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通用5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篇1

  课前交流:

  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我姓什么告诉大家。

  师写下“薛法根。”

  师:我叫什么?

  生:薛法根。

  师:好听吗?

  生:好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我就叫我

  生:薛老师。

  一、交流预习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预习了吗?(预习了),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预习内容?

  生1:我查出了不理解的词语。

  生2:我明白了课文给我的启示。

  生3:我解答了课后习题。

  师:那连课后题都解答了,今天来干嘛?

  生众说纷纭。

  师:还有其他的吗?

  师:我最关心的你们做了吗?

  生:课文有关的内容。

  师:我最关注的是你们课文读了几遍?

  生1:两遍

  生2:4遍……

  师: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师:如果课文读4、5遍非常勤奋的孩子,平时学习课文都读4、5遍吗?(没有)那今天为什么读这么多遍?

  生:因为今天的课太重要了。

  师:老师告诉你的吗?预习课文时做到三到,一要认识课后生字,二要了解课文内容,三要试着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查到答案可以写上面;四可以查找有关的资料,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拿出你们的课堂自学笔记本,带来了吗?老师请大家写几个词语?愿意吗?一次说两个词,两个两个的听写。不会写的可以看课本。

  洗澡水   玫瑰花

  机械师   逆时针

  领域

  师:哪三个词语比较重要?不准看课本,回忆一下?

  师:预习时要画一画,抄一抄课文中新鲜的,你以前没有接触的词语,读黑板上的词语,不要拖腔,要读出弹性。

  师:看他写的“械”写对了吗?

  “逆时针”相反的是什么?如果写错了,自己圈起来订正,看这个同学写的三个词语,非常好!全写对了,真不容易,给他掌声。

  师:我们同学都写了哪些词语?(交流)

  生:见微知著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齐读,你们一个一个读,一个词一个词的读,突出真理,再读。这篇课文是作者?写的?

  师:有人说了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并且说这个观点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

  生:(纷纷答)相信!

  师:无论谁说这句话都是真理,我们都要怀疑,看看这句话,你们有问号行吗?98个、101个行吗?

  生:我写100个问号,就会出现真理吗?

  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100个问号之后,之前不行吗?

  师:我们有这些问号,不断追问,你就离真理不远了。

  师:做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这个观点提出疑问。对这句话,作者怎么说?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这句话理解吗?(问一生,生胆怯不语)问其他同学:理解吗?

  又问此生:理解吗?

  生:不大理解。

  师:在这里老师提一个词,“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师:太阳每天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下,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这些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师: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没有问号了!“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不问不知道——

  生:一问吓一跳。(众大笑)

  师:你吓什么呀?那叫——问了才知道!(众笑)问号才能变成感叹号。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生:“?”表示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表示最终找到的真理。

  师: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但是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课文详解》里看到的。

  师:书上写的是别人的理解。你的呢?

  生:这样说感觉很新鲜,也很简单。

  师: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观点。说得多好啊!新鲜,简单!把一个真理说得那么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生:(齐读)

  师:刚才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是“一百个”真理呢?99个不行吗?101个也不行吗?

  生:“一百个”并不是真的是100个问号,而是说很多问号,无数个问号。

  生:“一百个”是形容有很多很多问题。

  生:“一百个”是说真理的发现过程是很长的,要经过艰苦的探索。

  生:“一百个”是指那种不断探索的求真精神。

  师:说得都有道理!“一百个”不是实指,而是指真理的发现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发问、探索的过程。比如“这件事交给我,你放一百个心吧!”是不是一定要正好放一百个心?

  生:不是!是指绝对放心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篇2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在文章开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洗澡水的漩涡方向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紫罗兰溅上盐酸的花瓣会变红;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更详细具体地说一下?

  生: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件事是波义耳发现石蕊地衣遇酸会变红、遇碱会变蓝;第三件事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睡觉时眼珠转动是正在做梦。

  师:大家仔细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学生读课文,思考。)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发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话。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学生齐读句子。

  师: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换言之——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请同学们再读句子,想一想:这里的“?”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最后找到的真理。

  师:谁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发现的现象,不断的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师: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

  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著名的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现在的高层建筑顶端都装有避雷针,它将电流引向自身,并使它安全泄入大地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生: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生: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功能电报机,一个偶然的故事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发出了声音,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了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大开,成了电话的专利人。

  生: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理出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师: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根据蝙蝠的嘴和雷达,根据鲸鱼的外形发明了轮船,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前提条件是——?

