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精选14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1

  一、对照插图,结合诗句意思,请你尝试一下,完善下列的剧本:  1199年(即宋宁宗庆元五年)的山阴(浙江绍兴姓名):身份)。姓名):身份)。第一幕幕启。室外一片静寂,寒气逼人,翠竹禁不住这样的天气,不由得打着冷颤。室内,书桌上摆放着书籍以及文房用品,在昏黄的烛光下,大诗人陆游正在苦读着诗书。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边写边吟)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写完后,有点激动地喊)子聿——子聿——快过来!爹爹有话要跟你说。幕落。第二幕幕启。两三分钟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子聿应声来到书房,站在了陆游的身旁。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陆子聿疑惑地)爹爹,您找我有什么事?捋了两下长须,夸奖地)好孩子,爹爹知道你爱好读书,也读了不少书。刚才爹爹写了一首诗,你读一读,想想爹爹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你什么?陆子聿拿起桌上的诗稿,大声读起来,思考片刻后,指着诗稿的前两句)爹爹,这开头两句,孩儿知道了:爹爹,您说:我讲得对不对?用手抚摸了子聿的头)儿啊,你说得不错。陆子聿再读诗稿,指着诗中的“绝知”一词询问)这是什么意思?爹爹,孩儿不太懂?和蔼地)问得好哪!“绝知”的意思是陆子聿爹爹,孩儿明白了!指着诗稿中的“躬行”问)哪这是什么意思?陆子聿响亮地)这个我知道,“躬行”是指指着诗稿)哪这首诗的后两句话,爹爹想要告诉你的是什么?陆子聿恭敬地)爹爹,你是想教育孩儿:是不是这个理儿,爹爹?脸色郑重)那古人赵括带兵作战失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陆子聿眼前一亮,信心十足地)爹爹,我知道了,是因为语重心长地)儿啊,我是想把我毕生的读书心得教于你。想不到你年龄这么小,就能明事理了,真是让我感到欣慰。陆子聿若有所悟地)爹爹,我一定会努力读书,勤于实践,将来做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会心一笑)子聿啊,时间不早了,快去睡觉吧。陆子聿应声下。昏黄的烛光下,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继续苦读。幕落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2

  这是一堂简简单单的“家常课”,作为组内教研课,“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经历了《郑成功》与《青海高原一株柳》两次教研活动,也听了不少的课,特别是在海门市“弘謇杯”名师课堂教研活动中听了薛法根老师的《桂花雨》,于是就产生了上一堂“家常课”的想法。我一直想,多媒体教学课件固然可以给课堂教学添彩,但是没有多媒体应该也是可以上课的。况且,我们平时的阅读活动,从来就是没有多媒体辅助的,朴实即真实。这一天恰好停电,小黑板、教学挂图又出现在课堂上,一切顺理成章,真是天意如此。

  这一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简单,教案是依据集体备课的教案调整而成的。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主要是搜集陆游的资料,吟诵他的诗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还让学生搜集与“读书”有关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在上课的前一天,利用晨诵、午读的时间,组织学生吟诵古乐府《长歌行》与颜真卿的《劝学》诗。学生理解并积累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诗句对理解本首诗歌是一种很好的铺垫。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看似一座“孤独的小岛”,其实它同广阔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如何优化组合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谓“用一生的时间备课”,真是此意;而学生也是参与备课的主体。

  这堂课就在教室里进行,学生不必兴师动众地向多媒体教室“转移”,更显得悠然自在。离上课时间大概还有5分钟,听课的老师都来了,学生都已落座。于是,我就随意请了几位学生背诵最近背出的古诗。平时,我一直对学生的古诗积累情况不太满意,认为他们早读课总是效率不高,但是这时学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他们不仅背诵了《卜算子咏梅》《长歌行》《劝学》等诗词,而且居然有学生背出了岳飞的《满江红》。听着学生的背诵,我很高兴,教室里不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知不觉间,就过了上课的时间。因为停电,上课的音乐就没有想起,而我也把这事忘了。

  再也不需要任何的导入语,课堂只是学生与教师相遇的“驿站”,而学习的起点其实是在“昨天”。早读课上已经把《冬夜读书示子聿》整首诗歌用楷书端端正正地抄写在黑板上了。先请学生解释了诗歌的题目,然后就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大多数学生的手头都有一些参考资料,如《课课通》之类,以往在这种环节,很多学生都是捧着参考书一读了事。但是,这次我吸取了教训,课前就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允许“读资料”,即要把搜集到的有用信息内化。学生还是很争气,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个人翻书的,滔滔不绝地把陆游的资料较为全面地陈述出来。本来在备课的时候我还考虑作一些补充,但看情形,再“补充”就是画蛇添足了,于是话锋一转,强调了本首诗歌的内容是谈论读书的道理。

