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识字,学认本课的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3.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重难点、关键】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春节)老北京的春节有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随作者老舍去看看。(板书老北京解释“老”)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重点讲解,个别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发挥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作用,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启发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中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是第一课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理清文章条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的内容的回顾梳理,加深印象,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出示表格读文后认真填写

  时间      活动     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生字词。预习下课内容,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        老舍

  开始           腊月初

  老北京的春节  高潮           正月十五

  结束           正月十九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老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本一

  一、教材简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二、基础性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

  三、发展性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学法:

  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对课文及一些有关春节的知识做一了解。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和说知道的传统节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课文分析:

  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印象,通过找描写春节“开始”“”和“结束”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填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三)深入分析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找句子,谈感受,来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忙碌、以及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通过“”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又设计了和家乡春节的比较,是学生和北京的春节拉近距离,亲身体会,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五)最后设计了过春节应注意些什么和制定春节计划,来告诉学生过一个安全、和谐、有意义的春节才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正目的。

  不足:课程设计,本人要求尽善尽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但课堂中总会出现新情况和设计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很多。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本二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师:让我们再走入课文,去体会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多姿多彩。

  二、品读课文句段,体会感情。

  1.小组交流自己欣赏的句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2.班上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从饮食描写来欣赏春节的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从场景描写来欣赏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从人们的活动方面来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

  3.再朗读,再体会。

  4.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领悟表达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1.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法。

  2.课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3.小练笔:《我们的春节》

  (1)写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

  (2)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春节的特点,要有详略。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

  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形近字组词

  {逛( )狂 ( )

  {拜( )掰( )

  {宵( )霄( )

  作业安排: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附录:

  (一)《北京的春节》教学建议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 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自我问答:

  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答:阅读教学始终要做到读与写的结合。我通过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形式在读中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氛围,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老舍先生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春节,写春节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放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过春节,体会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指课件)

  生:老北京 (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是现在的北京吗?不是,是许多年前的北京,所以叫它 “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想去老北京的春节看看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18小声的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注音,并且把生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小声的读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呢?

  生:提醒大家“色如翡翠”的读音。

  师:小老师提醒的好,跟着读/谢谢你对大家的提醒。

  生:全班读。

  师:课文中的词语带上音节,你们会读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课件)

  生:自由读、齐读。

  师:去掉音节,能读准确吗?

  生: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新词,那就高高兴兴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哪个小组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生:开火车读文。

  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听的过程中有问题请举手。

  生:读文,倾听。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随文指导朗读:2段---

  师:从腊八开始,经过一个月后,蒜就泡的?醋也有?

  快流口水了吧,我们品品它的色和味吧。 (生齐读该句)

  3段--- “年假”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什么假期呢? “年根”是什么时间呢?

  师:(生读后)读得真好,听的也认真,鼓励他们和自己!

  师:听了六位同学的朗读后,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 “热闹无比” )

  师:让我们走进春节去热闹一番。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持续的时间长,到了正月十九,春节才结束。(课件)在这期间,还有许多重要的日子和特殊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用横线勾出还有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勾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汇报(师:像老师这样用简洁的话勾出来)

  四、研读课文 深入探究

  师:(指课件)同学们,看,老北京的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你想去体验吗? 这6个重要的日子里,你喜欢哪一天呢?就读哪个自然段,边读边勾句子。

  生:读 勾画

  〈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除夕?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哪个段在描写除夕呢?(4自然段)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 “家家、”(生想:春节的这个时候,我们每家也都在准备——腊肉 香肠,有什么味? )

  师:还从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那鞭炮声彻夜不绝。 (生想:有鞭炮、冲天炮。)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师:哦,除夕哪天各种鞭炮声从十二点开始,一点、直到天亮,响个不停,这就是彻夜不绝,真热闹啊!

  生:读该句“鞭炮声彻夜不绝”。

  师:除了鞭炮声,还有什么热闹之处?(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

  师: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回到春节的现场一起来守岁,手拿出来,一起倒数迎接新年。(课件,生倒数)

  师:对呀,从零点钟声开始一直到天亮,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孩子们,除夕夜你们一家在做什么?

  师:老北京除夕这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看庙会、守岁等等〈板书:热热闹闹辞旧岁〉。把书拿起来把热闹的除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来,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

  (小结) 老北京的除夕真热闹!

  〈5自然段〉

  师:除夕过了,谁再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日子?为什么?老北京的大年处一,你们喜欢吗?

  师:(配乐插图)这就是老北京的大年初一。你看到了什么呢? 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人们可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师指导有顺序的看图)

  师:你们不仅说话完整,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

  师:大年初一时,老北京的人们走出家门,有的逛庙会,有的看美景,还有的去拜年,到处都是热闹的味道,老北京春节的味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五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用朗读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大年初一,谢谢你们。

  师:同学们,大年初一的人们高高兴兴的逛庙会。除夕时人们忙碌而热闹的准备着,这让我们感受到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

  生:截然不同

  师:真能干!你们的感受和老舍爷爷一样的,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爷爷的想法说出来。(生读句)大年初一,人们(板书:高高兴兴迎新春)

  〈6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哪个日子吸引你?为什么?