  生: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这也是说课文中的哪句话?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你现在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师:对,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正像华罗庚说的:

  出示: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齐读句子。

  师: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生: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生:科学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要不断思索,才有可能找到灵感。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证明。

  师:这样的文章叫论说文,也叫议论文。我们曾经学习类似体裁的文章是什么?

  生:《为人民服务》

  师:这两篇虽都是议论文,但写法也有不同。本课通过列举事例说明,以后我们写议论文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师: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敞开心扉

  不要让你的心灵总是戒备森严,拆除墙壁迎接阳光,那就连冬天也是暖融融的。

  一个人种了一棵桃树,果实成熟了,他摘了下来,把它送给邻居品尝。一个经商的邻居吃了,一定要付给他钱。妇女和孩子都不要,还用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警惕目光看着他。惟独一位老人收下了他的桃子,还感激地对他说:“谢谢”。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懂得吃桃子的人。看了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很可笑。可是再想想,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我们身边多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虽说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许多时候,别人向你展现的是心灵的闪光,人性的善良,是爱的阳光。有这么一个故事:兄弟俩住在阁楼上,由于年深日久,阁楼十分阴暗。他们看见外面的阳光扫进来的“好主意”。虽然他们很用心地把外面的阳光扫到簸箕里,可阳光一到阁楼上又消失了。他们没有放弃,可一切都是徒劳。这使他们困惑不已。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母亲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如果只是刻意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给予你温情,那么你永远难以获得那丝温暖。事实上,只要将自己封闭的心门打开,首先付出一些爱,给予他人一些温暖,那么你就同样获得了温暖,得到了那一丝阳光。

  只要你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就能够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在你抱怨这个世界如此冷漠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觉得世界冷漠,很大程度是因为你封闭自己的心,拒绝感受人间温情呢?

  师: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生:只要你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就能够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师:我们已经学了两篇议论文,又听读了一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写一篇论说文。

  师:这次写作很简单,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写法写一段话,要求: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观点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善于思考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研读文中第一个事例,感受追根求源,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初步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探究并学习作者由“问号”-“过程”-“真理”表达特点.

  一、导入

  1、小实验

  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必须用敏锐的眼睛观看,用睿智的心灵去倾听,用聪慧的脑子去思考。行吗?那好,请看老师在这水槽里装了些水,这儿,还有两个小瓶,里面一个是洗衣粉浸液,一个是食用酸醋.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液体,有颜色吗?(没有)老师可有办法,让它们变出颜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变红),这还不够,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搅匀(使水槽水恢复无色.)

  师:从你们“哇”的一声中,老师知道你们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师板书: “?”那谁来?(指名提出问题)

  师:你们真是好问,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书: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来写一写,提示“诞”字的写法)

  师:一百个问号,老师就要写一百个吗?这一百个代表什么?

  生:不要写那么多,这一百个代表的是很多,许许多

  师:对,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

  2、今天我们就与作者叶永烈一同走进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许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决你们心中的疑问。

  (提示读课题,没有拖腔拖调的感觉,要紧凑,干净利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默读课文,想想本文有写事吗?如果有的话,写了谁的什么事?

  老师巡视,在1-2分钟时,相机表扬,提示学生在文本上做批注.快到时间后,师:同学们咱们到了高年级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下,纷纷做批注,和快速阅读.)

  学完后,师:大家做得非常好,默读不仅有一定的速度,还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呀!这种边读边在文中作上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书读得怎么样呢?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生字情况.

  2、检查生字: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领域、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追根求源、

  ⑴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一个词读两遍.边读边正音,然后齐读

  师:瑰,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单独读第一声

  生在老师带读后,齐读词语

  ⑵了解“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的意思

  师:什么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呢?

  生:“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还能找到还能成对的。

  师:独就是?

  生:一个

  师:偶就是?

  生:两个.

  师:虽然单个很罕见,但偏偏有成对的,那你能不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1: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可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也发现紫罗兰会变色,这真是无独有偶.