  接下来,请学生朗读全诗。不知怎的,班里朗读水平首屈一指的何林华,竟然出现了两处“低级错误”,让她再读一次,虽然读流利了,但是感情很不到位。我便向学生提出了“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要求,虽然我不停地给大家鼓劲,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本来我也打算作一下“示范”,看到学生的这种读书情形,就失去了“范读”的信心与勇气了。现在反思“检查朗读”这个环节,学生的朗读出现不该有的“失误”,其实不仅是一种心理紧张的表现。虽然经历了预习的过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是非常粗浅的,或许就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之中。此时提出“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要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看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也要把握时机。脱离了理解与感悟,纯粹地提出朗读要求,授予朗读技巧,这样的朗读指导必然收效甚微。其实,在检查预习时,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不妨低一点,只要“正确和流利”就够了。降低起点的结果是增强信心,反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理解诗意的环节就验证了我的这种判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好像都你看我我看你的,并没有多少学生举手。于是我就让学生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出了一个“遗”字,我就一口气报出了“遗失、遗忘、遗留、遗憾”等词语,请学生选择。学生都选“遗留”,我就在黑板上的“遗”字下加一小圆圈,并批注“留下”。另一名学生质疑“绝知”的“绝”。我挂出了课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中“绝”的几个字义选项,学生有的选“完全没有了,穷尽”,有的选“最,极”。我的在课前的判断就是“穷尽”,所以当学生选择“最,极”的时候,我也就没有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只是理所当然地把“绝知”解释为“完全没有不理解的”,也就是“透彻深入地理解”。后来老师们讨论这个“绝”表示程度深,应选“最,极”。但可能照顾我的面子,于是就说理解为“穷尽”也讲得通。“面子”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理”;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掉以轻心,过于自信;更重要的是该让学生经历探寻思索的过程。回顾这个环节的处理,多多少少有点“越俎代庖”的味道,并且表现出一种“知识的霸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谈何容易啊!

  经过质疑问难的环节,再请学生说说诗歌的大意,举手的学生明显多了。在解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自然就联想到《长歌行》和《劝学》中的诗句,我还用小黑板出示了一组“勤学”的成语:“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十年寒窗、闻鸡起舞、滴水成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了。在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我向学生推荐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与“实践”有关的名言俗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要不要参加实践活动?仔细想想,回答这个问题真不容易,尤其是这些学生,他们成天被“关”在教室里,几乎“只看见院墙上四角的天空”。(鲁迅《少年闰土》)可是,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发言常常出乎我的意料,并带给大家惊喜。或许受到与“实践”有关的名言俗语的启发,他们从读书的目的、方法以及“读书”与“实践”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表达出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当他们滔滔不绝地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词语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几乎忘记了,他们还只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不容否认的是,在这部分学生背后或身旁,还有很多学生,他们总是保持着沉默的状态,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沉默的火山”背后,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真的很多很多,我曾经在另一篇教学随笔《每堂课都是新的开始》中有过思考,但至今还没有大彻大悟。

  课堂教学进行至此,似乎可以大功告成了。但是,我觉得学习这样的说理诗,不能仅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要引领学生达到一种身心入境、物我两忘的境界,即让诗歌在学生的心中成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一首耐人寻味的“歌”。于是,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黑板上的教学挂图上。我指着挂图,不急不慢地说,吟诵《冬夜读书示子聿》,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冬夜读书图”:冬天,静静的夜晚,明亮的灯光给人带来温暖,陆游和他的小儿子子聿,他们都手不释卷……我知道,这样的观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稍停片刻,我轻轻地说:请大家静静地听,从这幅“冬夜读书图”上,我们还能听到好多声音——整首诗就是陆游对子聿在说话,我们当然还能听到子聿说话的声音。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出示了小话剧的格式:时间——一个冬天的夜晚;地点——书房;人物——陆游、子聿,以下是“幕启……”,再下面是分行写的“陆游”与“子聿”,后面都是“……”。我让学生先分组表演,然后请两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学生的表演很投入,“陆游”是循循善诱,“子聿”是心领神会。下面观看的同学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两位个子不高的男同学在“爹”啊“儿”的对话,但是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任何的噪杂与喧闹。我感到古诗中的人物好像都复活了。从学生的表演中,还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表达的读书道理的确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了。

  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我让学生又一次背诵这首诗。在课前,绝大部分学生其实都已经能够背诵了,但是,入情入境的背诵给人的感觉毕竟是不一样的。离下课的时间大概还有5分钟,我说:学以致用,也是一种“实践”,就让我们“实践”一回,完成一道古诗运用情境题。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们真正懂得“不遗余力、知行合一”,有什么难题不能克服呢?

