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2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

  郝  玥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4.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进一步掌握寓言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把创新意识教给学生。通过“读、画、议、演、想、编”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特色,做到读写结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可以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来判断是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24陶罐和铁罐

  2.师: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摸、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3.师:今天,陶罐和铁罐这两件物品非常高兴地来和我们大家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们呢?

  那就请你们先来认识百变的他们吧!(出示课件:认读词语,理解词意)

  学生在电脑前用鼠标操作点击各种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来认读词语,并查看词意资料,进行理解。

  [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识字为明线和主线,以理解阅读为暗线和辅线,不仅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二、读中感知

  1.师:陶罐和铁罐结交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好开心哟!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呢?那就请你们睁大眼睛看屏幕,竖起耳朵听我讲吧!

  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 设计意图: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2.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关于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理由是什么?

  [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画、议、读、演中感悟,学中有乐

  1.师: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那我就来采访采访你们。教师像记者一样随机采访:你喜欢谁?(学生接受采访做答。)

  师:那我们就小组合作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思吧!

  [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画一画

  师:先别忙着行动,看我这里带来了什么礼物。

  [ 设计意图:教师微微地神秘一笑,故弄玄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热情。]

  师:我知道你们各个都是小画家,所以我这里准备了两张没有表情的脸,请你们在议的同时为他们画出表情,怎么样?

  (学生情绪高涨,分小组合作,纷纷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 设计意图:画一画,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学生动手画表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进行充分地理解感悟,既考查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发展了创造力,还提高了绘画技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例如:当学生要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就要把眉、眼、嘴画地平一些、长一些才能反映陶罐的谦虚,体现它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而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就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3.议一议

  师:汇报交流会现在开始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随机问学生:你这是画得什么表情?为什么要这样画?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动作,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展示。这时对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4.演一演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自制道具和喜爱演的角色上台演一演“陶罐和铁罐”(教师点拨表演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神态、动作等方面对人物特征的展示。)

  [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

  5.玩一玩

  师:同学们表演得很棒,我想陶罐和铁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考考你吧!瞧这片草地上盛开着鲜花,每朵鲜花后面都有一个词语,请你摘下那朵鲜花,大声地朗读那个词语,之后再把它放到相应的陶罐和铁罐中!

  [ 设计意图:在玩中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地是考查了学生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并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四、模拟采访,领悟寓意

  师:请摘下鲜花的同学们留步,老师当记者采访你们:你知道你们的优点和缺点吗,今后打算怎样做?

  《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你想对陶罐、对铁罐、对自己或别人说点什么呢?(话音刚落,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由哲理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五、放飞想像,读写结合

  师: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的身上有许多优点;可是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容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

  师:让我们大家放飞思路,大胆去想,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陶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改编寓言――重构文本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解读文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从而实现阅读创新。]

  六、教师寄语

  师: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出示与寓意相关的一些名言警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让学生读读记记,一则积累语言,二则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陶罐:  谦虚    朴素美观  —— 易碎

  和

  铁罐:  傲慢    坚硬      —— 无影无踪

  教后反思: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本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法,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画、议、演、想、编”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以游戏化的课堂为学生营造出快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问题打开学生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所疑问才去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分文章七分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默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章、悟出道理。同时,把这一过程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读后表达自己的认识、交流相互的感想,享受朗读的乐趣。

  语文课往往是“学生动口不动手”,写作练习常常被放置课外。这节课,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了文章蕴藏的感情后,我采用了改编寓言――重构文本的设计,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利用活跃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写作的灵感火花,把写的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

  要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潜能。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我发现没有学生喜欢铁罐时,便紧紧抓住这个“生成点”,果断调整教学设计,提出:“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铁罐就没有优点吗?”的问题,促使学生辨析感悟。话音未落,一名男生勇敢地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我就喜欢铁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指指点点,他犹豫了,而我马上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伸出了大拇指说:“我支持你!”他自信地抬起了头,又郑重其事地解释自己喜欢铁罐的理由。听了他的发言,全班同学各个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不一会儿,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名男生一语道破天机,而我的教学预设也正好恰到好处。在“另辟新径”中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由此可见,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由于本课我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环节,课堂时间有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环节显得不到位,例如最重要的“读、议、画中感悟”的“议”,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学生拿在手中的作品,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没有想到学生手中的画是如此的传神,可我却没有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没能让他们尽情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现自我,激活课堂教学氛围,体验成功。(这是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还想说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投入到教学这个炼金炉中,时时刻刻铸造一个崭新的课堂,一个崭新的自己,还要让学生在“高”、“阔”的空间里,“任飞”、“凭跃”。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3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3、明白课文蕴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与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与课文插图,齐读,认识陶罐和铁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二、新授——学习1—9自然段。

