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月光启蒙>教案

<月光启蒙>教案

酒醒梦一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月光启蒙>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月光启蒙>教案(通用9篇)

<月光启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用心”的学法指导,重点对“歌谣”和“童谣”进行教学,使学生领会“月光启蒙”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通过文本的学习,产生情感体验,懂得从小关爱母亲。

  教学重点:通过对“歌谣”和“童谣”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启蒙”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①齐读课题(指导:月光静静的……

  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月光启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画面][板书]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在皎洁的月光下,在篱笆小院中,搂着儿子给他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2、同学们,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孙友田在月光下受到了怎样的启蒙教育呢?打开书,找一找。

  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轻轻地读,边读边想,有什么疑问?)

  质疑: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怎么就能让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呢?(这个疑问,大家是否有同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板书:飞向诗歌王国?]

  3、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走进母亲唱的歌谣和童谣。

  出示要求:

  (1)“用心”朗读。(将它们读流畅)

  (2)“用心”品读。(可抓住重点词句;可联系上下文;可展开想象)

  (3)“用心”感受。(歌谣和童谣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三个要求有点难哦,同学们怕不怕?)

  (根据以上要求,自学歌谣和童谣,将你的理解和感悟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15:30—15:36]

  二、学习“歌谣”。[15:37—15:52]

  1、谁愿意来读这两首歌谣?(指名读,简评)

  2、读得很流利,但老师感觉好象还缺少了一点什么,这两首歌谣究竟该怎样读呢?文中写得很明白,打开课文找一找。

  3、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学生谈体会:(读的时候要“轻轻的”、“甜甜的”“深情的”“柔柔的”……)

  学生再次练读歌谣。

  4、在月光下,母亲深情地吟唱着歌谣,你们想唱吗?

  (三唱:听旋律在心里哼唱;跟旋律轻轻唱;想象自己依偎在母亲怀里唱。)

  5、多么甜美,多么动听的歌谣啊!前面老师提到过三个“用心读”,谈谈你对这两首歌谣的品味和感悟好吗?(或:你从这两首歌谣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读了歌谣,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三个“用心”

  [母亲爱劳动;母亲爱生活;母亲想通过双手勤劳致富……]

  (注意:要善于捕捉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实时点化:只有用心去读书,才能悟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才能品出语文的味道来)

  过渡:母亲的歌谣中有皎洁的月光,有……同时还蕴涵了母亲对劳动的爱,对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如月光、如春雨,滋润着孙友田幼小的心灵![板书:诗情画意]

  三、学习“童谣”。[15:52—16:00]

  在月光下,母亲除了给我吟唱歌谣外,还给我唱幽默风趣的童谣呢。

  1、出示三首童谣。

  2、告诉老师,你们在吟诵这三首童谣时,有什么发现?

  (①内容非常有趣②形式比较简单,都是以三个字为主③读起来琅琅上口,压韵)[板书:富有韵味]

  3、这么有趣而富有韵味的童谣呀,让我们打着节拍来朗读,好吗?

  4、同学们,当你们快乐地打着节拍,唱着幽默风趣的童谣时,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肯定:童谣让你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板书:展开想象]

  母亲的童谣让我们浮想联翩,也使童年的孙友田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同学们,结合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用心”读书的好方法,懂了吗?

  5、再次出现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小结:①母亲动听的歌谣充满诗情画意,幽默风趣的童谣琅琅上口,富有诗的韵律,在歌谣和童谣声中,我们也不由得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怪不得民歌民谣能引领孙友田飞向诗歌的王国呢!现在这个问题懂了吗?

  ②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就是这样给我以启蒙的,让我们深情地读课题:《月光启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6:01—16:05]

  过渡:和母亲在一起,精神生活是多么丰富啊!可那时我们的日子又过的怎样呢?

  1、出示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分析两个“长”字的不同含义。

  3、是谁创作了这些歌谣?他们想通过歌谣表达怎样的心声呢?