  就这样,一堂简简单单的“家常课”就结束了。而我,对与语文教学的思考,仿佛才刚刚开始……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准备】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活动方案】

  活动一:忆一忆,走近诗文。

  1、吟诵陆游作品《示儿》

  2、组内交流:结合陆游教子的故事,谈一谈你对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的理解。

  活动二:吟一吟,诵出诗味。

  1.读诗过三关:读准、读通、读好!加油哦!

  2.汇报展示。

  活动三:想一想,理解诗意。

  1.轻声读古诗,仔细看插图,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2.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解决疑难。

  想一想,说得越多越好哦!

  3、全班交流。

  4、历史上记载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有许多,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活动四:说一说,领悟诗理。

  1.再读古诗,找出陆游告诫儿子道理的诗句,小组内读一读。

  2、历史上曾经发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读补充资料,小组内谈一谈你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3.组内交流:以史为鉴,结合成长中的事例,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4.各小组汇报。

  【检测反馈】

  1、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

  【补充资料】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学习中,重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练说,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活动单设计主要凸显以下特点:

  一、注重诵读,体验情感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这几年,古诗教学中的“涵泳”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曾国藩曾指出:“涵者,如春雨之润桃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人之濯足……”

  就朗读而言,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通过“读准”、“读通”、“读好”三个环节,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第二阶段,加深理解的朗读。初读是感受,那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第三阶段,深化理解的朗读。在这一阶段的朗读,要引导学生辨味诗的关键词句,如“无遗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抓住“诗眼”,品出味道,让学生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二、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学生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记载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有许多,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联系旧知,学生很快就想到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三、合理地资源整合与利用

  由回顾陆游的另一作品《示儿》入手,结合“陆游教子”的故事揭示诗题,使学生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课堂学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诗句的解读环节。联系“纸上谈兵”的故事,及至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又不失时机地将学习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旧书不厌百回读,读书须尽苦功夫。”

  …………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4

  师:课堂前的交流,课堂学习你想有哪些收获?

  生:学习新的知识,人生的道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跟着老师书空。教聿(yù)

  师:读题,指读。

  师:读着这个诗题,在你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怎样的两面

  生:一个老人在冬天的夜里教孩子读书

  生:在一个寒风冽夜晚,一位老人在他子女的书桌前,教他怎样读书。

  师:这位老人是陆游,对他了解吗?

  师:写诗最多,9000多诗,多是爱国的诗篇,读他的诗你有什么感受?

  师:要求自读诗,大声地读,注意字音。

  老师的评价:读得准确,声音响亮。

  生:(学生读出一个字,老师再给一次机会,相信你能再次读好)

  生齐读。

  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读诗的人不仅要读得准确,让人感觉舒服。

  生读。(学生读得抑扬顿挫)

  再次齐读。

  师:假如你会读诗,读着读着,假如来到了今天,陆游会怎样对他的儿子说呢?同桌之间试着说一说。

  师:两句两句来看。

  生:古人的学问,不会传给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学来

  生:古人的学问是古人的知识,要靠小时候的努力,老的时候才能成。

  生:古时候人的学习的时候是竭尽全力。

  师:你想到了哪个词了(不遗余力,尽心尽力)

  生:我会孩子说,你要像古人一样学习要尽心尽力,不然老了时候会后悔的。

  师:在你的脑海里,有哪些人是这样读书的呢?

  生:赵括,精读兵书

  生:李广。

  生:凿壁借光的诓

  师: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全心全力,不能怠慢。

  生:我们应该要古人一样非常地努力。

  师:那陆游会怎样对儿子说呢?

  生:语重心长

  师:读书做学习,光读读书能行了吗?

  生:不行

  师:继续学习,这两句怎样理解

  生:书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我们从

  生:如赵括光读兵书是不行的,只知道书上知识是不能的。

  师: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请看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

  师:赵括读的兵书多吗?到底懂不懂兵书

  生:他只会死搬硬套。

  生:他输的原因是赵括有点自骄

  生;我认为他不懂,真正的懂兵书,不是光知识书上的知识,而不会应运

  生:我认为他不是真正懂,他从来只是认为只是读了就懂了

  生;懂是知识书上的知识,不懂是因为他遇到的敌人不是书上的敌人

  师:再来看诗,哪个字是知,哪个字是懂。

  师:真正的懂得是哪个字

  生:绝知

  师:绝知是——真正的明白。

  师:哪些人真正懂得了兵书,

  生:孙膑,他会写兵书

  生:诸葛亮,他非常会很多计策。

  师:想像一下,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一个老人读着书,突然叫来他的儿子,感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生:他特别会教育自己的孩子。

  生;他有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着诗

  师:你们把自己的心放到了陆游的身上,假如你是小子聿,你会怎样对父亲说呢?

