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摆脱失落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通用12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

  【片段一·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孩子。

  师: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

  生: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师:你怎么知道他把自己的梦讲给同学听呢?

  生:因为课文中写着,“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终于”和“弄明白”说明他一定跟伙伴们说过自己的梦了。

  师:你说得还真有道理!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给我们传递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细品味语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语感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感悟语言!

  生:我觉得他后来关于胎儿发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才会这样想。

  师:恐怕从这里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读。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爱探究的孩子。你们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样来的,都想痴迷了,看到一条鱼,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生:我觉得他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他从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师:那么还从哪儿看出他爱探究呢?

  生:从问老师关于为什么会飞翔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爱探究。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这个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后,请同学评议。

  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和小伙伴爱探究的特点,尤其是问老师的话,读出了追问的语气,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是追问,是不是问话读得急迫一点,这样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了。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分角色再读一读吧!

  师:通过我们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难怪他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了!

  【片段二·理解句子的意思】

  师: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能举个例子来说吗?

  师:可以。

  生:就说哥白尼吧,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这种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师: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总结交流开放拓展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师: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3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 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  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1、敢于提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4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六.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5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同学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同学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同学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考虑:

  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身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身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依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办。

  第二段(3~13自然段):

  “我”在睡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身观察,考虑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

  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身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身的体会: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 “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⑴ 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严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⑵ 同学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考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6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ēi   tāi        huò    huàn       tiān   fù

  (   ) (   )       (   )  (   )     (   )  (   )

  chī   mí         lí      mǐ         xiū   kuì 

  (   ) (   )     (   )  (   )        (   )  (   )

  xìnɡ   kuī        huá    xiánɡ       qū   zhú

  (   ) (   )      (   )  (   )      (   )  (   )

  pò   hài

  (   ) (   )

  二、给下列汉字组词,并给它们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妨(        )       臂(        )

  (        )           (        )

  (        )           (        )

  淘(         )        绞(        )

  (        )           (        )

  (        )           (        )

  三、填字成词。

  一(     )正(     )    随(     )所(     )

  (     )不作(     )    绞(     )脑(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惩罚         (         )地讲解

  (         )的问题         (         )地思考

  (         )的想象         (         )地繁殖

  (         )得脸色苍白     (         )得满脸通红

  (         )得仔仔细细

  五、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1.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只要……就……                                          

  2.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每到……都……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改成陈述句:                                              

  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改成“被”字句:                                        

  3.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                                           

  4.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2.“我”的发现始起于一本科幻书。(       )

  3.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4.老师在上生物课时,讲人的起源问题,逗得“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5.“我”被轰出教室,“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我理由,世界上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

  6.作者的发现,是从实验中得到的。(       )

  7.“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的意思。(       )

  八、课外阅读。

  小时候特别想不明白几件事

  ①雷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就是“好人好事”的意思。

  ②小孩子比大人怕烫得多,我觉得烫得不敢摸的东西,妈妈总是很轻易地拿起来。

  ③我从来不吃哥哥吃剩的东西,因为不卫生,但如果妈妈再咬过,我就认为卫生了,可以吃。

  ④据说屋子里面打伞不长个儿,我就从来不敢在屋里把伞打开。

  ⑤医院里到处是病菌,一张嘴就会有病菌飞到肚子里的,所以每回进了医院,我就老实了,一句话都不说,生怕病菌会飞进肚子里。

  ⑥为什么4+3=7,3+4还是等于7呢?看上去明明是两道不同的题呀!那时我三岁,我家人老是想教我学灵敏,我非常不合作,他们就经常威副恐吓。我往往刚背熟4+3=7,大人就一脸狡猾地看着我阴阴地笑,然后就说:“那3+4=?呢?”我一害怕就糊涂了,觉得大人那样的表情,就说明答案一定和4+3是不一样的。然后大人气急败坏,我又终于搞清楚3+4=7,但是大人又回到上面的表情,我就有如上面的思索,然后就又一次恶性循环……那时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小孩。

  ⑦小孩子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还是胳肢窝里钻出来的?小时候我妈妈也说过我是从垃圾堆旁边捡来的。我就经常旁敲侧击地问姐姐,可气啊,她居然也这么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后来我妈再说我是亲生的,我都不信了,最后倒是我妈先急了。

  ⑧小时候常听到“失眠”这个词,总理解为“湿眠”,也就是尿床的意思。

  ⑨小时候什么都不怕,就怕床底地下藏着中国台湾特务。

  ⑩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爱吃松花蛋,也就是皮蛋,当头一次听说松花江的时候,羡慕得不得了,一心向往着漂满松花蛋的江面……真馋死了。

  11我小时候特强壮,没有得过病、住过院什么的,后来我表姐住院开刀,我看了打麻醉的她耷拉了脑袋,羡慕地说:“生病真幸福啊,我连医院都没住过……连表姐都住了!”我妈妈就给我一个耳刮子……

  12总是搞不清“生前”是啥意思,明明是死前嘛,呵呵……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易(        ) 老实(       )糊涂(        )

  经常(        )强壮(        )幸福(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气急败坏:                                              

  (2)旁敲侧击:                                              

  3.作者小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有几件?哪件你觉得最有意思?

