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精选6篇)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篇1

  本单元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为分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准备。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比较几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往往先通分。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第60~64页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第65~68页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第69~73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实践与综合应用。1 精心安排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活动。例1和例2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按“呈现现象——发现规律——联系相关知识”的线索组织教学活动。 例1的图形是四个大小相等的圆,各个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用分数表示每个圆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13、12、26、39四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各个圆里的涂色部分,能够看到从左往右第1、3、4个圆的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由此得到写出的分数大小相等,即13=26=39。这道例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中,有些分数的大小相等,有些分数的大小不等。并对分子、分母不等,但分数大小相等的现象产生兴趣。 例2承接例1,在对折正方形纸的活动中又得出一些与12大小相等的分数,分别写成等式12=24、12=48、12=816,再次让学生感受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可以相等。写出的三个等式,是研究分数基本性质的素材。 教材分三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研究例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感受变化是有规律的。在记录变化的方式时,教材写出了乘号或除号,启示学生从分子、分母乘或除以一个数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在括号里填数,体验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有助于发现规律。对每个等式的研究,既从左往右观察,也从右往左观察,充分利用了素材,从中获得尽量多的感性知识。填写连等式12===,把12、24、48、816有序地排列起来,能从中得到许多感受。如,12的分子、分母都乘2得到24,24的分子、分母都乘2得到48,48的分子、分母乘2得到816,照这样还能写出1632、3264……这些分数的大小都相等。又如,与12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无数多个,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除以相同的数都能得到12。 第二步利用例2的经验观察例1等式中的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体会这些分数相等的原因和例2一样。而且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数,除了2、4、8,还可以是3和其他的数。这样,对分数基本性质的感受就更丰富了。 第三步概括两道例题中分子、分母变化但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在充分交流之后,阅读教材里的叙述,理解“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些规范的语言,知道这个规律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除数不能是0,明白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使得到的规律更严密。 在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两项活动: 一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一组分数,要先任意写一个分数,再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大小不变的分数。写出的一组分数,可以是两个分数,也可以是几个分数。这项活动起巩固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还渗透了通分、约分所需要的思想。二是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所以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沟通这两个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十一第1~3题配合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第1题继续体验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在方格纸上涂色表示1224,再说出涂色部分还表示612、48、36、24、12等分数,还要从不同角度说明这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如,因为这些分数是用同一个涂色部分表示的,所以大小相等;又如,这些分数可以把1224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3、4、6或12得出,所以大小相等。第2题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同组的两个分数是不是相等,其中两组分数的分子、分母没有除以相同的数,是学生初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这些反例能加强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第3题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等值变化,是通分、约分需要的基本功。 2 让学生把分数等值改写,理解约分和通分。例3教学约分,分三步安排。首先看图写出和12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为理解约分的含义搭建认知平台。教学分数基本性质的时候,曾经用几个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表示同一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现在联系这个经验教学约分,写出的分数分子、分母都应该比1218的分子、分母小,体会大小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分母小的分数比较简单。这种体会在说说写分数时的思考能够获得,如长方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看作长方形的1218,也可以看作长方形的69、46或23。显然,这个涂色部分用23表示最简便。然后教学什么是约分和怎样约分,是例题的主要内容。关于约分的含义,联系1218与69、46、23的关系,突出了两点: 与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分子、分母都比原来的分数小。关于约分的方法,示范了分步约分,也示范了一次约分,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自己的约分方法。教学约分的意义和方法,都是学生有意义地接受新知识。要充分体验约分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分数,不改变分数的大小。还要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得到的商(即新的分子和分母)应该写在适当的位置上。最后以23为例教学最简分数,指出约分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一第4~7题配合例3的教学。正确约分需要两个能力: 一是看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第4题为此而安排。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5或3,是最常用的约分方法,学生对2、5、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熟悉,因此先观察分子、分母有没有公因数2、5、3。至于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7、11、13等数的约分,稍后再作安排。二是识别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则需要约分,如果是最简分数则不能约分,第5题进行这方面的判断。这两个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判断一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一定发现了分子、分母除1以外的公因数。反之,分子与分母除1以外,找不到其他公因数,就判断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约分的时候,必须把分子、分母除以相同的数,学生往往在这一点上发生错误,第6题能给学生这方面的体会。 第8~15题是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综合练习。第8、9题在分数与除法相互改写时,还要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0题把最简分数与真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最简真分数。第11题先约分,再比较大小就非常容易。第12~15题的分数加、减计算,计量单位改写,小数化成分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都提出把结果约成最简分数的要求。增加习题的知识容量,把新旧知识结合应用,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不断提高能力。 例4教学通分,重点放在通分的含义和方法上。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对分数改写成大小不变的另一个分数并不陌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曾经多次进行过这样的改写。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是首次遇到的新问题。思考的焦点是改写成分母是几的分数,只要确定新的分母,分别改写两个分数就容易了。教材让学生凭数感,主动联系公倍数的知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独立进行改写分数的活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大小不变的分数就是通分。