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自由作文

自由作文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自由作文

微信扫码分享

自由作文(通用16篇)

自由作文 篇1

  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

  2、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初步感知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所想写下来;

  3、结合作文提示,在练习口述的基础上,写自己最想写的事。

  重难点:

  把自己最想写的事的过程写清楚。

  处理方法:

  创设合适情境,消除学生畏惧心理;研读教材和教师补充例文,进一步感受作文不难的真谛;激发说话欲望,在说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记录下来。

  教时:

  两教时

  教具:

  卜啸天暑假日记《养小鸡》复印60份。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教师手捧语文抄写作业急匆匆步入教室,气呼呼地把一堆作业本往讲台上一扔,作业本横七竖八倒在讲台上,有几本还“蹦”到了地上。教师面带怒容大声斥责:“这次抄写全班只有8个人全对,太不像话了!”

  【在学生错愕发愣之时,教师神情恢复常态,然后请大家说说刚才从上课铃响秦老师跨进班级开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a. 学生说,教师同步在黑板上示范写文。

  b. 指名读黑板上的例文。

  c. 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一篇作文,这就叫写作文。

  d. 采访几个同学,谈感受:

  作文难不难?你认为作文就是什么?

  e.  教师趁机点拨:

  写作文就是像秦老师这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记下来,像照相机一样、像录音机一样、像摄像机一样,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二、研讨同龄人日记,破除作文神秘感:

  1、分发卜啸天一篇暑假日记《养小鸡》,各人自读。

  作者:卜啸天

  今天,我在大路上发现一只可怜的小鸡,我把小鸡带回家。

  妈妈下班回来了,我问妈妈:“可不可以养小鸡?”她说:“可以。”我说:“那太好了。”

  我给小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王卜龙。妈妈问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我说:“王的意思就是鸡中的王,卜是跟我姓,龙的意思就是希望这只小鸡像天上的龙一样,能给我带来运气。”

  2、同位讨论:

  这篇日记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好还是不怎么样?说明理由。

  3、教师点评:

  卜啸天的日记很真实,把小鸡怎么被发现的,妈妈同意他养小鸡,他怎么给小鸡起名字,以及为什么起那个名字的原因,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有点趣味。写作文就要这样朴素、自然,现实生活中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作文就像和爸爸妈妈谈心、打电话和好朋友聊天一样,十分轻松,十分随意,千万不要搞得很紧张,规规矩矩的,缩手缩脚的。把你与父母的对话、与朋友的聊天过程及内容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棒的作文!

  三、读懂教材例文,掌握习作基本格式:

  1、自读课本里的两篇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2、全班交流:

  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每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提示习作格式,强调牢记掌握:

  标题写在哪儿?什么地方要空两格?标点怎么打?

  4、教师小结:

  作文不但可以写现实中的事情,如《好阿姨》;也可以写想象中的事情,如《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第二教时

  四、指导习作:

  1、以一名同学为例,指导写法:

  (1)你想写什么事情?

  (2)学生一句句口述,教师引导说话完整,有困难其他人补充,力争把意思表述明白;再有困难,教师可提供一些词汇,帮助学生表达。

  2、同位互相练习口述习作内容。

  3、学生独立练笔,巡视,关注后进同学。

  4、自改草稿后同位互改第二遍:

  只要求简单修改,比如删除掉明显多余的词句,添加上明显遗漏的字词,圈画出错别字,订正,暂不要求修改标点符号。另外,注意检查习作格式。

  5、教师快速查阅草稿修改情况,以翻查为主,可以重点抽查几本,发现突出问题集中讲,全班对照再修改。

  五、把习作誊上作文本。

  教学反思

  上周三上午连上了两节作文指导课,基本按照计划的安排进行,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开头我创设的情境真的把孩子们唬住了。后来在让他们口述,我于黑板上同步板书时,大致把眼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叙述出来了,有的小家伙还会用上“匆匆”、“气呼呼”、“一掼”等词语,让我没有想到。本来我还打算引导他们要注意老师进班级时的步伐、把作业本扔在讲台上时的动作、说话时脸上的神情,看来是多虑了。当然,由于我表演不够到位,扔作业本时的力度不很大,没有一本作业“蹦”到地上,所以就没人这么形容了。不过,坐在第一排的颜雨馨同学看到了我扔本子的情形,这么口述:“作业本像滑滑梯一样散开了”,多么漂亮的句子,我们总是低估孩子的想象力。

  根据预设,第二节课让学生有20分钟左右时间打草稿的,结果因为我在指导学生口述习作内容时,讲得过于详细过于琐碎,而且点拨了三个同学,导致下课了,同学们没有时间动笔,只好布置他们利用中午时间打草稿,并且互相修改。下午我提前上班,简单浏览了草稿及修改情况,打了一个“阅”字,让大家晚上誊抄。

  到昨天为止,第一次习作训练的成果——60本作文,终于改完了。以下是初步印象和相关统计数据:

  和我的设想有差距,本以为经过了一二年级的日记训练,孩子们写起作文还不是小菜一碟。是的,在语言的流畅性方面,分段及常用标点运用【其实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材中的例文是不分段的】方面,大多让我满意。就是在篇幅方面,很多人还不如二年级下学期日记的字数多【全班日记能写200字的占七成左右】,生动性也大打折扣。或许日记是自由的,随心所欲的,习作有范围有框框?或许本来我就要求苛刻了?教材中的两篇例文篇幅也都在150字左右,我为什么期盼学生超过200字?再三告诫自己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一定要保护大家初学写作的热情,千万别用外在的枷锁束缚了儿童自由快乐表达的愿望,为什么仅仅语句平淡一点、篇幅稍短一点,我就耿耿于怀了?

