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摆脱失落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精选13篇)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数;初步感知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关系;知道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零。

  2、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会用正负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

  师:这是沈阳大雪时的一幅照片。猜猜看,这时的气温可能是多少度?(指名口答)

  (评:以温度引入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猜温度”既能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经验,自主探究

  1、 认识温度计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多媒体出示温度计图)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小结:温度计上有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摄氏度,一种是华氏度。我国统一使用摄氏度。

  师:[多媒体出示标有沈阳温度读数(零下20℃)的温度计]谁能读出图中沈阳的温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口答)

  师:(多媒体依次出示读数为零下22℃、零下18℃的温度计图)这时的温度又是多少呢?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评:认识温度计是本环节的教学要点,而正确地读出温度计所示的零下温度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零下20℃、零下22℃、零下18℃的对比练习,既突出教学要点,又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例1。

  (1)教学正、负数读写法

  谈话:同学们,咱们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在气温上有很大差异。当沈阳还是千里冰封的世界时,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又是多少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出示三幅温度计图:沈阳零下20℃;南京0℃;海口零上20℃)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能看出南京和海口的气温吗?你能说说怎样看出来的吗?你还能得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交流。)

  师:沈阳和海口的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学生记录后,展示、交流评价。)

  师:数学语言需要交流,交流就要符号统一。(展示并板书-20℃、+20℃)这是科学家规定的记录方法。

  讲解:“-”是负号,“+”是正号,要写得小一点。-20℃读作负二十摄氏度; +20℃读作正二十摄氏度。+20℃也可以简单记作20℃。

  (2)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标有吐鲁番盆地某一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图:零下9℃、零上27℃)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吗?[指名反馈,教师揭示

  (板书):-9℃、27℃]

  [评:通过练一练,既可以使学生更为准确、熟练地掌握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又为引入例2起到过渡作用。]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师:吐鲁番盆地的早晚温差非常大。人们常这样来形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与它的地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出示例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2)教师讲解“海拔”的含义。

  (3)你能用以上的方法表示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板书:8844米、-155米)

  (4)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说一说分别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黑海海拔高度是-28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是-11034米。

  (评:两道例题两个层次,例1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负数,并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例2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例1中温度的表示方法,类推出海拔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一详一略,一扶一放。)

  三、抽象概括,沟通联系。

  1、揭示概念。

  师(指板书):这里有许多数量,如果把它们的单位名称去掉,就得到一个个的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师:像-20、-9、-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你还能说出几个负数吗?能说得完吗?

  像+20、27、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你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吗?能说得完吗?

  揭示课题(板书)。

  2、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九页“你知道吗?”)

  3、认识0与正、负数的关系。

  师:你认为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结果)

  0与负数比、0与正数比,大小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

  [评:揭示正负数时,让学生经历 “具体——抽象(由具体数量抽象出数)”的过程,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让学生列举正、负数,可以初步感知正数的个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一第四题)

  2、你知道这些温度吗?读一读。(教科书练习一第五题)

  3、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多媒体出示地图,闪烁温度:石家庄﹣5℃、长春﹣10℃、杭州5℃、桂林10℃)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比一比这几个城市温度的高低。)

  4、下面是小明的一则日记。

  2007年7月18日 晴

  今天天气很热,大约有10℃。好多爱美的女士为了避暑都打上了遮阳伞。

  我跟着爸爸来到他上班的冷食加工厂,一进加工车间,感到凉飕飕的,估计温度大概有-15℃。爸爸打开冷柜,马上有一股寒气袭来,我猜冰柜里的温度大约有8、9℃吧。

  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同学,我们就聊开了。洪军说:前几天,他们全家到泰山旅游,爬上了海拔﹣1545米的山顶;晓玲说:他们全家去了连云港,听说连云港海的最低处是海拔34米呢!

  ……

  这则日记中有些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你能找出来吗?你知道怎么改吗?