  1、初步练习朗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1—9自然段,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好陶罐和铁罐说的话。

  2、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铁罐,学生扮演陶罐,直接读对话内容,在读中体验陶罐和铁罐的心理。

  3、师生对话,理解“奚落”

  a、用自己的话概括陶罐和铁罐给你的印象。

  b、铁罐一共奚落了陶罐几次?逐一朗读体会。

  c、铁罐为什么越来越生气?

  d、陶罐为什么总是那么平静,难道真的是懦弱吗?

  4、交换角色,练习朗读。

  a、学生练习朗读铁罐的话。

  b、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c、选学生表演课本剧。

  三、新授——学习10—17自然段。

  1、同学们,铁罐到底能不能如它说的那样“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3、思考、讨论:许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4、当初狂妄自大的铁罐想到过后来的下场吗?为什么?

  四、总结课文

  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板书设计:陶罐和铁罐

  (谦虚)(骄傲)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正确对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课后反思:

  前些日子去广州学习,刚好听了吴桂贤老师为大家上了这一篇课文。今次镇上工作检查,碰巧我也刚好教到这一课,于是我决定按照吴老师的教法,亲自实践,试试能收到什么效果。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第一课时把生字、词义等障碍都一一扫除之后,第二课时才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开分析进而揭露课文的主旨。课堂上,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学生朗读对话很投入,显然对本文很感兴趣并经过认真的预习,这一点超出我的意料。最精彩的是在表演课本剧的时候,学生热情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最后学生推荐了卢菽菲和叶子豪上台表演,他们对“傲慢、谦虚、轻蔑……”神态表演比较到位,赢得阵阵掌声。

  由于前面进行了自由读、师生分角色朗读、小组对读、表演等环节,没掌握好时间的分配,造成后面学习10---17自然段时时间仓促,没能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最后两个问题,而且对“铁罐再也找不到了”这个问题几句带过,没能充分地解释清楚,此处是本节课最大遗憾。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4

  片断展示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比赛,怎么样?

  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

  生:(大声喊)我能画。

  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可铁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七名同学板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教后反思

  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断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比较,激情导入

  1、 师:大家看一看,讲台上摆的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2、 板书课题。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铁罐坚硬但容易生锈,陶罐容易破碎。它们都用来盛东西。)板书:27、陶罐和铁罐 (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羞耻——不光彩,不体面。理会——理睬。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2、 自读课文

  3、 讨论: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4、 生汇报: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三、提出要求,自学1——9自然段

  1、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标出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把对话读通顺,试着模仿两罐的态度,有感情地读。(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3、把对话读明白,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4、熟读成诵,加上表情动作,同位之间演一演。

  5、 生汇报。

  四、自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长处,而奚落、瞧不起陶罐,二者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学习10—17自然段。

  1、 自由读,讨论:

  a、 许多年过去,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罐呢?

  b、当人们在许多年后又发现陶罐,陶罐怎样说的?人们态度怎样?(陶罐说:“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c、 生汇报:a、陶罐一样光亮、朴素、毫无变化;而铁罐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正是铁罐的弱点被氧化掉了,这正与铁罐先前态度形成对比。

  注意:指导着重朗读第15自然段,体会当时人们对陶罐的态度和陶罐的性格。

  2、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五、理解寓意,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思考:当初自尊自大的铁罐也在世上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并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看到易碎却未能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 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

  你们能学着也写一句格言吗?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学生练写、交流。

  4、 总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六、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6

  设计思路

  学习寓言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本课设计分两大板块组织教学。第一板块:品读交流,内化感悟(即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二板块(即许多年代以后的情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质疑问难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最后,说写延伸,深化感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悟出本课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学习成绩很好,我要向她学习。所以,我就和她交朋友了。)