  调整了思路,抚平了心绪,用欣赏的眼光重新审视,发现弟子们这次习作真的很棒。瞧:《吃苹果》、《装空调》、《烧饭》、《捉迷藏》、《踢足球》、《自己洗澡》、《打游戏》、《吊兰》、《看马戏》、《检查背书》、《可怜的小花猫》、《凉拌黄瓜》、《做不倒翁》、《画画》……选材丰富多彩,孩子们多么热爱生活,而且懂得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玩乐中摄取习作素材。

  从内容上看,写事的习作占了80%,写人写景的各占5%,写物的占10%;从质量上看,优等文占15%,中等文占75%,较差的占10%;从篇幅上看,100字左右的占5%,150字的占60%,200字左右的占25%,200-250字之间的占5%,250-300字之间的占5%。

  根据同学们练笔和我批阅的情况,我制订了上讲评课的主要教学步骤:

  一、回忆什么是作文?这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是什么?

  二、教师介绍全班习作在内容、质量、篇幅、字迹、簿面等方面的总体情况。

  三、投影出示鲍诗骏同学的习作《争电视》,让大家看看秦老师怎么批改的整个过程,归纳习作优点:

  1、写的事情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有意思;

  2、写了“我”和爷爷怎么争看电视的过程,有动作,也有对话描写,让人似乎亲眼看见了祖孙俩你争我抢遥控器的镜头,十分真实;

  3、最后“我”胜利了,其实是爷爷装作以为遥控器坏了,自己先睡,故意让“我”有机可趁,能够看到动画片,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疼爱;

  4、全文句子像小河淌水,很通畅,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多;

  5、钢笔字誊抄,字迹工工整整,让人看了很舒服。

  四、请学生尝试给《争电视》打分,然后出示教师分数,对打分吻合或接近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投影出示吴蕊波同学的《吊兰》,引导同学们给习作找优点,教师有条理板书,最后把相近的优点合并,对学生没能挑出来的优点,教师补充。

  六、出示从同学习作中摘录的病句,引导大家讨论毛病在哪里,可以怎么修改,顺便巩固几种常用的修改符号。

  (1)妈妈说:“小妹妹长得像我小时候。”

  选自吴彤《小妹妹》

  (2)外公带表弟到我家来,我和他一起玩沙子。

  选自王天赐《玩沙子》

  (3)我想:一个三年级学生被幼儿园小孩抓到了,真不要脸。

  选自庆宇《追人》

  七、各人订正习作中的错别字。

  八、采访几个同学,说说第一次写作文的感受,教师鼓励大家下次争取写得更棒。

  附鲍诗骏习作《争电视》

  争电视【改为《争看电视》更合适一些】

  昨晚【丢了一个逗号】我和我爷爷【“我”字多余,删】进行生死决战。【为什么事?“进行”前面加上“为争看电视”,不是真的决战,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所以“生死决战”加双引号更好】

  我用了软这招,【“软”加双引号,强调是什么招数】准备拿电视遥控器。我对爷爷说:“爷,【丢了一个“爷”】,我看一下动画片行不行?”【冒号、双引号、问号都能正确运用,厉害】爷爷说:“看这个电视剧不行啊。”【什么电视剧,可以把剧名写一写】我这回【改为“换”】用硬【加双引号】招,一下子把电视【多余,删】遥控器夺走了,【“夺”用得很妙,很生动】换成了少儿频道。这样,我和他【改为“爷爷”】抢了起来,一下,【改为“一不小心”】遥控器一下子掉了下去,【改为“掉到地板上”,这样句子意思更清楚,让读者明白掉的具体地点】爷爷捡起来以为坏了,【“捡”字用得恰当】就睡了。我不相信,一看,原来是电池掉了,我按上去,开开【改为“打开”】电视就看。【写一写表情,“就”后面加上“开心地”。看什么?后面添加“起动画片来”】

  看来这次是我胜利了。【这是作者当时内心得意的想法,真实可信,作者懂得在事情中描写人物心理,对于第一次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值得赞扬。】

自由作文 篇2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 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吴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  

  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观摩意见和建议:

  利用日常生活中特殊有趣的材料--电线开展活动,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

  建议:

  在“看一看”这个环节中,教师只需要变一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

自由作文 篇3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二)

  复习提问

  举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城八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于1998年12月15日进行了投票。投票前,各选区依照法定程序召开了协商会议,认真推选确定出本选区的代表候选人。其中一位外籍友人问记者,他是否也可以参加选举。请思考:

  ①外籍友人有无资格参加我国选举?

  ②我国选民资格是如何确定的?

  ③在我国,行使选举权需经过哪些法定程序?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选举权利,知道选举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除此以外,公民还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呢?请看一个案例。

  举例:

  1995年4月,哈尔滨出版的《北方文学》发表了江西湖口县青年教师陈然的小说《喘息》。作者投影(教师提问):

  1.你认为陈然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2.我国法律对此有何规定?