  [评:以日记的形式展示数学内容,既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又有利于联系实际、培养数感。]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你有哪些收获,给大家分享,好吗?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外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搜集一些可以用负数表示的数量。

  总评:

  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课体现了如下特点:

  简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实际意义;在引导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教学正、负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感知正数和负数意义相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人感到简洁、明快。

  贴切。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经验。老师注意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活动。使得学生乐学、深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始,老师让学生猜测沈阳大雪时的温度;接着自然地将温度计引出,并让学生自主交流温度计的有关知识;……既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人感到真切、自然。

  充实。数学重在思考。认识负数时,借助温度计和海拔,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议一议等数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负数、理解负数,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了“感知——探索——建构——应用”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增强认识,落实目标。使人感到实在、高效。

  和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老师注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例如:“你了解温度计吗?把你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你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你有哪些收获,给大家分享,好吗?”……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人感到轻松、流畅 。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2

  片断一:

  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游戏的名字叫刚好相反,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能行吗?

  ①向前进!(向后退!)

  ②向左看(向右看)

  ③向前看!(向后看)

  ④走立!(坐下)

  ⑤难底高一点!

  ⑥小卖部今年一、二月份赚了1000元。(小卖部今年一、二月份亏了1000元。)

  ⑦我在银行存入了200元。(我在银行取出200元。)

  ⑧我骑车向南行了100米。(我骑车向北行了100米)

  ⑨我从鼓楼大桥出发来到了我们城东小学。(……)

  片断二:

  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情境引入。

  多媒体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

  教会学生学会看温度计。(0摄氏度以上的,从0摄氏度往上看;0摄氏下 从0摄氏度往下看。)比较三个城市的温度。

  ⑵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或4摄氏度,规定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⑶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4”读作正四,再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四,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4。(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4℃,北京的气温是-4℃。

  ⑷完成试一试。

  2、教学例2。

  ⑴介绍海拔高度是与海平比较,所得到的相对高度。

  ⑵结合多媒体,说说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等地的海拔高度。

  请你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3、总结:

  ⑴要求学生将+4、0、-4、+19、-11、+8844、-155等数分类。

  ⑵揭示正负数的意义: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片断三:

  巩固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完成练一练p3页。

  2、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把下面信息中的温度准确地读出来。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0℃。水结冰的温度是100℃。

  ⑵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⑶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介绍月球表面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⑷我国刚刚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3、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温度或海拔高度。

  ⑴汽油蒸发的温度是四十摄氏度。( )℃

  ⑵汽油凝固的温度是零下十八摄氏度。( )℃

  ⑶金星表面的最高温度是四百六十五摄氏度。( )℃

  ⑷中国最高的城市那曲平均高度高于海平面4500米。海拔( )m.

  ⑸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平均高度仅比海平面高1米。海拔( )m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反思:“数学是好玩的。”好玩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是一种教学智慧。本节课从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又通过让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负数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负数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人类在劳动与生活中创造了负数。巩固练习时教者又收集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科学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理解负数意义的同时,拓宽了视野。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完善板书。)

  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1.完成数练第1页。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第二,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第三,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是节概念教学,对概念的建构应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注意适时的引领。因此,本节课预设从生活情景引入后,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冲突(怎样用合适的数来表示北京与上海的温度),调动生活经验,主动接纳负数概念;然后借助海拔高度来尝试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反思归纳等理性辨析活动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最后再通过适当的生活应用练习,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应用的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并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时做好了铺垫。)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1,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天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

  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计图,让学生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

  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山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  —155米)

  3.模仿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的认识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直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 练习。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在原题中增加0)。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学生自由浏览网上资源)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对比练习。

  选择合适的结果天在括号内:

  2007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 )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 ),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

  ① 21℃ ② 100℃ ③ -100℃

  3.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第一题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第二题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思想的熏陶。第三题,进一步让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并采用网络信息发布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是与开头的生活引入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相信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最后的课后拓展必定产生浓厚的兴趣。)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4或4 +4读作正四, 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

  -4 读作负四。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8848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55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p1~3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式.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温度的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做一个游戏:对着干!

  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和老师对着干,说一句相反的话!

  "向前看!向左走!我要向学校的东南方走!起立!我坐电梯向上到二楼!我炒股赚了100元钱!今天气温比昨天下降了2℃!"