  师:爱学习是一个人的长处,也值得大家向他(她)学习。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她)很诚实,所以我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师:诚实是一种美德,相信你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生:(我的好朋友是。因为她舞蹈跳的特别好,我也喜欢跳舞,所以我愿意和她交朋友。)

  师:哦,你们俩的兴趣爱好相同,所以成为了好朋友。我想你们俩个的舞蹈一定跳的特别棒!等有时间让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同学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读成短短的几句话,真不简单!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指名读。

  问:“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

  师:那么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想不想去听听他们的对话呀?(想)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一)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动画演示场景对话)(出示课件:课文的朗读:前半部分。)

  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我觉得铁罐很傲慢)师板:傲慢(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师板:谦虚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齐读这组反义词。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像孙悟空一样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好吗?2、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到他们的对话部分,自由练习读一读。开始!(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a(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读书,谁来试一试?(指读第1句),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用“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的弱点———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读)

  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或(傲慢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奚落陶罐子呀!你能再试一试吗?)

  师:面对铁罐傲慢地发问,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指读句2)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谦虚)除了谦虚,你还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有礼貌)的陶罐子。从哪看出?

  (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2人分角色读。

  师:现在,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了提示语的帮助。找一找这两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b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指名读)

  师:谁说说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什么?指名说。(轻蔑)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是谁不把谁放在眼里?指名说。那你知道铁罐为什么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吗?指名说。是呀,铁罐就知道陶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

  师: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读读铁罐的话?(指名读:直接读对话)谁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指名读。)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奚落它,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指名读):课件出示▲“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辩一下,谁愿意当一回陶罐也为自己争辩争辩?

  (指读)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么样?评读。

  师:陶罐在为自己争辩的同时也在给铁罐干什么?(讲道理)你认为陶罐说的有道理吗?(有)那铁罐听进去了吗?(没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文中末尾的省略号)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就是这样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了陶罐的话,继续奚落着———

  c出示课件▲“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指名读。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引读: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态度已由傲慢上升到了恼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铁罐恼怒了……

  生齐读:“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出示课件▲“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指名读。

  师:“和睦相处”好一个词,什么是“和睦相处”?指名说。何止是陶罐和铁罐之间需要“———”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知道还有谁之间需要和睦相处?指名说。说得太好了!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出示课件▲:“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的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怎样了?谁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板书: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这几个词用的非常恰当,我们把它积累下来吧!(生写到书上。)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谁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们看铁罐的神态变化:由傲慢—恼怒—火冒三丈,谁来试试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虚宽容的陶罐和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展示演读。(视屏出示对话的句子)(佩戴头饰)

  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地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10—17节,读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四、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2)学到这,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陶罐和铁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人们还是那样喜欢陶罐呢?

  (引导学生品析有关句子,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a、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b、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c、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五、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来说一说吧!(课件出示)指名说。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请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个童话故事。

  提示:

  1、故事要说明一定的道理即中心要突出。

  2、要注意提示语的运用。

  3、故事中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

  板书:   

  27 陶罐 和 铁罐

  ↓      ↓      火冒三丈、

  谦虚    傲慢     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 

  ……

  教学反思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本课教学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老师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尤其侧重读的训练,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你想对陶罐、铁罐和自己说些什么?(想对谁说都可以),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7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5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上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等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课前幽默谈话,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要多读书。

  二、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

  师: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

  师: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随机巩

  固字词)

  师: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

  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

  师: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请你们听一听。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为什

  么?你能学一学吗?

  师: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

  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

  (执教者在录像中说:“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很高吧?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胆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读得比我好,我就认输。怎么样?你敢吗?”)

  师: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你们能形容他刚才

  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随机巩固字词)

  师: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来比一比吗?大家做裁判来评价。

  (点评:曲调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为链,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观老师的“哑读”中感受情;在听老师范读中体会情;在师生挑战朗读中表达情。同时,将字词教学,读正确、读通顺课文贯穿其中。实现了一举三得。)

  第二部分选择角色

  三、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罐优点,初步感悟寓意。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

  你愿意变化成陶罐,还是愿意变化成铁罐?