  生2:虽然这是宝玉,可是这也是无独有偶的.

  生3:他是光泽人,我也是光泽人,这真是无独有偶.

  师: 你们观察一下“无独有偶”这个词很有特点,“独”跟哪个相对?

  生:偶

  师:“无”跟哪个相对?

  生:有

  师:很有特点嘛,你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

  生1:天高地厚、大惊小怪、前因后果

  生2:七上八下、先苦后甜

  师:看来你们平时有丰富的积累,我们说厚积才能薄发呀!那么另外一个词什么是“见微知著”?

  生:遇到事情的苗头,就能预知事情的发展趋势.

  师:科学家探求真理就必须要有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点指导书写:“逆”“械”

  师:在这些词中还有两个字老师想提醒大家,一个是机械的“械”字,

  这个字的右边是一个"戒"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师:还有一个“逆”字,它是半包围结构,请跟老师写.你们记牢了吗?

  生:记牢了.

  3、读后,我们显然知道,这篇课文也有写事.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篇课文中的写事,与我们以前写事的文章一样吗?它有没有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生:没有)有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文而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事例,就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读(课题).为了证明这个重要观点,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那我们按顺序来说说都写了谁的什么事呢?

  4、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水的漩涡紫罗兰变色  眼珠转动)

  生1: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生2: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紫罗兰遇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生3:奥地利医生由儿子睡觉眼珠转动,发现睡觉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前面几位同学用精炼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虽然三件事发现的现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但这三件事都说明了一个观点.(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他们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板书:横线和叹号)

  5、这里的“?”号和“!”号,它们代表的是什么?“拉直”又指的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呢? 此时在你的心中也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么我们就来通过学习第一个事例来解决你心中的疑问,把它拉直变为叹号.

  三、精读事例,感受精神

  1、(看大屏幕)根据表格,我们看看谢皮罗教授,从普通小事中,看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探索,最后找到了什么真理?下面同学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发现答案的.

  人物 

  看出的问题 

  探索过程

  找到的真理

  谢皮罗教授

  很多同学能边读边动脑,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2、反馈:

  ⑴谢皮罗教授从洗澡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问题?

  生1:“每次……总是……”

  师:谁还能读读?

  生2:读“每次……总是……”

  师:谁还想来读读?

  生3:“每次……总是……”

  师:你们听出了没有,她哪两个词读了重音?全班齐读,

  生:每次、总是

  师:那我作一起来读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谢皮罗教授他实验了很多次.

  生2:谢皮罗教授他对身边的事观察的很细致.

  师:你从哪个词中知道他观察的细致,是因为他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生:敏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篇4

  一、导入课题,理解“真理”。

  师:老师这儿有几句格言想送给大家,谁来读一读?

  出示: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失败乃成功之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师:这几句格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生:

  师:除了这些格言,你还能说出一些吗?

  生:

  师: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真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为我们的人生导航。

  师:同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十课的课题也是一个真理。谁来读读这一真理?

  生:

  师:你似乎对它还有怀疑?再读。(学生读的响亮有利)既然是正确的道理,咱们就应该读的理直气壮。

  二、学习文本

  1、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师: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试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生: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生: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生: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比较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

  师: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我看到有很多同学都在课文中做了批注,发现了这三段话中的很多相同点,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进行课堂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发现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都是在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这三个事例讲的都是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师:同学们很快就找出了这么多相同的地方,接下来咱们尝试给每段话划分层次,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有没有人能把他们的相同点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认为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生:通过刚才的划分层次,我发现这三段话的写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师:你很会读书,而且善于发现,概括的也很清楚。

  3、理解课文第二小节

  师:其实这样的共同点,课文的哪一小节为我们作了总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生:(请学生读)

  师:这里的“?”号和“!”号,它们代表的是什么?

  生:科学家的疑问和寻求到的真理。

  4、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

  师:从疑问到找到真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长途中寻找到真理?你能透过事例中的语言文字找到答案吗?找找看,看看三位科学家靠什么找到了真理。

  板书:?                          !