  [在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也把这种爱传递给了我,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可母亲却给了我一个明月星光般的童年。

  五、拓展延伸与升华。[16:05—16:10]

  1、出示母亲年老时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母亲,母亲老了……)

  2、动情解说:在皎洁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歌谣、讲故事,给我唱童谣、说谜语,在母亲的熏陶下,我渐渐长大,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可岁月的车轮却无情的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长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的头发却白了。母亲献出了毕生的爱,自己留下的,只有岁月在她额上刻下的深深的皱纹。更为不幸的是,当孙友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以前的日子那么清苦,而现在日子好过了,母亲却再也感受不到了。在《月光母亲》中,作者这样写到:

  出示文字:“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的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3、同学们,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而此时,老师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千言万语,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带着一份对母亲的深深情结走进母亲心田……同学们,再见……

<月光启蒙>教案 篇2

  19.月光启蒙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悟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的情感。2.理解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含义.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写一段话:表达对自己妈妈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启蒙》。当你再读课题时,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2.    出示图片,师描述图片的内容。问:如果你就是这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温馨、幸福、快乐)3.这个小孩子就是童年时的孙友田,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当时的感受吗?[出示]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个别读,齐读。4.听课文录音感受夏夜的美妙。因此在作者记忆中,齐读。夏夜永远是美妙的。5.文中有一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哪一句? [出示]句子二 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1.  过渡:这就是母亲给我的月光启蒙。母亲唱了哪些民歌、童谣呢?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交流:提倡多形式个性化的朗读)2.  你对民歌童谣有哪些新的了解?(它们明快、流畅、有趣、幽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饱含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多有意思啊!)3.    从母亲嘴里吟唱出来的歌谣又是怎样的滋味呢?(引读: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传  了出来……播放录音。) 听着母亲的歌谣,你想到了什么呢?还像什么?(孙有田和你们一样,他在文中写道……谁来读?)[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1)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妈妈的话为什么用“芳香”?你是怎样理解的?(2)       和风中伴随着妈妈甜甜的嗓音,你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芳香的音韵吗?个别读,齐读(3)       你能把这么美的话记下来吗?学生自由背,个别背,齐背4.    作者的家乡是个怎样的地方?家里的生活怎样?母亲吟唱的歌谣给孙有田的童年带来  了什么?请静下心来默读第5自然段。(1)       默读交流:[出示]句子(2)       这句话中的两个“长”你是怎样理解的?5 .[出示]句子: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听着母亲的歌谣,,“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联系歌谣的内容想)5.     母亲吟唱的歌谣,像月光洒进我的心田,让我开始懂得要爱什么,要喜欢什么,这就母亲给我的启蒙教育,母亲真是我的老师。6.过渡:天资聪颖的母亲除了用歌谣给我启蒙,还用故事、谜语给我启蒙。读一读,想一 像,我从中受到怎样的启蒙?“我”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天空,我可能会想到什么?有好象会看到什么?7.母亲就是用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启迪我的想象。[出示]句子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①个别读,你见过玉石雕像么?②母亲在月夜中,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眼中母亲的样子吗?③学生交流④师:对,母亲是一个朴素的农家妇女,但在作者幼年的记忆中却是最美最美的人。⑤指导读8.学到这,我们对这位母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童年的作者是幸福的,作者满怀对母亲的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1)   生自读。(2)   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课题?(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他们在作者的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有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给了他的——月光启蒙)(3)   齐读。三、感情升华,表达怀念之情。过:正是母亲的在月光下的启蒙,使作者后来成为一个著名作家。1.  让我们来伴着优美的曲子,一起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月夜情怀。齐读全文2.  又读了课文,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3.  是的,美妙的月夜之下,伴着优美的童谣,洋溢着的是母子深情。[板书:情]4.  写这篇文章时,他的母亲老了,已经失去了记忆,她安详地坐在藤椅上,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不知道作者是谁了,也不知道他来干什么。作者用清新的笔调记下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妈妈说点什么呢?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卡片上,送给你的妈妈。 5.  学生交流。五、总结板书设计:                   民歌19月光启蒙       童谣          展开想象的翅膀(母亲)用       故事          飞向诗歌的王国                 谜语