可见,这道例题未教通分之前就让学生尝试通分,先积累把34和56都化成分母是12或分母是24的分数的切身体验,为理解通分的含义,有意义地接受教材关于通分的讲述作了充分的准备。 公分母是通分的关键。例题有层次地教学公分母的知识: 首先联系34和56的改写,让学生知道12、24是公分母,是34和56的分母的公倍数;然后比较34和56以12为公分母和以24为公分母的改写,体会什么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得出一般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例4只教学通分的含义和关于公分母的知识,不再另行教学怎样通分。这是因为34和56改写成分母是12与24的分数就是通分,不需要再重复。学生经过“试一试”,应用通分的知识,能够掌握通分的步骤与方法。同时又考虑到“试一试”毕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通分,所以在怎样表达两个分数的公分母、怎样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书写通分的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格式等方面,都给予较具体的指导。练习十二第1~4题配合例4的教学。第1题两个长方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用12和23表示,这两个分数通分后分别化成36和46。在两个长方形里表示出通分的结果,让学生联系直观图形体会通分的意义,感受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便于比较和计算。第2题是寻找公分母的基础练习,进一步明白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公分母,是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求最小公倍数的经验应用到求公分母上来。第3题让学生深刻体会两点: 一是通分不能改变分数的大小,通分后的分数必须与原来分数的大小相等,否则会发生类似第(1)小题的错误;二是通分时的公分母要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像第(2)小题那样的通分不够简单。 3 比较分数的大小,体验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在三年级的教材里,已经教学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册教材“认识分数”时,比较了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的大小。所以说,学生已经有一些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例5教学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看同一本故事书,小芳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看了这本书的49。这两个分数都把一本故事书看作单位“1”,分别平均分成5份和9份,看了其中的3份和4份。因此,比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35和49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例题非常重视这些思考活动,提示学生想到“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回忆起有联系的知识,激活相关的技能。二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鼓励策略、方法多样化。35与49是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联系分数的意义、通分和分数化成小数等知识,能够找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各种方法都很有特色,第一种方法数形结合,在相同的长方形里分别表示两个分数,直观看出哪个分数比较大。第二种方法及时应用学到的通分知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运用了转化的策略。第三种方法以12为中介,把两个分数分别与12比较大小,间接得到35和49的大小关系,思维灵活、快捷,策略巧妙。学生中还会有其他的方法,组织充分的交流,相互理解和借鉴,能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比较分数大小的练习,安排很有层次。在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数感。“练一练”紧接例题,要求先通分,再比较分数的大小。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 一是能巩固通分的知识,形成通分技能,把分数加、减计算需要的基础练扎实。二是这种策略、方法适用于比较分数大小的通常情况,用得比较多。练习十二第5~11题都配合例5的教学,第5题写出的三组分数比较大小各有特点,35和58通分或化成小数都很方便;16和49通分比较方便;114和1310如果写成带分数,分别是2和真分数、1和真分数的合并。第6题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能进一步体验分数的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还能从中概括出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的结论。第8题在使用常规比较方法的同时,留出了创新的空间。如比较23和78的大小,从13>18得到23<78;比较134与103的大小,如果把它们都化成带分数,就只要比较14与13的大小。教师对这些有创意的方法要给予鼓励,但不作为基本方法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第9题通过8个分数与12比较大小,能够发现一些规律: 如分子乘2的积仍小于分母的分数比12小,分母除以2的商小于分子的分数比12大……这对发展数感很有好处。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篇2

  以下是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教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75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材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3、教材重点: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类推及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中,以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学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等教法。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发现、操作体验、合作交流,有顺序的观察题、对比分析、概括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创设情境,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操作——发现法”、“观察、归纳”法进行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妈妈给三个儿子分苹果的故事。妈妈分别给三个儿子分得苹果的1/2、2/4、4/8,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看谁分的多,妈妈是不是偏心。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苹果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动手体验,形象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因此我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代替苹果分别折出1/2、2/4、4/8,并用彩色笔涂上颜色。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再请学生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使1/2=2/4=4/8这个结论让学生自己“做出来”,而不是老师讲出来。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大小的习惯性思维,初步体会到分数“形变值不变”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深入探究,得出规律。这一节环节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既然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那这三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之间藏着什么秘密呢?你们能找出它们分子分母各自按照什么规律变化吗?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得出什么规律,反过来从右往左又得出什么规律。然后请学生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有了这些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再总结出规律。最后学生们会概括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老师板书)预计学生不会把相同的数中的0除外,因此我会问同时乘和除以0也可以吗?让学生思考并得出0不能作为分母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要除外,最后让学生重新完整的叙述一遍,老师揭示课题。最后提出问题,我们刚才是借助图联系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性质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呢?启发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迁移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分数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篇3