  生:不仅只读圣贤书,也要关心窗外事。

  生:爸爸,我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会向赵括一个纸上谈兵。

  师:带着小子聿的感受再次读诗。

  生:指读,配乐朗读。

  师:老师也想和大家赛一赛。再次要求同学们试一试,要求这次不再看书。

  师:要求不看书,诵读,(鼓励一些站起来紧张的学生,告诉他们站起来读,也是一个躬行,能站起来读书,也是一种进步。)

  生齐:……

  师:由这首诗,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哪些经历?

  生:我看了好多书,

  生:每天看半小时,先前我只是看一些情节,后来我才知道了要看一些好词好句和精彩语段。

  师:老师讲一个骑自行车的事例,听了这个启发?

  生:妈妈给我买科学杂志,从来不做实验,后来我试着做了好多实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生:写作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我们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其中我们经常学习的“唐诗宋词”就是这遗产宝库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2、我们以前在课堂上和课外学习过哪些古诗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来背诵一下自己最喜爱的古诗。

  3、刚才大家背诵了《示儿》这首古诗,还记得作者是谁吗?(宋代诗人陆游)谁能给我们说说陆游?谁还有补充?同学们对陆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好!详细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课件出示陆游资料)

  4、老师结合“资料袋”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陆游一生爱国,作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是著名的多产诗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生读课题)

  5、理解诗题。

  ①诗题中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谁能说说“示”的意思。(示:指示,训示)

  ②那么整个诗题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结合看图来理解)

  (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③我们知道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他正在书房里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子聿对他进行教育。那他教育儿子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先来明确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初读指导。

  ①同学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全诗读通、读顺。

  ②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读一下全诗。(我们除了要把字音读准,把诗读通、读顺之外,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③教师范读。

  ④学生齐读。

  2、细读解诗句。(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

  ①同学们自己读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理解了哪些关键词,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交流合作)

  ②(课件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关键词的理解,然后全班共同探讨,理解诗句意思。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遗:即保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有竭尽全力之意。

  师:做什么事竭尽全力?(做学问)(板书:做学问)做学问不遗余力,就是怎样的读书?(认真地、勤奋地、孜孜不倦地读书)(板书:孜孜不倦)“谁读书孜孜不倦?”(古人)“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课件出示: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

  “少壮工夫老始成”,工夫: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始:才。(师指导:学习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旅途。现在都提倡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时间这么长(一生都在学习),这期间还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可见做学问的艰难,是件苦差事。你想到哪些读书的名言警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们要是认为做学问艰难、辛苦就不学了,放弃了,半途而废会不会取得成就?说明读书除了勤奋还需要什么?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持之以恒)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导入

  1.由学生背诵《示儿》导入。

  这首古诗是谁写的?板书:(宋代)陆游

  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

  是的。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于今的有9000余首,是古代诗人作品流传于今最多的一位诗人。陆游在创作上成就是辉煌的,经验是丰富的,可他从不满足。他认为从事诗歌创作是不能靠小聪明在文字上做游戏,而是要下苦功夫才行的。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倒在床上,告诫儿子们说:无论子孙们的才分如何,都要让他们读书。要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干利禄,不污大节,廉洁自守,处处谨慎,时刻想着报效祖国。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

  理解诗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示”什么意思?(结合看图、组词来理解)

  (出示:示:指示、训示)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子聿教育他。那他教育儿子些什么?

  二、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1.多读几遍,看看自己了解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甚至整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 不懂的标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

  a.检查:读通古诗

  b.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用尽全力。”“竭尽全力。”“做什么事竭尽全力?”师追问。“做学问。” “做学问不遗余力,就是怎样地读书?”“认真地读书,勤奋地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谁读书孜孜不倦?”“古人。”“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我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还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韦编三绝”……(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

  “少壮工夫老始成”,始:才,说明读书除了勤奋还需怎么样?(是啊,真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说做学问的艰难)

  小结: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指名读前两句,齐读。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

  c.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小结: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明理: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

  指名读后两句,齐读。

  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请问,他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和他的儿子说这些呢?走进陆游,走入他的内心想一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预设一些学生见解)

  a:陆游想到自己就是这样从小饱读诗书,现在才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栋梁之才。

  b:也许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时间结合起来。

  c: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也许那个冬夜里陆游在读书时突然碰到一个困惑,他想马上去调查和实践,可是一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很难受,于是想到“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读书的好方法。

  ……

  4.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我们就好象看见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他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就更好了。

  5.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训示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

  6.两人一组,演一演。点评。(一个冬天的夜晚,诗人陆游在教小儿子子聿读书。读着读着,他觉得有些道理要跟儿子讲明。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儿啊,古人读书都是不遗余力的。读书贵在持之以恒。青少年时期花的功夫,要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呀。但是光读书也是不行的,因为纸上得来的终究是很浅薄的,要想深入透彻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呀!”)

