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暴风雨

暴风雨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暴风雨

微信扫码分享

暴风雨(精选14篇)

暴风雨 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

  1、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三、大组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1] [2]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夏季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

  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

  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

  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

  要求:

  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

  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

  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

  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

  ④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

  5、进行朗读比赛:

  ①小组开展自读比赛,读好每一句话。

  (根据课文景物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情的变化,采用合适的语调)

  ②班级比赛,每小组推出一名代表。

  6、作业

  ①背诵文中的优美语句。

  ②阅读一篇同类文章。

  上一页  [1] [2] 

暴风雨 篇2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暴风雨是一个筛子》毕淑敏阅读题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

  毕淑敏

  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了雨衣,又撑开了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涨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3000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3000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问题】

  14、文中的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理解。(3分)

  15、“我”35岁才考上了夜大,表明“我”年轻时读书极不用功。你赞同吗?为什么?(2分)

  16、作者写35岁时被暴风雨刮走了雨伞、吹走了雨衣后“连滚带爬”的狼狈相,这不有失成功人士的尊严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17、“暴风雨是一个筛子”是个比喻,结合文句,请说说本体的意思和喻体的意思。(3分)

  18、语句“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表明了作者脑中的一种什么想法或情况?(3分)

  【参考答案】

  14、①作者毕淑敏。因为她自从在经历了那一场暴风雨并跟它搏斗后,多了一种精神和自信,从而一步步取得了成功。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②文中的睿智老人。因为是他点化醒了毕淑敏,他是毕淑敏正确人生的引导者。

  以上①或②两种答案均可。

  15、不赞同。凭“我”学习的那股劲头,一般来说,年轻时读书是相当用功的。至于没考上正规大学,可能是遇到了天灾人祸等。比如家境特别差,因经济拮据而辍学。

  16、不会。因为成功往往是与险恶环境和苦难人生抗争得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只会让读者感悟到成功的来之不易,进而产生奋发向上的效仿信念。

  17、“筛子”筛下细沙剔除石子。而“暴风雨”留下好学者冒着暴雨赶到学校,却吓得其余广大师生没有胆子来。因此,该句中的本体的意思是“留下好学者冒着暴雨赶到学校,却吓得其余广大师生没有胆子来”。喻体的意思是“暴风雨这面筛子”。

  18、顿悟或大彻大悟。

暴风雨 篇3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夏季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

  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

  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

  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

  要求:

  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

  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

  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

  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

  ④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

  5、进行朗读比赛:

  ①小组开展自读比赛,读好每一句话。

  (根据课文景物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情的变化,采用合适的语调)

  ②班级比赛,每小组推出一名代表。

  6、作业 

  ①背诵文中的优美语句。

  ②阅读一篇同类文章。

暴风雨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区别“向”和“像”,学习并积累词语“罕见、袭击、泛滥、心甘情愿、打扰”,积累描写大风大雨的词语。

  2、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4、继续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取得成功的条件”。

  重点难点:

  1、分角色读文,能有感情地读好描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句子。

  2、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程度

  1、观看暴风雨的录象,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

  2、个别交流

  板书:罕见、特大 理解“罕见”的词意

  3、找到描写直接描写暴风雨的语句

  (1)媒体出示

  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想象这场暴风雨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体会,练习朗读。

  师小结:这些画面是我们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特大的暴风雨?自渎课文,用“————”找出有关语句。

  (2)交流出示

  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终于在这空旷的后院找到了。 (指导描写妈妈的动作是为了突出风大,可以模仿动作,学会描写)

  师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来突出暴风雨的程度,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为间接描写。

  二、揭示课题,学会质疑,理解课文

  三、补齐课题:19、牛顿在暴风雨中

  学生质疑

  过渡:一般在暴风雨中,人们都很害怕,就像牛顿的弟弟妹妹那样——可是牛顿却不见了,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地说——,那么,牛顿到底怎样了呢?真的被大风“刮跑”了吗?你怎么知道他并不是真的被大风“刮跑”的?

  理解“心甘情愿”(查字典理解“甘”,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第7第8小节,用“——”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用“~~~~~~”划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1) 交流出示

  “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跳起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

  借用媒体讲解“每跳一次————就像一只蝙蝠” 理解两个“向”,动作理解“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区别“像”与“向”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真的疯了吗?