  生:读句。

  师: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一起到元宵节逛逛,

  各种各样的彩灯都挂起来了,处处喜气洋洋,你们想去看看吗?走!(课件)

  生:看灯。

  师:你们想用哪些词语形容热闹的灯景呢?

  生:说词。

  师:你们真是积累好词的能手。

  师:除了课文里说到的灯,想像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灯呢?

  生:想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置身五彩缤纷的灯海可真舒服。

  此时,我们虽然不能做灯,但我们能用朗读来体现灯的美丽。

  生:自由读、分组读(4个组),引读。(看课件)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元宵节是如此热闹,难怪老舍爷爷说“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

  生:读中心句。

  师:除了看灯,人们还会?(生答)元宵节时我们也要吃元宵,因为预示着。。。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引读)

  师:在元宵节里,老北京的人们 〈板书:快快乐乐逛元宵〉

  〈7自然段〉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生答)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快乐的生活。 过年了,你们又张大了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吧。

  生:读该段。

  小 结: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三个月,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龙泉的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元日》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及常用字,并能写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鼓励学生按一定方法自学古诗,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4、加强小组学习的实效性;5、发展学生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1、鼓励学生按一定方法自学古诗,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2、加强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学习课文:1、同学们,元旦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3、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4、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哪些内容?5、孩子们,元日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是怎么过元旦的呢?6、感悟古诗:我们看一看古人是怎样过元旦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读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情,悟诗境。(2)知诗人,解诗题;元日:元旦,一年的第一天;(3)抓字眼,明诗意读书,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不了解?(自学,汇报,质疑)爆竹:炮仗;岁:年。除:除去,过去屠苏:古代一种酒名。曈曈日:初生的太阳能自己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译: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全家欢饮屠苏美酒。在守夜中,全家迎来了初生的太阳,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旧的。(4)想诗情,悟诗境此刻,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并描述)此刻,如果你看到听到这一切,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欢天喜地)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7、发散思维,进行积累:(1)其实,在我们的古诗中,还有许许多多是描写元旦的,谁能根据自己的积累来说一说?(学生展示古诗)(2)利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3)全班汇报展示《老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及常用字,并能写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4、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5、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学习课文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请回忆一下,往年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今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4、(1)重点区别假与暇: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词。它们偏旁部分不同,注意区别。(2)与老师一起书写“预”的笔顺。(3)说一说怎样记住生字的,介绍其他识记生字的好方法。(编字谜)5、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6、通过预习,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7、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种热闹喜庆的气氛的?请你概括地说一说。腊八:喝粥泡蒜腊月十九:赶集买玩具除夕:年饭放爆竹大年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请选一选你最喜欢的北京风俗,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搜集来的材料,请稍作准备进行汇报。8、汇报:(1)腊八为什么要喝粥泡蒜?(2)除夕:吃年饭放爆竹追问:“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还有哪些可以用“都”来代替?请你试试看。如果将这些“都”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多种形式读书:热闹喜庆(3)大年初一:拜年逛庙会追问:你逛过庙会吗?能为大家描绘一下吗?(4)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追问:你看过哪些灯?有什么特点吗?9、北京的春节还有哪些风俗?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介绍资料:腊月家家事儿多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会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塾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除夕一大堆老理儿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岳父家辞岁,否则为不恭。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鹭凤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波果,狮柑凤桔,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淆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得好“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马喧哗,欢乐终日,真可以说是极一时之胜”。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谓之“年饭”)取松柏枝中较大的,插在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就是“摇钱树”。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给小孩的,也叫“压岁钱”,钱肆取钱用的“贴”叫“票子”。每届岁除,凡是富贵之家以银换钱的,都用彩笺书写,是为“红票儿”。取华美吉祥之意。凡是卖花的,称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桔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治,尽在一堂”所以人们又叫它“堂花”。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每到除夕,摆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诸天神圣全图。“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叫“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着烧香,到灯节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地桌”。