  7.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8.评读。

  9.背诵。

  三、巩固古诗

  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相信你有不小的收获。

  (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四、拓展延伸

  1.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2.赠送名言、警句来劝勉同学热爱读书。(写书签、赠书签)

  (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发愤读书,都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有学问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7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片段〕:

  师:我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到了很多古诗,也了解了很多诗人。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静夜思》。

  生: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

  生:……

  师:大家真了不起。(板书:陆游)这位诗人有谁了解吗?

  生:我知道,他就是《示儿》的作者。

  生: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

  师: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他挥毫写下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近陆游,来学习他的这首诗。(出示诗文)

  师:(板书:读通 读懂 读好)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这三个环节来展开学习。你认为每一环节该达到什么要求呢?

  生:我认为读通就是把诗文读准确。

  师:是啊,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帮助我们。

  生:读懂就是弄懂诗的意思,明白它讲的道理。

  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组内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师:对。解决不了的疑问,可以在交流时提出,请全班同学帮忙解决。

  生:读好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的意境。

  师:讲得真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各小组开始自主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做法,“用教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教学行为。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我恰当地用老教材,落实了新理念:

  1、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在教学伊始,先向学生介绍陆游,充满地告诉他们: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设计了“读通”、“读懂”、“读好”三个环节。1、读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2、读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诗意,再将个人所得与小组同学交流,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研究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同时提出未解决之疑难,其他各组学生自由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3、读好。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置身于诗的意境。

  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8

  课题:《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陆游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诗人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在这首诗里,诗人在文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与时俱进,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因此,这首诗非常有名。

  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大致思路为:读诗歌——解诗意——悟诗境——品诗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学了首《示儿》,还会背吗?指名学生背注意相机评价

  2、记得题目的意思吗?示:让人知道,指示儿:子女

  3、一首《示儿》诗,充分体现了陆游渴望祖国大好河山归于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揭题,简介示儿诗

  1、揭题

  示儿,古已有之。孔子教子学《诗》历史上传为佳话,陆游一生诗作近万首,专门示儿或提及教子的即达200余首。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陆游的一首与示儿有关的诗。师揭题《冬夜读书示子聿》,并板书课题

  2、解题

  (1)同是与示儿有关的诗,看看这两首诗的题目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2)师介绍:陆游共有六子一女,子聿是他的小儿子。这儿的示也是指示、告诉的意思。

  现在题目能读懂吗?指名学生说题目的意思。(诗人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借以教育儿子子聿)

  3、说话激趣,导入诗歌学习

  作为父亲的陆游会告诉他儿子有关读书的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大胆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说

  三、学习诗歌

  (一)读通读熟诗歌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陆游是怎么说的吧。

  1、出示诗歌: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让我们先把陆游的这些话读流利、熟练了,它的意思自然而然的会明白的。学生自读。

  3、交流指名学生读诗。

  (二)理解诗歌意思

  过渡:谁能当当翻译,把这位南宋时期的父亲的话翻译成我们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话吗?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帮助。

  1、师出示诗歌关键词语翻译。

  遗:保留

  始:才

  有:有所成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

  2、学生自己练说

  3、交流指名学生说

  4、教师小结:

  (三)指导朗读诗歌

  1、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么来读这些话指名学生朗读,师相机评价。

  2、你为什么这么读?师相机评价,如:真是位用心良苦的父亲啊;真是位循循善诱的父亲啊;

  让学生感悟读书要发自感情。

  3、指导后再请学生朗读

  4、全班齐读

  四、领悟诗歌道理

  1、如果你是子聿,从父亲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师相机指导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领悟到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悟到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2、身为幼子的子聿既听话,又孝顺,深得陆游喜爱,被陆游誉为“大耳儿”,陆游教子读书的诗中,以示子聿为多。《冬夜读书示子聿》共8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陆游的200余篇的示儿诗中,内容丰富,囊括了许多方面。有教子做人的,有教子做学问的,有教子为官之道的。

  3、师出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示子聿》

  (你坚决想要学诗的话,要深入生活。)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示元敏》

  (读书做学问,最可贵的是对所学的道理能够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终生恪守先贤经籍的教训,心中应该始终仰慕先贤的高尚人格。)

  4、你分别从他的这些诗句中明白了什么做学问的道理呢?