自由作文 篇4

  作家与作品

  1.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他从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他始终把革命实践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一起致力于开创全世界无产者的解放事业。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并亲身参加欧洲革命;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以各种形式关心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深刻地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由于革命操劳和受反动政府迫害,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但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念,不能阻止他“为人类工作”,直到在工作室座椅上与世长辞。

  马克思不仅关心欧洲革命,而且关心亚洲革命,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正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国列强入侵和反对腐败清政府的斗争时期。马克思十分关心远隔重洋的中华古国,深切同情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写下了多篇文章,声讨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声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才逐步认识到马克思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和敬爱的朋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一次次地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然而,他给人类创造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2.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1837年9月15日,由于父亲的坚持,恩格斯没有读完中学,就在巴门他父亲办的一家公司里当办事员。1838年7月中旬,恩格斯到不来梅实习经商。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学。1842年3月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1月下半月,恩格斯赴英国曼彻斯特,到欧门——恩格斯公司在曼彻斯特的纺纱工厂实习经商。赴英途中,他访问了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在那里和马克思第一次见面。1844年8月28日,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在巴黎同马克思会见,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为以后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1847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24日左右,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

  思考与讨论

  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你觉得自己应如何“自由发展”?

  1.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确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为国家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由个人联合成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因此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2.对自己而言应尽可能地发展自己,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尽可能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自由作文 篇5

  导入  新课:

  材料分析:

  材料一:1966年8月30日夜11点多,与著名作家、翻译家傅雷毫无瓜葛的上海音乐学院“红卫兵”闯入他家,开始了长达四天三夜的大抄家。为找到“罪证”挖地三尺,连埋在花下当肥料的鱼鳞都细细审视,最后,终于在阁楼上查获了所谓“反党罪证”:在一只寄存于傅家多年的箱子里,找到一面嵌有蒋介石头像的小镜子和一本有宋美龄照片的旧画报。在抄家“英雄”扬长而去之后,傅雷夫妇从容留下遗言,于当夜凌晨悬梁自尽,以死抗议法西斯式的抄家行为。

  材料二:1955年震惊中外的“胡风xx集团”案,就是由于胡风的一位旧友交出胡风在40年代与他的私人通信,而直接引发的。在全国清查“胡风集团”的运动中,与胡风通信就是有问题的证据。而胡风作为文学家,和各地文学青年有大量通信,这些通信全部给他们带来厄运。

  提问: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方向:文革时期,法律被践踏。“红卫兵”可以无需任何法律程序,随意闯入别人的住宅,搜查所谓的反党、证据;连人们用来问候、交流的私人信件也被人随意拆看,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它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所以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第三框  (板书)

  一、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板书)

  学生分析动画,联系实际生活总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及重要性。分析合法搜查与非法搜查、非法侵入的区别。

  讨论:班里丢了东西,班主任让几个学生搜查大家的书包、衣兜,一无所获后又带人去搜查学生宿舍。这种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吗?你注意到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好像很合理,其实已经侵犯了别人的权益?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从法律角度看待是与非。

  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板书)

  教师编排几个小品让学生表演或者让学生自编自演,课堂表演之后,同学们分析行为是否侵权或侵害了什么权利。

  若表演能力欠缺,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妈妈看到上初中的女儿这几周心神不定,又不肯说出原因,就趁女儿不在的时候,翻了女儿的书包,看到一封信,妈妈正在看信的时候,女儿回来了。母女俩大吵一架。母亲说是为了关心女儿就应该这样做,女儿怪母亲不尊重自己。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老师为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不出问题,要求每个同学的来往信件必须先经他过目,如果他觉得不妥,信就不能邮寄或接收。有人认为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差,老师的参与会让他们少走弯路,有人认为学生应有自己的自主权,老师的行为是违法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通信自由,什么是通信秘密,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在什么情况下拆阅或扣押别人的信件才是合法的。

  学生小结。

自由作文 篇6

  从事幼儿园教育多年,发现我们在带班上课时总是希望孩子的回答能更连贯,更有趣或更新颖些,一句话就是嘴巴会说一点。可是到了课间等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则反复提醒孩子:别说话,小声说话,因为一旦放开,活动室里几十名孩子就成了一个嘈杂世界,很多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如:争抢,告状等等。因此,我们以维护活动纪律为名,一直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幼儿的话语权,时间一长,我们又发现很多孩子当着我们的面不敢大声地说什么,可一旦脱离了我们的意识范围,他们说起话来话题更加开放,语句也更生动灵活。

  如:一天下午,我带着孩子们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去场地做午间操。有一班级正在树阴下玩耍。有幼儿有感而发:“啊,我们热死了,瞧,他们玩好开心呀!”他对同伴说。而在平时,他是个言语能力一般的孩子,说我们还经常提醒他把话说完整。可见,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中,幼儿会更想说,更会说。由此,我想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话语权的充分享有和运用,是师幼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注意不要随意地让孩子噤声。

  如例1:活动刚开始,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你知道要怎样保护动物呢?”教师刚问完,下面的幼儿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幼儿都举起小手,看着教师,希望教师能叫到他们回答。可是,教师很生气的看着幼儿,让幼儿把手都放下,不要回答,把嘴巴闭紧,不准讲话。分析:此次活动中,教师之所以让幼儿“把嘴巴闭紧,不准讲话”,是因为她认为幼儿在没有得到教师许可的前提下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违反了课堂纪律,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虽然后来幼儿举手要求回答,但教师拒绝了,没有给幼儿机会。教师想以此作为惩罚,告诫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遵守纪律是前提。在该教师看来,自由与纪律师相互对立的,给幼儿自由就意味着让幼儿没有纪律。

  又如例2:教师请幼儿模仿画凡高的 “菊花”的图画。教师问幼儿,菊花是什么颜色的?大多数幼儿都说是黄色的,由此教师告诉幼儿,应该拿黄色的油画棒画。这时,一个幼儿孩小声地说:“菊花还有红的,白的……我上次看见过的……”还没等他说完,教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生气的说:“可是,今天老师叫你们画什么颜色的?”孩子愣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很不高兴低下了头。分析:活动结束之后,该教师在与笔者交谈时说,她觉得刚才说菊花还有别的颜色的孩子挺聪明,但在当时,她觉得幼儿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在该教师看来,教师是幼儿心中绝对的权威,幼儿必须无条件的尊重教师的这种权威。

