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并能较准确地加以表达。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做民居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我国民居的独特魅力。

  2.齐读课题。

  3.课文由几篇短文组成?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民居?

  4.朗读课前导读,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向。

  二、学习第一篇短文《客家民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教师做适当引导。

  以学定教。从地理位置、独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结构和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客家民居的特点加以分析、理解。(表格、重点句子见后)

  重点语句:

  a.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让读者感到它的壮观。

  b.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先祖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表格:

  位置                          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独特的作用             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

  特殊的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奇特的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见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三、学习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楼》

  1.过渡语:我们去云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楼。

  2.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3.说说傣家竹楼给你怎样的感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给你怎样的感觉?

  4.出示表格,明确学习任务。

  5.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表格:

  位置                          浓绿的竹林中

  独特的作用             防酷暑和湿气

  特殊的材料             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奇特的结构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楼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两侧是用木板和竹蔑隔成的卧室

  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团结和睦

  重点语句:

  a.傣族人家至尽仍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b.“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展示课件,学生齐读该段。

  傣家人是如何建竹楼的?这体现了什么?(先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中柱一般是8根,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候,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体现了傣家人企求吉祥、平安、兴旺、和睦的民族心理)

  四、对比两篇短文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两篇短文,在描写内容和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2.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指导。

  指导方向:

  a.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独特的魅力。

  b.两种民居的地理环境、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和结构都不同,但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却是相同的。

  c.两篇短文都用了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五、课堂延伸

  1.请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我国其他民居的资料做简单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供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各 具 特 色 的 民 居

  “民居奇葩”——客家民居

  “绿色之家”——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⑵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⑶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⑷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⒈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⒉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

  ⒈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⒉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⒊简介中国民居(见附录)

  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⒈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⒉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⒊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⒋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⒉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⒊初步交流:

  ⑴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或:绿色之家)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⒋把握层次

  ⑴客家民居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第二段(2):详细介绍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

  第三段(3):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段(3):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⑵傣家竹楼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

  第二段(2):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

  第三段(3):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

  第四段(4):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

  第五段(5):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四、布置作业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⒉交流: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二、合作研读,体会特点

  ⒈划分小组,提出要求:

  ⑴分为“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

  ⑵要求:先分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⒉合作研读,完成表格:

  ⑴把“客家民居”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⑵把“傣家竹楼”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傍水而居——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⑶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填表格。各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后,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⒊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⑴“客家民居”组的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后,先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再其他小组补充。

  如:“客家民居”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⑵“傣家竹楼”组同样交流汇报。

  四、深读探究,领悟方法

  ⒈探究领悟——《客家民居》

  ⑴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⑵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⑶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⑷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表达方法)

  例如,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⑸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依据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⒉探究领悟——《傣家竹楼》(方法同上)

  重点语句理解:

  ①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②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五、归纳总结,感受文化

  ⒈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⒉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吉祥平安、团结和睦、家道兴旺)

  ⒊总结表达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⒋归纳章旨: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说明文通过侧重描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⒌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⒈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1986年4月12日开始至1991年4月25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23、普25、普26、普 27,共发行21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⒉拓展阅读: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见附录)

  ⒊布置作业:(选其一)

  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②假如年是小导游,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也同样生动地把你喜欢的民居的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请你写一篇导游瓷。

  七、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防火墙

  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文化特征:团结和睦,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永定土楼》

  八、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

  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

  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

  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小记者调查

  这是以小记者的身份,来到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做一番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老师发给你的表格(一)小组同学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民居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表格填好,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两个都做。

  (2)笔者座谈会

  这是一篇介绍民居鲜明特色的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作者也用到了很多的说明方法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的,你们可以选择表格(二)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导游解说

  如果让你来当导游,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呢?“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呢?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好导游词。

  (4)旅游观光

  这是你参观完“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之后,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你们还可以以其它的形式来展示一下他们独特的风格,小组同学任选一种形式学习,老师给你们十五分钟的时间准备,待会儿咱们各小组上台展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设计得好,展示得好。

