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5以内的加法

5以内的加法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5以内的加法

微信扫码分享

5以内的加法(精选16篇)

5以内的加法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评: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 “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

  (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女孩。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评: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评]

  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导入阶段,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探索阶段,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应用阶段,层次清楚,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总之,这节课始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环节设计紧凑,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把握了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达到了优化。

5以内的加法 篇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  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执    教:贾丽红

  指导教师:田彦琴 韩晓华

  评    析:王宝霞

5以内的加法 篇3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5以内的加法 篇4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5以内的加法 篇5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注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

  课堂的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成人。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除了以后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我们可以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切不可放弃这样的教学资源。

5以内的加法 篇6

  八  加和减(一)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七、教学后记: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

5以内的加法 篇7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 5+7+9= 3+7+5= 6+7+4=

  1+4+9= 3+5+5= 4+8+6= 8+9+2=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  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 8+9+2= 7+5+5=

  15+3+5= 9+7+1= 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 653+2185+924= 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例6 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5以内的加法 篇8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材编写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例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加法

  (第15~21页)

  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用“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例1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2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每个例题后安排了一个“做一做”和练习。

  教学本节内容,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本节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本节开始安排了四张动物图片,分别代表四类动物物种。其中,东北虎属于哺乳类,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青蛙属于两栖类。下面出现四类动物种数的统计表。

  教学这部分内容(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3)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4)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2.例1。

  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1:98+25,这是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做一做”安排了与例1形式相同的10道题,以竖式和横式的形式出现。

  例1基本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所以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100。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就“十位满十,怎么办?”开展讨论。

  鉴于本例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同时为例2的教学做好铺垫。除用竖式计算外,一些好的学生也可尝试用口算。注意加强应用问题的训练,如结合练习中的内容,进行提问题的训练。

  3.例2。

  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方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教材以小精灵的话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学习例2,由于“学生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已经学过估算,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做一做”安排了四道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加法题,包括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无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认识。同时要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的错误。

  4.关于练习四、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节有两个练习,分别安排在例1和例2之后。

  练习四主要是巩固例1,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用连线的方式巩固计算,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与花心上的和连起来。第2、3题是应用问题。第3题通过提问题进行综合训练,学生除了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外,还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练习五是巩固例2和加法的综合训练,采用列竖式计算、填表、连线和解答应用问题的形式开展练习。以连续进位的加法为主,适当安排了一些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加法练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笔算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第7题,是改错题,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笔算加法中容易犯的错误,如写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没有对齐;计算进位加法时,忘记加进上来的1等。练习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找错误;教师也可就自己班学生常出的错误编成习题开展练习;也可结合改错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计算中常出的错误有哪些。

  第8题,是要求将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10”的规律。

  第9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

  第10*题,是选作题。答案是888+88+8+8+8=1000。

  第21页思考题可以这样想:

  ○ 8 ○

  + △ □ ○

  △ □ ○ 8

  和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进上来的数,一定是1,所以△中应填1;和的个位上的数是8,所以○里可填4或9。如果○里填4,那么百位上是4+1=5,不可能向千位进1,所以,○里应填9。根据个位上9+9=18,向十位进1,十位上8+1=9,所以,□里应填0。

  答案是:

  9 8 9

  + 1 0 9

  1 0 9 8

  2.减法

  (第22~26页)

  本节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2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

  本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例1(见下页图)。

  例1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江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性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3.例3。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算原理与例2相同。教材在这里安排用多种方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

  教学本例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算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由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进一步巩固笔算计算方法。学生可能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4.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节安排了一个练习,以不同形式对连续退位的减法进行综合练习。

  第2题和第3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第2题可以用连减法,也可以先把卖出的加起来,再用减法求还剩多少。第3题有两个问题:“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是加减两步计算)“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是一步计算的加法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列式?再独立进行计算。

  第5题,“找朋友”,拿着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朋友。教师可将题目作成卡片,发给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都在一条路上,它们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两侧时,计算时要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在学校同侧时,计算时用减法。教学这道题也可以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同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 9 7

  - □□

  □□

  可以这样想:

  ①被减数十位上的数是9,减数十位上的数一定是9,否则被减数就不需要从百位上退1。

  ②19-9的差是一位数,所以可以判断被减数的十位是向个位退了1,那么差的十位上的数是18-9=9。

  ③被减数的个位从十位退1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7,17减一个一位数差仍是一位数,有两种可能:17-8=9 17-9=8