  下面是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在一年一度的实验老师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授课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迁移引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正迁移,所以我在开课伊始板书:“2÷3”,然后故作神秘地说“我能变出一个和它的商一样的除法算式,你能吗?”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变出了一个又一个除法算式。“它还能变。”根据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将这个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个除法算式变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个分数能不能也变出很多分数呢?”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规律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定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经历学习探究的全过程。我创设了探索场景,让学生首先猜测分数是否也有与除法同样的性质。接着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设计了折纸涂色的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三个分数之间的相等关系,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探索这三个分数之间存在的规律,从而把具体的知识条理化,使学生获得具体真切的感受,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分数大小相等的算理。归纳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总结出规律后找出规律中的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再提出为什么这里的相同的数不能为零,并通过商不变性质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关注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如游戏:老师写一个分数,你能写出和老师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题2/7的分母加上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加上多少。此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辨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此话的真伪,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想到2/7=[2+]/(7+14)=6/21,所以6—2=4的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提出更简洁的方法。思路如下:分母加上14,就表示分母增加了7的2倍,扩大到原来的3倍。同理,分子也必须同时增加2倍才能使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从而保持分数值不变,所以分子应该增加2*2=4。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学生中闪现,体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的沟通联系时,只是对照两句性质进行,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如果能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归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推进从而得出结论,就使得结论的得来更科学。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篇4

  下面是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篇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意义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切切实实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就是以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加以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进行探究学习,促进主体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好奇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 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三、应用拓展,鼓励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在师生合作讨论归纳出结论后,可让学生运用理解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练习的设计要有坡度,抓基础、求开放、促发展。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篇6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69页——7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准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出发的关系,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材料,作好了铺垫,也为后面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打下了基础。 在新知的引入,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折纸、涂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充分感知数学事实,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先进的电教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形象的电脑图象,以活泼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讨论新知,自己归纳出分数变化的规律,即分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和大小不变。 通过电脑出示的画象的逐步引入,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逐步建立清晰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难度由浅入深。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4题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第5题,判断练习,意在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第6题是思考题,是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要,意在发展学生的智能。在联系的过程中,也采用了电脑与投影及录音机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被除数 除数= 根据120 30=3 填数 (120 3) (40 3)=( ) (120 ___) (40 10)=4 (复习商不变性质) 验证并结实课题 学生用准备好的两张纸,进行动手操作。(感知 =) 教师再演示,引导学生发现 、 、 、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观察什么在变,什么不变。——把单位“1”平均分的分数和取的分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而分数的大小不便,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分母在变,而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新授,探索新知 启发引导,揭示规律  (1) ====   从左往右观察,探索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得出:分数的分子坟墓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呢? 它们的大小又怎样呢?想一想,小姐出规律:分子、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归纳性质 谁能把上面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说。——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里指的“相同的数”是指什么数? 指出:分母是0的分数是没有意义的。假如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0,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0除外。相同的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请全班同学将结语说完整,全班读。 小结: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看书质疑。 勾出关键词语,帮助理解掌握。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 中,利用计算机,将各种图形(也就是单位“1”)用主动的分割形式在大屏幕上清楚地进行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目标 得以顺利地实施。) 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几组相等分数的天空练习     (用计算机将题目演示在大屏幕上,全般一齐练习,再请个别学生说出答案,看答案是否和计算机演示的答案相同,全班同学来做小老师) 3、“请找我的好朋友”练习。(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 要求:(1)将几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发给几位同学,请 他们看清楚上面的分数。 ( 2 )练习开始,请有卡片的同学注意观察,和老师受伤卡片上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学走出来,看谁最快最好。 (先将卡片上的分数用大屏幕显示出来,便于全班同学练习。) 4、判断对错 (1) ==( ) (2) ==( ) (3) ==( ) (4) ==( )       (这道题用计算机一题一题来演示,让全班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判断,并能说出错在哪里,可以请个别同学来回答,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回发出以示奖励的音乐;错了会告诉同学错了,再试一次。这道题的形式,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的多功能作用,较生动活泼,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思考练习题 = 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内容,复述分数的基本性质。 作业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89475129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