走进家家户户的正月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所吃的东西,如:百事大吉盒儿,由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等装成。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门口,疾呼接贴,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数无须和主人面谈。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正月之灯一向集中于前门内的“六部”,叫:“六部灯”,以“工部”的灯最为人称道。冰灯,飞禽走兽、世间百态,制作得非常工巧。灯市从前集中在东、西四牌楼,后来移到廊房头条。琉璃厂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镇街。更有“秦楼楚馆偏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也是旧京年节一景。《冰灯》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生字及常用字,并能写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4、通过角色转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5、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自我教育。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的那份亲情;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角色转换,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学习课文:1、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今天我们跟随马德先生一起去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关于冰灯的故事。2、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3、(1)重点区别巷和港: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词。它们偏旁部分不同,注意区别。(2)与老师一起书写“扭”的笔顺。(3)说一说怎样记住生字的,介绍其他识记生字的好方法。编字谜。(4)读字练习:同桌指读、当小老师带读等。4、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5、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父爱)6、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的?(1)默读课文,并画出你能感受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的语句。(2)谈谈你的感受或读出你的感受。7、反馈品读:(1)很暗的光线(很早就起床了,为孩子而忙碌)(2)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脚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追问:此刻,父亲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3)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此刻,父亲想到的是什么?没想到的又是什么?你能结合课文来说一说吗?(读出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从父子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此刻,“我”又会想些什么呢?(孩子对父亲的感激与爱)8、还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的感激与爱?看—问—睡不着—喊—按—悔自由朗读5—10自然段,感受父子间的亲情。9、本文主要写的是父子间的相互关爱,开头结尾又有什么作用呢?去掉可以吗?为什么?开头:孩子羡慕别人——父亲关爱孩子结尾:孩子对父亲的感激和爱10、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父子、母子、祖孙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有许许多多,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吗?【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读一读,组成词语兴xīng兴xìng系jì系xì喝hē喝hè降jiàng降xiáng(二)比一比,组成词语。看一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平时怎样应用它们?(三)积累词语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名人名言,我们记下来,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看起来很有学问,每当你说出这样的词汇,还可以引起他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这样的句子。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选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当月亮从海的那边升起来时,各远在天涯的人都可以在天的一角共同看着它。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选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有知己存在,即使彼此天各一方,却如近邻一般心灵相通。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海辽阔,任凭鱼儿腾跃;蓝天空旷,任由鸟儿翻飞。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像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四)填一填奇妙、奇怪、奇异、奇特。神奇、稀奇、好奇。奇怪奇怪笑声、笑容、嘲笑、可笑。欢笑(五)看谁写的成语多想:异想天开梦:南柯一梦(六)同音字组词练炼及极映应(七)买东西时用的文明用语1.您好!2.请坐!3.请问?4.请稍等。5.谢谢!6.对不起。7.请原谅。8.很抱歉!9.没关系!10.不客气!11.请您排队等候。12.请不要着急。13.很高兴能为您服务!14.请您先看一下须知。15.您有什么愿望,请告诉我。16.请问您有什么就业意向?17.请把您的需求告诉我。18.您请进。19.我理解您的心情。20.我会尽量帮助您。21.请您按规定填写表格。22.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23.请将您的详细资料准备好。24.请您先备齐手续。25.因有政策规定,请备齐手续才能办理。26.希望您树立信心!27.希望您能顺利!28.一有消息我马上通知您。29.真抱歉,现在没有适合您的商品。30.请不要着急,我再帮您想想办法。31.请留下您的需求。32.请您过段时间再来。33.请将您的联系地址留下。34.请您耐心等候。35.请随时和我们联系。36.有合适的岗位我会通知您。37.您请放心!38.希望您能满意!39.我们愿意为您提供各种咨询服务。40.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41.您的需求就是我的职责。42.欢迎再来!(八)练习归类粮食类:副食类:文具类:生活用品类:家电类:(九)使用量词:帽子:笔:衣服:白菜:皮鞋:电话;雨伞:醋:电脑:台灯:刀:【试题答案】(一)读一读,组成词语兴xīng(兴旺)(兴盛)兴xìng(高兴)(兴致勃勃)系jì(系带子)(系扣)系xì(关系)(系列)喝hē(喝水)(喝茶)喝hè(喝彩)(喝令)降jiàng(降落)(下降)降xiáng(投降)(降服)(二)比一比,组成词语。看一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平时怎样应用它们?察:仔细看,调查研究。考察、观察。查:检查,翻检着看。检查,查账。费:花费,消耗。费力、费心、浪费。废:停止,放弃。半途而废,废物。诚:真心;实在。真诚,诚恳。城:城墙;都市。长城,城乡。圆:圆形,团圆。园:菜园、花园、果园、园林。(三)积累词语略(四)填一填奇妙、奇怪、奇异、奇特。神奇、稀奇、好奇。奇(形)怪(状)(稀)奇(古)怪笑声、笑容、嘲笑、可笑。欢(声)笑(语)(五)看谁写的成语多想:异想天开梦:南柯一梦想:想入非非浮想联翩奇思妙想想方设法不堪设想冥思苦想梦:梦想成真梦寐以求黄粱美梦梦幻泡影(六)同音字组词练(练习)(训练)炼(锻炼)(炼钢)及(及时)(及格)极(积极)(极品)映(反映)(倒映)应(反应)(应急)(七)买东西时用的文明用语略(八)练习归类粮食类:白面小麦紫米小米大豆……副食类:醋盐花椒味精酱油……文具类:铅笔橡皮直尺本子圆规……生活用品类:洗衣粉牙膏毛巾洗发水……家电类: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电脑……(九)使用量词:帽子:一顶帽子一打帽子一箱帽子笔:一枝笔一套笔一袋笔一筒笔衣服:一件衣服一套衣服一包衣服一箱衣服白菜:一棵白菜一斤白菜一堆白菜一碗白菜皮鞋:一双皮鞋一只皮鞋一箱皮鞋电话:一部电话一台电话一个电话雨伞:一把雨伞一箱雨伞一包雨伞醋:一瓶醋一斤醋一袋醋一口醋一壶醋一缸醋电脑:一台电脑台灯:一盏台灯刀:一把刀一套刀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情趣盎然,感受语言的魅力。