  师:(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化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长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理由2.陶罐有文物价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师: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答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

  (点评:引导探究,目标明确;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老师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

  第三部分角色对话

  四、师生、生生角色对话,随机补白,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

  1、师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再说什么?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你说啊……

  生:再说。

  师:“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

  (点评:角色对话目的是什么?该设计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诠释,那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为了领悟语言特点和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的生成和思维的发展。)

  【教学检测意见】

  1.你上好课后感觉怎么样?

  a 很累,很没意思,早就想着下课

  b 有点累,有时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 不累,有点意思,不太想下课

  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4.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列词语吗?你能正确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吗?

  陶罐懦弱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朴素

  (设计综评:有人说,现在的语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进在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上,我想,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所谓拐点,就是说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坠,拐点上的人和事,面临着无数选择……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次有价值的突破。

  该设计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紧扣《课标》的学段目标,抓住课文特点和难点。精选阅读切入口,优化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在“我的发现”中发现在课文阅读中发现,注重阅读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⑴ 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⑵ 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⑶ 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五、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2、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2、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⑴ 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⑵ 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⑶ 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4、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四、听写词语

  1、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2、听写。订正。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0

  在情境中参与在实践中创新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佚名

  [案例]: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第一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其教学过程 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首先教师提议我们把这一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引出:要表演课本剧得先有剧本啊,于是师生共同讨论课本剧格式,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填上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并在书上画出人物对白的语言等。然后讨论如何才能演得好?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导读书:要演得好,首先读书要有感情,要有感情就得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字字要入目、入心,而且脸上要有表情,手上要有动作,而后再让学生分角色小组练习。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因此练习相当投入。

  二、组际交流,指导参与。

  在给予学生充裕的练习时间的情况下,教师问:“哪一组先来汇报?”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一做陶罐、一演铁罐、一读旁白、一做评委。之后再请其他同学作导演、顾问、艺术指导、动作设计等并问,有什么建议吗?旨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要注意那个感叹号,要把铁罐那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与语调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你们在读铁罐恼怒时说住嘴这个词时,俩人要配合好,陶罐还没说完时,铁罐就要打断陶罐的话,提高声音说住嘴”等。老师则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你愿意示范一下吗?”或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请同学们作评委,让上台的小组汇报。由于演得较好,评得也有意思,教室里不时传出笑声。汇报完后,教师请“评委”发言,学生普遍认为汇报得不错,但也有同学认为最后一对话没读好,没有把铁罐那恼羞成怒、恶意侮辱陶罐的样子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请这几位同学示范并问为什么这样演。接着,男、女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三、再创情境,升华参与。

  学生集体表演完后,教师问道:“铁罐这样做好吗?”学生自然回答不好,教师再次创设情境:“既然铁罐这样做不好,我们得劝劝它”。教师自已演那个骄傲的铁罐,学生则自由选择演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作为剧中人来劝“铁罐”。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自报角色。在演之前,让没轮到上台的同学把心里的想法悄悄告诉上来的锅子、勺子、碗等。在演的时候,教师即“铁罐”摆出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并反复强调“我”就是比陶罐硬,从而引出寓理;演出之后,教师让学生评出突出创意奖、优秀表演奖、最佳台词奖等多种奖顼,引导学生学会看别人的长处,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由于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表演投入,语言幽默而机智,例如当“铁罐”被大家说得“气”消了,但死要面子,还不肯承认错误时,一个演“油瓶”的同学这样说到:“铁罐兄弟,我觉得做一个人,哦,不,做一个罐子(哄堂大笑),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正视自已的长处与短处,您说对吗?”“铁罐”频频点头,无话可说。自然,学生在表演中、交往中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何引导参与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呢?这一教学案例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第一、创设语文实践情境。教者以课本剧的形式,利用角色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等多种手,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如:学生选择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角色来规劝“铁罐”这一片断,营造了童话般的氛围,这样一来,自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这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二、挖掘语文实践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挖掘语文实践的资源呢?角色多样化,合作形式多样化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这个教例中,学生分别扮演了评委、顾问、锅子、勺子等多种角色,与此同时,提建议、说悄悄话、评奖等多种形式也融入小组合作与集体交流,在拓宽语文实践广度的同时充分挖掘了资源,营造了创意无限的课堂时空。

  第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那么只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案例以“个体自读演练——小组角色合作——小组汇报交流——师生集体评议”为基本环节,充分暴露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展开了语文实践过程,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的范例,有时,其他同学的示范与分析也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的途径。在这样的合作与交往中,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优化语文实践评价。激励成功是强化语文实践的有效保障。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收获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教者优化了语文实践的评价。首先,强调学习评价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评价的不同形式,如集体商议评各种奖项,肯定学生的成绩,变“纠缪式评价”为“评优式评价”;其次,通过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了新的创新动机,有利于语文实践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学生开火车口算1+1=?  2+1=?  3+4=?  4+9=?  5+7=?  6+8=?

