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

整理复习 第9课时(通用7篇)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1

  第11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数的世界”第6~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运算?今天继续到“数的世界”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复习加、减法计算

  1、完成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2、完成第7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3、完成第8题。从刘村到张村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哪种走法最远?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计算

  1、完成第9题左边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评价。这几题先把小数看作什么数乘的?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完成第9题右边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评价。这一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呢?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指出: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3、完成第10题。怎样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求出来。

  4、完成第11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指出: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第12题。

  2、完成第13题。

  3、完成第14题。应先求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2

  第11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这些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今天我们要一起到“数的世界”去看一看,重点复习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是处处有负数,处处有小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复习负数

  1、什么样的数是负数?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第1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正、负数?

  三、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什么样的是小数?举例说明。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3、举几个0到1之间的数,举几个1到2之间的数。完成第2题。说说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什么?1和2之间的小数呢?

  4、复习数位顺序表。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板书数位顺序表。

  5、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四、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怎样比较小数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第4题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五、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2、通常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求近似数?

  3、改写与求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完成第5题。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3

  第11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2页,第15~2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再到“图形王国”去逛一逛。揭示课题。

  二、复习土地面积单

  1、独立完成第15题

  2、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呢?平方千米与公顷呢?

  说说怎么换算的?

  板书:

  乘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指出: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向右或向左移动小数点。

  3、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三、复习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1、小组活动。

  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

  图 形                 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              s=ah

  三 角 形                s=ah÷2

  梯 形                   s=(a+b)h÷2

  (1)制表。

  (2)画图:

  2、独立完成第16题。

  说说每个数据的实际含义,再计算。

  3、完成第17题。

  你怎样估计这块梯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得数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几位小数?看小数部分第几位?

  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计结果比较。

  4、完成第18题。

  白菜地的面积怎样求呢?(6.4×4.5)

  用什么数量关系求种白菜的棵数呢?

  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

  独立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求出这块梯形菜地的总面积吗?

  5、完成第19题。

  求平行四边形麦地的面积怎样列式?怎样换算成公顷呢?

  可以怎样理解第(2)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交流方法。

  6、完成第20题。

  一堆木材有多少根?是数出来的吗?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一堆木材有多少根呢?

  (最上面的根数+最下面的根数)×层数÷2

  独立完成计算。

  (4+8)×5÷2×12=360(根)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评价如何?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4

  第11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4~125页,第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搜集第23题有关的信息、收看天气预报记录第24题中城市的气温、中国地图、卷尺、调查第26题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数学与生活有很多联系,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又指导生活和生产。今天我们就用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应用广角。

  二、活动交流

  1、同学们,前几天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完成了吗?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数据!

  2、完成第23题。小组内交流在报纸、杂志或网上等不同途径获得的有关负数、小数或统计图表示的信息。说说从收集到的数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完成第24题。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分别在哪里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虽然个别数据不一致,但差别不大就是正常的。观察统计表,可以看出什么?在地图上找出这7个城市的位置,说说城市的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观察统计表,小组内互相提一些问题并互相解决。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第25题。

  介绍各测量项目的含义以及测量方法,并示范测量。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数据。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说说看,自己应该穿多大的衣服?2、完成第26题。

  汇报调查结果及调查途径。将调查的其它地区的面积资料在小组中交流。

  3、完成第27题。

  指导方法。实地测量。观察、推算,得出规律。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4、完成第28题。

  读题,理解题意。小组中探索交流。汇报方法: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08=4320(元)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四、自我评价

  1、了解各项评价指标的意思。

  2、在小组中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5

  第11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3页,第21、2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统计天地”去参观。

  板书课题:统计天地。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在小组中说说。

  二、复式统计表

  1、出示第21题。

  2、这张统计表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统计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学科。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多?喜欢哪一门学科的人最少?哪一组喜欢数学学科的人数最多?算一算各门学科的“总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统计结果的?

  2、完成第22题。采用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进行投票。

  3、这张统计图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从图中能看出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人吗?用什么方法调查?