  所以答案是 1 9 7 1 9 7

  - 9 8 - 9 9

  9 9 9 8

  □□□□

  - □□□

  1

  可以这样想:

  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的差是1,那么这个四位数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数1000,而三位数一定是最大的三位数999。

  3.加减法的验算

  (第27~31页)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编排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2)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

  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本节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1(如果有条件可用多媒体做成动态画面以展现事情的发展情节)。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并进行计算。然后出现孩子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可结合画面出现孩子的画外音),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使学生明确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引出课题。

  2.例1。

  教学加法的验算。教材针对“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计算结果提出: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下面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做一做”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验算的结果怎么样?

  3.例2。

  教学减法的验算。教材的处理与加法验算相同,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提出了两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是:(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教学这部分内容依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

  “做一做”的处理方法与例1相同。也可以要求两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

  4.关于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七是本单元教学的综合性练习,共9道题。

  第1题是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安排了4道三位数加法题和4道三位数减法题,结合第三节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先计算,再验算。

  第2题是找错题,要求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找出错题,再改正。既巩固了验算,又巩固了计算。

  第3~5题的形式不同,但都是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填空。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说说是怎样填出来的。

  第6题是一道情景题,教材呈现一艘客轮到码头后旅客上下船的情景,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图意,找到条件和问题,提出解答的思路,再独立列式计算。

  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给出一组商品的价格,要求提出问题并计算。因为商品的品种较多,所以能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计算的结果也不同。接着由小精灵提出“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提问题可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先在小组中提出三个问题,小组同学共同计算出结果,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然后教师提出小精灵的问题,让同学们发表意见,实际是一个进行估算的过程:买哪几件商品的价钱大约500元?最后让各人根据自己选择的商品,进行计算。

  第9题是选作题,使这四个数建立起一个等式,实际只要考虑每个数的个位数。答案是107+108-106=109。

  整理和复习

  (第32~33页)

  学习完本单元,整数加、减法的教学也就基本结束了。在“整理和复习”中,主要对整数加、减法笔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并安排了应用问题,通过解答应用问题巩固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整理与复习”第1题。

  教材以“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引出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下面以小组讨论的画面提示了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形式。教学时可先就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汇报。一个小组的汇报可能是不完整和不系统的,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笔算计算法则、验算方法和估算作适当的板书。最后综合同学们的发言,结合板书作概括的总结,要注意强调验算和估算的作用。

  2.“整理和复习”第2题。

  教材安排了一道应用问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计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类型按用加法计算和用减法计算分类板书出来,再作适当归纳。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的问题要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要用减法计算。

  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根据教材所给的数据,这里的计算包含有连续进(退)位和不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计算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对计算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可以在全班进行讲评。

  3.关于练习。

  练习八共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混合练习,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评比,看谁做得都对。做错的同学要求检查一下错在哪里。

  第2题,是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应用问题,包含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计算问题、求两数和是多少的加法计算问题和求剩余数的减法计算问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每个问题应当选择什么条件,用什么方法解答,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5以内的加法 篇9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在第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可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形式出示该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给出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2)例1的教学。

  例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其情境图是主题图的继续:二(1)班、二(2)班两个班正在上船,老师在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小精灵也在问:“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教材从解决老师和小精灵的问题入手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老师和小精灵的问题,由此列出算式23+31和32+39。然后让学生试算23+31,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怎样才能改成已学过的口算呢?23可以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那么该怎样加呢?引导学生探索出口算方法。可能学生会想出不止一种算法,对于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32+39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试算。之后,让学生解答自己对主题图提出的问题,并交流计算结果以及思路。

  (3)例2的教学。

  例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其情境是例1的发展:二(1)班、二(2)班全坐下后,船上还剩一些位置,教师问:“还能上几人?”之后小精灵问:“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由此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并呈现了学生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包括在脑中想竖式计算),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由于两位数加、减算理基本相同,通过例1,学生已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思路,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

  “做一做”中的题目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巩固练习,教学例1之后可以选择其中的加法题进行练习,其余的题可以配合例2练习。

  (4)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开始学生可能比较慢,所以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不要强求速度,还可以适当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以后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准备一些式题卡片)经常带着练习。

  (5)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生动的保龄球击球瓶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计算。

