的少女,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读)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不是逐个词语细致地翻译,而是通过想象感受,再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柳树的多姿,读出诗句的美感,理解和朗读相得益彰。

  2、作者用这样美丽的诗句赞美柳树,这身绿意盎然的长裙又是出自谁的巧手呢?

  (1)学生齐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生合作读。

  (3)诗人不仅赞美柳树,更是赞美春天。(板书:咏春)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朗读古诗。

  (4)配乐朗读,想象画面朗读。

  五、拓展、背诵

  1、春天的勃勃生机、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个季节里,和暖的春风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

  2、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描写春天的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设计意图:跳出教材,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积累诗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3、好一个多彩的春天,让我们再次在这首古诗中体会它的美好吧!齐读、背诵。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 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9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0

  教材说明: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你们猜出来了吗?

  (教师描述谜语)

  2.知道吗?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十分喜欢柳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轻轻垂下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天”。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五、吟诗会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心中的小诗表达感情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自己的诗。

  2.指名说。各种形式表演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感。在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识记住生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当小诗人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会用简短的诗歌来表情达意,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习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2004-01-26]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2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习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2释题

  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

  (2)理解咏

  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

  师:我们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

  (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

  (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

  (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齐读古诗

  2读出节奏,

  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

  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

  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

  1学习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

  师:哦,柳树是那样的绿就像是被(碧玉装扮成的一样)。齐读:(第一句)还读懂了那个词?

  生:我从绿丝绦(板书丝绦)知道柳条像绿丝带一样漂亮。(出示实物)

  师:当千万条柳条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美。齐读(第二句)

  (b)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1、2)

  (2)创设情景读

  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

  个别读、齐读。师相机指导。

  2学习三四句

  (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

  预设: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

  师:它剪出了什么?对,裁剪出细细的柳叶。

  (2)品味“裁”

  a出示柳叶图,问这是怎样的柳叶啊?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精美、可爱、嫩绿)

  b这精美、可爱的柳叶是春风裁出来的,(板书裁生看老师写,注意笔顺)裁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裁呢?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裁组词(裁缝),裁缝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来吗?

  师:春风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师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这是怎样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个剪字怎能代替!

  (3)了解修辞方法

  再读诗,看看有什么发现?(你真会发现)

  预设:生上一句是问,下面是回答。

  师哪一句是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来问问?个别读、齐读。

  师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仅是回答吗?更是咏叹春风的神奇啊!。在这句中有个似,这似就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样一比,写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女生合作读)

  3师生合作读诗

  师:老师描述,同学们读相关的诗句,可不要读错哟。

  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

  4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

  四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配乐朗诵),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

  师:你只看到了翠绿翠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吗?再想想,在这美丽的春天,(柳树旁、山脚下、花园里、小河边)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诗人只是在赞美春风吗?还是在赞美春天,大自然

  师: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板书春风------春天——大自然)

  五链接诗句

  师: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让小草发芽生长,柳树那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还在抚摸着堤岸呢(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那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没有长成树荫呢?(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样美的春景吸引了黄鹂在枝头间唧唧喳喳的叫着,白鹭也展翅高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大自然的的美景真令人陶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江水,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六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师:大自然是多么吸引人啊!(示图,这是谁?他正在做什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来赞美的春天柳树吧!指名读:小诗人你来赞美吧!贺知章你来赞美吧!齐读:小诗人们,大家一起来吧!(课件出书诗和图)

  读得这么好,能背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背(配乐)

  七小练笔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写一写。

  师:老师也写了自己眼中春天最美的景物出示: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无暇(xiá)的翡(fěi)翠。

  (是什么)(怎么样)(像什么)

  孩子们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鸟)拿起笔写一写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

  总结:是啊,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景真令我们陶醉,大自然真神奇啊!让我们再一次吟诵《咏柳》齐背古诗。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去收集收集,积累下来,好吗?

  板书

  咏柳

  碧玉裁

  丝绦

  春风——春天——大自然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4

  入情入境 品美诵韵

  设计理念:

  1,"诗是有声的画",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优美动听的乐曲,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的充盈.

  2,本着整体感悟,悟出诗意,悟出诗韵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通过看,评,议,演各环节,让诗韵入童心,诗情入童怀.

  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张显学生个性特长.

  教具学具:配合教学的挂图或课件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年龄小,见识少,但学生对柳树是熟悉的,因而在学习中,学生生活中的观察,积淀的知识可以促进对古诗的研读,理解.而且学生天生喜欢古诗,喜欢图画,因而采用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展示美是会大受欢迎的.

  教学方法:

  入情入境,激发兴趣,以读为主,认识美.熟读成诵,品味美.演绎文本,展示美.

  教学步骤:

  一,激qing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 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 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 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  ,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6

  贺知章的《咏柳》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

  一位老师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她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

  “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老师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老师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反思]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老师没有指责学生。在意料不到的情景中,教师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咏柳-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古诗教学的度。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了解诗句内容”的前面,加上了“大体”两个字。这两个字,值得我们所有的三年级老师关注。大家一定还记得三上的课文,也有古诗教学。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大体了解诗句内容”,没要求我的学生能逐句翻译。我明白,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于这首诗,他知道在讲什么,可是不能……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古诗教学的度。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了解诗句内容”的前面,加上了“大体”两个字。这两个字,值得我们所有的三年级老师关注。大家一定还记得三上的课文,也有古诗教学。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大体了解诗句内容”,没要求我的学生能逐句翻译。我明白,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于这首诗,他知道在讲什么,可是不能“言传”。当时我挺心平气和地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可到了做作业时,有写诗句意思的要求,那些孩子就犯难了,有的句序不对,有的描述不到位,有的描写不够具体等等。当我再从新讲解一遍,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字时,结果把诗的韵味都搞丢了,孩子们学古诗的兴致也大减。无奈中透露出一个现实,对于古诗,三年级的孩子真的只能要求到“大体了解诗句内容”就够了。 友情提供放歌教学网

  古诗的特点是“言约而意丰、语近而旨远”,对古诗的教学,只有达到了情、理、形的和谐统一,学生才是真正受益。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咏柳》教学反思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篇17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三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材分析及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7933129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