  2、各小组交流准备

  3、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4、师小结:同学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听了你们的交流,我们真是感受到了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风格独特的傣家竹楼。

  四、课外延伸

  1、其实除了这两个典型的民居外,我国其它地方的特色民居,请同学们仔细来欣赏一下,体会它们的独特之美。(看各种民居展)

  2、师小结: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他们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等,下节课我来一个“观光多姿多彩的民居”综合实践课,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深入,不熟练

  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够深入,课文的内容也不是很熟练,以致于在学生进行自学交流展示的时候,学生已经找出了列数字的句子,其实自己的意思是让学生再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而说成了是继续找“列数字”的句子,使学生显得很茫然,不知从哪儿入手。一是因为教材不熟练,二是因为紧张吧!

  二、对学生的指导、评价不到位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思一下自己,我觉得课堂上对学生点得不到位,自学的方式也没有跟学生交代清楚,指导的方法也少,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就是有一些同学交流得不错,自己也没有激励起学生向上的动力,总之,学生的参与不是很积极、主动的、活跃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没有学生学不好的,只有老师导不好的,教不好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努力弥补自己的这方面的不足。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了解民居特点

  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分客家围屋组、傣家竹楼组,先分组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

  2、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相关链接】

  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中国台湾民居──中国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七、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

  教学难点: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等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中国有56个民族,地大物博、风俗各异,请看一组图片,猜猜这是哪里的民 居。(课件出示图片)

  2、这些房子真是风采各异,各具特色,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另两个风格独特的民居——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板书:各具特色的民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一个短语表达你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给你的整体印象。

  总结学生的不同看法,最后课件显示: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分组梳理结构:

  1、为什么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而绿林之家的傣家竹楼又具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根据它们的特点,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这五个方面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做一个条理性的梳理。

  2、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1、2小组负责客家民居,3、4小组负责傣家竹楼。每一小组完成后派一个代表把结果展示出来并做简单解说。负责相同内容的组间进行比赛,其他两组可以提出质疑、补充说明。

  3、根据学生的结果,老师播放课件: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 地处亚热带 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楼板和竹篾隔楼、瓦片盖顶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四、总结完这两建筑的特点,请问为什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能得到人们如此高的赞誉?(启发思考,交流观点)

  课件显示:材料简单、布局奇妙、历久不毁、先辈智慧

  五、体会本文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

  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六、同学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所见所闻到的特色民居

  七、课后练习:

  找中国的特色民居,并在写一篇300字左右说明文。

  八、板书: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表格梳理内容)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二、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引用资料:

  ④举例子: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奇葩 、八卦”

  2. 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方法,积累语言,领会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领会表达方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按预习提示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奇葩、八卦、傍水而居、和睦”收集相关民居的资料。

  老师: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看图、导入新课。

  1. 导语: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具特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

  2.出示挂图《客家民居》、《傣家竹楼》让学生说说看图后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1. 提出阅读要求,课文向我们介绍的这两种民居,他们各具什么特色,作者用什么体裁介绍?请同学们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2. 各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

  (三)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1.各小组根据交流的内容汇报。(可汇报学习的方法、交流的特点。)

  2.根据各小组汇报补充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客家民居的特点。

  a.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b.作用: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

  c.材料:在材料中摻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d.结构:高,如橘瓣状排列,八卦式布局,宏伟壮观。

  e.文化内涵:吉祥、幸福、安宁、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

  3.相机引导理解词语“奇葩、八卦”

  四:交流“傣家民居”的特点。

  1.小组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出竹楼特点。

  a.环境:藏在浓绿的竹林中

  b.传统习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c.外观特点: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

  d.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

  e.文化内涵:团结和睦、乐于助人

  3.相机理解词语“傍水而居”。

  五、学习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划出相应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2.指名回答找到的句子,说说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这样写的好处。

  六、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1.导语,通过两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了整体的了解,它们真是各具特色。

  2.请同学们把两篇文章比较一下读读,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的。(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3.点名交流,体会异同。