<月光启蒙>教案 篇3

  (课前2分钟: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2、看着这样温馨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课题?齐读。这样听起来感觉好多了。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谁在月光下给了我启蒙?(母亲)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那么,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了我启蒙?请大家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 【板书:歌谣、故事、童谣、谜语】

  4、这些都是民间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去聆听,去感受——

  二、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

  1、师朗读课文:“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夜,静悄悄的,月色多么美,你能把这月夜的美读出来吗?指名两人读。(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沐浴在如水的月色里。)(你的朗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课件播放歌谣】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听了母亲的歌谣,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歌声好像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我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这歌声好像树上的黄鹂在歌唱)

  ①指名读。②母亲是怎样吟唱的?(甜甜的、轻轻的、深情的)

  ③是呀,这就是吟唱。这样的吟唱给作者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的就像是——(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听着这样的吟唱,我们的心都醉了。(因为母亲的歌声特别动听、令人陶醉,仿佛闻到了芳香。)(母亲的嗓音甜美、婉转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让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芳香。)

  ④女生齐读。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的教室飘满了芳香的音韵。

  3、师引述:母亲深情地为我吟唱的这些歌谣,如同春雨点点滋润了我的心田。

  【出示句子】: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指名读。①“混沌 ”是什么意思?(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因为当时的作者还是个蒙童。“豁然开朗 ”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句子读好。

  5、听了母亲的歌谣,作者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呢?自由轻声地读一读歌谣。咱们班哪位同学的嗓音很甜美,请她给咱们读一读。指名2名女生读。

  6、从歌谣中你看到什么?明白了什么(母亲的辛劳、勤劳、智慧、对美好生活十分向往。)

  7、云南云南,彩云之南,那儿有凤凰栖息的梧桐树,有云南典型的建筑瓦屋和楼。歌谣表达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向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谣吧。

  7、那时,我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

  【出示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指名读。

  7、在这句话中,有两个“长”。这两个“长”有什么不同?

  (前:生长。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太高,常会改道。黄河就曾经从作者的家乡流过。由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上黄沙沉积,这样贫瘠的泥土长不出庄稼来。)

  (后:产生。家乡的歌谣正是无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母亲用歌谣把家乡的文化传承给了幼小的作者,使作者的心明朗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母亲培养了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8、所以说——【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就是用这动人的歌谣,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月光下的母亲,还从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母亲是如何用这些民间文学的形式给了我月光下的启蒙?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     学习神话故事部分:

  1、指名读神话故事部分。神奇的故事是如何让作者混沌的心豁然开朗的?(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2、神奇的故事给懵懂的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母亲讲得那么深情,说得那么神奇,此时明月已至中天,

  【出示句子】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①“明月已至中天”说明什么?(夜深了。)

  ②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一想。(美丽、圣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这位蒙童混沌的心真是豁然开朗了,想象力竟如此的丰富。让我们带着对母亲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

  ※学习童谣部分:

  过渡:天空是这样神奇,我们的人间生活也很有趣。

  【出示童谣】

  1、学生自由读 。读后,说说自己的感觉怎么样?(朗朗上口、好听、有趣、节奏明快)

  2、这就是童谣的特点,找出你认为最有趣的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

  评价第一首:你看,勤劳的,吃干饭;懒惰的,啃锅沿。

  评价第二首:多风趣的童谣呀!狸猫可是老鼠的天敌呀!指导读好“下不来——”声音延长。如果我们打着节拍来读童谣就更有韵味了。

  3、听着母亲风趣的童谣,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小红孩。我似乎听到了小老鼠“咯吱咯吱”啃锅沿的声音。)(我似乎听到当母亲说起“小老鼠……”时,作者的开心的笑。)