  4.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5.你在儿时有没有想不明白的事?请列举几个,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九、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日长睡起无情思,                           。

  十、你的童年有过什么发现?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7

  [这堂课准备较充分,还准备了小黑板,所以虽然学生还是老样子,但我却从容多了,自信多了,而课堂的容量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扩充]

  一、导入

  师:每个儿童都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与疑问。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问题:

  充满好奇与疑问。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

  1.我怎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2.刘翔为什么不跑了?

  3.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人为什么必须吃饭?

  5.车子饿了吃什么?

  6.奥运会上,为什么都是女孩和女孩比赛,男孩和男孩比赛?

  7.火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轮子呀?火车为什么比汽车跑的快?

  8.祖祖(曾祖父)为什么不长牙齿呀?

  本书的作者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他的童年时代又有着怎疑问和发现呢?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作者的发现)

  二、作者的发现

  1,提出问题

  师:既然有发现,就必定先有疑问。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人为什么总是在梦里飞行。

  师:作者由这个问题引出了另一个重点探究的问题?

  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师:第一个问题来自文中何处?

  生:文中第三、四自然段。

  师:(板书)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此段写得很美,在自学时有画记的同学举手?(16人)在边上写批注时有写到这段语言很美的同学举手?(2人,罗萦和苏婷)其中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读了之后你觉得飞的感觉怎样?

  生:奇妙

  师:那请你带着“奇妙”的感受再读一读。

  师:全体同学带着“奇妙”的感受读。大家要圈记以下词语: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双臂舒展、双腿弹动。

  2,探索答案

  师:作者是怎样去探索答案的?

  生:问老师 独立思考……(答不上来了)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问伙伴

  师:第十二自然段,

  生:观察动物

  师:你从鱼概括到了动物,谁再概括一下

  生:观察生物

  生2:观察环境

  生3:观察自然。

  师:观察环境让我想到了三单元学到的一句名言。

  生:从无字句处读书(师板书)

  师:没错,从大自然中寻找知识。从作者探索答案的历程,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要善于质疑。

  生2:我们要学习作者寻根究底的求学精神

  生3 :我们要善于向我们身边的同学学习

  师:昨天老师去某同学家家访,就说了其中一个观点:要想提高成绩,一定要多问。

  3,得出结论

  师:答案找到没有

  生:因为他在生长。

  生2:从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的?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

  生:两次分别是11和14自然段

  师:具体得出结论的过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了解,老师就不细讲了。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齐读

  生:读

  师:这段话是本文的总写。老师读三遍,你听听,领悟这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分别重读“七八岁”“胚胎的规律”“独立思考”。

  生:作者很小的时候就服自己的发现。

  生2:作者的发现很了不起

  生3 :作者靠独立思考有了发现,非常的自豪。

  二、“发现”的风险

  师: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受到了什么惩罚?是怎么回事?用自己的话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略)

  师:事情发生在哪些段落。

  生:14-19

  师:刘读

  生:读

  师:此处我们要重点学习作者的最后一句话,画记没有。

  生:画记了

  师:看了作者的经历以及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 我想到了爱迪生。他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着火了,列车长便将他从列车上赶了下来,还给了他一耳光,将他的所有实验设备摔坏了。

  师:还有没有

  [没有学生回答了,他们课外知识很欠缺。老师补充事例:布鲁诺和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童年的发现

  为什么总是在梦中飞行?   问伙伴                   1,因为人在长身体

  问老师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观察自然             2.是由简单的生命进化来的

  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 “我”的“发现”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发现”的过程

  1.师:“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是谁告诉他的呢,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画出“发现”过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发现”的流程图。(10分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并维持课堂纪律和注意时间的把握)

  3.推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过程

  ① 我做梦总回梦到自己在飞翔,而且发现其他同学也一样,于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借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

  ② 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请老师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揭开“我”心中的谜,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于是通过抓鱼等的活动进行探究。

  ④ 通过自我思考,终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图: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从图中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平时要大胆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举例科学家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 老师解答问题 勇于发现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思考问题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9

  【教材简析】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生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同学提出自身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同学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同学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考虑: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身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研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同*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安排作业

  用自身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同学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⑴ 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 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办。”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同学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发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沿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身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安排作业

  1、写一写自身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1、写出近义词:

  祸患──   迷恋──   妨碍──

  2、写出反义词

  轻盈──   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1、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2、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3、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4、繁殖:生物发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5、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0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然后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胚胎、痴迷、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默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3.通过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科学家的例子,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板书:费奥多罗夫。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齐读。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二、初读。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1.打开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挺长的,快速标上自然段序号,共19自然段。

  2.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读好呢?可以采用默读,也可以轻声地、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后,想想:

  (1)我发现了什么?用“——”画出来。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做上记号。

  3.交流:

  (1)我发现了什么?(指读第一句,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

  读词:胚胎。

  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指读注释)

  谁能讲得简单明白些?(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2)课文中有一段话比较具体地描述了我所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找到吗?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指名读。这就是我的发现。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自豪。——带着这份高兴和自豪读读我的发现。

  (3)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你能找到这句话吗?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指名读——齐读。

  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自豪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瞧,我们已经读懂了“我的发现”是什么了,这个问号应该可以擦去了吧。

  三、再读。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1.那么我又是怎样发现的呢?先快速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3-13)

  2.认真默读3-13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非常简单地说说发现的过程吗?

