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精选9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从而受到教育。

  一、自主学习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交口称赞:

  闻名遐迩: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看看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请划出有关语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资_料_来 源_ 于 flash 课 件资 源 网 )四、课堂检测

  1、拼一拼,再组词。

  zǎi( ) zhēng( ) xīng( )

  载 挣 兴

  zài( ) zhèng( ) xìng( )

  chōng( ) qiáng( )

  冲 强

  chòng( ) qiǎng( )

  2、选择适当的意思把序号标在括号中。

  a 用鼻子嗅 b 听 c 有名气 d 消息

  1)我每天晚上都要看电视新闻( )

  2)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 )

  3)我刚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

  4)闻此言,他的脸一下子红了(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景象 ( )地捕捉 ( )地搜索 ( )的工作

  ( )地呐喊 ( )地救援 ( )的防弹服

  ( )的时间 ( )的交流 ( )的因素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学习重难点

  提高默读能力,初步体会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搜集与地震有关的资料。

  学习时间

  一课时

  课     前

  学案自学

  (一) 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大声读课文,读完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的是(       )年(  )月(   )日(    )时(   )分,非洲国家(            )发生(     ),中国派出了(      )帮助(      )的事。

  (二)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2、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一读。

  课  中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 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写的是(       )年(  )月(   )日(    )时(   )分,非洲国家(            )发生(     ),中国派出了(      )帮助(      )的事。

  3、交流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交流自学提示2、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一读。

  二、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 小组展示读课文情况

  2、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写的是(       )年(  )月(   )日(    )时(   )分,非洲国家(            )发生(     ),中国派出了(      )帮助(      )的事。

  3、展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展示自学提示2、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一读。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2003年____月____日19时45分,____________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__________,中国政府立即派出由30人组成的____________。这件事表现了我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_________。

  课     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3

  文本解读: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6册第28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创设情趣,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预习了课文,能用一个词儿来评价一下这支队伍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真棒”)

  2、地震是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具有毁灭性的,请同学们看——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贵有疑。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环境险恶,感悟队员迎难而上之棒。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指读。读得多动情,透过你的声音,我的脑子在演电影,看到了一些东西,听到了一些声音,闻到了一些味道。你们呢? 这样的场面找个什么词来形容?(景象悲惨)

  2、再读,读出悲惨的语气。听了你声情并茂地读,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看这句“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环境险恶)

  3、齐读。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啊,在这种情况下,谁出现了?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替灾区人民用“感谢”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小结:你们也很棒,你们能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去看,去听,去闻,还动脑去想,这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三、(铺展)爱心行动,感悟队员人道主义之棒。

  1、(自主、合作)细细品读2——3自然段:抓住描写队员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句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写写批注。

  2、(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句子: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此处可抓住2200,10000,30,对比,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较两个句子,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此处课件出示)

  1)、抓住两个“有的”,感悟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

  2)、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谈感受。(人道与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近一步感受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

  ( )搜索( )捕捉( )剪断 ( )搜寻

  3、课件展示一组真实的救援图片

  (启发谈话:扣住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延伸课文内容,感受救援队员对灾民无微不至的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4、整合文本,层层深入

  默读《海啸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2——3节,深入感受救援队的英雄事迹。

  可结合语句谈新了解,新认识。如:处理遗体,传染病,吃饭,喝水。

  小结:肯牺牲自己,是由于心中有爱,爱能够战胜一切!替灾区人民用“感激”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当中的情感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三、(收关)交口称赞,感悟队员高超技术之棒。

  1、板书“交口称赞”请学生围绕词语提问,如:词义,称赞原因,称赞的内容

  2、结合语句,学生谈称赞原因,对“闻明遐迩”稍做了解。

  3、交流:人们交口称赞的仅仅是这条犬吗?