  4、童谣中有可爱的小老鼠、小狗、小猫,正是这些风趣幽默的童谣让作者对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那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这也是一种启蒙。

  ※学习谜语部分:

  1、你还对哪一部分感兴趣?指名读。你也可以请你的好朋友跟你一起读。

  2、猜谜让我知道了怎样联想和想象。这谜面和谜底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猜谜也是母亲月光下的成功的一次启蒙教育。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就是用这些神奇的故事、幽默风趣的童谣、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三、总结全文。

  1、母亲不识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给我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民间文学的熏陶,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母亲真不愧是我的——启蒙老师。正是这种启蒙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板书: 感激  怀念】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来赞一赞这位虽不识字,却勤劳而智慧,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出示第九自然段】齐读。

  3、让我们怀着对母亲月光下的启蒙感激、怀念之情再读课题。(生读)

  4、此时此刻,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吗?

  四、 拓展阅读。【师配乐朗诵。音乐《我的父亲母亲》】

  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现在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不少的记忆都渐渐流逝了。有一年,当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这个曾经拥有甜美嗓音和玉石雕像般美好形象的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而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这份爱,我永远永远也不会忘记。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那月光下的启蒙……

  过渡: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回味月光下的母亲——

  五、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

  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脸上,可曾经,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结束语: 随着时光的流逝,什么都会慢慢地淡去,唯独母亲那甜甜的歌谣总在我的耳边荡起,让我们在母亲那芳香的音韵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点击歌谣)

<月光启蒙>教案 篇4

  月光启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孙友田吗?

  2、《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会背吗?孙友田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二、初读课文:

  理解:混沌   豁然开朗   莲花落  

  读好这些歌谣、童谣

  三、读通课文,感知民歌童谣:

  出示文中的歌谣童谣,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选择你喜欢的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歌谣、童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九课——《月光启蒙》。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自己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为自己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的情景。

  1、品读:读了这些歌谣童谣,你有什么感觉?

  2、那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先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去体会。(可以是母亲的动作、声音、神态)

  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为什么要轻轻的?怎样唱叫吟唱?

  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还像什么?

  那你能像母亲一样吟唱吗?

  现在当你听到这些歌谣,又有什么感受?

  你知道母亲在唱这些歌谣时的感受吗?(联系母亲的神态、动作)

  从哪里看出母亲充满“深情”?(深情地吟唱)还有呢?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注意“搂”,你有被母亲“搂”过吗?被母亲“搂”着的感觉是怎样的?

  宁静而美妙的月夜,被母亲搂在怀里,听着她甜美而深情的歌声,多么富有诗意。请大家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诗意来: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为我吟唱,

  轻轻的,

  像三月的和风,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

  她那芳香的音韵。

  再读文中的歌谣、童谣,像母亲一样轻轻的吟唱,像母亲一样充满爱意,像母亲一样飘满芳香。

  二、感受月光:

  师:那么母亲又是在怎样的月夜里给“我”做这些事情的呢?

  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宁静。

  1、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2、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为什么像“玉石雕像”?(体会作者眼里的母亲是最美的,最圣洁的)

  师: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因为有了这迷人的月色,因为有了母亲那动听的歌谣。

  二、理解启蒙

  那这些歌谣童谣带给作者的仅仅是美妙和慈爱吗?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还给了作者什么?

  1、出示: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唱很多好听的歌谣,她用歌谣不仅给我送了月夜浓郁的诗情,更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说说你对“豁然开朗”的理解。

  再读歌谣,母亲通过歌谣告诉我什么呢?

  师:同学们,作者童年时的家庭其实是非常贫困的,你看:“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所以,“我”只能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是我却感觉到我的童年是非常美妙的,那是因为黄河的故道“长歌谣”,

  “长五谷”“长歌谣”里的两个“长”意思一样吗?