  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如果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出示课件(学生应该会恍然大悟,并赞叹)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口算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昨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瞧,它们都跳到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板书“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哪些词语的意思与“奚落”很相近呢?(讽刺、挖苦、嘲笑……)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的近义词。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里有精彩的描写,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并用“我从————这句话,感受到铁罐——————”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或体会。

  (一)自读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性格特征

  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适时点拨与评议。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这句话体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仗势欺人。

  2、指导朗读。这句话你认为该怎么朗读才好呢?

  *重音落在“碰”字上,把“陶罐子”读得慢些,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骄傲、冷淡的态度。

  *重音落在“敢”字上,表示铁罐认为陶罐是没有胆量碰他的,表现出铁罐的傲慢。

  *重音落在“我”字上,说明铁罐认为自己十分结实,了不起,不把陶罐放在眼里。

  3、表演读(边读边加动作,表现出铁罐对陶罐的傲慢)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理解“懦弱”的意思

  2、轻蔑是什么意思?

  3、轻蔑的表情是怎样的?带上这样的表情,来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铁罐霸道,不等陶罐把话说完

  2、铁罐很自以为是,认为陶罐不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3、理解“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课文指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来看待。)

  4、铁罐凭什么这么说?(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4、指导朗读

  d、“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时铁罐最后说的话,这里没有描写神态的词语。想想看,这时,铁罐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对陶罐说呢?(怒不可竭  火冒三丈  近乎疯狂  气愤……)

  2、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教师捕捉学生的“风云变幻”,给予点拨,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交流各自体会,达到资源共享]

  (二)默读1—9自然段,体会陶罐的性格特征

  过渡语:一开始我们只觉得这是一只骄傲的铁罐,可通过用心地研读它的神态和语言,除了骄傲外,我们还体会到了铁罐更多的缺点,傲慢 自以为是 霸道……。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对待的呢?请小朋友找出陶罐说的话,并读一读,说说从陶罐说的话可以看出陶罐是一个怎样的罐子。

  a、“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1、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虚 随和 友好)

  2、(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的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很谦虚)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从陶罐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罐子的作用是什么?

  2、“再说……”想想陶罐还想再说些什么?(不会生锈 美观……)

  [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3、指导朗读

  c、“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自读体会陶罐的谦虚 不斤斤计较 心胸宽广

  2、“? !”看出陶罐也觉得铁罐越来越不像话了,所以他说话的语气也加强了。

  铁罐对陶罐一共奚落了四次,可是陶罐却只回答了三次,面对铁罐最后一次无法容忍的话,陶罐是怎么做的?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

  (三)观看动画

  过渡语:通过研读,让我们体会到了陶罐的彬彬有礼,友善,谦虚,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动画城里的叔叔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后,把它们的对话拍成了动画,想看一看吗?现在你们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一个碗、一个盆或者一把勺子,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倾听它们的对话。

  [轻松的音乐与动画,既是课间休息,又复习了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国王御厨里的碗、盆、勺子们,当你们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四)学习第二部分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得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它们变化的句子。

  a、陶罐有没有发生变化

  1、没有发生变化

  “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干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从这句话我认为陶罐没有发生变化,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有变化

  从女孩的话中我认为陶罐的外形虽没有变,但它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b、铁罐呢,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连影也找不到)

  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呢?

  简单说明是这是常识里氧化现象。

  课文学到这,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1、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

  2、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

  师小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展示读,呈现文本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小朋友们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请小朋友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先练习,我看哪组小朋友表演得最认真。

  生表演课本剧

  [这一环节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重在培养了协作精神]

  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五、拓展读,升华文本

  过渡语:小朋友表演得都很出色,老师仿佛已走进了童话世界里。你们也想仿造《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自己编写故事吗?