  5、回忆以前所学知识,你再向大家推荐你的读书好方法。生交流

  五、感悟陆游的人格

  1、陆游的这首教育儿子读书的诗我们都已经懂熟了,身为父亲的陆游又是怎样的人呢?

  2、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出示:

  陆游既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一个寓事于教,寓教于爱的较为开明的父亲。他对儿辈教育,从不板起面孔,而是就眼前事,话家常语,表心中意。他很了解儿辈的想法,因材施教。他和儿辈同吃同住,同桌写字,同窗夜读,游湖则相携,登山则相从。儿病则忧,病愈则喜;出门远送,归家远迎。愈到晚年,一教子爱子之情愈切。他通过和儿辈共同活动,不断对他们进行做人的教育

  六、整合所学知识

  如果我们将平时所学的点滴知识比喻成大厦的一砖一瓦,要使这座大厦更为坚实,更为完整需要我们不断地比较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将有联系的、有关系的知识归类,变成自己的东西,你打算把今天地所得纳入你的哪个知识系统呢?

  1、指名学生说

  2、师小结

  七、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八、作业

  总结所学的读书方法,制作学习方法卡片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聿”字。

  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三、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看老师写题目。(师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诗题?

  认读“聿”字。

  齐读诗题,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3、提到陆游,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代的诗人。之前,我们积累过他写的哪些诗?还记得吗?选一首背一背,好吗?希望你的背诵能传递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传递出陆游作这首诗的心情、愿望。(生背诵)

  4、那么陆游想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自己先将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读懂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等待与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谁愿意来读一读古诗?指名多位读。

  3、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还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质疑。

  5、理解了诗意,你认为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什么呢?(板书: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实践)

  6、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我想问一问同学们,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告诉他的儿子这些呢?你能走进陆游,走进他的内心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想象,发言。

  7、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请大家看插图,在一个冬天的深夜,陆游在灯下专心读着书,突然有了一些感想,于是奋笔疾书,之后便叫来自己的儿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

  (1)指名说

  (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8、请你也来语重心长地读一读古诗吧。

  指名读,评价。

  背诵。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积累陆游其他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体会陆游对小儿子子聿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背诵陆游的《示儿》

  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呢?

  2、谈话揭题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又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置之脑后,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1)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2)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一)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3、古人读书学习是如何不遗余力的?你想到了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成语?

  (1)勤奋学习的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

  (2)勤奋学习的成语: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4、师:古人读书学习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不遗余力)

  (二)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板书:持之以恒)

  3、从“少壮”、“老”两个词语,你会想到哪些类似的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师:做学问,要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否则,只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谁知道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齐白石,老年才名扬中外;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写成《国榷》)

  (三)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读了这两句诗,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 “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

  3、师:看来,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4、同学们,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赵括为什么会兵败呢?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

  5、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实践出真知。)

  (四)、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怎样?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请你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这首诗。

  2、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五、巩固古诗,明白事理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南宋诗人( )。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

  2、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不遗余力                       书本知识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11

  一、教材简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二、教学流程

  1、“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本节课由学校开展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引入,我先检查学生背诵咏物诗、思乡诗、边塞诗、送别诗的情况,然后自然过渡到今天要学的说理诗,揭示课题,介绍作者。接着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陆游的爱国绝唱、临终遗嘱《示儿》。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这一设计旨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2、“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诗意,读熟诗歌;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产生了哪些感想呢?他要用诗来教育儿子懂得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分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出示整首诗,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接着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一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打破沙锅问到底”——深入理解,感悟道理;

  为了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真正懂得诗人从自己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道理。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2、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 3、你知道有哪些人,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4、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5、有哪些名言警句是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 6、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

  4、“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文对照,练写剧本。

  我准备把未完成的剧本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表演。这一巩固性的练习,既能检查学习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重点体现,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明白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这首诗时,我在放手让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寻觅诗句中的成语,请看我准备的视频、图片,有关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名言警句(播放《悬梁刺股》视频、勤奋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学会了有效的读书方法。请看我的板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教学重点。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书本知识(知)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行)

  本课的难点是能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学过的课文入手,让学生回忆有哪些人是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还有谁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领悟“知”与“行”所阐发的哲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三幅,老年才闻名全国;李时珍访名医、尝百草,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请教当地的农民;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终于发明了炸药…… 反面事例:赵括纸上谈兵,全军覆没。)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问题。

