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画》教学设计方案

《画》教学设计方案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画》教学设计方案

微信扫码分享

《画》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4篇)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概述:

  1、《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2、《画》中,安排了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本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阅读以及培养学生养成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偏旁:春字头、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5、能在键盘上使用正确的指法练习敲打音节。

  (二) 过程与方法:

  1、以创设情境、看图说话、做游戏、配乐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针对学生喜爱阅读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情趣。

  3、学生通过练习敲打音节,养成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喜欢朗读诗歌,体验朗读诗歌的情趣。

  3、初步进行打写练习,产生打写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有些学生在幼儿园读过《画》,对它有一定的认识。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

  3、学生入学时间还不够两个月,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以及进行拓展阅读均需要老师的指导。

  4、学生的打写能力较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观察图画、学习诗歌、打写音节有机结合。

  五、教学资源:

  1、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共翔多媒体课件及跨越式课题资源网;

  4、生字卡片;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

  2、 能对照图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对照图画,理解诗句的意思。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 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 点拨引导,指导书写。

  四、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五、 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六、 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背诵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 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3、 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 动画朗读,呈现课文。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同时,还可以请教同桌,把刚认识的字告诉周围的同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3、记忆字形,认识新的偏旁。

  (1)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也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变形、熟字加笔画等方法识记新字。)

  (2)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 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找好、中、差学生各一名读诗或抽读生字和词语,纠正读音。)

  5、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的字找出来,带拼音读。

  6、教师把学生没找到的难点提出来。如:反义词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远”和“近”,然后让学生找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7、 学生用难字口头组词,或说一句话,或编字谜、编儿歌。

  三、点拨引导,指导书写。

  1、利用资源网中识字通•快乐学生字展示生字书写,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旨在培养观察能力及掌握书写方法。)

  2、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边讲字的写法,边跟着老师书空。

  3、在书上描红。

  4、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让学生自主读资源网中识字通•读一读•对子歌及短文,找一找藏在短文中的生字宝宝。

  五、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1、用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进行打写练习。

  2、编字谜、编儿歌。

  六、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2、玩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旨在培养说话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理清线索。

  三、创设情境,诵读体会。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五、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六、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谜面:空山之中一亩田。

  2、让学生猜一个字谜。(谜底:“画”字)

  二、初读感知,理清线索。

  1、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说说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受。

  2、指导学生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旨在让学生理清诗歌的线索)

  3、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师利用共翔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范读古诗。(旨在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三、创设情境,诵读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这里旨在把学习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

  方法如下:

  (1)“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

  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

  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板书:远看有色。)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2)“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

  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板     书:近听无声。)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3)“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

  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板书:春去还在。)(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4)“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板书:人来不惊。)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对照图画,同桌互相说说诗句意思。

  5、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展示挂图)

  6、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7、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结合画面并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四、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1、进入资料城,选择自己喜欢的“谜语”或“猜一猜”大声读一读。同时,看看自己认识哪些字?不会读的可以找伙伴一起读。读完后,把刚认识的字告诉旁边的同学。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把喜欢的“谜语”或“猜一猜”记下来,看谁记得又多又好。(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增大识字量。)

  2、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阅读效果。

  五、熟悉键盘,练习打写。

  1、 教师在资料城中挑一首谜语诗说说写得怎样好,然后让学生仿写谜语。

  2、 学生练习打写,师巡视。

  (旨在提高学生的打写能力,培养打写兴趣,养成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抽个别同学的作品全体转播,评点、表扬。

  (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         1、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目 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九个字。人士梁格偏旁部首和两个笔画。

  2、了解三组反义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 点:练习朗读课文,认字。

  难 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仪器与媒体        投影仪、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板 书设 计        课题    1 画  山   、水 、花、 鸟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  生  活  动        修改意见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三、 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四、认识字、写字

  五、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绘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遍,并读给同桌听。

  2、理解诗句。

  3、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教师板书:画)

  4、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

  5、背诵诗文。

  1、 识字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你认识哪写字。

  (3)认识两个偏旁。

  (4)进行拼字游戏。

  2、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书空。

  (2)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竟赛活动。       

  课题         1、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欢朗读古诗的情感。

  重点难点        练习朗读,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的课件。

  板书设计:                1、画远——   来——    白——— 高——    笑——      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组反义词

  三、指导书写

  四、举办猜谜竞赛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

  3、指名背诵课文。

  1、解“远”和“近”。让学生看图,说说在“远处”,“谁在近处”。

  2、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交反义词。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4、 复习巩固。

  1、指导认读“儿”“、无”、“九”。

  2、观察“儿”“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书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展评。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的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就能算优胜。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作者:金姝娟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画》是新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画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 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画》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的过程中。《画》这篇课文是一首谜语诗,谜底就是题目。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这首诗学生在幼儿园已背得滚瓜烂熟),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想猜谜语吗?

  生:想!

  师:下面,请你么留心听老师读一首谜语诗……谁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呢?