  《老北京的春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如果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很难体会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图片、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例如学习除夕一段,学生在评价同学读书时这样说: “书上写到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我在过年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时,特别高兴,所以在读这句话时我觉得应该读的高兴点。”“鞭炮声日夜不绝,应该再读的再热闹一些,因为鞭炮这一家响过之后,那一家又放起来了,响声不断,所以要读再热闹一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家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感到特别香,应该再读得香一点。”学生的精彩发言,充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体现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形成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又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哪个日子最热闹,找出来读一读,和前后桌讨论讨论、引导想象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读到除夕的热闹时,通过教师的导语,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例如在学习元宵节这一部分,启问学生:“从哪儿感受到元宵的热闹?”学生有如下的发言: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呼作响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从这个省略号中我们猜想一下还可能出现什么的花灯?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很多孩子都表述不很清楚。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自主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但通过上课,发现在评价学生时,语言还不够丰富,评价还不够及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增强应变的能力。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生:……春节(板书)师:其实在众多的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然而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咱们就走进老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板书“老北京的”)好,同学们咱们一块齐读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师:下面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文师:下面咱们请一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腊月  热闹  鞭炮  守岁  拜年  预示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生:读词师:恩,大家读得很准确,可见预习得非常认真。现在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一共描述了老北京春节里的哪几个重要节日。生:浏览并回答:腊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出示课件)师: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那么,是哪个节日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呢?生:腊八(板书“腊八”)师:在腊八节老北京人都干些什么?生:喝腊八粥,泡腊八蒜。师:老北京的腊八蒜有什么特点?生: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出示课件)师:“色如翡翠”(强调)这是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板书)师:这有什么好处呢?生:形象生动师:老北京的蒜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道也很有特色,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色味双全。生:读,师:味道真美其实一说起过年,我想最开心的就是你们这些孩子了。老北京的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也是盼望着春节,盼望着年假早点到来。老北京的年假一般从什么时候开始?生:腊月十九(板书)师:同学们,老北京的孩子们一放假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生: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出示课件)师:你从哪些词能够看出孩子们兴冲冲渴望过年的心情?生:第一件事,贴近年底。(强调)师:是啊,孩子们期盼了一年,腊月十九终于到了,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兴冲冲的准备过年。来,孩子们,拿起课本,齐读前三自然段,让我们和老北京的孩子一起拉开春节的序幕吧。(课件)师:年味是越来越浓了,那么在这几个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出示课件)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6自然段。简单的做下批注。生:读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喜欢哪个节日?生:……除夕(板书)师:为什么?你读读描写除夕的这个自然段。(出示4自然段课件)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段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生:读,师提问生:到了除夕可真热闹,(点红)师:下文都是紧紧围绕这一句写的,这在结构上叫做——总分(板书)师:文中哪些语句围绕着中心句体现出老北京的除夕节是热闹的?           生:家家敢做年菜……(课件强调)。师:谁来读?读出除夕的热闹,生:读师:真是太热闹了。除夕之夜,人们欢笑着、忙碌着、热闹着,呈现出了普天同庆、热闹非凡的景象。多热闹啊,谁还想试试再读读这句话。(生再读再评价),你已经把我们带进了热闹的除夕。(出示组图),此时,咱们似乎听到了那一声声彻夜不绝的鞭炮声,似乎看到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不时还能闻见从远处飘来的扑鼻饭香,说不定大家还能看见急冲冲赶着回家的行人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必定”(强调)赶着回家呢?生:吃团圆饭,守岁师:是啊。除夕之夜,合家团圆、欢声笑语,来,孩子们,看着大屏幕齐读本段。让我们共同期盼新的一年的到来。(生读)师:听, 12点的钟声已经响起,辞旧迎新的炮竹声也响起了,日历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迎来了新的节日——,生:大年初一(出示课件)师:哪位同学喜欢大年初一这个节日,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老北京的大年初一?生:……师: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变红)生:一点也不相同                                    师: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生:除夕人们在家而大年初一走出家门拜年;师:除夕人们忙着做年夜饭,赶着回家而大年初一人们则悠闲的逛庙会、看美景……多自在。来,喜欢过大年初一的孩子们咱们拿起课本来一起读。师:有的同学喜欢热闹的除夕,有的同学喜欢悠闲的大年初一,那么同学们你们还喜欢哪个节日?生:元宵节(板书)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元宵节的?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老北京的元宵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生:……师:是啊,天上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各种花灯也是千姿百态,令人耳目一新。谁来介绍一下老北京的元宵节上都有什么样的花灯?生:……师:(出示课件)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课件图)同学们,元宵节上就只有这几种灯吗?还有么?细心的同学咱们可以看看标点符号。生:还有。因为有两个省略号。(弹出省略号)师: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灯(课件补充)。可见抓住标点符号也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作者在介绍花灯时说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是长龙灯。“有的……有的……有的”这是什么句式?生:排比句(板书)师:(课件)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生:……师:经过你们这一描述。此时的老北京已经变成了灯的海洋!(走进学生)现在你就置身在这灯的海洋,你的心情如何呢?生:开心师:读出你的开心。生:读师:元宵佳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都是灯火通明。再试试,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师:真美。师:孩子,你的心情如何?生:激动师:读出你的激动?生:读师:经这位同学一读,我仿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师:哎,大家可别光顾着看灯,千万别忘了在元宵节吃一碗——元宵。老北京吃元宵可是讲究好兆头的,这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都是灯火通明。所以,老舍先生说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手势)下面让我们回到这灯的海洋中,再次感受老北京的春节带给我们的欢乐与喜悦吧!齐读第六自然段。生:读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正月十九到了,春节也就接近尾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又开始忙碌的生活了。下面大家统揽全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老北京的春节的?生:时间顺序三、课堂总结师:今天咱们随着老舍先生从腊八一直走到了正月十九,感受了老北京特有的风情,我国民族风情各异,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讨论)在课下查查资料,咱们在下节课共同交流。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平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 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时沉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习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习: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又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妈妈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习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习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习书写、组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习: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习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教学评析:  首先,这节课组织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歌谣导课、录像放映、导演拍片,教学过程一波三折,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其次,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次,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运用资料说话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了思维,增长了才干。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也是学生们最喜欢、最盼望的一个节日。《老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风俗习惯。语言很生动,反映出老北京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以及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我引导学生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再找出春节“开始” 和“结束”的日子。接着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人们过节时在干什么,学习作者抓住的人们活动来写。再细读课文,精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中心句。小组议论: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除夕为什么这么热闹?重点朗读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灯有多有美有神奇。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春节的那种热闹气氛,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观看画面、小老师的示范、男女生比赛、学生评一评等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乐读。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设计了“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让孩子们找出课文写了什么地方的灯,都有些什么灯,让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孩子们读得挺有感情。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的环节,让同学们他们说说自己家乡春节的习俗,再来进行对比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他们说到了贴福字、贴门神、收压岁钱、看灯会等过节的习俗。说到自己春节最喜欢做的事,个个眉飞色舞,情绪激动。我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老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八节、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今天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开始”“高潮” “结束”的日子,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兴趣并不高。于是我停了下来细想。原来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腊月以及正月没有准确的概念。于是我灵机一动。