  选材很重要,现在请小朋友展开想像,小组自由选题材。

  学生简述故事的简单内容

  同学们选择的题材都很好,放学后,展开想像力,再把故事编写具体,好吗?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是学生“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设计

  陶罐   和   铁罐

  谦虚   奚    骄傲

  落

  朴实光洁美观       不见踪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不必有过多的引导与课堂设计。然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这是所有寓言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所感悟的只是点点表面现象。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教学难点。既要突出学习重点,又要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就必须要教师一番苦心设计与引导。

  实践证明,我的设计与引导是成功的,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从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课的氛围是轻松的,愉快的,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历程,有几点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在第一块中主要抓住铁罐和陶罐的话感受体会。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害的缺点。

  二、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方法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要“读”占鳌头。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知识的迁移、整合和运用。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2

  之五

  江苏南京 徐艳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3

  教研组要开课了,临时通知,准备匆忙,请各位同行多多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对教案作出修改,在下不甚受恩感激。

  陶罐 和 铁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读“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理会”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陶罐和铁罐看待人和事物的不同情感、态度。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师生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4、抓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与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国王的御厨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一听吗?

  2、这是一个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陶罐和铁罐)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两个罐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学生自渎自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把字词读准,句子读通。2)读出不同人物的感受。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闯词语关,检查朗读情况,出示下列词语:

  谦虚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荒凉    捧起  吵嘴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无影无踪     陶罐    奚xī落

  三、研读课文对话,读出不同感受

  1、读课文,把铁罐和陶罐的对话找出来,作上不同的记号!

  2、全班讨论,教师指导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提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能读得更加形象吗?从他们的朗读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齐读

  教师板书:铁罐                  傲慢

  3、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是怎么做的?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4、铁罐常常奚落它,还怎么样奚落?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5、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么做的呢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

  句子闯关,男女声读、指名读、分组读,老师或同学评议。

  四、教师小结

  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陶罐?填空:

  (                   )的铁罐

  (                   )的陶罐

  教师板书:

  陶罐          

  谦虚

  有礼貌  

  五、小练笔

  1、面对自始至终谦虚大度的陶罐,面对傲慢轻蔑怒不可遏的陶罐,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多媒体出示:

  ①我想对陶罐说:

  ②我想对铁罐说:

  ③我想对自己说:

  ④我想对人们说:

  2、反馈交流。

  附: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有礼貌                             轻蔑(miè)的神气

  朴素                                    恼羞成怒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4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5

  师:老师一直都觉得能和你们一起在这里上一堂语文课是一种缘分,所以老师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出示“陶”字的演变)猜猜,这是啥东西呢?

  生1:哨子。

  师:不对。

  生2:罐子。

  师:也不对。

  生3:哨子。

  师:虽然刚刚那位老师吹哨子啊,课可是你们别竟往哪个方面想。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个字。

  生4:“罐”字

  师:你很会推理,知道和我们的课堂进行联系。可惜不是“罐”字

  生5:“陶”

  师:棒!这个字就是“陶”字。古代的人们就是这样书写这个“陶”字的。慢慢地,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陶”字了。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好吗?

  生:好。

  师:左右结构。左耳旁写在偏左边一些。右边起笔的撇要写得比左耳旁高一点。横折钩的横要从撇的下边起笔,最后写里面的“缶”。好,现在请拿出作业纸,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吧。

  (生伏案写字)

  师:注意写字姿势,一拳一尺一寸。

  (师巡视)

  师:好,再跟老师念一念——陶。

  生:陶——

  师:谁来给“陶”字找找朋友。

  生1:陶泥

  生2:陶壶

  生3:陶罐

  师:今天啊,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陶罐”有关系,那就是——

  生:陶罐和铁罐

  师:来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吧。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师:耿老师念一念课题——27 陶罐和铁罐

  生:27 陶罐和铁罐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陶罐在107页等着你们哦。切记,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道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好嘛?

  生:好。

  师:开始。让郑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正确的坐姿)

  师:同学们,你们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

  师:那你们预习的时候读了几遍课文呢?

  生:三次。

  师:加上刚刚读得这一次应该有三四遍了,让老师来检测检测,看看大家的预习是不是很认真。【出示第一组词:掘(jué)开   懦(nuò)弱 轻蔑(miè) 和睦(mù)相处(chǔ)】你们会读吗?

  生:会。

  师:请那个小男孩!

  (小男孩很流利地读完)

  师:(指明另一女生)再请你!