  生:部分学生立即举起小手来,部分学生却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想过……

  师:先别急着说,慢慢想想看,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都要大胆说说自己的看法,小组长要把组内的意见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马上四人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巡视一周听听各小组的讨论后,随之也在旁边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

  生a:题目是画,所以我猜是画;

  b:我看见书上的图是一幅画,所以我猜是画;

  c:表示赞同b的说法;

  d:我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会有声音的,但是现在走近水的旁边也没有听见水的声音,所以我猜这是一幅画。

  认真地听完每个小朋友的发言后,我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着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我就示意大家停下,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经过交流,我们小组的叶国辉说,题目说是画,所以就是画。陈嘉俊说,这则谜语旁边挂着一幅画,说以谜底就是画。陈颖琪同学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说明这花不是真的,所以是画。我也认为“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人来一定会飞走的,可是它人来也不惊,所以应该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旁边也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开放;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的意思。

  生:(另一个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能有自己的见解,你们真是学习的小主人。让我们给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可给我留下了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交流,主动合作,共享学习成果。比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六岁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画》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及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案已经烂熟于胸,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了一些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学生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学生对五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孩子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环节,学生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么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学生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没有办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是课上我引导学生从《语文园地一》中的题目说起,引导学生先理解反义词的概念,再让学生练习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没有一个紧急的预案,才会被学生在课上弄得个措手不及,毫无防备。我想这就是新课标中反复强调是“教师是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由于刚刚接手一年级的新班,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清楚应该把握到何种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认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只要将字音读准就好,唱读也属自然现象,所以没有及时纠正。在听过了指导教师的评课后,我认为自己对于学生的朗读要求过低,应在朗读上对学生加以规范和指导。

  二、在组织课堂方面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组织课学能力急需加强。不断地乱动、坐不住,站在讲台上的我,还要对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觉力不从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余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1、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表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在课上,看到有部分同学坐不住,甚至有说话的现象,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但评价的形式仅仅是口头评价,评价的语言仅仅是“现在某某小组做得好”,如此而已。当时也有的同学出于集体荣誉感也做好了,但是坚持的时间很短,不一会就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其实,对于本班的学生,我在课下也采用小组评比和发奖励贴纸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只是有老师来听课,我认为在课上给学生们发贴纸会耽误教学时间,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没想到,在课上反复提醒学生的课堂纪律及坐姿,指出个别学生的问题非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因此延误了许多教学时间,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学生在课上学习得更加吃力,我讲起课来也觉得力不从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即时性的评价以及评价形式多样化至关重要,无论几年级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

  2、课堂常规体现在细微处:

  学生在课上打书、翻书不出声音,写字时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它们却是反映一个班级是否建立起了严格有序的课堂常规的一个评价标准。在课上,听到我们班的同学放书霹雳啪啦的声音,以及转身写字时掉转椅子的声音,我的心理说不出来的滋味。学生开学尽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也曾专门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对于学生的常规训练,绝非一次、两次地专项训练就可以初见成效的。“好习惯21天养成”,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不应忽视这些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学生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学生的状态显得特别的浮燥,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的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还有许多,今后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这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 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设计意图】增加课外阅读篇目,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积累渠道。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育学院 李晶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2004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1、指导熟读诗句:

  ⑴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2、理解诗句:

  ⑴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

  ⑶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朗读古诗:

  ⑴ 师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⑶ 背诵诗文:

  ①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②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③ 指名背诵,齐背。

  4、识字:

  ⑴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①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②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③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④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⑤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5、写字:

  ⑴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 展评。

  6、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 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

  师生互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3、做游戏: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山 有──无

  静听水无声。  水

  春去花还在,  花 去──来

  人来鸟不惊。  鸟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会认5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2004-1-28]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材分析

  《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 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

  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出新课。

  3、揭示课题《画》。

  (1)板书“huà”,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

  (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二、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

  4、范读,读出节奏。

  5、再读。

  四、卡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

  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鸟”。

  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质疑。

  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

  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

  七、课间休息

  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

  八、生字教学。

  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

  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

  九、学生书画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反思:

  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有三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读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知道三对反义词。 整堂课下来,我认为自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生字这个环节进行得有点仓促,做得不够扎实。

  初步了解诗意作为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让学生图文对照,了解诗中所讲的山水花鸟与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提出了疑问,再通过读,自我感悟,解决了这个难点。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的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还有许多,今后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13

  教育学院 李晶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画》教学设计方案 篇14

  《画》教学实录——随笔

  盛夏的果实 发表

  师:今天我们来学的一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画。

  师:为什么猜它是画呢?请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部分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举手了,还有一部分孩子被呆住了。

  师:我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理由。过会儿,我们来进行交流。(我在黑板上照着书上画了一幅画)

  (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

  交流:说理由:

  生A:昨天我预习过,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D: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E: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生F: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这和我们平时遇到的不一样。

  师:是呀!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那如果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情况,远远的看山,山有没有颜色呢?

  生1:黑黑的,看不清楚。

  师:看不清楚什么颜色,那等于是没有颜色,现在,我们来改编这首诗,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

  远看山——

  生齐:无色(孩子真的挺聪明,几乎是齐声回答)

  师:走近听,听水的声音,听见了吗?近听水——

  生齐:有声

  师:春去花——

  生:不在

  师:人来鸟——

  学生回答不上来了,有的说人来鸟害怕,有的说人来鸟飞走……

  师:你看老师也改变其中一个字,人来鸟受惊。受惊就是害怕。学生鼓掌了!

  师:那得给这首诗取个题目呀?

  有的说《新画》,有的说《风景》,有的说《景色》……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字

  大家陷入沉思,你看我,我看你,摸着头,不知该取什么是好?

  师:我们也用一个字行吗?

  有个孩子喊出来——景

  师:你们觉怎么样?

  孩子们齐声说道:好!

  画 景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受惊。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教学设计方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96405129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