  生读书

  师:你找出了哪些词句,你觉得他们找到了真理,凭借的是什么?

  a、见微知著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敏锐地注意到……

  (你是从“敏锐”一词,体会到谢皮罗教授的善于发现,敏锐的观察力,对吗?请你再读这句话,把你对这个词的体会读出来)

  师:洗澡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谢皮罗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种本领就叫——见微知著

  师: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隐约的现象中,看到它的实质,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同样在波义尔和奥地利医生身上找到吗?

  ……波义尔立即敏感的意识到……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读出对加点词语的体悟)

  师: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b、不断发问、独立思考、追根求源

  师: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他们发问的句子。

  ●这是为什么呢?

  ……

  师:那一连串的疑问其目的是为了——用文中的一个词:追根求源,或者说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发问的过程也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过程,(板书:追根求源 独立思考)

  咱们跟随着这些科学家一起发问,一起思考,一起追根求源,请齐读这些发问的句子。

  生读

  师:一个微小的细节,仿佛就是一颗石子,在科学家们的脑海中激起层层涟漪,产生了诸多的奇思妙想,当他们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时,他们该是多么?——兴奋、激动、高兴……

  师:你就是谢皮罗,兴奋的问自己吧!

  生:

  (师:你就是奥地利医生,你会怎样地问自己?)

  c、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生:我觉得他们都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找到真理的。

  生:他们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最终找到真理。

  师: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谢皮罗?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我听出来了,你强调了“紧紧、反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这样突出了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

  (很好!你再读)

  师:波义尔是怎样做的?你找到的句子是?你读这句话你准备强调哪个词?

  这一奇怪的现象……许多实验。(强调许多)

  (真好!你读)

  师:谁来说说那位奥地利医生?

  他百思不得其解……

  师:“百思”说明他想的——很多很多,可是没有找到答案。是放弃还是继续研究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

  生:

  师:他会坚定地对自己说?

  生:

  师:看来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就是要?

  生:

  师:其实呀,科学并不是那样神秘莫测,真理也不是遥不可及。

  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当然……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请学生读并说说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5、领悟“!”所蕴涵的情感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感叹号“!”,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他散发着温度,洋溢着情感,你感觉到了吗?(科学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师: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当他们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过的历程时,他们激动地、骄傲、兴奋……对世人说(指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也坚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交流类似谢皮罗、波义尔、奥地利医生这样的事例。

  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不断发问+追根求源+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     ------------------------------------------→         !

  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篇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议论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大家齐读课题。对于这样一个真理,一个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还记得是哪三个事例吗?

  生: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

  师:那么你们以上这三个事例是不是充分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一下这三个事例,揭示出这些事例背后隐藏的奥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事例。谁读读?

  (学生读课文。)

  师:文章在前面说,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谢皮罗教授也不例外,那么他从洗澡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问题?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时候,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每次……总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时他都要观察。

  师:每次都观察,每次都看到的情形都一样,于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板书“?”)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他是如何解答这个问号的呢?

  生: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两个关键词理解这句话?

  生:紧紧、反复。

  师:对,就是这两个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谢皮罗做了很多次实验。

  生:我觉得他有认真钻研的精神。

  生:他不找到真理决不罢休。

  师: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研究之后,谢皮罗终于解开了心中疑团。1962年,他发表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谁来读读?

  生:他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师:具体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师:同学们,谢皮罗教授所生活的美国位于哪个半球?

  生:北半球。

  师:对啊,可是他对洗澡水在南半球、在赤道的旋转情况也了如指掌,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他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是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之后他终于把 “?”拉直变成“!”(板书“!”),找到真理。

  师:谢皮罗的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

  生:完全正确。

  师:他找到的就是真理啊!可是在这之前,又有谁曾想到洗澡水的漩涡竟然和地球的自转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同学们,记住他吧,从洗澡水的旋涡中找到真理的——谢皮罗(板书) 。也许谢皮罗的发现让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是像这样的稀奇事啊不止一个,还有和他配成对的呢,用一个成语来说叫做——

  生:无独有偶。

  师:完全正确!我们来看第二个事例。

  师:谁来读读?

  (学生读课文。)

  师:说说吧,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做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生: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变成了红色。

  师: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师:他追问了吗?读读。

  生: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我们看,他由紫罗兰想到别的植物,由盐酸想到别的酸,进而想到对化学研究的意义,他是在用丰富的联想力进行不同于常人的深邃的思索啊。一连串的问题给了他科学研究的强大动力,促使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终他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谁来读读 ?

