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挂图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片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辆车需要3个轮子,2辆车呢?3辆------9辆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3的乘法口诀。

  二、数一数

  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数的。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三、摆一摆

  请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

  摆个三角形,试着列一道算式,编出一句口诀。

  学生完成边摆边数边说的活动。

  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及时板书: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对了。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记一记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

  老师与同学对口令记口令。

  任意两组“开火车”记口诀。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金牌。

  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九(  )  一三(  )

  二三(  )  三三(  )

  三六(  )  三三(  )

  四、练习

  填空。

  6×2=( ),读作(  )乘(  )等于(  )。表示(  )个(  )相加。

  7个3相加是(  ),再加1歌是(  )。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9×3=(  ),3×9=(  ),用的口诀都是(  )。

  连线

  2×4   4+4+4   3×5   3个3

  2×3   4个2   6×3   5个3相加

  5×5   3×2   2×3   3个6

  3×4   五五二十五  3×3   3+3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法:

  1.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看一看、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2.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三轮车)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 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 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3的乘法。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把本课的主要研究问题引了出来。】

  二、实践,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电脑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电脑填好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表格的意思,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

  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真正的让孩子动手去画、去说、去写。教师在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的时候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孩子编制口诀。以后的口诀完全放手教给孩子自己去做。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注意找2-3个孩子说,加深理解,也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巡视,了解口诀的编制情况。】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记忆乘法口诀。进一步体会3的乘法口决的规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也可以提高孩子记忆的兴趣。】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小兔过河,蜗牛找家,找朋友,采蜜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设计意图:用学生所熟悉的汉字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动乘法转盘,动用了孩子的眼和脑,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顺便也对2和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同桌练习加深了对3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既是复习的过程,也可以看到哪个知识点学生有困难,练习课重点复习。】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4

  课 题

  需要几个轮子

  主备教师

  岳红新

  使用教师

  代金霞

  参加人员

  二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 乘法口诀卡片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常见得交通工具。引入三轮车,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列出乘法口诀。

  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关3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熟记3的乘法口诀,明白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2、能用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算

  思考:乘法算式中积一定大于乘数吗?

  不一定。如:0×a=0 1×1=1

  二、新课

  1、出示问题:9辆车有多少个轮子?

  生发现少一个条件。(不知一辆车几个轮子。)

  出示表格。

  2、你能看懂下表吗?说一说表格各栏的意思。填一填

  三轮车有几辆1 2 3 4 5 6 7 8 9

  轮子有几个 3 6

  3、可以怎样算呢?

  表格的空格其实是在向我们提问。说一说提了什么问题。

  怎么解答这些问题?

  问一个列一个算式。生在练习本上列。

  (1)借助摆三角形数边数的方法进行探索。

  (2)用逐一加3的连加方法进行探索。

  (3)鼓励从已有知识“二三得六”“三五十五”或“三个十是三十”出发,利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进行探索。

  4、怎样算的快些呢?(用乘法口诀计算)

  5、根据我们以前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你会编制3的乘法口诀吗?

  6、说一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比如:“二三得六”的含义。

  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

  7、读一读这些口诀,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

  几几得九。顺向、逆向对口令。

  2、完成p17 、1、2、3、

  一句口诀2道算式。

  3、找规律,填一填。

  先观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1)10,15,20,( ),( )。5个、5个地增加。看到10想到几乘五得一十?用5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完成。

  (2)9,12,15,( ),( )。3个、3个地增加。想3的乘法口诀。

  4、过河。

  正确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题。

  四、数学故事。

  1、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图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数学故事。

  2、和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

  淘气拿了20元钱,他准备买一套故事书。到了书店,阿姨告诉淘气,一套故事书有6本,每本3元,阿姨找给淘气5元钱。淘气在心里算了算。每本3元,6本就是6个3元相加,用乘法计算就是6×3=18元。我给阿姨20元,20-18=2元。阿姨应该找我2元钱。淘气告诉阿姨:阿姨,您找错了吧,应该只找2元。阿姨笑笑说:平时呢,找5元肯定错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店对小朋友实行优惠,每本书便宜5角钱。请你算一算,我找对了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对此谈谈自己的想法。课开始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6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兴趣是第一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这样设计的,出示主题图,用猜想激活课堂.猜想,指猜测想象,有神秘感,最易激发学生奇思异想.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猜"能开放思维空间,诱发学生自觉地未知世界的无穷探索,碰撞出创新火花,因而借助猜想,挖掘学生潜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一把金钥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刘妍君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 “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刘妍君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刘妍君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需要几个轮子”——3的口决时。按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1辆车3个轮子,2辆车6个辆,3辆车9个轮子……从而引出3的乘法口决;活动二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加深理解;活动三进行拓展延伸。