  4、小结:这条狗是队员们的搜索工具,只有这么优秀的队员才能训练出来这么优秀的狗。让我们体小男孩的亲人用“感恩”的语气三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提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平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中阿两国友谊的使者回来了!我们都在机场迎接他们,你们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五、搜集最近印度尼西亚地震有关资料,同学之间课间交流。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4

  一、教学名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小学语文三年级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19人,男生17人。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本学期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小学生。

  三、教学内容分析: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本文由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富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四、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五、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六、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看课件金华新闻综合频道的广告──请支持国际救援。结合课前收集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

  2、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生齐读──(生自豪地齐读)

  4、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杰出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

  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再读课文,品析、体会、感悟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⑴ 了解救援队的“处境”:

  出示: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生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① 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 分析朗读感悟:

  想想哪些是重点词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③ 教师小结。

  ⑵ 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反复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的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读课题。

  ⑶ 感受搜索犬的“超强”,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① 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 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 推荐代表说。

  八、课堂练习: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九、作业安排:

  教学延伸

  2003年月日12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5点燃8分,(北京时间9点分)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古城地区当天早晨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伊朗地震灾区的亚洲救援队。一到巴姆市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顾不上休息,就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12月28日夜。

  2004年12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夺走了10多万条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马上进行人道主义援助,那段日子,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国救援队中,他们搜索和处理的遗体人均数是最多的。

  十、 附录:

  课前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十一、 自我问答:

  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本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以求达到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本设计还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以新闻、广告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5

  “指导-自主学习”课题提出: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下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教学反思,也是我在课题研究中走出的稚嫩的第一步。

  四川的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每节课前五分钟,都是我们关注新闻,汇报所感的时候。震中说:"我知道有个出生的婴儿的名字和我差不多,叫震生.那是五月十二日夜,一个小生命在成都新光华街边临时撑起的帐篷里呱呱落地,这个诞生在四川地震首夜的小男孩,取名“震生”,在一群白衣天使守护和陌生市民的关爱中,度过了他降临人世的第一个夜晚.“震生”的第一个夜晚,充满了温馨和关爱,也是成都市民在四川大地震首夜的一个缩影。在成都新光华街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住着四十多个产妇和婴儿,为了她们的安全,看护室和手术室搬到了街头。医务人员从十二日下午地震发生后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震生”的平安降生,给医务人员带来一丝欣慰。孩子的父亲说,有这么多人的照看,孩子生下来了,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就叫他“震生”吧。"

  苏婕拿出了她的日记本:令我感动的是献血的场面.地震首夜,是一个不眠夜。街头多个献血点,仍然是排了不少市民。在四川省地震局对面的林荫街武侯爱心献血屋,献血者络绎不绝。不少市民都是晚上看了电视听了广播,听说灾区急需大量血液赶来的。献了四百毫升鲜血的田先生表示:“这是我的责任,我认为献点血能够救活多一个同胞,是我应尽的责任。”

  "从孩子们动情的描述,翔实的数据,感人的细节中,我知道有一种情感在他们胸怀激荡:那就是关爱。大家都记住了总理的那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倍努力。”我把用短信向红十字会捐款的号码写在了黑板上。这时,宇轩递上了一份报纸,几张网上下载的资料:

  北川中学,地震造成大楼倒塌,上千师生被埋,已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300多人。5月14日新华社电讯这样描述:“救援人员不断向废墟下喊话,提醒被掩埋的师生保持沉着,保持体力。说,这很好,要让他们知道有人正在救援,可以树立信心。环视四周倒塌的教室,神情凝重地说,现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救人。”

  面对灾难,最让我们悲伤的就是孩子的死伤。《都市快报》《新民晚报》等诸多媒体都以整版篇幅报道学校受灾、抢救孩子的情况。北川中学约1000名学生、绵竹约700名师生、什邡300多名学生被压在废墟下;青川县木鱼镇中学400余学生伤亡、都江堰聚源中学至少已发现100余具遗体;绵竹市遵道镇一家幼儿园有50多名小孩死亡……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极其脆弱的,而幼小的孩子更为脆弱。面对整幢教学楼坍塌、整班整班学生被埋,哪怕铁石心肠的人都不能不潸然泪下。

  可灾难中的孩子多么纯真可爱!有位叫邓清清的女孩,在废墟下面对死神,还打着手电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还有位小女孩青青,被埋20小时后救出时,救援人员用瓶盖小心地喂她喝矿泉水,渴极了的她一着急从口袋里掏出2元钱,说:“叔叔,我买一瓶水行吗?”面对这么可爱的孩子,哪位救援者不动容。在绵竹一学校的救援现场,废墟因余震移动,随时可能坍塌,当下令撤出时,一位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这就是庇佑我们的孩子的最可爱的人。

  孩子们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于是,我决定提前上《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因为,此情此景,感同身受。于是,我将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地震和四川大地震进行了对比和改写。

  一、教给方法,读懂课文

  我先介绍了本课的文体:“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今天大家要学着当小记者,模仿本文,把四川的抗震救灾用通讯的方式写下。我们先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阅读课后资料袋,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救灾的事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2、读短文,找一找,中国救援队的“秘密武器”有哪些?