  一,教学例1

  1.由中国台湾水果引入.

  出示几幅中国台湾水果的图片.

  看到这些水果有什么感觉 你们知道这些美味的水果产自哪里吗

  师介绍:近两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台湾地产水果也逐渐进入了祖国大陆,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来自宝岛的美食.

  看着这些图片你就觉得这些水果怎么样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中国台湾的水果会长的这么好

  师介绍:中国台湾雨水充沛,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所以中国台湾的水果特别可口.老师统计了台北市冬季的一天的最低气温,你们能知道什么

  2.依次出示几个城市某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学生观察台北图示时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读法.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已学过了温度计的用法,这里老师给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在温度计上有两个计量温度的单位,左边是℃,右边是℉,我们一般计量温度时都用℃,所以我们只要看左边的刻度就可以了.它是0℃为分界线,一大格表示10℃,一小格就表示2℃.液面上升指在10℃以上四格半位置处就表示19℃.

  老师还统计了另外几个城市冬季同一天的最低气温,想不想看一下

  出示例1图片,

  仔细读题,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与0摄氏度进行比较)

  北京气温和上海气温一样吗 (零上和零下) 一上一下,正好相反!(板书:0℃)

  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区分和表示零上4℃和零下4℃的呢 (板书:+4℃ -4℃)

  学生回答.你们在哪见过的.(天气预报中常出现)

  那你知道北京和上海这一天相差了多少摄氏度吗

  3.师小结正负数的读写法

  为了方便表示,我们把零上4℃可记做+4℃,读作正4℃,也可记做4℃;把零下4℃记作-4℃,读作负4℃.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个正号(在黑板上板书写法),+4也写做4,这个数读作负4,只要在4前面加个负号就可以了,写的时候先写负号再写数.

  (板书:+4 读作正四,也可写成4 -4读作负四)

  4.现在看着图中的温度计能不能很迅速的知道那儿的温度了 来个比赛好不好,看谁是个合格的气象员 拿出老师发给大家的小纸片,老师出示几个城市冬季同一天的最低温度,一说开始就迅速的举起合适的纸片,看谁又对又快!

  香港18℃,哈尔滨-12℃,西宁-8℃,漠河-30℃,曾母暗沙30℃(或+30℃).介绍漠河,曾母暗沙地理位置.

  那你们看在同一天我国最南部和最北部相差了多少摄氏度 有什么想法

  先做一个合格的气象记录员还不够,看着图示能很快地把气温写下来才是一个优秀的小小气象员,想不想试一试

  出示赤道40℃,北极-34℃,南极-40℃的图片.(南极是全球温度最低的地区)

  二,教学例2

  1.从上面的知识我们知道了同一天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温差,而有的地方一天以内也存在着巨大的温差,想不想了解一下.

  出示1:哈蜜瓜和葡萄的图片.

  这个地方的水果特别有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出示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是新疆的一个地方,这儿的气候特点也非常奇特.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介绍:新疆特别是吐鲁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说.以盆地西缘的托克逊为例,9月份中,午后最高气温平均27.5℃经常可升到30℃以上(最高曾达36.8℃)确实可以穿"纱";但清晨最低气温平均仅9.3℃,经常可以降到0℃~5℃(最低曾降到零下5.1℃),不穿棉就会很冷了.当地人在春秋季节中,一天之内衣服更换之频,大概也是世上少有.而那里的气候干燥,当地居民要多吃瓜果来补充水份.所以有此一说!)

  师介绍吐鲁番盆地的气候特点:早晚很冷要裹着皮袄,而到了正午却很热只能穿件纱衣.那儿的水果因为白天日照非常充沛产生了很多甜分,到了夜间很冷这些甜分得以在水果内保存下来,所以吐鲁番的水果特别的香甜.

  你们知道为什么吐鲁番盆地一天之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吗

  这和它独特的地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老师带来了一幅图.

  出示例2的图片.