  (小女孩也顺利地读完)

  师:一起来。

  (生齐读词语)

  师:【出示:好处(    )    处理(    ) 到处(    )    处分(    )】他们和“和睦相处”的“chǔ”读音会一样吗?

  生:不会。

  师:那还有那种读音?

  生:chù

  师:作业纸拿出来,做第二题。做好就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伏案作业,教师巡视……做得快又好的学生老师赞以大拇指。)

  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他的答案。

  生1:好处( chù)    处理( chǔ ) 到处(chù)    处分(chǔ)

  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对。有错的同学请马上订正,并且把错误的那个词自信地读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订正并且认真地互读词语。)

  师:好,现在请大家一起自信地念给老师听。

  生:(齐读)好处( chù)    处理( chǔ ) 到处(chù)    处分(chǔ)

  师:请将“处理”再念两次。

  生:处理( chǔ ) 处理( chǔ )

  师:那么——(板画陶罐和铁罐)奖励给你们,学习得很棒。这些词认识吗?【出示:傲慢谦虚 朴素 神气 价值 恼怒】

  生:(齐读)傲慢 谦虚 朴素 神气 价值 恼怒

  师:我们现在来给这些词排排队,我们做操不是也要排队吗?我们来排队。一队呢,跟着陶罐,一队呢跟着铁罐。你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自由讨论)

  师:(学生讨论声变小了)说来说说,哪一队跟着陶罐?

  生1:谦虚 朴素 价值

  师:哪些跟着铁罐呢?

  生2:(带点怒气地读)傲慢 神气 恼怒

  师:你好像把意思都读出来了,了不起!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读一读?

  生3:(神气地)傲慢 神气 恼怒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组词。

  (师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马上要从陶罐这组词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陶罐特点的词。我们要把它放在这个罐子里。(指明一生)好,你来说

  生1:价值

  师:(指明另一生)你说

  生2:谦虚

  师:我们就把“谦虚”放在这个罐子里。(板书:谦虚)那么铁罐呢?我们也来选一个吧,最能概括它特点的。

  生3:神气

  生4:傲慢

  生5:恼怒

  生6:傲慢

  生7:神气

  师:那我们到底选择哪一个?(学生都在说自己的答案)这样好了,我们呢就选一个和陶罐子中的“谦虚”相对的一个,那就是——

  生:傲慢

  (老师认真板书“傲慢”)

  师:现在,老师的黑板上就有了一个怎样的陶罐?

  生:谦虚的陶罐

  师:有了一个怎样的铁罐?

  生:傲慢的铁罐

  师:这两个词就藏在课文中,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生:能。

  (学生积极地吧书本拿出打开)

  师:请轻轻地拿出,书本是我们的朋友啊。(有学生举手)你找到了,请你说。

  生1:铁罐傲慢地问。

  师:请你把整句话读出来。

  生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傲慢”你找到了。“谦虚”呢?

  生2:“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你也找到了吗?你们自己读。但是,你们要注意,语气、神态也要读出来。

  (学生自己练读)

  师:(指明一生)你来试试。

  生3:“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这个“碰”字你读得很好。

  生4:“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他把“傲慢”这个词强调出来,也很好。

  生5:“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他眉毛都扬起来了,好一个傲慢的铁罐啊。那么铁罐是怎样的呢?

  生6:“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语气很温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共读)

  师:谁来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指明一男生)好,请蓝衣服的男孩。

  生7:(神气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拱手)“不敢,铁罐兄弟。”

  (生笑)

  师:老师刚刚的朗读加什么了?

  生:动作

  师:对啊,朗读还可以加上动作,同桌读一读。

  (同桌互读)

  师:现在我们请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可以加上动作,表情,比一比看谁能把他们的截然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准备好,起——

  男生:(毫不客气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女生:(不卑不亢地)“不敢,铁罐兄弟。”

  师:通过这两句话我们知道了,朗读好对话可以用上——

  生:动作

  师:还要注意我们的

  生:语气

  师:同时还有脸部的

  生:表情

  师:哦,原来朗读是可以这样的。

  师:看,铁罐称陶罐是“陶罐子”,而套管却称铁罐为

  生:兄弟

  师:既然人家都称铁罐为兄弟了,那么铁罐应该没什么好说了吧?他是不是就不说了呢?

  生:没。

  师:那他是怎样说的呢?