  指名说(产生歌谣)

  是啊。故道产生了那么多的歌谣,我的外婆会唱,我的父亲会唱,我的母亲也会唱,他们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而如今,母亲又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

  母亲用歌谣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那我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

  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此时,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三、升华母爱

  1、师: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了一名颇有声望的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读原文)

  (1)、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a 、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 可曾经,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c、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在月光下给我启蒙的——母亲

  (2)、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但是在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珍藏着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唱的歌谣。

  齐读歌谣

  (3)、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呢?

  学生写话:母亲,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启蒙>教案 篇5

  一、课前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看到这幅画面,你们可曾想过长大后的孙友田做的什么职业?为什么?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储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分析课文

  (一)、分析两首歌谣

  1、生读“(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储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看到这一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3、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两组歌谣

  (出示歌谣:a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b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1)谁先来读读书上的两组歌谣

  (指名读,学生评)

  (2)指导朗读: 书上母亲的声音是怎么的?“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除了“轻轻的”还应注意什么?(温和、流畅、有情)

  (3)学生练习

  (4)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但母亲是——唱的,谁会唱?

  (5)教者示唱(放音乐)

  (6)教者教节拍,学生唱

  (7)a好听吗?这两首歌谣的道理你也听出来了吗,从这两首歌谣中,你听出了什么?

  点拔: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门楼洗衣裳……妈妈白天辛劳,晚上还洗衣服,b这说明了什么?(勤劳,辛苦)

  c你们觉得他们生活得怎么样?(贫苦)

  d为什么妈妈这么辛劳,还这么清贫呢?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这两个“长“都是生长的意思吗?(蕴育)

  师总结: 是啊,滚滚黄河,溪溪故道,勤劳的黄河儿女满怀希望地在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上辛劳耕植,虽然由于土地的贫瘠,生活清苦,但是一首首精美动听的歌谣却从这片深情的土地里蕴育出来,像月光般洒在人们心里,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

  (二)、分析三首童谣

  1、我们再来读一读母亲的三首幽默风趣的童谣

  (出示:三首童谣:

  a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b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2、生读,这三首歌谣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独自诵读,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表演!

  3、生表演!

  三、同学们听完这几首歌谣,童谣,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是啊,同学们,正是这些歌谣,让孙友田“ 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同学们,我建议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储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在孙友田心里,妈妈是多么厚重啊,那在同学们的眼睛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

  四、是啊,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爱的母亲啊,可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妈妈已不能再说起过去的往事,(放音乐:母亲)

  更记不得这些动听的歌谣,甚至认不清面前的她所深爱的儿女她只是笑、笑、笑……笑得儿女泪汪汪!

  同学们,说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想想这位伟大的母亲,再想想自己的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她们说的吗??

  同学们,当我们身处在爸爸妈深深关爱之中时,我不能觉察到自己的幸福,有时还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反判,但当真正失去时,就像文章中的作者一样,才能体验到父母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我们在坐的所有爸爸妈妈们说声: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们!

<月光启蒙>教案 篇6

  月光启蒙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幻灯出示本文作者孙友田简介,说说你看过这个简介有何感受。(这么有成就的诗人,月光是如何启蒙他的呢?)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  齐读)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理解:“启蒙”,用“启蒙”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指导自学: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4、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5、 质疑问难,教师小结。

  三、指导书写、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思考课后问题。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2、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3、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三、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学生质疑。

  四、布置作业:

  1、          感情朗读课文。

  2、          摘抄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          自由做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读读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说说体会。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的最后部分内容。

  自学指导: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轻声读。

  (2)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学生质疑。

  2、出示投影,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1)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2)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3、全班交流。.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4、(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

  (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

  四、总结全文

  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己写童谣。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月光启蒙>教案 篇7

  《月光启蒙》

  长阳小学丁晶晶

  1.上课之前,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谁愿意到黑板上来默?