  4.小结:每一种民居都有它的特色,在习作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点评:李老师对教材熟悉,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中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重点,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

  亮点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读自悟归纳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亮点二、教学中能把握教材重点,引导、小结,使学生体会课文所传递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激起学生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亮点三、教师能把学文和作文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受益非浅。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忽视了朗读的指导,课文内容虽然浅,但安排上如分两课时,课上安排练笔,教学效果将更好。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广东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美国的间谍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从而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如梦方醒: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出示课件:客家民居图片)客家典型的民居。

  2、大家看它像什么?确实很有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以你的声音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民居?(重读“特色”)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生词)认识这些词语吗?谁来读读?(一生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一)客家民居

  1、课文大家预习得不错,那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何呢?我们来看导语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谁来读?(一生读)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一生说)

  2、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奇特的客家民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3、交流

  (1)客家民居的特点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在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的结构时,课件出示: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客家民居建造坚固,历史悠久)是啊,客家民居非常坚固,你从那些词中感受到了?带着你的理解练读这段话。找生读,评价指导。

  (2)了解了客家民居的奇特之处,那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它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呢?

  主要的说明方法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在闽西南……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形象直观)

  ③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4、总结学法

  (出示课件)刚才对客家民居的学习中,我们先是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方面了解了客家民居的特点,随后有明确了课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突出它的这些特点。

  (二)傣家竹楼

  1、对照客家民居的学习方法,咱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自学一下傣家竹楼(出示课件:傣家竹楼图片),呆会儿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

  2、交流

  四、课外拓展

  1、资料袋

  (1)同学们的自学效果显著,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下面老师提高一点儿难度,大家来看71页的资料袋部分,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资料,老师想请同学们当个小导游,你可以自创导游词,也可以把资料中的重点内容作为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种民居的特点。先给大家一点儿时间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这种民居的图片)

  2、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各地民居的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富有特色的民居数不胜数,课后请同学们查阅更多的民居资料,与老师、同学共享。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1

  一、激qing导入,初步感受我国民居的魅力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图片)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居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民居

  师:本课介绍了哪些民居呢?

  默读阅读提示,看本文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读后交流

  二、自学讨论,交流学习所得

  1、下面分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的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交流“客家民居”

  1、小组代表汇报:

  客家民居:方法是①先找出最能反应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②然后深入阅读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客家民居的特点,③最后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① 营垒式住宅

  ② 房屋排列如橘瓣分布均匀,宏伟壮观

  ③ 圆形,按八卦布局排列

  ④ 分配非常平等,不分贫富贵*

  2、作者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的?

  作者采用举例、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

  ①在闽西南和粤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土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

  ②它们大多为三层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圆形围屋的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

  四、交流“傣家竹楼”

  1、小组长做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

  ① 藏在竹林

  ② 傍水而居

  ③ 树满寨,花满园

  ④ 外形别致美观,

  ⑤ 结构简单,美观,宽敞通风。

  ⑥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是傣族文化的象征,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2、比较一下两篇文章表达方法的异同

  ① 两篇短文都把民居的特点介绍的鲜明生动,就像亲眼目睹一样

  ② 两篇短文都先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每一种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形成的原因。

  ③ 两篇短文的开头不一样,给读者的感受不同

  ④ 都运用了很多的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列数字等

  五、交流收获,总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六、交流搜集的民居资料

  七、课后作业

  学习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写一处景物或者建筑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学习并积累“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情感目标

  了解祖国各地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领略各族民情风采,感受祖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三、能力目标

  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

  2、老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如,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上海石库门房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师: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湾,有间温暖舒适的房子是温馨家庭必不可少的。我们老百姓都很重视建房买房,成家立室。我们同学们大多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从小见到的都是用钢筋水泥砌成的,都是方方正正造型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我们可能都很少见到其它样子的房子。我想同学们肯定都很希望去世界各地看看别的地方的房子是怎样的吧?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其它地方其它民族看看各式各样的民居,好吗?(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蒙古包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师:客家,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中国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这两个民系民族都是具有显著特征的,它们的建筑很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韵味。现在我们就来初步快速地读一下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要把课文读准读顺,把不懂的字词句找出来,同时带着“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去默读课文。