  四、亮点新意,意图理念。

  新课标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诗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说与写相结合,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展示剧本)请看我准备的剧本。我把剧本题目定为《陆游育儿——成才篇》,要求学生填写的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时间、地点、人物、陆游的诗句、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的课前预设,在具体实施时还要根据学情进行调整。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12

  今天我教了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大概读有所感,就将其感受写成这首七言绝句。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工夫”写成“功夫”。怎样使学生少出类似的错误呢?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错纠错的方式,在把古诗抄写到黑板上去时我故意把“工夫”写成“功夫”,接着叫学生预习,然后请学生看者黑板读古诗,学生立刻发现了错误并指出了错误:“功”写错了应写成“工”,我顺势接受了错误并引导学生辨析“工夫”和“功夫”的区别,使他们明白了“功夫”一般指本领、本事,而“工夫”一般指花的心血和时间等,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里用工夫指古人在做学问时花的心血和时间多。我想经过一番“以错纠错”,学生肯定不会再把“工夫”写成“功夫”了。

  可是,陆游为什么突然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以下是摘取一些学生的见解:

  1、陆游想到自己就是这样从小饱读诗书,现在才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栋梁之才。

  2、也许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时间结合起来。

  3、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也许那个冬夜里陆游在读书时突然碰到一个困惑,他想马上去调查和实践,可是一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很难受,于是想到“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读书的好方法。

  本诗可以说是可称之为说理诗,文字意思浅显,但蕴涵如何读书、做学问的深刻道理,真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本课教学难点应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则“少”“老”对比、“知”“行”对比所阐发的道理。

  教学中,以关键词句为生发点,激活孩子已有的大量能够佐证这一哲思的知识储备,丰富诗境,加深理解和体验。

  一、抓“少”与“老”,体会学习要孜孜不倦。

  师:有同学不理解什么叫“无遗力”?谁能说说。

  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

  生:不留一点气力,全力以赴。

  师: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

  生:学习做到孜孜不倦,一丝不苟。

  生:非常努力的通宵达旦的去学习。

  师: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作学问是无遗力的?

  生: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描绘了一幅怎样“无遗力”学习的画面?

  生:把头发系在梁头上,困了用针扎自己的大腿。

  师:这样的学习真是——

  (生齐读:无遗力。)

  生:匡衡的凿壁借光。

  师:匡衡是怎样“无遗力”学习的?

  生:没有灯光,在墙壁上凿一个洞,利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师:这种读书精神叫——

  (生齐读:无遗力)

  本环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各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二、故事引入,联系生活实际,自悟“知”“行”所阐发的哲理。

  我以故事引入,为孩子们讲述了《纸上谈兵》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谈谈听故事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会打败仗?学生结合实际纷纷说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说实践比书上学习更重要,有的说在实践中通过做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样通过听故事谈感想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一个“躬行”的机会,深刻理解什么叫“躬行”,让孩子在听说实践中潜移默化感悟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最后我以“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训示他儿子时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的语气读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13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了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大概读有所感,就将其感受写成这首七言绝句。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工夫”写成“功夫”。怎样使学生少出类似的错误呢?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错纠错的方式,在把古诗抄写到黑板上去时我故意把“工夫”写成“功夫”,接着叫学生预习,然后请学生看者黑板读古诗,学生立刻发现了错误并指出了错误:“功”写错了应写成“工”,我顺势接受了错误并引导学生辨析“工夫”和“功夫”的区别,使他们明白了“功夫”一般指本领、本事,而“工夫”一般指花的心血和时间等,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里用工夫指古人在做学问时花的心血和时间多。我想经过一番“以错纠错”,学生肯定不会再把“工夫”写成“功夫”了。

  我以故事引入,为孩子们讲述了《纸上谈兵》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谈谈听故事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会打败仗?学生结合实际纷纷说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说实践比书上学习更重要,有的说在实践中通过做才是真正的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寓理诗,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应该可以达到熟读背诵,理解感悟的目标,所以上课前我并没有让孩子们预习,因此课堂内容也设计较丰富,节奏较紧凑。学生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感悟也比较深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猜猜资料中介绍的诗人是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自然地进入课文。

  二、对比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本册书中已学过一首陆游的诗,通过比较题目的异同点,学生深刻理解了课题中“示”的意思,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大胆猜测诗句中重点字词意思,并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学生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在小组内讨论,我参与其中,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很到位,为后文的理解感悟做好了铺垫。

  在检查诵读时,各个层次的学生也都做到了流利、通顺。

  四、深入理解,交流感悟

  这一课的重难点突破都在这一环节,对于诗词的理解,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交流讨论,结合实际。以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