  介绍海平面:图中的这条红线就表示海平面.你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板书:海平面),比海平面高8844.43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记作+8844.43(板书+8843.43);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记作-155米(板书:-155).看来用这样的数还能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介绍珠峰最新高度.(今年3—5月,我国的科考队员,登上珠峰,通过先进的技术为这世界最高峰重新测量了身高,10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新高度,向全世界展示我国严谨认真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2.下面这个地区的海拔高度你会表示吗

  我国最大的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南京市的最高点——紫金山顶峰高于海平面448米.

  3.从下面给你的数据中你能知道这个地区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呢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亚洲北部的里海,它的海拔高度是-28米,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的海拔高度是-11034米.

  三,教学正负数的意义

  1.刚才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你们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

  出示:+4 -4 40 +8844.43 -155 448 -28 0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后师总结(板书:正数 负数)

  师结合温度和海拔高度来总结正数和负数."0"怎么办呢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练习

  (1)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5 +26 8 -40 -120 +103

  (2)你能自己写出一些正数和负数吗

  请学生上台有投影仪上演示,再同桌互相读一读.你们为什么不写零啊

  3.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老师这有些负数的小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 "

  四,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那你今天学习了那些负数的知识了.

  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负数

  结合学生回答介绍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

  五,练习

  1.做练习一第4题.

  2.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读一读.

  (1)水沸腾的温度是0℃.水结冰的温度是100℃.

  (2)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介绍月球表面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3)我国刚刚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我国的神舟六号飞船从发射到昨天的成功返回,虽然只经过短短的五天时间,但却凝聚了我国的最尖端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希望同学们也能从小就学好知识,长大后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更进一步做为贡献.)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6

  4月27日,我到新昌参加“沃洲之春”教学观摩活动,上虞阳光学校的叶柱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认识负数〉,现将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一、温度中的“负数”

  师:老师搜集了我国三个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大家想看看吗?(课件)

  杭州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生:3摄氏度 生:39摄氏度

  师:到底是多少?问题出在观察的方式上。(师介绍温度计两边的刻度摄氏度和华氏)

  师:我们常用的是摄氏度。

  师:我们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最低气温是多少?生:0摄氏度

  师:北京最低气温是多少?生:零下3摄氏度 。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发现它是在0以下,再数下3格就是零下3摄氏度。

  师:北京与杭州的最低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生:杭州气温是零上3摄氏度,北京是零下3摄氏度。

  ( 板书杭州 南京 北京的气温 )

  师:你知道数学上是怎样区别零上3摄氏度与零下3摄氏度的吗?

  (教学认读正3摄氏度 负3摄氏度 )

  师:你能用这样的数表示其他城市的气温吗?请你用自己的神态与姿势告诉我已经准备好了

  (课件展示某城市温度计 学生举学具卡片表示)

  哈尔滨 -14摄氏度 漠河 -30摄氏度

  海口 30 摄氏度

  这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同学的答案不同说:“可给我逮到了!”

  师:+30摄氏度与30摄氏度哪个对?

  生:这两个都对的。

  师:把学具卡片放好,它只是我们的工具。

  师:现在我们来做气象纪录员,看谁有快又准确。

  (略)

  二、海拔中的“负数”

  师:不同地区气温有差别,同一地区一天中的气温也有差别,想了解吗?

  (课件欣赏吐鲁番盆地的奇特自然现象)

  师:吐鲁番气温变化是什么原因?是海拔。

  (课件出示海拔高度示意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海拔低于海平面155米。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数表示出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吗?

  (同桌商量着互相说。)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补充说明8844.43是最新的测量高度。)

  (练习:用正负数表示各地的海拔高度。)

  马耳代夫平均海拔比 海平面高1米

  师:平均海拔比海平面高1米是什么意思?

  师:海拔高于海平面10米有可能吗?

  (练习:根据海拔高度判断各地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平均海拔高度300米。

  马里亚那海沟 最深处海拔-11032米

  师:你读了这句有什么感觉?

  生:很高 。生:很深。

  三、数学中的“负数”

  师板书 +3摄氏度 -3摄氏度 -155米 8844.43 米 40摄氏度 -26摄氏度

  师:我们把它们的单位去掉,观察这些数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分两类,有减号的与没减号的。

  生:分3类,有减号的,有加号的,40是另一类。

  师:你认为把它分在哪里合适?