  在幼儿园中,教师权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教师权威有益于帮助幼儿建立起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可以确保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效率。但这种权威必须有限度,不能泛滥,不能演变成教师对幼儿的高控制。长期实施这样的教育,不但对纪录养成无效,还会消解教师在幼儿心中的权威,因为对于幼儿提出的疑惑,教师并未给幼儿一个可以信服的答案,而是采用一种强制的方式限制幼儿质疑,剥夺幼儿的权利。教师权威能否顺利实施,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积极情感的渗透,如果教师与幼儿之间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那么教师权威会受到很好的作用。相反,教师权威在缺少与幼儿感情交流的基础上让幼儿无条件的绝对服从,那么幼儿会产生反叛心理,教师权威也只能在当时起到一些表面的效果,无法对幼儿起到真正的影响。

  理想的师幼关系是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幼儿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能在平等的言说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逐步形成了理解、沟通、互信、尊重,并且二者在对话中传递了信息、开启了思想、激发了情感、提升了智慧。所以,少一些无效的管束,多给幼儿一些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想说就说,想笑就笑吧!

自由作文 篇7

  课 题:

  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什么是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的规律。

  重    点:的特点

  新课教学

  让学生先自学后提出问题

  1.  人们通常是怎样看待的?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的大小决定,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可以通过演示纸片和粉笔头来加以说明)。

  这种看法正确么?错在什么地方?(轻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阻力小上述说法不正确)。

  2.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空间物体下落的快慢如何呢?

  演示:⑴.粉笔头和小纸团下落

  ⑵.牛顿管(也叫钱毛管)

  实验说明了什么?(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结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

  强调:⑴.这种运动发生在真空中。

  ⑵.若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时,也可看作。

  3.  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怎样判断一个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呢?(△S=常数)

  下面分析课本上的闪光照片

  ⑴.测出小球的位置坐标X

  ⑵.计算出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S

  ⑶.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S

  比较各个△S可见都接近于2,若忽略误差,可见△S相等,等于常数.即是一个匀变速运动.

  由于初速度为零,所以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方向。

  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同时到达地面。由S= 可知,加速度大小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大小:不同地方数值不同。如课本表格所示,由表中可见,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通常计算时:g=9.8m/s2

  粗略计算时:g=10m/s2

  5.的规律

  因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其规律都适用于,就是把a变成g,其公式如下:

  Vt=gt

  S=

  Vt2=2gs

  练习: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秒,若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和下落的高度h.

  解法一:由A到Ch= (1)

  由A到B也是自由落体 h-h'= g(t-t')2 (2)

  (1)-(2)式得

  h'=gtt'-

  t= = =7(s)

  h= = =240(m)

  解法二:v =v 设总时间为t

  可求得t-2秒时的速度

  v=g(t-2)=

  t= +2= +2=7(s)

  h= = =240(m)

  作 业:练习八 1-4题.

自由作文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训练准确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探求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教学重点: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激发学生探求未知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文中引用的作用。

  教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有关人类航天重大的事件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展示课前搜集航天探索的有关资料,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探索研究的成功突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激发兴趣,营造教学氛围,引出阅读文章的重点。)

  二、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出要求

  细读课文,圈点勾画重要语句,边读边思考:人类不间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点拨,全班交流讨论。

  三、问题探究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学生互动解决。然后梳理出共性的关键语句和疑难问题。

  出示要理解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

  A、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B、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C、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

  分组讨论,阅读探讨。

  难点突破: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四、积累拓展

  用课件展示关于航天探索研究的成果和前景。(借以丰富学生的航天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五、练习反馈

  “研讨与练习三”,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六、作业

  课下继续了解有关人类探索的资料。

自由作文 篇9

  导入  新课:

  提问:如果你的邻居怀疑你偷了他的小猫,要进屋搜查可以吗?

  如果父母或老师以关心你为由私拆你的信,你认为合法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公民的另外两项权利,这种行为是否合法我们在讲完这节课后自然会得出结论。

  三、(板书)

  (一)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板书)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起居的住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证公民的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举例:

  张先生夫妇在凌晨被室内的响动惊醒,立即起床并打开卧室的门,发现有人已走到客厅和卧室过道处。这个人自称是物业公司的保安,于是,张先生夫妇把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精神损失。朝阳法院做出判决,物业公司一次性赔偿张先生夫妇精神抚慰金各1500元。

  朝阳法院认为,张先生夫妇身为业主,第一太平戴维斯综合物业顾问(北京)公司是受委托的朝阳园物业管理公司,双方间形成了物业管理与物业公司管理关系。保护业主的安全,维护业主的利益是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但在履行职责时应注意采取适当合理的方式,如果措施不当侵害了业主的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物业公司保安员在值班时进入张先生夫妇房间,其自称因为房门虚掩,为张先生夫妇的安全和利益而入室检查。而按照《朝阳园住户手册》规定,遇此紧急情况其既不与业主家电话联系,又未请公安人员见证,该行为是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侵害了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而且其是在张先生夫妇深夜熟睡之机闯入,给张先生夫妇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刺激,影响了生活,应该就此不当行为承担责任。因该保安员是在履行职务中侵害了张先生夫妇的权利,故由物业公司承担责任。

  提问;

  (1)为什么非法搜查他人住宅是犯罪行为?