打破原先的教学思路,在黑板上按课文中的时间变化顺序结合2008---2009年的日历,在黑板上写上腊八(1月3日)——腊月十九(1月14日)——大年三十(1月25日)除夕——正月初一(1月26日)——等等。再在每个时间段下面结合课文写上老北京人的具体风俗。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以下感觉自己的生活拉近距离。再让学生畅谈一下自己过年的感受,出乎我的意料,平日有些沉默的孩子们,一反常态,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闪光,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交谈,让我欣喜的同时,也让我感触颇深。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师:看万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  生:过年了,春节到了。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  生1:春节可以放鞭炮  生2:春节要贴对联  生3:春节可以收到压岁钱  生4:春节有许多好玩的,春节还要回老家探亲,和老家的人一起过节。  师: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几幅图片。板书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里的春节?  生:老北京(再读课题)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那位同学来说说你的问题?  生:色如翡翠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就是颜色像翡翠一样青绿  生:守岁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师:(板书:守岁)还有问题吗?  生:冰灯是什么?  生:用冰做的一种灯,中间放上蜡烛或灯泡。  师:一会儿我们还要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守岁?  二、生字  师:相信课文中生字的读音你们都认识了,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生字)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什么?  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假,假如;一种是假,放假。  师:真了不起,知道这是一个多音字。生字读得这么好,送同学一串鞭炮,跟随鞭炮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课件:游戏——点爆竹)  生:(抢读生字)  三、初识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对朗读中的错误随时纠正)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得同学也很认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很好。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热闹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怎样了?  生:结束了  (板书:腊月热闹正月初九)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师:画完了吗?把你画的场面推荐给大家。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生1: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我觉得除夕的晚上大家都做年菜,穿漂亮的衣服,还放鞭炮,所以很热闹。  生2:我给她补充一下。到处是酒肉的地香味,出门在外的人都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很热闹。(默许地点头)  生3: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师: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段落读一下?  生:读第4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a:  我觉得aaa读得不太好,他的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还读得太快乐,那个“鞭炮声日夜不绝”他读成了“鞭炮声日夜不绝”,不好。我想读一读  生b:我觉得aaa读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不够热闹。  生c:他还读错了一个字……  师:老师认为aaa读得挺流利的,可没读出热情。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热情?  生:我觉得出团圆饭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穿上新衣服我就很喜欢。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酒肉的香味飘出来的感情,因为过年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师:你会读了吗?就象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aaa  生:有感情读课文  师:谁想和她较量一下?  生:有声有色得读课文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味,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守岁”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举手,要求回答。守岁就是过年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  生: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师:那么守岁你明白了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vcd片  春节晚会,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初一)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生: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  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想说?  生1: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生2:除夕的晚上没有月亮,黑乎乎的,大年初一明月当空,人们可以出去。(学生小声议论,教师未做表示)  师:你们俩说的都是除夕在家里,大年初一都走出门,还有补充的吗?  生3:除夕的晚上哪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4: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师: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男生推荐……?  生:aaa  师:女生推荐……?  生:bbb  师:你想读什么?(问男生)  生:除夕的热闹  师:(对女生)那你就来读读大年初一。对男生:好,开始  生:两人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生1:我觉得aaa读得好,他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bbb读得好,她的声音很洪亮,而aaa的声音很小。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都很好,aaa读得很有感情,bbb的声音很洪亮,他们都读得很流畅,但是aaa要是把日夜不绝读成“日夜不绝”就更好了。  师:也就是说各有特色,老师就送给他们一个“旗鼓相当,各有特色”的评价,好不好?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生:元宵节一学生读课文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生:讨论(教师下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ss你们小组吧)  生1: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元宵节的月光很明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所以说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生2:我来给他们补充一下,元宵节还要吃元宵,所以很热闹。  生3: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很好看。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生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5: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孩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6:我给hhh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  生5: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生6:那要是刮呢?  生7:老铺的灯笼会刮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生8:元宵节那天的风会很小。就是刮大风,老铺的灯笼会挂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师:老铺的灯会挂得很牢。即使有风也不要紧。元宵节除了灯还有什么?  生:还有月光  师: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放花灯图片:宫灯  花灯冰灯龙灯)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生:(结合各种图片齐读图片下成语)  灯张灯结彩灯伙通明灯红酒绿  师: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读一下最后两段。元宵一上市,  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师:除夕是  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  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  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  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  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  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  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  生:正月十九  师:春节  生:就结束了  师:人们  生: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时好好看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那些习俗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作业超市:  大屏幕作业  1、写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  3、……  4、……  5、……  生:一生读作业  师:下课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满了民俗文化的风情。〖教学目标〗  1.能够将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读流利。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学情分析〗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又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思路〗  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又很喜欢,教学中,首先运用生动的画面(图片和课件)再现春节的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作业超市”,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录像播放:春节人们联欢的场面以及挂灯笼、贴对联、选购中国结、舞狮子、敲锣打鼓的场面。  师:看完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一起来说一下!  生:过年了,春节到了。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  生1:春节可以放鞭炮  生2:春节要贴对联  生3:春节可以收到压岁钱  生4:春节有许多好玩的,春节还要回老家探亲,和老家的人一起过节。  师:提起春节,咱们真是有说不完的话,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  生:老北京(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导课热闹而富有感染力。生动的画面伴随欢快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带进春节特有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师:课文读完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1:“色如翡翠”是什么意思?  生2:就是颜色像翡翠一样青绿。  生3:什么是腊八蒜?  生4:就是在腊八这天泡的蒜,到了年底就可以吃了。  师:你可真会读书,你的解答非常正确。  生5:“截然不同”什么意思?  (师板书:截然不同)  生6:就是一点也不相同的意思。  生7:冰灯是什么?  生8:用冰做的一种灯,中间放上蜡烛或灯泡。  生9:“守岁”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师板书:守岁)  师:看来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明白,那一会儿我们再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守岁?  点评:质疑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和对话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你问我答,配合默契,合作自然。  (二)学习生字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自己读一下。  师: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什么?  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假,假如;一种是假,放假。  师:谢谢你对大家的提示。[点评:点拨巧妙,回答精彩,评价亲切。]  师:生字读得这么好,送同学一串鞭炮吧,来我们一边放鞭炮一边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好。(课件:生字游戏――点爆竹)  生:抢读生字。(爆竹爆开,出现词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指名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点评:教师不只关注发言的同学,更关注了听讲的同学。]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热闹。  生:喜气洋洋。  师:板书“热闹”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     生:结束了。  (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十九)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点评: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思路。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师:画完了吗?把你画的句子推荐给大家。