  师:像+3、40这样的数是“正数”;像-3、-400这样的数是“负数”。

  ( 出示一条数轴,在中间添上0)

  师:如果这里是0,你能想到什么?

  生:0的右边是负数,左边是正数。

  生:0的左边是负数,0的右边是正数。

  师:数学上规定0左侧的为负数,右侧的为正数。

  ( 生读数轴上的数)

  师:读得完吗?红红的0该向哪边走呢?

  师:0应该是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的正数大于0所有的负数小于0。

  师:我们回顾一下,学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欣赏延伸《负数的历史》)

  四、生活中的“负数”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工资单、电梯控制面板、)

  (解决问题1、连一连 2、说一说 3、填一 填 4、想一想)

  (课件出示有关刘翔比赛的资料:刘翔速度14.42秒 赛场风速为-0.4米)

  师:你有疑问吗?

  (师生表演来解释风速-0.4米)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7

  以下是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

  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

  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8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40℃,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9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8 ℃~-5 ℃

  北京: -6 ℃~6 ℃

  深圳: 15 ℃~25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10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这是开学的第一课,一来就学习负数,很担心孩子们会接受不了。因此我认真地看了教师用书,学习了钱教导是怎么上这课的。之前听过钱教导两个版本的《认识负数》,受益菲浅。

  个人觉得教材上出现的温度计与实际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温度计不符,温度计都是只有摄氏度,而没有其他的东西在上面,而且作为教材上首次出现这类知识,个人觉得教材内容上对学生学习新知干扰太大,这些知识太专业了,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刚刚学生把课堂作业送来了,大概看了一下,学生对正、负数的书写都没有问题,对数进行分类都能完成的很好。有三个学生把“+、-”号写成正、负这样的语文表达方式而没有用数学符号。课堂上首次出现“+、-”号的时候,只是让学生互相读了一下,没有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义,以为书写的时候都能注意到,不过还是有几个学生出现问题了。

  不过回顾整节课,学生表现还是比较积极,除了刚上课的那几分钟里,学生有点不太适应以外,随着我不断的鼓励、调动,在其它时间里,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课堂倒也不显得沉闷。

  困惑:1、教材是直接从“几个城市的不同气温中”让学生知道负数的应用,并认识负数的。这样做,学生对为什么要产生负数的源由不太清楚,至少认识不深刻。我从“要表示出比0还要低的温度”引入是不是更好?

  2、教材在编写负数的例子时单一地用负整数,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错觉,认为负数就是一些与非0自然数相反的数,即负整数。虽然有练习中出现了一个"-88.3",但这显然不够。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11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一、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新课标》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重要。本节课我先结合地震引出负数,再联系南方大雪灾,让学生在雪灾的场景中对比正、负数;还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三、注重数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的事例和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军民一条心,全民献爱心的战胜困难的决心,还就两次灾害的发生提出环保的迫切性以及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

  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显示抗震救灾画面)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改为汶川大地震的事例,既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心。充分联系生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负数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投影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

  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     北京:-5℃——5℃   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   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

  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师: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天气预报员一样规范。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     负十五摄氏度     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

  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水到了0℃就会结冰,2008年春节前我国韶关等地区发生雪灾(显示相关图片),因路面结冰,车辆无法通行,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解救被困人员,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冰雪世界里-16℃的温度下帮助被困人员,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这时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心里热乎乎的)

  (1)(课件显示温度计)让学生出来指着温度计讲一讲,说一说。

  -16℃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16℃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怎样找到16℃?

  (3)-16℃和16℃有什么不同?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知道正数的正号可省略不写。(指名板书)

  (4)-16℃和16℃哪个温度更冷?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6、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3.5  -3.5  +   0   -40   52   -

  (2)同桌互相写5个不同的负数读出来,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灾区体验负数的实际意义,巧借生活实际问题把正数和负数联系起来,区分正负数的不同点,通过认识温度计,简洁明了地把教学难点突破,一并还进行了环保和爱心教育,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三、生活中的负数。

  1、 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

  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 ,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   )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   )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   )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     )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   )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   ),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   )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   )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  )层高。

  3、练习一的1、2、3题。

  设计意图:围绕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梳理,由浅入深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反馈并加以巩固。

  五、总结评价

  1、你知道我国使用负数的历史和负数符号的演变吗?