  (2)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有哪两种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司法机关为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是法律所允许的。但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即,必须持有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搜查证,由公安部门人员执行;只能针对可能隐藏罪犯或罪证的刑事被告人或其他人的住处。那种漫无边际的突击搜查,公民有权拒绝,情节严重的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非法侵入住宅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没有正当理由,不经主人允许,甚至不顾主人的阻止,非法闯入他人住宅;第二,经过主人同意进入,但在要求其退出时,无理取闹,拒不退出。

  (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板书)

  提问:何为通信自由?何为通信秘密?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什么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板书)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通信秘密受保护,是指公民通信的内容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私拆、毁弃、偷阅他人信件。特别提示: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可以检查公民的信,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提问:私人信件指哪些?“任何人”包括哪些人?譬如:教师、父母、领导可以拆看学生、子女、下属的信件吗?

  班主任不能对学生书信作出规定

  周志刚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不愿为他人所知的感情世界,他们心中会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朋友间的书信往来就成了学生之间传送幸福与快乐,发泄、倾诉不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可是近年来,一些班主任出于种种考虑,对在校学生的书信往来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如有些班主任告诉收发室本班学生的信件都由自己统一保管起来,到放假时(一周或两周)再完璧归赵。虽然这种做法出于良好的主观愿望,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种扣押学生信件做法是违法行为,虽然情节较轻,但也是不允许的。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保护中学生的通信自由权,维护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希望存在此问题的教师,带头学习有关法规,树立应有的法律意识,自觉纠正不法行为,对学生的权利和自己的义务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国青年报》 2002年2月08日

  如果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举例:

  陈盈盈与杨某系上海赛格企业发展总公司的同事。1996年1月初,陈将美国男友介绍给杨某,其间曾充当他们的部分翻译角色。后由于陈需出国,托杨帮忙,遭杨拒绝,陈不悦。1996年8月12日,陈听同公司李某某讲起“杨某最近有EMS特快专递要寄来”,陈称“如果我拿到,我就把它扔掉”。当日下午5时许,陈收到了杨某从银川寄至公司的特快专递,由当班许某某签收后,陈即将该件带回家中,并将特快专递内杨某及其美籍未婚夫单身、出生、无犯罪记录等公证书及护照、身份证、照片等材料全部烧毁。杨某将特快专递不见的情况向上诲赛格企业发展总公司行政部经理反映后,陈即于8月15日在单位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于法院开庭前向杨某赔偿人民币68000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盈盈为泄私愤,故意私拆,烧毁公民邮件,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9条之规定,购成侵犯通信自由罪,应予惩处。被告人陈盈盈在犯罪行为被发觉前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且对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赔偿,并对自己的罪行有所反省,有悔罪表现,故对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3条的同时,一并适用第32条,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9条之规定,对被告人陈盈盈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免予刑事处分。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说明开头提出的两种行为都是非法的。

  巩固新课:

  未成年人程某毁弃他人信件,构成何罪?

  [案例简介]程某,男,16岁。程自小喜爱集邮,千方百计搜罗邮票。一次他发现信架上有一封信的邮票非常漂亮,只可惜不是他家的信。几经犹豫,程某还是把这封信拿回了自己家,撕掉邮票之后,便把信扔掉了。第一次尝到了甜头,程某便一发不可收。他不再满足于自己家所在大院的那几封信,而是窜遍周围的所有大院。有时,趁人不备,还溜进机关、学校。程某采用此种方法,积攒了 200多枚精美的邮票。

  [律师的话] 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本案中,程某为非法获取他人邮票,毁弃信件 200多封,已构成犯罪。依法应处以 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自由作文 篇10

  前言:让孩子们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将来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财富,但是如何才能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看书空间很重要,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带孩子去书店都应该注意着什么呢?

  前些日子,在日本一家童书专卖店,看见许多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或是爷爷奶奶牵着孙子,大家都来买书。店主人在正中央摆了一张大桌子以及七八张椅子,还在窗前还放了一条长桌和一排椅子,让大家可以坐下来看书,非常贴心。

  我坐在大桌子前一边看书,一边观察大人与小孩都喜欢哪些书。我发现,大人给孩子的选择非常自由,既使他们只有四五岁,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岁。大人并没有硬性规定他们必须看哪些书,或不准看哪些书,只要孩子拿来的书,大人都很有耐性地为他们解说,甚至朗读。因此,孩子快乐地穿梭在书柜与书柜之间,寻宝似的挑选自己想看的书,当他们眼睛发亮,兴奋地跑到大人的面前献宝时,得到是一个称赞或一个微笑,这么一来,孩子挑得更起劲,也更专注听故事看图画,在这一刻,他们真的很享受挑书、看书的乐趣。

  当大人挑了一些书后,也会跟孩子讨论喜不喜欢,让孩子自己决定。结帐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抱着自己喜欢的书回家,既使哪一本书,刚刚已经看了一遍,甚至好几遍了。

  这个画面不禁让我想起,之前在意大利、德国及英国的书店观察所得,许多欧美的父母对于孩子买书的态度,也都抱着民主的态度,他们让孩子自己选书,也让孩子为自己所选的书负责,一定要认真读完。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可以反映他们是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自主,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反观我们的家长,总是对孩子不放心,怕他们选错书,又担心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老是要孩子看那些对课业有帮助的「好书」,态度强硬专制,导致孩子对看书这件事失去兴致,甚至打从心中反抗。此外,由于处处要听从父母的指令买书,也就失去了自主的机会,无法学习挑书的眼光,而这正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啊!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依赖的行为,长大后也很少会主动到书店为自己选一本书来看,反而视看书为畏途。