  生: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师: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偶然的发现竟然为人类科技的进步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也记住他吧,石蕊试纸的发明者——波义耳 (板书)

  师: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也是最有趣的一个事例吧。同学们,请你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然后用我们研究前面两个事例的方法弄明白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

  (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位奥地利医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谁来试着说说?

  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们由此产生疑问: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反复的观察实验之后他终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结论的获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他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生:书上说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了找到答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啊,太不容易了!

  师:我们看,他都以谁为实验对象?

  生:儿子、妻子、邻居。

  师:再想,他的研究要在什么情况下进行?

  生:别人睡觉的时候。

  师:也许是在让人昏昏欲睡的中午,也许是在寂静的夜晚。当别人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他却开始了反复的观察和研究。想象一下,他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或者说阻力?

  生:太困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生:被观察的人突然醒了,吓他一跳。

  生:别人说他是疯子, 精神病。

  师:是啊,这些都有可能出现,或者还有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麻烦呢。可是所有这些都没能阻挡他探求真理的脚步。虽然他没有留下名字,可是我想你们一定却深深地记住了他,对吧?说说吧,你记住了他的什么?

  生:坚持不懈地实验和研究。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生:记住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同学们,记住他吧——一个可爱的、可敬的奥地利医生。

  师:刚才,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了作者用来证明真理的事例 ,比较三个事例,你发现了什么?谈谈吧!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就会把所有的问号拉直,找到真理。

  生:只有反复实验、反复研究才能找到真理。

  生:只有把所有的疑问解决掉才能最终找到真理。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课件: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板书: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师:仔细看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按收获从小到大排列。

  师:我任意换位置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这样的排列,符合人们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揭示了人们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来自于细小的发现;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最终找到真理。(板书“问题”“真理”)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有吗?说说吧。(随机板书科学家的名字)

  生:牛顿……

  生:瓦特……

  生:伽利略……

  师: 同学们,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牛顿、瓦特等等众多的科学家用一个个不争的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再来对比科学家们成功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发现的问题虽然不尽相同,可是他们解决问题,找到真理所需要的条件却是惊人的相似。你觉得他们都是靠什么找到真理的呢?

  生:坚持不懈的研究。

  生: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实验和研究。

  师: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谁来读读?

  师:仔细读读,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

  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师:是啊,你们看: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解答了——

  生:若干个问号。

  师: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

  生:找到了真理!

  师:哎呀,这是在说哪句话啊?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对啊,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

  生:相互照应

  师: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 有准备的人,给那些 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如果理解起来有困难,还可以求助周围的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

  生:一边读一边思考、讨论。

  师: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

  生: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要想产生灵感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从细小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生:懒惰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科学的灵感。

  生:那些坐等机遇降临的人,那些只是空想而不着手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人,永远也不会产生科学的灵感。

  师: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你觉得谁是这样的人?

  生:谢皮罗是这样的人,波义耳是这样的人,奥地利医生是这样的人,牛顿、瓦特、伽利略等等也都是这样的人。

  师:你觉得他们为了发现真理都准备了什么?

  生:准备了知识。

  生:他们准备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能力。

  师:同学们,也许你们已经感觉到了,在科学领域的偶然之中,其实隐藏着必然。抓住科学领域的“偶然的机遇”,化偶然为必然,那就是把一百个问号拉直,找到真理!同学们,如果给你一个偶然的机会,你会不会紧紧地抓住它呢?

  生:会!

  师:瞧,我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奇妙的自然现象。(课件出示:苹果叶圆果实圆,香蕉叶尖果实尖,鸟喙长腿也长,喙短腿也短。)

  师:自己读读。

  师:你们想问什么?

  学生提问

  ( 板书“?”)

  师:同学们,看,每一个问号后面都有一个我们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是,我希望,也相信你们也能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探索下去,直到把所有的“?”拉直变成“!” 最终找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同学们,最后,我向你们推荐一本书。 《科学机遇故事》(站在巨人肩上)  (出示课件) 内容提要  本书编辑了因偶然机遇引出的几十个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故事。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有所发现,有所建树。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生物、农业、工业、日常生活、地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

  问题                                    真理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3910129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