  投影第4页的“你知道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你知道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2、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借负数历史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它又是对整堂课加以梳理归纳,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巧借历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数                        0            负数

  温度  +16℃ 读作:(零上)十六摄氏度       -16℃ 读作:(零下)十六摄氏度

  或16℃       或十六摄氏度                           或负十六摄氏度

  存折  +2800元 读作: 正二千八百元           -1000元  读作:  负一千元

  或2800元 表示:存入二千八百元                 表示 :支取一千元

  ……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把板书的机会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教者只是指引了书写的具体位置,进一步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板书设计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新颖、美观,既简单明了又概括地反映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对负数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2.深入研究教材,备好书本外的知识。  

  在这节课上,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还涉及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温度计上的摄氏度和华氏度,海拔高度、海平面。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深入了解学生,在学生的疑难处做好功课。  

  因为有以前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在这节课上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是对于如何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以及在温度计上准确地标出零下温度才是学生的难点。因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在温度计上读写零上温度时是由零刻度线往上看,而读写零下温度时是从零刻度线往下看。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上好课,课前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12

  1.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应记作(      )

  a.+2      b. 2        c.—2

  2.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凌晨4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傍晚5时的气温是(    ),凌晨4时的气温是(     )℃。

  a.—4    b. 3   c.1  d. —1

  3. 公交车从始发站开出时车上有若干人。已经经过了10个车站,经过各站时人数的变化为:5人、—3人、5人、8人、—10人、6人、4人、—7人、—3人、2人(上车的人数为正,下车的人数为负),经过十站后,车上人数比原来多还是比原来少?相差多少人?

  4.如果小军跳绳125下,成绩记作+5下;那么小明跳绳116下,成绩应记作(     ) 下;小乐跳绳成绩记作0下,表示小乐跳绳(    ) 下。

  5.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老师现在-2层处,上升了4层,到了地面以上第 (    )层。

  6.比90分多5分,记作:+5分。那么(   )分可以记作:-4分。

  7.一袋薯片净含量:“10±1kg”,表示合格重量最多是 (    )kg,最少是(    )kg。

  8.如果用—3表示电梯下降3层那么+5表示(                ).

  9.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2m记作—2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1m记作(    )。

  10.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    )数,比“0”小的数叫做(    )数。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篇13

  【例1】

  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层。

  【错误原因分析】

  大部分学生认为是“-7”。这部分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一共要下降9层,地面以上有2层,9-2=7,那地面以下就要下降7层,所以是“-7”。

  【解题思路点拨】

  因为地面上从“+2”层下降到“+1”层,只下降了一层,从“+1”层下降一层,就到了“-1”层,中间没有“0层”。这样就可以通过列举的方法求出答案。

  【解题过程】

  +2→+1→-1→-2→-3→-4→-5→-6→-7→-8。

  【变式矫正】

  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5层上升了8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层。

  【例2】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2千克, 记作:+2千克;小华比小明轻5千克,记作:( -5 )千克。

  【错误原因分析】没有与标准体重相比, 错误地将小明体重看作标准体重.

  【解题思路点拨】小明比标准体重重2千克.小华和标准体重比,相差多少呢?画图试一试找出标准体重的位置就容易了。

  【解题过程】小明比标准体重重2千克, 标准体重就比小明体重轻2千克, 小华比小明轻5千克,小华体重就比标准体重轻3千克. 记作:( -3 )千克。

  【变式矫正】

  1.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老师现在-2层处,上升了4层,到了地面以上第 (    )层。

  2.比90分多5分,记作:+5分。那么(    )分可以记作:-4分。

  3.“净含量:10±1kg”,表示合格重量最多是 (    )kg,最少是(   )kg。

  4.如果小军跳绳125下,成绩记作+5下;那么小明跳绳116下,成绩应记作(   ) 下;小乐跳绳成绩记作0下,表示小乐跳绳(    ) 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3370129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