  (1)听写“篱笆 时辰  启蒙”

  (2)反馈:强调“篱笆是用竹子或树枝围成的栅栏,所以都是竹子头”“蒙不要少写一横”

  2.还记得母亲用什么启蒙了“我”吗?(指名说,板书“歌谣  神话  童谣  谜语”)

  3.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把那歌谣、神话、童谣、谜语向“我”娓娓道来,让“我”感觉到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一到夜晚……(配乐引读第一段)。就在这美妙、惬意的时刻,母亲为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听……(播放清唱歌谣)

  4、从大家的表情,看出来你们都被陶醉了。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让我们如此沉醉?(指名自由说)

  5.作者的感受与你们一样,在课文中他是这样描写母亲的歌声的(出示第四节)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母亲的歌声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体会深情、甜美、轻柔

  着重体会读好“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6.母亲的歌声是那样深情、甜美,你也能深情、甜美地为我们吟诵这歌谣吗?(自由读,指名读)

  7.在柔和的月光下,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这样深情、柔美地吟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8.深情、柔美的歌声,给我美好的感受,在我的耳中,那音韵似乎都散发出芳香了。一起读一读地四节,感受那芳香的音韵。(配乐齐读第四小节)

  9.其实不仅歌声散发着芳香,那歌谣里也满是芳香。再读歌谣,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引导学生交流并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

  (2)教师适时点拨:歌谣就是美好生活的写照,母亲通过歌谣唱出了……(对生活、家乡的热爱、对勤劳的赞美……)歌谣也表达了美好的愿望,母亲在歌谣中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10.像这样优美而有意韵的歌谣母亲还会唱很多很多,因为“我”的故乡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出示第五节)这两个“长”的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

  11.歌谣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日子虽然清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变的,人们把自己的善良、智慧、勤劳和对美好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这一首首歌谣中,并让这善良、智慧、勤劳伴随着歌谣代代相传。其实“我”的故乡不仅长歌谣,还长神话、童谣和谜语。快速地浏览6—13节,看看那神话、童谣和谜语又是怎样的?

  12.母亲给我说了哪些神话?听着这些神话,望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会想些什么?

  13.“我”听得入神,母亲讲得投入。(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中,像一尊玉石雕像。”)读一读这个句子,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引导体会:月光笼罩着母亲,母亲周身散发着光芒。

  (2)追问:为什么在我的眼中,笼罩在月色中的母亲是一尊玉石雕像呢?(引导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敬佩,在孩子的眼中,母亲圣洁、美丽。)

  (3)指导朗读:能用你的朗读把“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表现出来吗?

  14.故事讲累了,母亲又给我唱起了童谣。(出示童谣 指名读)

  指导朗读:这些童谣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有趣、富有韵律……)能读好吗?(适时打上节拍)

  15.童谣太有趣了,夜已经深了,我还不想睡呢。妈妈又和我猜起了谜语。(师生分角色读)

  每到夏夜,月色铺满小院,妈妈总会亲热地搂着我,给我唱歌谣、将故事、猜谜语,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有这样的母亲是幸福的,难怪作者在结尾饱含深情地写道——(出示14节)

  (1)指名读

  (2)学到这里,你们对“启蒙“这个词的理解一定更深入了吧。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吗?(出示填空”母亲用————给了我————的启蒙,让我————————。)

  (3)引读最后一节:这真是一位美丽聪颖的母亲——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这真是一位让人心生敬意的母亲——

  (4)是母亲给了我启蒙,为什么课题却是“月光启蒙”呢?