  第3题,是实际应用的问题。教材给出了4件商品的价钱,让学生计算买两件商品要用的钱数。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按教材给的示范,计算阿姨买一个台灯和一个闹钟一共用的钱数,然后再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计算。

  第5题,通过抽拉学具练习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练习用的学具,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式样自制。练习时,可以两个同学一组,每人1题轮流进行练习。

  第6题,采用活泼的小动物接力赛的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法。这种练习可以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师让两组学生进行接力比赛。

  第7题,通过一个收集易拉罐的情境,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第8题,结合学生打篮球的情境,让学生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计算教材上提出的问题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科书第96页上面呈现的是一幅学生爱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图:学生有的在捡矿泉水瓶,有的正将收集的情况记录在表里。教材通过解决从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引出例3、例4。

  (1)例3的教学。

  例3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教材以上面的情境图为实际背景,从“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引出解决“第一周、第二周共收集了多少个”的问题,列出算式180+340。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以两位数加为基础的几百几十加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以一个学生的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引起对笔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思考。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3上面的情境图,描述一下图中展现的活动内容,看一下小朋友们都说了什么,“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要计算什么,由此列出算式180+340。然后分小组讨论怎么算,教师也可适时点拨: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由于前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已接触过转化的方法,这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有的会想到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来口算,也可能有的会想到列竖式计算。不管哪种方法都应让学生说说算理,同时提醒学生各种算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笔算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百位上为什么是5,而不是4?”引起学生对进位时应注意的问题的重视。之后,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照、比较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例4的教学。

  例4教学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教材仍然以例3上面的情境图为计算的实际背景,从解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的问题,引出340-180。计算方法探索的过程教材采取了与例3相同的方式,仍然呈现了口算和笔算的两种方法,同时以启发性的问题提醒学生笔算减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做一做”中的两道题,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混合练习。第1题,教材直接列出竖式让学生笔算。第2题,只给出了横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教学完例3,可以选择两题中的加法题进行练习,剩下的题可以配合例4。

  3.估算。

  例5教学估算,仍然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个表,表中呈现了学生四周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引出估算(见下图),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500个可以送一次)。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1)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估算第三、四周一共收集的个数,如果把192看成200,219看成200,估算结果是400个;如果把192看成190,219看成220,估算结果是410个。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种稍微粗略些,一种稍微精确些。(2)在解决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如,解决“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时,可以用估算;在解决“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时,可以精确计算。

  最后,教材还提出:“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示教师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做一做”是加、减估算式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估算时,可以把估算结果写在书上。交流时,要说一说估算过程。

  4.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题,是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第5~8题是加、减法估算,第9~12题是混合练习。

  第1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笔算,要注意学生在对位、进位方面的问题。

  第2题,以种树为题材,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只有一个问题,练习时,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如今年比去年多植多少棵),或者改变题中的数据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同时又使学生受到绿化环境的教育。

  第3题,用开小火车的形式,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第4题,借助小明在一年间眼镜度数的改变,练习几百几十的减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爱护眼睛。此题应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其中的用意。

  第5题,以富有兴趣的小猫分鱼的形式,练习加减法估算。练习时可先让学生估算出鱼身上算式的得数,再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第6题,通过计算从北京到大连的火车票比飞机票便宜多少钱,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7题,给出两种商品的价钱,判断妈妈的钱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让学生通过解决这种实际问题,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此题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将两种商品的价钱245、187,看作250,190或200,200甚至是250,180,其中看作200,200的估算结果是400,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时需要通过交流、讨论,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调整估算策略。

  第8题,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题,让学生估算一本书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教材通过学生的自言自语给出全书的页数,通过翻开的书上显示的页码给出已看的页数。此题的第二个条件比较隐蔽,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第10题,计算两个年级共需要多少个一次性的注射器,其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可能对一次性注射器不太熟悉,练习时,教师可作适当说明。

  第12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估算题,要求估算冷饮店一天卖出的冰棍和矿泉水的数量。学生估算出结果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5以内的加法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 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5以内的加法 篇11

  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   13+5=   2+17=   

  4+13=   8+12=   14+3=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① 口算。

  ② 摆小棒法。

  ③ 拨计数器演示法。

  ……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

  (3) 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①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5