  现在的社会,讲究终身学习,想在职场及生活上,有竞争力及优秀品质,随时吸收新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然而,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主动、欢喜阅读的习惯,日后恐怕也不是个爱书人。因此,给孩子一个挑书、看书的自由,是绝对必要的,不但可训练选书能力,发现兴趣所在,养成负责态度,甚至培养阅读好习惯,成为终身阅读人。

  亲子教育我相信,许多家长还是会忧心忡忡,深怕孩子选错书。首先家长必须厘清什么是「好书」与「没用的书」。许多书一时看来好像与课业无关,却可以成为孩子的学习养分,开拓宽广的视野,熟知各种知识,有助于身心灵的成长,更何况孩子看到有趣的书而开心大笑,体会了阅读的奇妙乐趣,不也很重要吗?

  此外,带着孩子上书店,不管他们是一二岁、三四岁或五六岁,都有其必要,可以让他们感染书香四溢的氛围,看到每个人都埋头看书,自然也会被熏陶了,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各式各样的图书,包括玩具书、图画书、童话、科学书等,彷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宝库的大门,让孩子尽情地探险与寻宝。如果怕孩子一口气挑太多本,可以在家里先约好三章,或规划好购买的预算与册数,然后提醒孩子爱惜书本、保持安静的规矩,千万不要在书店里大声吼叫、吵吵闹闹,坏了自己情绪,也干扰大家。在此期望大家都有一趟收获满满、开心欢喜的书店之旅了。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做为家长在孩子选择书时,不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帮助孩子选择,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只要孩子们选择的是健康的,父母就不可过份的去干涉,因为只有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才能更加有兴趣的看下去,希望家长这一方面能够做的很好!

自由作文 篇11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第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自由作文 篇12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 实验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讲练结合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 复习提问:

  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

  板书:δs=at2

  (2) 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 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3) 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 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自由作文 篇13

  第九课  第一框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本课概述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是全书的重点课之一。全书介绍了与青少年联系比较密切的权利和义务,告诉学生权利、义务的概念、关系等等。本课介绍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此,让学生首先学好这些知识非常重要。

  2、本课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四个框题组成。第一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主要讲述公民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指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条件;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即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搜查、逮捕和拘禁。第二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主要讲述公民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括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不受非法侵犯。第三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主要讲述公民的住宅和通信自由、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需要,对公民的住宅和通信进行检查,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第四框主要讲述法律对较为特殊的公民群体的保护内容及特殊保护措施。

  3、总体教法建议:本课所讲的权利义务虽然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但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或文字,或视频,让学生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搜集案例,甚至可以把一些案例搬上舞台,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权利、义务,人身权利包含的内容,什么是人身自由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实例,说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公民含义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等知识点。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确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所包含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认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能自觉行使这些权利,并且不做侵犯别人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重难点分析:

  本框内容是第九课的教学重点。只有理解了法律保护的公民人身自由权并认识其重要性,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与公民自由权密切相关的其他权利。其次,青少年了解了这一项基本权利,既有助于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免遭非法侵害,又有助于他们严格遵守,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所以这一内容无论是从知识上的要求,还是从行为上的要求看,都是学习的重点。本框由“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前言、开篇,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这一部分中,“公民”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因为“公民”这个词,学生对它的确切含义并不十分清楚,并且学生容易把它与“人民”一词混淆,而教材本身并没有具体讲明“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视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选择侧重点。目的是让学生能联系实际,分析身边的行为中哪些是属于侵犯人参自由权利的违法行为,哪些是正确形式人身自由权利的合法行为。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法建议:

  第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建议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设置一些学生经常遇到或有可能遇到的小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导入  新课:

  正义网5月27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姚明委托其代理律师王晓鹏就可口可乐公司涉嫌侵犯其肖像权事件正式在上海向法院递交诉讼书。

  姚明在起诉书中请求法院判令可口可乐公司停止将其肖像及姓名用于产品外包装的行为;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认侵权行为,并向姚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同时判令可口可乐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及经济损失人民币1元。

  前不久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在推出一批新产品包装罐上印有3名中国男篮现役球员的形象。他们分别是姚明、巴特尔和郭士强,姚明居中。

  姚明的全权代理“姚之队”5月15日发表了一份声明,引用《民法通则〉第10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规定〈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158条的内容,认为这家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姚明的肖像权。“姚之队”称,姚明本人未授权可口可乐公司,也未授权任何个人、公司或组织许可该公司使用姚明个人肖像及姓名对其产品进行商业推广。如在2003年5月22日前,该公司仍未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其行为,姚明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来保护其本人的合法权益。姚明也在“个人声明”中说:“我从未同意将我的形象用于可口可乐产品的推广,我要求可口可乐公司立即将印有我姓名和肖像的相关产品及其宣传品收回,同时我就此事保留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这个案例中,姚明因为自己被侵权而起诉。

  通过上册书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享受多种权利,也要求公民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那么,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义务?公民权利、义务的内容是什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陆续了解这些内容。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板书)

  提问;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是公民的权利。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基本权利中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一)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板书)

  人身权利是与公民相连的,公民是人身权利的载体。何谓公民?何谓中国公民?