  4、提出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课间活动。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及整理、汇总。统计时男、女生分开举手。

  5、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6、小组中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觉得自己的课题表现如何?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6

  第七单元   整理与练习(2)  第9课时

  教学内容:第79、80页第6-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理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进行计算,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计算公式:

  1、分别背一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强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里都有“÷2”

  复习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及进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是100

  2、算一算:第79第6题

  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7题。读题后说说该题的数量关系式,并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

  交流算式及得数。

  2、第8题。注意审题:有两个问题,分别算面积和周长。

  周长的计算算的是2长加2宽。注意计算公式不要混淆,单位名称也不相同。

  学生列式计算并交流。

  3、第9题。读懂表格,说说与平时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平时强调的是数量、单价、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这里多出了“单位”。考虑问题的时候还是要从数量、单价、总价三方面考虑。)

  说说这张表你依次可以算出什么问题?结果是多少?

  (1)根据面粉的总价和数量算出面粉的单价

  (2)根据合计金额和面粉总价算出色拉油的总价

  (3)根据色拉油的单价和总价算出色拉油的数量

  指出:有的表格不能按顺序填写,而是要找出具体的联系再一一解决。

  4、第10题。读题后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交流:

  8-55÷10=2.5元        2.5-10÷20=2元

  问: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是“10÷20”而不是“20÷10”?

  继续算第2个问题,注意对应。

  三、探索与实践:

  1、选一组同学(由高到矮)去掉一个最矮的去掉一个最高的。

  老师逐一问身高,请一生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估一估:他们5个人的身高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你会列式算一算么?

  老师指导用简便的方法算一算。把算出的结果个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请班级中非常接近平均身高的学生站一站,体会“平均身高”。

  2、第12题。指导看懂图: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把东西按一定的标准缩小或放大后画下来。

  这张图的每一条边的实际长度都是平面上的1000倍。你能算出实际每条边的长度么?

  指出:画在图上我们一般用厘米为单位,建筑物的长度我们一般都会用米做单位。

  所以应该算成:4.6×1000=4600厘米=46米

  再分别算出其他边的实际长度。

  男女生分别用横线或竖线,把图形分割后算一算。

  交流两种算法的结果。

  可能还会有的情况:画两条线,把图形分割成三块后再算。评价:分的块数宜少不宜多,这样计算更简便。

  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后算。评价:也可以。不同的方法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

  3、第13题。读题后问:这题让你想到了哪类问题?(间隔问题)

  这样的一条花边长度要然后计算?(8个花的长度加上7个间隔的长度)

  学生列式并计算。

  四、布置作业:

  整理复习第7、8题。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篇7

  第七单元  整理与练习(1)   第8课时 教学内容:第78、79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练习,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输理,使知识系统化。2、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3、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正确率,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因数变化积的变化。1、算一算:15×6=90变一变:(1)15不变,6变,变成:

  15×0.6=       15×60=       15×0.006=  (2)15变,6不变,变成:1.5×6=       0.15×6=       0.015×6=    问:怎样可以又对又快地做出上面的题?(可先写“90”,再看另一个因数怎么变,积也怎么变。依次说出各积。)(3)变化不是10、100、1000的,如:15×3……总结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除以几),积也乘几(除以几)。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15÷6=问:这题的商比1大么?你怎么知道的?1.5÷6=呢?指出:当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时候,商比1小。由原式变出:3÷6=     1.5÷3……你发现了什么?(除法里的变化比乘法里的复杂,有几种情况。)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时(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缩小;除数缩小,商扩大。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扩大,被除数缩小商也缩小。

  谁能举一例说明吗?

  3、完成书上的第78第2题。

  先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再指名说说每一格填写时是怎么想的。 二、计算:1、完成整理复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于书本上,选几题问问:你是怎么算的?如:0.45÷9,可能有的学生会做成0.5。指导学生用乘法检验:一位小数乘整数不化简还是一位小数,所以结果应该是两位小数。2、乘法计算(1)完成整理复习第3题第一横排三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和注意点。(2)完成整理复习第4题第一横排,先独立列竖式计算,再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三、单位换算:(第5题)1、要求学生按照下列方法完成:先想米到千米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进率是多少?小数点向右还是向左移动几位?怎样移动?2、指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复习第3、4题余下的题目。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整理复习  第9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3655129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