  好似一堂感觉非常完满的课、信心十足的走进教室。但在第一环节的创设情境中就出现了问题:学生根本没有能进入到我所设计的情境中来,而是双眼瞪着天花板上的电灯,看到此情景,想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特征是假设性,假设性产生了教材的另一特征——变动性”。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于是我随机改了书本的例子,顺水推舟的让学生就观察电灯(刚好三盏),并把课作了如下的改动。师:是不是大家都感到很热,老师帮你们打开电风扇好吗?学生一听马上把眼光投向我,很好的集中了注意力。师继续:一排有几盏电灯呢?(一边说一边打开电灯)此时,学生已全身心的投入。一排有三盏电灯,那两排有多少盏呢?……四十七双眼睛跟着动,四十七张嘴巴跟着说。连平时最不爱发表意见的学生,也都仰起小脸边享受着徐徐凉风边很用尽在说:一排电灯,二台……在说完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有个谜语让你们猜(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到他的身上,好象我这老师是个观众,我想只有在这不知不觉中学生才能有如此的灵感和冲动吧!)我写一个“小”字要三画,如果我要写6个“小”要几画?。学生马上叫嚷开了,是那么积极,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乱而有序。接着谜语就多的不得了:我如果每天有3元零用钱,我7天会有多少钱呢?我如果一天有3个苹果,3天有几个苹果?……我只能把学生组织起来“猜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我特别的亲热,要下课了,满面笑容、满脸的依依不舍,不停的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玩好吗?熟不知他们已掌握了3的口决和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是一堂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课,但我认为是上了一堂最实实在在的课、最成功的课。为学生的创意感到深深震憾,同时也让我产生很大的感触。这不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给学生一个民主的空间、轻松的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暴发出思维的火花吗?把3的口决在无心之下很用心的完成了,根本就没有进行调控。学生就已积极地探索这个新知识的内容。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负担的学习中,而且效果非常好。更感觉到数学的课程真是不能仅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把数学知识溶化在学生身边的事物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进行具体应用。让学生从生活汲取数学营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有角色智慧、处理教材的智慧,更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反思性教学。会加倍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和感、投入的趣味感。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7

  课题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设想

  1、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学会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记熟口诀。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主题画、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

  观察主题图:

  1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2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9 辆三辆轮车?

  二、算一算。(口头表达)

  2个 3 相加 3+ 3 = ? 3 个 3 相加 3 + 3 +3 =?……,9 个 3 相加3+3+3+3+3+3+3+3+3=?

  三、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四、摆一摆

  1、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

  2、围九个三角形

  五、说一说。

  边看三角形边数3、6、9……27,接着填在教科书上的算式。

  3×3= 3×4= …… 3×9=

  六、编一编。

  看上面的表格,尝试编3的乘法口诀。

  七、记一记并交流记忆方法。

  对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口诀,

  小组讨论:怎么记住3的乘法口诀。

  八、练一练、

  1、找朋友 2、找规律 3、过河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

  知识与技能: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小棒

  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

  景

  创

  设

  谈话:小刚要做9个三轮车玩具,一共需要几个轮子?

  板书课题

  积极思考

  问

  题

  探

  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

  体

  验

  感

  悟

  1. 拿小棒摆三角形

  2. 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 板书:1*3=3 一三得三

  4. 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1. 摆一个三角形

  2. 1*3=3

  3. 一三得三

  4. 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诀,组内交流

  实

  践

  应

  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9

  在教学“需要几个轮子”——3的口决时。按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1辆车3个轮子,2辆车6个辆,3辆车9个轮子……从而引出3的乘法口决;活动二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加深理解;活动三进行拓展延伸。