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生1: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师: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段落读一下?  生:读第4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1: 我觉得××读得不太好,他的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那个“鞭炮声日夜不绝”没有读好。  生2:我觉得××读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不够热闹。  生3:我觉得“团圆饭”这一句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生4:我补充一下。“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句话应该读得再快一点,因为团圆饭很香,那些人就像闻到了香味,走得很急。(师默许地点头)  生5: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穿上新衣服我就很高兴。  生6: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生7: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应该读得再香一点,因为每一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  点评:通过以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评价已经不单纯去评价别人读书的好坏,而是伴随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  师:你会读了吗?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有感情读课文。  师:谁想和她较量一下?  生2: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除夕一段)。  师: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守岁”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生1:“守岁”就是过年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  生2:“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师:老师再来补充一点,“守岁”就是到了除夕夜,人们点亮灯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块聊天,一整夜不睡觉,期待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再一次感受当新年的钟声敲起时的场面吧。(《春节晚会》片断: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初一)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点评:“守岁”一词的处理非常巧妙。首先通过师生交流初步理解了意思,又通过《春节晚会》12点钟声敲响的片断播放,再现了热闹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又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大年初一”一段的学习。  生1: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你来看一下,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1: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生2:大年初一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除夕人们在家里做年菜。  生3:除夕的晚上那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4: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悠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人们很忙碌。  师:真是不得了,你用“忙碌”和“悠闲”这两个词概括了除夕和大年初一截然不同的景象。  师:(小结)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  师:你想读什么?(问男生)  生:除夕的热闹  师:(对女生)那你就来读读大年初一。  生: 两人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生1:我觉得男生读得好,他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女生读得好,她的声音很洪亮,而男生的声音很小。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都很好,男生读得很有感情,女生的声音很洪亮,他们都读得很流畅。可以说他们各有特色。  点评:教师抓住“截然不同”一词,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既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截然不同”的意思,又把大年初一和除夕的景象做了细致的比较。男女生比赛的读书,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师:老师就送给他们一个“旗鼓相当,各不相让”的评价,好不好?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生:元宵节。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1: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元宵节的月光很明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所以说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生2:我来给他们补充一下,元宵节还要吃元宵,所以很热闹。  生3: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很好看。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生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5: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孩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6:我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  生5: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生6:那要是刮呢?  生7:老铺的灯笼会拴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生8:元宵节那天的风会很小。因为元宵节明月当空,是晴天。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除了灯还有什么?  生:还有月光。  师:(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头顶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点评: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元宵节”一段的学习,通过合作和展开辩论,理解了元宵节是春节高潮的原因,解决了不明白的问题。  师: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课件播放花灯图片:宫灯花灯冰灯龙灯)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看到的灯。  生:   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五光十色   ……  点评: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兴趣。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  (引读)元宵一上市,  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师:除夕是-----  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  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    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   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   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生:正月十九。  师:春节就结束了------               生: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师:同学们可别遗憾,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2004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我们的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作业超市:  大屏幕出示作业:  1.写一写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画一画你们家过春节的情景。  3.选择和春节有关的佳词佳句积累下来。  4.搜集和春节有关的图片、传说故事等,小组合作办一份春节的手抄报。  点评:“作业超市”是一种创意,它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空间。“超市”里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活泼的形式和贴近学生特点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渗透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在讲授《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努力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趣盎然,感受语言的魅力。  《老北京的春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如果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很难体会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比赛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例如学习除夕一段,学生在评价同学读书时这样说:“书上写到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我在过年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时,特别高兴,所以在读这句话时我觉得应该读的高兴点。”“鞭炮声日夜不绝,应该再读的再热闹一些,因为鞭炮这一家响过之后,那一家又放起来了,响声不断,所以要读再热闹一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家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感到特别香,应该再读得香一点。”学生的精彩发言,充分体现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形成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又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例如在学习元宵节这一部分,学生有如下的发言:“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呼作响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孩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我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自主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但通过上课,发现在评价学生时,语言还不够丰富,评价还不够及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增强应变的能力。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指导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承担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来迎接新的挑战。在备课时,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延伸,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材简析:《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这一单元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反映了我国人民热过年的节日习俗,表达自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第一范文网《老北京的春节》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第2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腊八酸色味双美。第3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第4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第5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不同。人们拜年、逛庙会。第6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最后一段写正月十九是出借结束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本篇文章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线索清晰,简洁、平实的语言中蕴涵浓浓的京味,散发着节日的喜庆之气。基础性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发展性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三、说教法: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四、说学法: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做什么?(学生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老北京的人们是如何来过春节的。(板书课题)二、课文分析: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1) 给课文标注自然段。(2) 同桌互读课文,注意划出生字词。说一说老北京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热闹)听一段热闹的音乐,感受过春节的气氛。2、学习生字:整体把握,重点讲解,个别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在课文中进一步的巩固)(1)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共同认读。(2) 同桌互相认读生字。(3) 全班共同认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重点强调。(4) 在课文学习中进一步巩固生字。3、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老北京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段落,在书中划出来。(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活动