  1、公民、中国公民的含义。(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无论公民或中国公民都涉及到国籍这一问题。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资格。国籍的取得有两种方式:出生和入籍。因出生而取得国籍的方式中,各国的立法原则不一样,有采取血统主义的即确定一个人的国籍是以他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不问出生于哪个国家。有采取出生地主义的,即一个人的国籍是以其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准,而不问其父母属何国籍。多数国家的立法原则兼采取这两种方式,但有的以血统主义为主,有的以出生地为主。在我国,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都具有中国国籍。

  作为中国公民自然要享受中国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公民义务。何谓公民权利?公民义务?

  2、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如何理解公民权利实现的两种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其方式有二:其一,以作为的方式。即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现某种行为,如选举权的实现。其二,以不作为的方式。即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实现。如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人格权的实现。

  提问: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学生阅读,教师归纳。)

  公民义务中有两点需要把握:其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二是公民必须履行的。

  重点提问:

  为什么在公民基本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3、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板书)

  4、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及重要性(板书)

  公民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人身自由权之所以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才可能参加国家管理,享有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可见,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重要。

  提问:我国有哪些法律对此做出具体规定?

  (学生回答六部法律的名称)

  这些法律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和制止侵犯此项权利的违法犯罪都做了具体规定,集中起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板书)

  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板书)

  (阅读提问)

  生命健康权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哪些行为可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互为一体的,生命权是健康权的基础,健康权是生命权的保证。它在公民诸多权利的实现中是前提条件。没有它的实现,则没有其他公民权利的实现。

  举例1:

  正义网北京5月26日讯  北京警方展开长达8个月的缜密侦查,终于侦破一起6年前的杀人弃尸案:顺义区李遂镇牌楼村村民杨贺江遇害后尸体被扔进23米深的废井,而杀人凶手竟为该村村委书记、村主任等人,以郝化春为首的长期横行乡里危害一方的恶势力团伙随之被摧毁。目前,此案已移交检察机关。

  郝化春为了当上该村的书记,三番五次不择手段给前任老支书找麻烦。他们将老支书打伤后还不解气,甚至带着一帮人追到医院病房里又砸又闹威胁老支书,并多次在老支书家院里纵火。

  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当上村支书后,郝化春勾结村主任张孝山等人,还找来打手横行乡里,村民稍有不顺,动辄大打出手。郝化春不准杨贺江在自家的养鸭场安装电表。杨被迫交给每年郝化春一万元好处费,逢年过节还要送财物讨好,杨贺江对此极其不满,两人由此结怨。1996年4月24日晚9时许,村支书郝化春、村主任张孝山等7人趁“不听话”的杨贺江又到王雷家商量事的机会,用猎枪打伤杨的头部后又用铁锤将其活活打死。随后王雷等人开车连夜将杨的尸体扔到顺义张镇的一口废井中。

  举例2:

  王某带着孩子到双安商场选购童装时,一只铁皮暖瓶从货架上掉了下来,将孩子头部、面部、腹部及双腿严重烫伤。经诊断为面、躯干、双下肢烫伤20%,伤残程度属九级。双安商场被依法判赔男童22万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板书)

  (阅读回答)我国的哪些法律以及这些法律是如何规定此项权利的?

  (教师概括)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概括其内容有二:其一,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其二,公民的身体受到轻微伤害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医疗费;如果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清洁严重、危害性大,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

  举例1:  

  人民网银川2月17日电  银川一暴力殴打环卫工人者被公安机关处以拘留十天的处罚,并承担受伤环卫工人的经济赔偿。

  今年1月16日,银川市兴庆区市容环境卫生清洁公司工人祁俊正在新华东街清扫路面,遭人无理暴打,祁俊正左耳垂附近皮肤大面积破损,左眼眉弓皮肤受损,缝合7针。事后,打人者自知理亏,扔下20元钱借故溜走,从此杳无音信。《新消息报》1月20日将此事曝光后引起社会反响。银川市兴庆区领导看望了受伤的环卫工人,公安机关认真了解案情,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于2月14日对殴打环卫工人致伤的无故滋事者给予治安拘留十天的处罚,并责令对受伤的环卫工人给予经济赔偿。

  举例2:

  3月17日晚,被害人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错误收容。3月18日晚,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19日晚,因孙志刚大声呼叫,引起救治站护工乔燕琴不满。乔遂与吕二鹏、乔志军、胡金艳等人商量,授意李海婴等8名被收治人员殴打孙志刚。3月20日凌晨,被告人李海婴、钟辽国、周利伟、张明君、李龙生、韦延良、何家红、李文星等先后两度对孙志刚轮番殴打,致使孙志刚于3月20日上午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6月5日至6月6日公开审理乔燕琴、李海婴、钟辽国等故意伤害原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职员孙志刚致死案,于9日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乔燕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李海婴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钟辽国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周利伟、张明君、吕二鹏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判处被告人李龙生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判处被告人韦延良、何家红、李文星、乔志军、胡金艳有期徒刑3年至10年。

  同日,孙志刚案涉及的原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李耀辉,原广州市脑科医院江村住院部副主任张耀辉,原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负责人彭红军,医生任浩强,护士邹丽萍、曾伟林等6人,以玩忽职守罪,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和白云区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至3年。

  2、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在我国,哪种职业的人,在哪种情况下,经过哪种程序,才能对公民的身体、物品、住处等进行搜查和检查?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什么是搜查(板书)

  (2)搜查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板书)

  (3)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人身和住处进行搜查。(板书)

  举例:

  一名女乘客在1路公交车上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她便对下车的乘客逐一搜身,此举引来了全车乘客的强烈不满。六七分钟后,该女子查了10多个下车的乘客,还是没有找到手机。其他的乘客开始显出烦躁和不满,并有人对这位女士表示抗议,要求她立即停止搜查并马上让车恢复运行。眼见无望找回手机抓到贼,迫于乘客的压力,该女子只好放弃。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山西永济中学曾连续发生对学生搜身、剪发、翻看日记、拆扣信件、打骂奚落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事件。如在上课时,校方可突然冲进一干人马,将发型不合标准的学生拉上讲台剪发;在全校集会时,可突然进行全校性大搜身,学生书包被强行收走,扑克、象棋、鞭炮、火柴等“违禁品”统统没收……

  3、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板书)

  (1)我国法律对逮捕的规定(板书)

  如果公民有犯罪嫌疑需要逮捕,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完备的手续,放可执行。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

  (2)我国法律对拘禁的规定(板书)

  拘禁包括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拘禁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拘留的时间及拘留转为逮捕的规定。

  举例:

  人民网广西视窗4月15日电 一名在深圳实习的西大梧州的女学生黎某在深圳实习期间,经其一个同乡介绍,误入了一个非法传销组织,在看清了该传销组织的骗人把戏后,黎某拒绝从事非法传销并要求退出,但遭到该组织有关人员的拒绝,同时还被该组织的人员软禁,其人身、通讯自由都受到严格限制。4月1日上午10时许,黎某找到机会用手机通过发短信息的形式向同在深圳实习的同学求救。梧州市公安局蝶山区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组织警力前往深圳开展解救工作。4月2日凌晨5时许,在深圳警方的大力协助下,解救民警在深圳龙华市场成功地将黎某解救出来。

  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1)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3)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4)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自由作文 篇14

  襄阳区黄龙中学 范万平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生4:神话。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开天辟地》之后。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师:这就解答了用什么造人的问题。你现在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是黄色人种了吧?生(笑,齐答):黄泥巴造的。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因为这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古代先民的——生(齐答):想象。师:女娲怎样造人的还没有回答,谁来解释?生12:把黄泥揉成团造人。生13:先是揉团黄泥造人,后来是用枯藤在池塘里一搅,拉出来,溅出的泥点便成了人。师:女娲用两种方法造人。(板书:方法:1、揉团黄泥;2、枯藤溅泥)而且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省力、效率更高。看来,女娲还是挺——生(部分答):聪明。师:刚才我们回答了大家看到课题后提出来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聪明、认真。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自读课文,然后我们请你朗读最喜欢的部分。(生有感情地自由地读)师:谁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生14:(读女娲造人的部分)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生14:这些内容可以表现女娲的勤劳、智慧。师:你读书很认真,会自己动脑筋思考。还有谁喜欢这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生15:我也很喜欢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不但表现了女娲的勤劳、聪明,还写出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情。师:哪些句子表现了女娲的心情?生15:“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师:这表现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喜悦之情。生16:这一部分也表现了“人”诞生后的喜悦。师:哦,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呢?生16:“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师:你读书真认真!还有谁喜欢其它部分?生17:我还喜欢文章最后一段,这一段讲女娲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师:能通过的自己的阅读加以概括,好!生18:我喜欢文章的开头,因为它写了女娲因为孤独寂寞而决定创造人。师:女娲是神,却也会孤独和寂寞,在这一点上,她也像——生(齐):人。师:大家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呢?生19: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生20:考虑周全。生21:具有人的情感。生22:神通广大。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更像是一个勤奋、聪明、具有情感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师板书想象)。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改编这个故事。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生有兴趣的讨论)师:请同学叙述自己改编的故事。生23: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看到大地上弱小的动物常受到强大动物的欺凌,所以决定来造一种生物来管理大地上的一切。于是就创造了人。师:多新奇的想法啊!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生24: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因为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师插言:神力),她手一挥,池塘里的泥便像雨点一样落在大地上,泥点一落地,她吹一口气,便变成了人。师(笑):你的想象真大胆,但也很合理。生25:我改编的也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造出了第一批人后,教给这些人造人的方法,让他们帮着造。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造出,一批又一批的人帮着她造。这样就会很快地将人类布满大地。(生笑)师:这种方法也挺不错。生26: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因为看到天上的神仙你争我斗,感到厌倦,便来到凡间,想在大地上也布满像神一样的生物,但让他们团结、友爱、善良,这便创造了人。(生齐鼓掌)师(竖起大拇指):所以我们应该团结互助,不然就辜负了女娲的一片心意。(生齐笑)。师:我看到还有不少同学想说,但发言的机会太少了!这样吧,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就叫《女娲造人新编》,看谁的想象新奇、合理,大家说好不好?生(齐):好。生自由作文,直到下课。    总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轻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故事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

自由作文 篇15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二)

  复习提问

  举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城八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于1998年12月15日进行了投票。投票前,各选区依照法定程序召开了协商会议,认真推选确定出本选区的代表候选人。其中一位外籍友人问记者,他是否也可以参加选举。请思考:

  ①外籍友人有无资格参加我国选举?

  ②我国选民资格是如何确定的?

  ③在我国,行使选举权需经过哪些法定程序?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选举权利,知道选举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除此以外,公民还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呢?请看一个案例。

  举例:

  1995年4月,哈尔滨出版的《北方文学》发表了江西湖口县青年教师陈然的小说《喘息》。作者投影(教师提问):

  1.你认为陈然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2.我国法律对此有何规定?

自由作文 篇16

  关于《祁黄羊》的教学,因为自我感觉过去在教学这一课时思考到许多东西,今天再读此文,没有产生新的想法,现在把我发表在2003年3月19日《中国教师报》上的这篇文章转过来。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

  (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

  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

  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

  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

  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

  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

  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自由作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3195129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