  总结全文:是的,在月光下,母亲用歌谣、神话、童谣、谜语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爱家乡、在生活、爱文学的种子,并让它生根、发芽……今天的“我”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不得不感谢母亲给我的——月光启蒙。我永远记得月光下的篱笆小院、永远记得沉浸在月光中如玉石雕像般的母亲、永远会记得母亲深情吟唱的歌谣(歌谣起),让我们永远记得这月光启蒙,感谢这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教案 篇8

  一、导入: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学生听歌并看歌词)

  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教师随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5、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1——5)讲故事、唱童谣(6——9)说谜语(11——13)(14)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细读课文:

  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师板书“美妙”)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乡小院的景色优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母亲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劳的母亲那样朴素清爽。

  (3)母亲唱的歌谣美“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这首歌谣在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古语说:“凤凰非梧而不栖”,而今还有“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说,意思是家中有好运,有好兆头。而瓦屋和楼是云南的典型建筑。短短一首歌谣就表达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绍了云南的建筑风俗。

  (4)母亲唱歌谣的声音美,你听,歌谣是动听的,她的声音甜甜的,是那样深情,显然这歌谣也表现了她的美好心声。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潺潺悦耳。那声音简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歌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家乡的歌谣是多少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母亲用歌谣将家乡的文化传给了幼小的作者。这些歌谣使作者的心灵明朗起来。母亲这种传承家乡文化的思想和举动使孩子收益颇多。母亲这样的做法难道不美吗?

  (在上这段时,要注意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还要将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中演绎出来。)

  2、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母亲为我讲故事、唱童谣”,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1)母亲在月光中的样子十分圣洁:“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幽默风趣的童谣音韵美

  3、读第三段“母亲说谜语”,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

  母亲给我的猜的谜语也像童谣一样美。,开启了我的智慧。

  4、读读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母亲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五、总结全文:

  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想通过此文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吗?(赞美母亲,感谢母亲)

  六、再听歌曲《母亲我为你骄傲》。

  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美妙 月色美 母亲美 唱歌谣

  讲故事、唱童谣美

  说谜语

  (感谢母亲,赞美母亲!)

<月光启蒙>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活动策略:读好、读懂歌谣,抓住感情线索,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备注:借班上课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多种方式读读南通的童谣:一人巷,二沟头,三里墩,四步井,五步口,六洪闸,七佛殿,八里庙,九华山,十里坊。(一是为了和孩子熟悉,二是为新授做好铺垫,感受童谣的特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月光启蒙》。(齐读课题,要轻柔。)记得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课题为《月光启蒙》,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明白。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本课作者孙友田,知道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缘于他不识字的母亲对他幼时的启蒙。那母亲又是通过哪些方式,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的呢?

  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

  (二)、精读课文,解难释疑

  美妙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了很多歌谣,其中包括幽默风趣的童谣。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歌谣,自由朗读。(学生自由读5首歌谣,喜欢的多读几遍,读童谣的方式还有很多,可以和他人合作,采用喜欢的方式,拍手,跺脚,对歌,用家乡话说、唱都可以。)

  谁来读或唱一段你最喜欢的歌谣给大家听听?可以小组一起展示,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感受童谣的美)

  (节奏明快、美、充满童趣)

  母亲在月光下用幽默风趣的童谣让童年的作者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有趣,这就是—引读课题---月光启蒙

  学习两首歌谣,指名读,说喜欢的理由,齐读。(体会母亲的勤劳,任劳任怨;以苦为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母亲在月光下用优美的歌谣让作者明白这么多道理,这就是—引读—月光启蒙。

  歌谣读起来都这么美,那母亲在月夜下唱出的歌谣又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跟着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再次走进那美妙的农家小院。

  (音乐起,出示画面,师生接读第一小节。)

  听----母亲的歌声飘出了农家小院,让我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来聆听吧。(播放母亲吟唱的歌谣,学生闭目欣赏。)

  听着这飘渺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发言)

  作者是怎么来写出母亲声音的美妙呢?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指名读)