  (2)交流出示

  “牛顿真的疯了吗?不!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他很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

  再次理解“心甘情愿”(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因为牛顿对于这么大的狂风十分好奇,为了解风力,所以他‘心甘情愿’地被风‘刮跑’,因为不是真的被风刮跑,因此,这里的刮跑要加上

  四、 交流资料,完成表格,加深体会

  过渡:就这样,风一阵一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呢?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暴风雨 篇5

  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暴风雨是一个筛子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阅读材料

  ①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了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②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③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④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⑤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3000学生当中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3000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⑥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阅读题目

  1、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对暴风雨的描绘有何作用?并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2、请仿照“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描写一段酷暑难耐的感受。(50字以内)

  3、作者在第③段中自嘲“是一个大傻瓜”,你觉得她真是“傻瓜”吗?为什么?

  4、读了这样一篇精粹而意蕴深刻的文字,你定会被其清新自然、意蕴隽永的语言所感动,请你找出其中最让你受启迪的语句,作点赏析。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阅读答案

  1、铺设悬念,引人入胜;“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暴风雨是一个筛子”、“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3000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2、示例:“烈日下,没有一丝风,衣服立马裹贴了在身上,汗水直往眼睛里钻,鞋子也和我作对,拼命地吸着大地的热能烘烫着我的脚”

  3、她不是傻瓜,因为只有她在“暴风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毅然为求知而执着,这种精神恰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也只有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才能铸就人生成功的甜蜜。

  4、示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暴风雨”有“筛子”功能,形象地阐释了“只有经得起艰难险阻考验的人,才是最能吃苦、最有胆识、最有出息、值得赞赏的人”的道理。

  暴风雨是一个筛子阅读答案解析

  1、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写暴雨的目的就是为下文作铺垫

  2、答案不能直接描写烈日,而是描绘其中的感受,突出“酷暑难耐”

  3、这反而突出其意志坚定。

  4、可以任选一句意蕴深刻的句子,答出其所用表达技巧和作用或含义或哲理。

暴风雨 篇6

  《暴风雨》是意大利国作家拉法埃莱的一部作品,这部文学作品经常出现在阅读题的试题当中。以下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拉法埃莱《暴风雨》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暴风雨》阅读原文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的人们。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而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暴风雨》阅读题目

  (1)闷热的夜,令人 ,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 。

  (2)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甲 ,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3)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 乙 。

  (4)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5)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6)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躯体。

  (7)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8)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 丙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9)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 丁 ,使人心潮激荡。

  (10)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11)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12)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3)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 依次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疲惫 惊恐 窒息 B. 惊恐 窒息 疲惫

  C. 窒息 惊恐 疲惫 D. 惊恐 疲惫 窒息

  2. 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

  A. 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 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C. 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D. 宛如天神听到信号

  答: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丁处应填:_________。

  3. 第(6)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____________,“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

  4.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雨后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有: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和高尔基的《海燕》都写到“暴风雨”,将两者作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者都有象征意义。

  B. 前者没有象征意义,后者有象征意义。

  C. 前者有象征意义,后者没有象征意义。

  D. 两者都没有象征意义。

  6. 本文题为“暴风雨”,却用相当篇幅描写了雨后的美景,由此可见,作者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15个字)

《暴风雨》阅读答案

  1. C。2. 甲:D;乙:A;丙:C;丁:B。3. 暴雨;小雨;比喻。 4. 鸟儿唱着宛转的歌;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5. B。6. 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和谐美。

暴风雨 篇7

  之一

  作者:蒋军艳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

  1、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三、大组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暴风雨 篇8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积累本课9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理解“泛滥”的意思。

  2、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节。

  4、 通过牛顿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的事情,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

  3、逐步掌握边读课文边提问题的预习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顿。

  2、教师补充:牛顿 (1642~1727) ,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出生於林肯郡.他建立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光学方面, 曾致力於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 在热学方面, 确定了冷却定律; 在数学方面, 建立了二项式定理, 并和莱布尼茨一起创立了微积分学; 在天文学方面, 创制了反射望远镜, 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

  3、板书课题: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答案:

  (1)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

  (2) 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

  (3)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了些什么?

  (4) 结果怎么样?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什么后果? (出示)

  预设答案: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1)理解“罕见”“袭击”“泛滥”。(出示)

  罕见:难得见到。

  袭击:侵袭,突然地打击。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请用横线画出牛顿的弟弟、妹妹及妈妈在暴风雨中不同的表现。

  (1)四人小组讨论 ,找到句子简单说说理由。

  预设答案:

  第一句:弟弟、妹妹害怕极了。(紧挨着)

  第二句:弟弟的担心

  第三句:妹妹的惊慌

  第四句:妈妈的焦急(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终于)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弟弟、妹妹、妈妈的心情)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罕见  袭击  泛滥  心甘情愿  

  斗篷  撑开  打扰  脖子  空旷

  2、齐读课文。

暴风雨 篇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

  (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

  (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

  教学关键:

  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1、板书“暴风雨”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板书“启示”

  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

  3、板书“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窒息 霹雳 瓢泼 抽咽 铿锵 和煦 擦拭 依偎 翩翩起舞 无与伦比 江山似锦 辗转反侧

  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

  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 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

  (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扎实。那就让我们勇敢地走进暴风雨,去聆听暴风雨的启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出感情

  2、从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发生变化的一句话,并用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点。

  四、深入理解,升华情感

  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暴风雨的“狂暴”具体体现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 ① 雨之前:闷热、窒息,闪电划破、雷声如大炮轰鸣;

  ② 雨来时:闪电、霹雳、瓢泼大雨、撕开、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摔、敲打、冲击、激动人心等。

  ③ 体会感情,指导朗读,雄壮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展现出来;第二段抓住动词形容词欣赏用词的精妙;第三段置换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表现力。

  写法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为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

  (2)“而它带给人们的绚丽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哪些语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

  ①雨后美景:鸟儿唱、喷薄日、花草伸、水珠闪,山披丽装、村舍发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可抓住一句话来说)

  ③朗读指导,轻柔而快活。(这场既雄壮奔放有温婉柔美的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2、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启示?用文中话回答。你是怎样理解的?考试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该如何做?

  五、美读

  1、第一段男单读

  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读

  3、第五段女单读

  4、第六段女合读

  5、第七、八段女单读

  6、第九、十段女生合读

  7、第十一、十二男女齐读

  六、讨论

  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

  体会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题西林壁》的异曲同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结: 阿尔卑斯奶糖,让我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甜美,阿尔卑斯的这场暴风雨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黑夜中孕育着黎明,狂暴中孕育着平静。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问题,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广泛的视角,它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发现,一双聪耳来聆听,打开心窗来收纳一切美好。这样,在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聆听心中的欢歌。

  八、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积累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

  板书设计:

  17.暴风雨的启示

  昨晚 —→ 今晨

  狂暴 绚丽

  和谐的美

暴风雨 篇10

  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丢分大项,虽然一般每小题都能得到分数,但很难把分数拿全,这一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十分头疼和困惑的问题,为什么“阅读理解”这么难?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好了有关暴风雨阅读答案,欢迎前来学习。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1.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暴风雨阅读题:

  1.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了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 )?

  2.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3.给文章划分层次(说明第1层多少段,以此类推~~~)

  4.写听觉的句子有( )?写嗅觉的句子有( )?

  暴风雨阅读答案:

  1、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落在地上的声音节奏单一、柔和。

  2、通过展现雨后的美,提醒人们不要只看到暴雨的可怕这一面,大自然不是纯粹的正面或者反面,只有从整体上去认识,才能发现它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3、两种分法:

  一、四层:1到4句--写暴风雨的猛烈 5到6句--风雨减弱及雨后的温柔 7到10句--雨后清晨的美 11句--感悟自然的和谐性

  三层:1到6句--由暴风雨的猛烈到减弱的过程 7到10句--雨后清晨的美 11句--感悟自然的和谐性

  个人看法,按三层思路更顺,按四层分,则能更好区别大自然正反的两种状态。另外,有人可能会主张5到10句为一层,依据也有,全是正面的美,但是,“催眠曲”和“沉睡”,这两处,比较明显地表明作者写雨全过程的思路终止,而下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没再写雨的任何状态。

  4、听觉的句子:1(大炮轰鸣)、2(清脆的霹雳)、3(咆哮着、低声的呜鸣)、4(敲打着屋顶)、6(催眠曲)、8(唱着欢乐的歌)

  写嗅觉的句子(这个有些勉强,比较隐晦):8(花草、花瓣、绿叶,这些意象,带给人的感受,有色彩也有味道。)

暴风雨 篇11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暴风雨 篇1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

  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

  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

  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师提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

  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这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7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 闪电 雷鸣(让人恐惧)

  暴风雨 来之时 狂暴 毁灭人间(惊心动魄)

  去之后 鸟唱 草醒 玫瑰香(绮丽华美)

暴风雨 篇13

  多做一些语文阅读题的练习,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暴风雨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暴风雨》阅读原文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________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暴风雨》阅读题目

  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________”处应填的动词是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5、请按你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用竖线在下面序号处标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6、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风雨》阅读答案

  1、昨夜 今晨

  2、暴风雨变成小雨

  3、D

  4、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美。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6、鸟儿唱着欢乐的歌 艳丽的玫瑰散发出阵阵的芳香。

暴风雨 篇14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暴风雨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2950129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