  (1)自由说——指名说后,随机板书:梦中飞行   老师    想

  (2)我们能把这个发现的过程读成如“梦中飞行”这样的几个词语吗?

  (3)交流,完成板书: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4)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个过程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5)这就是“发现的过程”。这个问号也应该可以擦去了吧。

  四、精读。读懂“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浮现在了你的脑海里?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héng)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一下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2.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

  在梦中我是多么的——自由、开心、高兴、惊奇……

  3.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这段话。

  4.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5.齐读,感受这份奇妙的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fù),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qǐ)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lǚ)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喜欢刨根问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板书: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jiǎo)尽脑汁(zhī)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渴望”——非常希望弄明白。

  2..“痴迷”——哪里看出他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

  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

  3.教师领读: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

  4.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回文总结。

  1.正因为我是一个敢于大胆提问、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像的孩子,所以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如果我们也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我们也会有新的发现。

  3.作者童年的发现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我总是只在课后感叹:为什么又白白走了一遭?循规蹈矩、一板一眼——不灵动的课;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深入的课;平均施力,轻描淡写——不出彩的课,这些顽症总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如何克服?“痛定思痛”,暂且先明确以下这一点为努力方向,尽力改正:在目标引领下,务必要有选择地对精彩语断进行重锤敲打,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言训练的层次感。

  其实,聆听各位指导老师的点评后,细究文本,《童年的发现》一课还是有许多语言训练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如第13自然段关于发现内容的具体描述:“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目标定位只是“了解‘我的发现’的具体内容,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因此,教学过程极其简单。而细读此段,正如郭老师和周老师所言,抓住“推算”一词,让学生具体说说“我是怎样进行推算的”,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所理解的胚胎发育的过程,而且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大胆想象的小男孩形象也浮于眼前。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刚才同学们的具体描述都写于文中和文本中只用“推算”一词进行高度概括的写法的不同,习得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又如5-11自然段的对话描述,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qǐ)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lǚ)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张老师指出这一对话的特点是“我”的三个问题之间互有联系,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因此只要读好了这段对话,一个“刨根问底”的小男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郭老师提及的第3自然段也是值得细细推敲的一个典型语段。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héng)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鉴老师们的建议,对此环节作一重新设计:

  1.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学生读书,边读边画词语。)

  交流画了哪些词语?(轻轻跃起、飞向空中、滑翔、盘旋)读词。

  2.把这些表示多姿多彩的飞行方式的词语放入句子中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抓住“轻盈、运转自如、舒展”等词读出飞行时的随心所欲、自由快乐。

  3.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4.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画出这个词语,说说飞腾是一种怎样的飞行?小伙伴在梦中飞腾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自由练说——指名说。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

  5.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我”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这一设计可能不够完善,但我想努力地试着通过读书、画词、想像、朗读、练说等语言实践,一层一层地进行语言训练,让教学更富有层次感,让言语习得变得更加厚实、有实效。

  文本总有其精彩之处,对此进行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我们的课堂方能有些亮堂。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绞尽脑汁、困窘、运转自如”等词语。

  2.抓住发现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联系科学家发明时面临的驱逐、迫害及作者的经历体会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祸、患、臂、妨、岂、绞、淘、愧。

  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绞尽脑汁、困窘

  3.读通读顺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4.自读童年发现的过程,分为二层。作者童年发现的胚胎发育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5.“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面临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含义是(            )。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教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抓住段与段的联系分段,概括段意。

  发现什么‖发现过程‖受到驱逐

  二、抓住发现过程,指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心

  (1)梦中飞行(为什么)?

  a.自读勾画人物的语言,思考批注:从“我”不停地追问梦中飞行的事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b.汇报交流,归纳人物特点:寻根究底、不断探索。 

  c.指导读出感情。

  (2)人的来历     (细胞折算)

  a.自读课文,勾画人物的语言、心理,同桌说说人的演变过程。

  b.师生交流,从细胞折算归纳人的演变过程。

  c. 从细胞折算人的演变过程,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提问、思考、想象

  d.抓住文中的“绞尽脑汁、哈等词及问号、感叹号、省略号”读出感情,内化人物形象、特点。

  (3)归纳总结:(1)+(2)(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 大胆想象)

  三、启发学生联系科学家的发明、发现时受到的迫害与作者的经历体会句子的含义

  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抄写开头、结尾。

  3.仿照课文的写法,以“童年的(  )”为题写一写自己童年的奇思妙想,发现及有趣的事。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2

  一.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教法学法:

  教法: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设计流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老师先来讲讲我童年时的发现吧。”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12937130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