  理解“芳香的音韵”(母亲嗓音甜美,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像芬芳的花儿,给人愉悦,让人身心舒畅。)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就行。

  l  母亲的歌声那么动听让人陶醉,就像闻到了花香一样,令人心旷神怡。(怎样才能读好那芳香的音韵呢?轻柔,读好“飘”,让芳香传得更远。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那么多的歌谣、童谣呢?(默读第五自然段,找找答案,圈圈画画,继续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天资聪颖,(突出传唱)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只长歌谣。)

  理解两个“长”字。(生长、产生或传唱)

  黄河因为泥沙沉积,常常改道,那留下的故道土地贫瘠,难以长出五谷,所以作者家乡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清苦)然而,家乡的人们依然乐观,依然向往幸福的生活,他们在劳动中创造歌谣,在劳动中传唱,一代代,口口相传。他们用歌谣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母亲又把歌谣传给了我,其实母亲传给我的岂止这些-----出示

  母亲通过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还记得混沌是什么意思吗?

  (是一团模糊,头脑里一团模糊)也就是课题中的-----“蒙”的意思,月光下这个让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的过程就是——月光启蒙。板书:豁然开朗

  母亲通过歌谣让我明白了什么呢?(勤劳、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天资聪颖的母亲不仅用歌谣让我受到启蒙,还用什么给我启蒙?(讲故事、猜谜语)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的第6、11、12、13小节,体会母亲是如何给我启蒙的。(启迪想象,热爱文学)板书:热爱文学

  神话故事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月光下,母亲正是通过这些故事、谜语来启迪作者的想象,同时把热爱文学的种子播进了作者的心田,这就是---月光启蒙。

  神话故事令人浮想联翩,“我”听得入神了,母亲也醉了。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亲怎么会成了玉石雕像?(那是因为母亲冰清玉洁,在作者眼里非常美丽;母亲很慈爱,仿佛女神……)

  母亲慈爱圣洁,就像我心中的女神,这就是“我”的月光母亲!我们应该怀什么感情去读好这句话?——(敬仰、崇敬、敬爱)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现在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用《月光启蒙》吗?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母亲不识字,但她有爱有智慧,她在月光下用优美的歌谣、生动的故事,把对文学的爱如春雨点点播洒进“我”的心田。

  长大后,作者成了一名著名的煤矿诗人,写了很多的诗。

  出示: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往外冒。

  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

  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

  (《黑土地》  孙友田)

  这段文字段节选自孙友田写的《黑土地》。读读这段文字,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读,交流。有童谣的特点)

  是的,在孙友田的很多诗歌中都能看到童谣的影子。这都是月光下母亲的歌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作品风格。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生齐读。)

  时光如流水,伴着浓郁的月光,伴着母亲的爱,作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然而,四十年后,孙友田回家看母亲的时候,却发现:

  (师伴乐诵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蔼,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

  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孙友田,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写话练习:母亲啊,您虽然失去了记忆,但儿子的心中会永远珍藏着   ________________,珍藏着_______________……

  是的,母亲的启蒙之恩怎能忘记?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看见那一轮明月,作者仍会在心中呐喊:“(生齐读最后一小节)改人称:配乐读:感谢您,亲爱的母亲,您虽然不识字,……感谢您,亲爱的母亲……”  以诗歌形式出现。

  岁月无情,母亲会老去,我也会老去,很多东西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消失。然而,母亲在月夜里为“我”吟唱的民歌童谣,却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里,一声声啊一句句,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歌声再度响起)

  母亲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用智慧启迪我的想象,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我怎能忘记母亲那深深的爱,那浓浓的情,那美妙的月光启蒙啊!

  (四)作业设计,延伸课堂(二选一)

  1、在我们南通的土地上,也有很多优美动听民歌童谣。课后搜集一些,小组合作整理成手抄报,体会家乡文化的魅力。

  2、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或体现母爱的情节,选一两个写一写。

  板书设计:         17 月光      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豁然开朗

  猜谜语    热爱文学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月光启蒙>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06398129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