  +  2

  3 7

  ③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

  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

  说出列式理由。

  (4) 教学例2。

  3 5

  +  3 2

  6 7

  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

  35+32=   43+26=

  (2) 当医生诊断。

  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

  四、 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

  35+2=37(人)   35+32=67(人)

  3 5        3 5

  +  2      + 3 2

  3 7        6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5以内的加法 篇12

  设计意图:

  此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掌握怎样编加法应用题。编应用题时,要让幼儿知道编应用题的结构,即所提的事情应有两个已知数和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意图:大班上半学期,幼儿已经掌握了6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根据主题学习计划,大班幼儿要开始学编应用题了。我就给孩子们设计了这节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首先运用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让幼儿结合图片练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联想生活实际编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张小图片编题、说题、写题由浅入深,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了知识。既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习自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知道创编加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6以内的加法。

  3、材料准备:教师操作用:背景图一幅、蚂蚁 3只、小鸟5只、鸡5只、幼儿操作图片人手一份、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应用题。

  师:圣诞节要到了,老师做了贺卡想送给上课认真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我做了几张贺卡吗?让幼儿观察老师边演示边编口头应用题,出示1张贺卡,再出示1张贺卡。

  师:昨天我做了1张贺卡,今天又做了1张贺卡,我一共做了几张贺卡?幼儿回答。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答:我用加法算出来的。

  老师请一幼儿在黑板上写出式题:1+1=2,其实,刚才老师是编了一道应用题,你们呢做了一道应用题。

  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编应用题的?(请幼儿说一说,老师重复一次)老师再来编一个应用题,请仔细看好、听好,请两个幼儿上来,说:我送某某2本书,又送某某2本书,我一共送了几本书?谁来说一说老师的这道应用题,再算一算?(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说)

  2、和幼儿分析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老师说的这两道应用题里都有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和一个提出的问题。老师就是根据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的,编的时候语言要简练、清楚。和幼儿分析编这两道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3、教师引导幼儿编应用题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做一做应用题。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编应用题?

  (1)出示背景图左:先出示2只蚂蚁,再出示1只蚂蚁,请个别幼儿尝试编:(幼:树底下爬来了2只蚂蚁,又爬来了1只蚂蚁,一共有几只蚂蚁?)然后请另一个幼儿做题。请全体幼儿一起说一说同伴编的应用题

  (2)老师接着出示3只小鸟,再出示2只小鸟。请幼儿继续学编应用题。依次出示鸡再纺编。

  教师小结正确的编应用题方法,编应用题有三个要求:要说出一件事情,有2个已知道的数;还要提出一个问题让别人动脑筋做。

  (3)出示背景图右,让幼儿看图纺编另外三个应用题。

  (4)老师总结编应用题的情况,

  4、幼儿分组看图编应用题并写出算式答题。

  (1)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们一起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让幼儿把编的应用题说给同伴听。)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2)教师小结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作代表讲述自己编的应用题,并做一做应用题。

  5、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编的应用题是加法的还是减法的应用题,幼儿回答。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编加法应用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编减法应用题。

5以内的加法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新课

  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

  (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

  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 135

  + 418

  183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5以内的加法 篇14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逼真的天鹅湖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充足的观察、感悟、发现天鹅湖中的数学信息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下面,是我们执教后整理的教学案例。

  一、游戏导入,激活动机

  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4, 生:我说1,4和1组成5。

  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3, 生:我说2,3和2组成5。

  (课始,师生以“拍手对口令”游戏的方式复习5的组成,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可以迅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搭起进一步探究5以内加法的“脚手架”)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天鹅湖边去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电脑课件展示:美丽的天鹅湖1)

  (1) (2)

  师:蓝天碧水,这里的景色多美呀。瞧,湖里面还有几只美丽的天鹅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变化,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小朋友说一说好吗?(课件动态演示:美丽的天鹅湖上空又飞来一只天鹅,慢慢地下落(图2),加入到天鹅的行列。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随后,便纷纷举起手来。)

  生1:湖里面原来有4只天鹅,又飞来1只天鹅。

  生2:湖里面原来有4只天鹅,又飞来1只天鹅。我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湖里面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你真爱动脑。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天鹅呢?