  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老北京的春节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那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春节的喜气吧!4、深入分析: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1】、老北京春节开始的忙碌与快乐。(1) 老北京过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腊月初到元宵上市)(2) 人们在这期间的活动是?(学生反馈)(3) 教师归纳、指导。(时间、活动)(4) 谈一谈开始过春节人们的感受。(忙碌、快乐)(5) 找出重点词语分析、把握,感受老北京春节的快乐气氛。(6)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老北京的人们开始过春节是快乐的、忙碌的,那么到了高潮,人们又做些什么呢?【2】、老北京春节高潮的热闹。(1)老北京春节高潮的时间。(元宵一上市)(2)老北京春节的最大特点。(热闹)从哪里感受到的,人们有什么特色活动?(灯展)(3)重点学习描写花灯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4)欣赏老北京的元宵节热闹的图片,体会【3】、老北京春节结束后,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1) 什么时间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正月十九)     结束后,人们又做什么?(开始了新的生活)(2) 小组合作,讨论春节结束后,人们的活动。教师总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日子,在我们欢度春节后,新的一年又想我们招手了,人们又整理好自己准备出发了!三、总结全文: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带领下走进了老北京人们的生活,感受了老北京人们欢度春节的热闹气氛,领略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老北京的人们的幸福与欢乐。老北京的春节还有许多风俗,请同学们回去查一查,老北京的春节还有那些风俗。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二)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师:让我们再走入课文,去体会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多姿多彩。