  生1: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生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强调了“懦弱的东西”、“更加轻蔑的神气”。面对如此轻蔑的态度,如果你就是陶罐,你会怎么样对待这个铁罐呢?

  生1:我会跟他吵起来,我并不是懦弱。

  生2:我想一脚踢过去。

  生3:那你自己不是也要碎了吗?

  师:那课文中的陶罐有没有像你们这样去做呢?

  生:没有。

  师:那么陶罐是怎样对待的呢?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我请这个女生来读。

  生1:(不紧不慢)“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好,说得有理有据。(再指明一生)再请你。

  生2:(十分认真地)“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你把“并不是懦弱”读得很到位。我确实不敢碰你啊,但并不是——

  生:懦弱。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一段。“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再说……”后面是什么标点?

  生:省略号。

  师:表示——

  生:话还没有说完。

  师:那么陶罐还会说些什么呢?

  生1:再说我也获得比你长,你何必这样呢?

  师:哦,陶罐也有自己的优点是吗?

  生2:再说是时间久了我还是这样光洁美丽,而你却没了。

  师:没了?铁罐怎么会没了?

  生:铁罐会生锈,锈掉了。

  师:太惯有这么多得话想说,那怎么没说出来啊?

  生:被铁罐打断了。

  师:那怎么被打断的呢?

  生:“闭嘴——”

  师:回顾一下。一开始铁罐称陶罐是“陶罐子”,态度是傲慢的。后来又称陶罐是“懦弱的东西”,态度变成了轻蔑。现在又说陶罐不算什么东西,态度变成了——

  生:恼怒。

  师:“恼怒”的意思就是

  生:非常生气。

  师:好,就请大家自己练一练,这句话该怎样读好。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住嘴”,起

  生:(愤怒地)“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请加上自己的动作,第一大组读陶罐的话,第二大组读铁罐的话,准备,(示意第一大组)我确实不敢碰你——起

  生:(温和地)“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生:(联手叉腰地)“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傲慢、轻蔑、恼怒的铁罐,陶罐又将如何呢?

  生1:很谦虚。

  生2:陶罐也太谦让了。

  (师出示:【“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陶罐会怎么样地说呢?

  生1:谦虚地说

  师:你来说。

  生1:(轻轻地)“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温柔地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2:(平静地)“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心平气和地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来,我要跟你握握手,你平时啊肯定像一个陶罐,是个谦虚的女孩,否则你怎么能读得这么好呢?表扬她。

  (学生鼓掌)

  师:陶罐还会怎么样地说呢?

  生3:谦虚地说。

  师:好,你来说。

  生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谦虚地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陶罐如此谦让,友好,那么铁罐总该没理由再争吵了吧?

  生:不是。

  师:这次,他会变得更加——

  生1:愤怒。

  师:更加愤怒,那就就相当于

  生2:暴怒。

  师:这个词很贴切,请你来读读铁罐的话【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生2:(语气平平地)“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他有没有把你心中愤怒的神气读出来?

  生:没有

  师:那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好,请后面的那个男生。

  生3:“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 恼怒了,“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好一副傲慢的神气。你再来说。

  生4:(急切地)“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好一个咄咄逼人的铁罐。陶罐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铁罐还是这样不依不饶地,陶罐发火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陶罐是怎样?

  生: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陶罐不理他了。宰相肚里能撑——

  生:船

  师: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陶罐?

  生1:谦虚。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怎样的陶罐不理会怎样的铁罐呢?【出示:        陶罐不再理会      铁罐。】

  生1:骄傲的陶罐……

  (生笑)

  师:别急,再说。

  生1:谦虚的 陶罐不再理会傲慢的 铁罐。

  生2:善良的 陶罐不再理会霸道的 铁罐。

  师:刚刚我们是一段一段地说,现在我们把它们连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开,想怎么读就怎么读,1-9自然段,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1-9自然段,教师巡视,和个别学生对读。)

  师:同学们刚刚的朗读是不是很用心呢?让老师来检测一下。请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三题的填空哦。

  【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      。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 !”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     铁罐。】

  (学生独立作业)

  师:填完之后,我们再在一起合作读一读吧。

  (师生合作读)

  师:一个谦虚的陶罐和这个骄傲的铁罐,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下回分解,下课!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1270129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