  生:可以用4+1计算。

  (这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动态的数学信息,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感悟数学就在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师:怎样算出4加1等于几呢?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好吗?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好!(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点拨。)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算法大声地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算法,共享思维成果。)

  生1:我是看着天鹅图数出来的,1.2.3.4.5,所以4加1等于5。

  生2:我是拨手指数出来的,4个加1个就是5个。

  生3:我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数,4.5,所以4加1等于5。

  生4:我想,4和1组成5,所以4加1就等于5。

  ……

  师:小朋友用自己的算法,算出了同样的结果,真了不起。如果我们不看天鹅图,也不拨手指,会很快计算出4加1等于几吗?

  (这样的提议,可以有效地引导那些依赖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生1:(思索片刻)看到4+1,就想4和1组成5,一下子就算出来了。

  生2:用数的组成计算加法,我们就不用再一个一个地数数了。

  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慢慢试着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这样可就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了。

  (这里充分展示了生生、师生互动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出自己的算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思想;适时引导学生脱离直观,直接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逐步实现数学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课间休息。(用vcd播放歌曲《数鸭子》。)

  三、分层练习,明析算理。

  1.利用课件出示小猫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生:原来有3只小猫,又跑来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3+2=5,一共有5只小猫。

  生:原来有2只小猫,又跑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 2+3=5,一共有5只小猫。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个算式都是2和3相加,只是加号前后的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生2:2加3等于5,3加2也等于5,这说明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

  (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小猫“动”起来,以生动的画面再次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图计算,可以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初步感知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2.按要求摆一摆。

  师:下面,我们同桌两个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请其中一人摆出3个水果图片,另一人摆出1个水果图片。

  生:(按要求迅速摆好了图片。)

  师:请两个小朋友一起观察摆好的图片,你们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只见同桌的两位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随后,共同讲述了他们的操作过程及解答方案。)

  “我摆了3个水果图片。”“我摆了1个水果图片。”“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俩一共摆了几个水果图片?3+1=4,我们俩一共摆了4个水果图片。”

  “我摆了1个水果图片。”“我摆了3个水果图片。”“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俩一共摆了几个水果图片?1+3=4,我们俩一共摆了4个水果图片。”

  ……

  (同桌共摆图片、提出并解决问题,可以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同桌共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构建5以内的加法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寓学于乐,巩固深化

  师:(出示苹果树挂图,上面长满了鲜红的苹果)秋天到了,苹果熟了。两只小白兔挎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去摘苹果。哎呀,这么多苹果,小白兔都忙不过来了,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我们应怎样帮助它们呢?

  生:我发现两只小兔的篮子分别写着4和5,每个苹果上又都有算式,是不是要把得数是4的苹果放在4号篮里,把得数是5的苹果放在5号篮里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就这样,把得数是4的苹果放在4号篮内,把得数是5的苹果放在5号篮内。男、女同学各为一组,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采得又对又快。(两组同学各派2名代表前去帮忙。之后,学生互评,奖给优胜小组”团结协作星”。)

  (通过帮“小白兔摘苹果”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活动中巩固、深化了所学知识;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请你们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课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和问题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是有趣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鲜活的、深刻的。学生不仅意识到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适合自己的算法,更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与快乐。)

5以内的加法 篇15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相应的加减法估算。

  前两部分内容的复习,教材主要结合教科书第102页的第1、2题进行。通过具体计算,让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估算教材结合第3题进行复习,教材创设了学生看木偶戏,需要估算一、二年级同时观看能不能坐下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复习口算时,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并说一说口算中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等。

  3.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让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用口算的,在把几百几十归结为两位数计算后,要注意得数后面别忘了加0;用笔算的,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在加百位上的数时,别忘了十位上进上来的数。

  4.复习估算时,要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一个口算练习活动。练习时,可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

  第2题,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给出几个几百几十的数,让学生将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可以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也可以学生出数,相互数。

  第3题,通过比较上海广播电视塔与中央广播电视塔的高度,既培养了估算意识,又让学生了解两个电视塔的高度。

5以内的加法 篇16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  

  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红黄绿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红队可以选择黄队和绿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选红苹果多的一队)师:你们选谁?黄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黄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队鼓掌)恭喜黄队得到一个红苹果。现在请黄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队都加上一个红苹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红苹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会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6号选手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中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黄队得到几个红苹果?绿队得到几个红苹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出示统计牌)(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今天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冠军是——某某队!恭喜!请某某队的小朋友一起上来领奖。(放颁奖音乐),今天的颁奖嘉宾是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情!  

  2、结束:现在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5以内的加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2175129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