  二、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相关链接:在绵竹一学校的救援现场,废墟因余震移动,随时可能坍塌,当下令撤出时,一位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这就是庇佑我们的孩子的最可爱的人。

  3、引导升华。

  爱是相互的,现在我们遇到困难了,别的国家又是怎样帮助我们?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四、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本次四川大地震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2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齐:中国救援队,真棒!)

  五、仿写练习

  模仿本文,把本次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写成一篇通讯。

  此时,背景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天佑中国!人佑中国!欢乐时我们同微笑,悲痛时我们同忍受。为了地震灾害中受伤受难受苦的人们,为了依然在废墟中顽强生存的同胞,让我们有一份心,出一份力,“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6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看完后,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很快就点到课题了,这个环节感觉还比较自然,然后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了救援队,之后引到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总是不能抓住主要的来概括,似乎想把整篇文章都复述下来,所以我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堂课,我想抓住一个问题展开,第一范文网际救援队队员救助行动中,哪些表现让你很感动,说说你的理由,原以为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贯穿课堂,没想到这个问题似乎仅仅是为几个优等生设计的,有些失望。课后,想想是自己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这个问题可以这样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后,抓住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就可以了,学生不一定能答得面面俱到,我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春天让人感觉慵懒,做什么事都想慢上几个拍次。昨天晚上,终于想好了就上这个课文,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上?回顾今天的实践活动,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

  1、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引领。比如说:让学生找有关救援队员的动词,并能用上形容词等,这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我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并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多角度训练,多元思考。但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遇到与设计相左的时候有点慌乱,并因为自己的引语不够精炼导致时间拖沓,朗读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使整堂课缺少了那么点色彩。

  2、注重拓展练习,课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如有《海啸后的中国救援队》、《地震后的救援》等通讯类文章,一直难以取舍,后来选取了08年汶川地震的三则长短不一的通讯稿,让学生来读,训练默读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反馈情况比较好,最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主题“大爱无疆”,在此充满激qing地朗读了课题,情感深化。觉得这一块还是比较成功的。

  3、整堂课的设计朱饶围绕线索“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展开的,上课之后发现,设计的时有些茫然,把悲惨景象先给提取了出来,其实应该渗透在内部消化学习,这样的教学会更无痕些。以后会继续努力,平时能精心备课,把家常课也上出自己的味儿来。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几张图片,是四川地震中救援队积极应战的场面。这样课文内容很快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课堂上我把讨论重点放在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上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提提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疑问产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提出了一些问题:①中国国际救援队靠的只是他们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来救援的吗?②我从电视报道里看到,救援队员都会拿着一些救援工具开展救援工作,我想知道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哪些救援武器?③我们中国国际救援队除了书上提到的,还参加过哪些救援任务?我借机告诉中国国际救援队确实还有他的“八大秘密武器”,鼓励他们课后去查阅有关的资料,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引领学生作深入地探究学习。

  课后提问可以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看问题。学生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有问题都可以提出,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质疑的途径,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这时的提问一般经过深思熟虑,能较准确地指出问题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拓宽导创,打破了盲从迷信书本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突破了常规和经验的禁锢,拓宽了学生多向思维的空间,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个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实施认真、忘我成功的救援经过。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写的文章,所以文章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来弄明白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实经过,诵读感悟,来升华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叹之情。最后以我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结束全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感情,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太多,放的太少。学习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做为教师要给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失败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成功的学习硕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二、学习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 阿尔及利亚的地震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找出句子读一读

  2、这次我们中国的四川也发生了8级地震,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中国国际救援队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帮助,让阿尔及利亚的人民如此感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① 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

  ③ 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④ 反复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国际救援队救灾的有关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5、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三、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四、拓展阅读,结束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在阿尔及利亚的这次地震中,一共36支救援队参加救援,只有2支救援队救出了幸存者,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他们是依靠什么来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的呢?请大家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法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四川汶川地震入题

  师:转眼间,又快到5月12日了。这个惨痛的日子,想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曾忘记吧?让我们回首那惨痛的经历。(播放幻灯片)