  2、老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认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三、详读课文,体会民居特点。(15分钟)

  师: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重点阅读客家民居部分,一个小组重点阅读傣族竹楼部分,我们读的时候要充分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我们先在各自小组内读读议议,再相互交流,补充。读完后要回答如下问题:(出示课件)

  1、客家民居以及傣族竹楼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

  2、读客家民居部分,说说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3、读傣家竹楼部分,说说傣家竹楼有何与众不同的地方。

  四、深度研读,体会说明方法(15分钟)

  师: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我们已经认识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色和感受了它们的文化内涵。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再次认真详细地阅读课文,这一次读,我们要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同学们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五、角色演练,做做小导游(5分钟)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我们也知道课文是怎样运用各样说明方法把它们的特色和风情生动详细地介绍给我们了。假如我们是小导游,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也同样生动地把它们的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现在就请各小组讨论整理一下意见,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上来当小导游,分别把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说的时候要注意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做得最好。

  六、 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练习册《同步阅读训练》第40页)

  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七、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有防火墙

  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文化特征: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八、 教学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3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随着图片,我们走进了民居的奇妙世界,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有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表现在民居上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2.师: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3.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八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明白了吗?

  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4.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材料特点)是的,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建成的房子非常的坚固,据说,这样的材料建成的房子从来没有坍塌的情况,反而听说地震过后,过一段时间,他们居然自动的弥合了。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个特点概括的很好,还有什么特点?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师: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可见,它的悠久历史,这也正是客家土楼坚固的特点。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出这些特点的?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①列数字-通过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准确)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形象直观)。

  无数的游人参观了客家民居之后,他们都说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一样神奇。

  6.客家人如何用民居来反应出他们的地方文化特征呢?(幻灯表格)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师: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客家民居的体现。这么多人聚居,居然井然有序,毫不混乱。这也是客家先辈对文化的崇尚。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造就了客家民居如此独特的风格。怪不得被誉为是——世界奇葩。

  7.师:“奇葩”如何理解,知道“葩”是什么吗?

  那么奇葩就是——稀奇的 罕见的

  师:那么客家民居就是——罕见的民居,稀奇的民居

  <二>、傣家竹楼

  1、师:傣家竹楼的研究成果来亮亮相。

  环境优美,“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可以看出环境十分优美,看见全部用竹子造成的竹楼看出四周围的环境很优美,一个“绿”字概括了傣家环境的特点。

  2.师:不仅仅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在里面也非常的舒适,惬意。

  这样的建筑又显示出傣家人怎样的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可以看出傣家竹楼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

  3.师:哦,文中有一个词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傣家人的文化特征。“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傣家竹楼的体现。

  师: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大家能从写法上看看作者在描写两个地方的特色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a、相同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都采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手法。

  2、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

  3、两篇短文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b、不同点

  1、开头不同,客家民居是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芭”。而傣家竹楼是写身临其境的感觉。像一位导游,把我们带到了绿色世界之中。

  2、民居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3、结构、建筑的材料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

  客家民居给人大、坚固,材料独特;傣家竹楼给人清新闲适的感觉。  

  无论是哪种风俗,都不外乎像文中提到的,“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他们的祖先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幸福。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

  课后自由组团,推举一位导游,相信在你们中间会出现一位:“客家熟,傣家通”的好导游。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之初我先问了几个学生,他们快速说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和民风民俗,因此,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了解。

  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部分的学习。

  首先我让孩子们扫读写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们很迅速找出了“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奇葩”,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接着,我让孩子们围绕“奇”去体味课文。孩子们从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材料、作用、文化特征这几个方面去认真朗读品味了课文。

  孩子们的观察比较仔细,介绍某个方面的特点比较具体。但是在孩子们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介绍比较枯燥,不能应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孩子们的习作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啊!这个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对于这种说明性题材的文章,如何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是我下一个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3697129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