  好似一堂感觉非常完满的课、信心十足的走进教室。但在第一环节的创设情境中就出现了问题:学生根本没有能进入到我所设计的情境中来,而是双眼瞪着天花板上的电灯,看到此情景,想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的特征是假设性,假设性产生了教材的另一特征——变动性”。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于是我随机改了书本的例子,顺水推舟的让学生就观察电灯(刚好三盏),并把课作了如下的改动。师:是不是大家都感到很热,老师帮你们打开电风扇好吗?学生一听马上把眼光投向我,很好的集中了注意力。师继续:一排有几盏电灯呢?(一边说一边打开电灯 )此时,学生已全身心的投入。一排有三盏电灯,那两排有多少盏呢?……四十七双眼睛跟着动,四十七张嘴巴跟着说。连平时最不爱发表意见的学生,也都仰起小脸边享受着徐徐凉风边很用尽在说:一排电灯,二台……在说完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有个谜语让你们猜(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到他的身上,好象我这老师是个观众,我想只有在这不知不觉中学生才能有如此的灵感和冲动吧!)我写一个“小”字要三画,如果我要写6个“小”要几画?。学生马上叫嚷开了,是那么积极,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乱而有序。接着谜语就多的不得了:我如果每天有3元零用钱,我7天会有多少钱呢 ?我如果一天有3个苹果,3天有几个苹果?……我只能把学生组织起来“猜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我特别的亲热,要下课了,满面笑容、满脸的依依不舍,不停的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玩好吗?熟不知他们已掌握了3的口决和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是一堂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课,但我认为是上了一堂最实实在在的课、最成功的课。为学生的创意感到深深震憾,同时也让我产生很大的感触。这不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给学生一个民主的空间、轻松的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暴发出思维的火花吗?把3的口决在无心之下很用心的完成了,根本就没有进行调控。学生就已积极地探索这个新知识的内容。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负担的学习中,而且效果非常好。更感觉到数学的课程真是不能仅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把数学知识溶化在学生身边的事物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进行具体应用。让学生从生活汲取数学营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有角色智慧、处理教材的智慧,更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反思性教学。会加倍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和感、投入的趣味感。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16~17 页的内容,是在教学5和2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在学生初步探索规律,掌握2和5的口诀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掌握3的乘法口诀,为后面学习其他表内乘法打基础,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从而为后面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 和5的乘法口诀,是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2和5的乘法口诀迁移学习新知识,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初步探索规律,通过填一填、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记一记等掌握3的乘法口诀,为后面学习其他表内乘法打基础,便于学生从而为后面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学生的灵活性可能不够,因此,在提炼出乘法口诀的过程,通过操作强化练习,这样才能扎实掌握,积累知识,熟练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表示的含义。

  (2)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口编3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积累经验,对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有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对已有乘法口诀的知识迁移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先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学生畅所欲言,再创设情境 “‘十一’快到了, 小明想给它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要几个轮?

  2、玩中学:

  (1)数一数

  先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再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 出你是怎样数的。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各表示什么。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3连加的过程,算出得数。运用已有的经验,强化几个3相加得几的体验。

  (1)看图填表。

  说一说,1辆有3个,2辆有6个,3辆有9个……

  三轮车 1 2 3 4 5 6 7 8 9

  轮子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2) 摆一摆

  同桌合作,摆几个三角行,需要几根牙签。让学生在上面用3连加的基 础上,借助三 角形数边数的活动编3的乘法 口 诀。学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列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有的学生不摆三角形,也能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经经历口诀的编制的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含义。

  (3) 说一说

  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先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表示几个3?怎样编出3的乘法口诀的?再同桌交换互相检查。

  (4) 记一记

  先让学生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和你的 同桌 说一说。再在班内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通过比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口诀。用师生对口令和“开火车”等活动形式巩固对口诀的记忆。

  3、学中做:

  (1) 完成练一练1---3题。

  (2) 出示卡片,直接说得数,看谁说的有对有快。

  3×3 4×3 4+3

  4+2 5×3 4×7

  9×3 2×6 8×3

  4、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同学们参加学习小组,每组有6个人,有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数学故事。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独立思考,说说淘气应还给售货员多少 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程资源开发:

  注重学习方法资源开发,虽然以学完了2、5的 乘法口诀,但是不能直接给出结果,而是通过填一填、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记一记等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的可接受度大,教学可操作性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6~p17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需要几个轮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内容。教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它们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结果;再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要学生经历的。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此外,还要注意到练习的安排,不仅要包括新学内容,还要包括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探索车辆与车轮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难以直观操作,所以笔者把教材中“试一试”的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调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画一画、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1.画一画、说一说。

  师:你们能在这张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三轮车的轮子,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师: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评析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师:“填一填”,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师:“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评析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

  3、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评析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师: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淘气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更值得大家学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重在激励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回家后,要做两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②把今天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低年级不布置笔头练习作业,但要把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恰当地布置一些家庭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或反馈给老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 “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陈佳锋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佳锋,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佳锋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佳锋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由于主情境图“需要几个轮子”没有以直观的“三轮车”展示,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教师对原教材进行了改编,即把“试一试”中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改成“画一画、说一说”,并移到“填一填”的前面进行教学,这样调整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究几辆三轮车与几个轮子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其中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学生利用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口诀的记忆。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练一练第3题,设计成同桌的两次“过河”比赛,有创意。每个学生独立口算8题,在评价同桌时又口算了8题,他们的口算练习一题也没少,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与评价的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0977129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