  2、引入资料,揭题。

  但苍天无情人有情。在这危难的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挺身而出,与同胞们同患难。国际友人们也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的手。请同学们自由读资料(一),边读边勾画出我国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援助?可与同桌相互交流。(师指名)从这些援助中可以看出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板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生齐读)

  二、新授:

  一)初识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哪些同学课前了搜集了他们的资料?(指名)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2、引读课题:这么棒的一支队伍,我们该怎么读出对他们的尊敬呢?齐读课题。

  二)走进中国国际救援队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我们用一种好方法来读这篇通讯——跳读法。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就放慢节奏仔细读,不太重要的内容就快节奏或者跳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找到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

  1)了解救援队的“处境”:

  出示:“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

  方法:自由读---谈感受---齐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个片段,说说队员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指名)

  (此处发散学生思维,可能会遇到余震、病菌、食物不足)

  师:随时可能遇到余震,随时可能感染上病菌,甚至可能面临着吃不上饭的危险,他们害怕吗?他们身上具备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板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

  想一想,要想读出感情,你会抓住哪些词语呢?(指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么恶劣的环境,我们的救援队有没有迟疑?(没有)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速度非常的快。(板书:速度快)这么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体会救援队“真棒”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方法:自由读,画-----说------齐读

  ①自由读,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

  ②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幻灯出示)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____________。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____________ 。

  当____________,他们在想____________

  师:救援队用声波探测仪搜索缝隙,用液压钳剪断钢筋,充分显示出了他们救援技术(高超)。(引学生说,师板书:技术高超)我们为拥有这么高超救援技术的队员们而骄傲,我们会自豪的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我们齐读这个段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骄傲与自豪。(齐读)

  ③联系当时环境再一次感受:

  出示:“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师:34摄氏度时,你在干什么呢?队员们又在干什么呢?他们在与什么做斗争?

  (此处可引导学生发发散思维“时间、灾难、生命、死神等等。)

  多么可敬的救援队,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吧。(读毕)了解了救援队这么了不起的品质,同学们,你想亲眼看一看他们在救灾现场的身影吗?(幻灯出示救灾图片)

  引:面对这样的救援队,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衷心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3)感受搜索犬的“超强”:

  过渡: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①自由读读课文,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②生默读课文第四段,划出相关句子。

  ③同桌练说故事大概。

  ④推荐代表说。

  三、资料链接: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秀事迹

  师: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在其他地方,其他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还救助过哪些国家呢?(指名)

  3 开拓视界,深化主题

  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去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国家救援队的帮助呢。(放视频)。我国汶川地震能得到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久远,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样的理解帮助,就叫做国际理解、互助。我们优秀的中国救援队,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国际理解、互助。

  四、作业

  作业超市:1、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国际救援队间互助互救的事迹。

  2、以三年级中队的名义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速度快

  中国国际救援队  →援救技术高超     真棒

  ↘不怕危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吗?(学生回顾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是啊,去年的今天,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69225人死亡,374640人受伤,它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学们,当地震发生以后,你们想想,那里的人们最希望什么?(得到帮助)是啊,在那场大地震中,出现了许多救援组织和自愿者,其中就有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我国的国际救援队到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的地震灾区救援的真实故事。

  板书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齐读课题,质疑,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什么课题要加标点?

  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内容):2002年初,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成立了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支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程兵部队、医务人员组成,共200多人。他们配备了一流的设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笔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交流回答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填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感悟。

  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文字,理解体会。

  文字1: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灾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自由读,从中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速度快     不怕危险)

  (2)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地震发生的现场?(看图片)

  (3)看到这悲惨的场景,你想说点什么?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文字2: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1)自由读,看看队员们是怎么做的?

  (2)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

  当……的时候,他们在想。

  文字3: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学生读,谈感受。

  (2)再读。

  (3)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4)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文字4: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他们带着搜索犬“超强”在废墟中来回搜索。突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不止,大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

  (1)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2)读一读,看看它有哪些不俗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指名说。

  文字5:“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1)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

  (2)再读体会。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解决提出的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有什么疑问?

  3、看课件解决问题。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图片)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你们说是什么?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一下飞机……就赶往

  一下车……就迅速投入

  不怕困难  臭气   高温

  不怕危险 余震

  援救技术高超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4054129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