  二、品读课文句段,体会感情。

  1.小组交流自己欣赏的句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2.班上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从饮食描写来欣赏春节的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从场景描写来欣赏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从人们的活动方面来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内涵。

  3.再朗读,再体会。

  4.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领悟表达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1.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法。

  2.课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3.小练笔:《我们的春节》

  (1)写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

  (2)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春节的特点,要有详略。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

  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形近字组词

  {逛( )狂 ( )

  {拜( )掰( )

  {宵( )霄( )

  作业安排: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附录:

  (一)《北京的春节》教学建议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 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自我问答:

  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答:阅读教学始终要做到读与写的结合。我通过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形式在读中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氛围,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老舍先生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春节,写春节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二、基础性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

  三、发展性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学法:

  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对课文及一些有关春节的知识做一了解。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和说知道的传统节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课文分析:

  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印象,通过找描写春节“开始”和“结束”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填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三)深入分析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找句子,谈感受,来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忙碌、以及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通过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又设计了和家乡春节的比较,是学生和北京的春节拉近距离,亲身体会,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五)最后设计了过春节应注意些什么和制定春节计划,来告诉学生过一个安全、和谐、有意义的春节才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正目的。

  不足:课程设计,本人要求尽善尽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但课堂中总会出现新情况和设计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很多。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放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过春节,体会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指课件)

  生:老北京 (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是现在的北京吗?不是,是许多年前的北京,所以叫它 “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想去老北京的春节看看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18小声的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注音,并且把生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小声的读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呢?

  生:提醒大家“色如翡翠”的读音。

  师:小老师提醒的好,跟着读/谢谢你对大家的提醒。

  生:全班读。

  师:课文中的词语带上音节,你们会读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课件)

  生:自由读、齐读。

  师:去掉音节,能读准确吗?

  生: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新词,那就高高兴兴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哪个小组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生:开火车读文。

  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听的过程中有问题请举手。

  生:读文,倾听。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随文指导朗读:2段---

  师:从腊八开始,经过一个月后,蒜就泡的?醋也有?

  快流口水了吧,我们品品它的色和味吧。 (生齐读该句)

  3段--- “年假”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什么假期呢? “年根”是什么时间呢?

  师:(生读后)读得真好,听的也认真,鼓励他们和自己!

  师:听了六位同学的朗读后,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 “热闹无比” )

  师:让我们走进春节去热闹一番。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持续的时间长,到了正月十九,春节才结束。(课件)在这期间,还有许多重要的日子和特殊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用横线勾出还有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勾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汇报(师:像老师这样用简洁的话勾出来)

  四、研读课文 深入探究

  师:(指课件)同学们,看,老北京的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你想去体验吗? 这6个重要的日子里,你喜欢哪一天呢?就读哪个自然段,边读边勾句子。

  生:读 勾画

  〈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除夕?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哪个段在描写除夕呢?(4自然段)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 “家家、”(生想:春节的这个时候,我们每家也都在准备——腊肉 香肠,有什么味? )

  师:还从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那鞭炮声彻夜不绝。 (生想:有鞭炮、冲天炮。)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师:哦,除夕哪天各种鞭炮声从十二点开始,一点、直到天亮,响个不停,这就是彻夜不绝,真热闹啊!

  生:读该句“鞭炮声彻夜不绝”。

  师:除了鞭炮声,还有什么热闹之处?(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

  师: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回到春节的现场一起来守岁,手拿出来,一起倒数迎接新年。(课件,生倒数)

  师:对呀,从零点钟声开始一直到天亮,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孩子们,除夕夜你们一家在做什么?

  师:老北京除夕这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看庙会、守岁等等〈板书:热热闹闹辞旧岁〉。把书拿起来把热闹的除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来,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

  (小结) 老北京的除夕真热闹!

  〈5自然段〉

  师:除夕过了,谁再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日子?为什么?老北京的大年处一,你们喜欢吗?

  师:(配乐插图)这就是老北京的大年初一。你看到了什么呢? 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人们可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师指导有顺序的看图)

  师:你们不仅说话完整,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

  师:大年初一时,老北京的人们走出家门,有的逛庙会,有的看美景,还有的去拜年,到处都是热闹的味道,老北京春节的味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五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用朗读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大年初一,谢谢你们。

  师:同学们,大年初一的人们高高兴兴的逛庙会。除夕时人们忙碌而热闹的准备着,这让我们感受到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

  生:截然不同

  师:真能干!你们的感受和老舍爷爷一样的,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爷爷的想法说出来。(生读句)大年初一,人们(板书:高高兴兴迎新春)

  〈6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哪个日子吸引你?为什么?

  生:读句。

  师: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一起到元宵节逛逛,

  各种各样的彩灯都挂起来了,处处喜气洋洋,你们想去看看吗?走!(课件)

  生:看灯。

  师:你们想用哪些词语形容热闹的灯景呢?

  生:说词。

  师:你们真是积累好词的能手。

  师:除了课文里说到的灯,想像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灯呢?

  生:想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置身五彩缤纷的灯海可真舒服。

  此时,我们虽然不能做灯,但我们能用朗读来体现灯的美丽。

  生:自由读、分组读(4个组),引读。(看课件)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元宵节是如此热闹,难怪老舍爷爷说“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

  生:读中心句。

  师:除了看灯,人们还会?(生答)元宵节时我们也要吃元宵,因为预示着。。。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引读)

  师:在元宵节里,老北京的人们 〈板书:快快乐乐逛元宵〉

  〈7自然段〉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生答)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快乐的生活。 过年了,你们又张大了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吧。

  生:读该段。

  小 结: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三个月,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龙泉的春节。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老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3080129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