  1、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

  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2、恰当利用故事,迁移语境。

  学生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是否深刻理解于心了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纸上谈兵》的故事,让大家谈谈看法,学生就很快明白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对“躬行”的印象很深刻,对诗的主旨也理解透彻。

  3、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学古诗不仅展示了写作背景和陆游生平,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交流关于“躬行”的名言警句。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这让我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

  五、整体把握,熟读背诵

  始终关注诵读,读中提升,是我本节课力求做到的一点。古诗诵读应有层次:初始读通,读出节奏;继而读出情感;最高层次是读出诗味,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深刻,朗读方能到位;指导得当,学生才能悟到方法。我让学生想想诗人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会是什么态度语气,并听了范读,这样加深了理解,接下来的朗读真是有滋有味。

  六、课堂检测

  这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总结与检测,学生大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个别没有很扎实地理解。

  谈几处遗憾:

  一、对学生的激励不够。课堂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精彩,理解谈得

  很深刻,我的表扬力度却不够,否则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的热情会更高涨。这充分说明评价的重要性。

  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以致对学生引导出现错误。在对“无遗力”的理解中,学生联系了很多成语故事,有“凿壁借光”的苦读,有“程门立雪”的求学态度,有“悬梁刺股”的坚韧不拔和默默守望,有“闻鸡起舞”的勤奋和志向,但课堂中我对学生提出的“程门立雪”提出了质疑,说明教师本身对文本没有很深地进行挖掘,所以课后我认真思考了又对自己的说法进行了纠正。

  三、目标中很明确指出本节课要背诵古诗,但后来的时间不很充分,就只进行了集体背诵,没有让学生互相抽背,课后评委老师检测时发现学生对与诗词理解都很好,独这背诵不过关,他们说其实只要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背诵,这个目标就可以完成很好,我一想也是,看来自己还要不断地磨练,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道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说理诗,文字浅显易懂,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诗句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根据我出示的重点词语的注释进行自学,然后再交流讨论,结合实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这些: 一是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少”“老”对比“知”“行”对比所阐发的道理。三是教学中能以关键词句为出发点,激活孩子已有的能够佐证这一哲理的知识储备,丰富诗境,加深理解体会。四是师生合作,共同创作历史小话剧(回顾课文《负荆请罪》),引领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包含对本首诗的以及小话剧剧本创作),并鼓励学生自主排练小话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相应能力。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其中我们经常见到“古诗”就是这遗产宝库中一块无价之宝。

  同学们:我们以前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习过哪些古诗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背诵一下自己最喜爱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记得,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习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 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指名说一下,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陆游写给儿子的诗:揭示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课题)

  2、简介陆游。指名读一下陆游的个人简历,在让大家一起读一下。

  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一生爱国,作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的多产诗人。

  3、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这里要引导学生根据“示”组词)譬如:指示、训示、表示、显示、示众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说“示”的意思,进而说说诗题的意思)这里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体会。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三、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读

  2、布置自读要求:(指名读一下)

  要求:(1)学生自己读这首古诗几遍,要求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2)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词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学生明确要求后自己认真的练习朗读。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要求富有感情的朗读,

  检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作及时的评价指导。

  四、学习理解

  我们读好了这首诗,是否还想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呢?

  1、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指名读第一行,说说关键词并理解一下:如: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留多余的力。换句话说就是“用尽全部的力气”。

  指名连起来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读书学习)是不遗留多余的力气的。或者古人学习总是竭尽全力的。十分的努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指名读第二行诗,说说关键词:少壮:年轻的时候;工夫:花了工夫 始:才

  指名连起来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做到及时复习巩固。

  2、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行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读读,说说关键词:终:终究、到底、毕竟。(可以通过组词理解如;终于、终究等等,通过比较说出终究比较合适)

  浅:肤浅、浅显。同样可以通过组词找出合适的答案。

  指名读读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很肤浅的。

  (2)理解第四行诗的意思。

  指名读读,说说关键词:绝:表示程度深,知:知道了解(两者和起来就是“绝知”:理解得透彻、深入地理解)

  此事: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

  躬行:亲身去实践(“躬”也可以通过组词解决如:从“躬”字字型去理解,再通过查字典解决)

  指名读读说说意思: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理解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读说说意思。

  (4)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思考:三、四行有什么关系?指名说说

  师总结: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五、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读深入体会一下

  2、读了这么几遍,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从中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写下下来。学生自己写几句话,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这首诗告诉我们:

  (1)读书学习必须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相机出示板书

  六、指导背诵,默写。

  七、板书设计:

  书本知识

  冬夜读书示子聿 真正的学者

  实践经验

  八、作业

  1、完成补充教材上的练习。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5420129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