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江雪》教学实录

《江雪》教学实录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江雪》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江雪》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江雪》教学实录 篇1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老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错了一个音)

  老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学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老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

  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老师:整个词呢?

  学生1:许多路。

  学生2:成千上万条路。

  老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

  学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

  老师: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学生:“千山”。

  老师:那么意思就是

  学生:许许多多的山。

  老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两名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学生齐读。

  老师(指着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

  学生:蓑。

  老师:头上戴着的是

  学生:笠。

  老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

  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

  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

  老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1:多读几遍。

  老师:哦,朗读品悟。

  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

  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老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

  学生1:查字典。

  学生2:找资料。

  学生3:问老师。

  老师:其实古诗下面的注解也是你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老师:谁来试着说说?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

  老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老师:呵,进步很明显呢!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说得好?

  学生1:“踪”是脚印的意思,这个字解释得准确。

  学生2:把“蓑笠翁”的意思说明白了。

  学生3:“冒着风雪”这个词用得好。

  老师: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一学生犹豫举手:最后一句话应该是讲老翁独自钓雪吧?

  众学生笑,老师却竖起大拇指:他说了一句大实话。你看,诗中不就是讲“独钓寒江雪”吗?

  学生沉思。

  学生1:可能是结冰了。

  学生2:要不就是钓不到鱼。

  老师:还是让老师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底吧。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 “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

  老师:所以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学生: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老师: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谁还想把整一首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老师: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

  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学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

  学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老师:嗯,你很会品味。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

  继续请学生读。

  老师:哎,真是形单影孤。

  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3、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4、喜爱钓鱼)

  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

  再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老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两个学生说。

  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学生1:加一筐鱼。

  学生2:最好在船上放一壶酒。

  学生3:在江边添上一些落叶。

  学生4:再画上几笔火红火红的枫叶。

  老师: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老师: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1: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老师: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

  学生代表2: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

  老师:也就是景色也不一样。

  学生代表3: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老师:你的发言真有水平。你是怎么知道王士祯是怡然自得的?

  学生: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能不高兴吗?

  学生:从诗人的简介中也可以了解。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

  老师: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

  学生:我感受到虽然都是独钓,但是他们表达的却不一样,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

  老师:你体会得更深了。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老师: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沈大安老师课后评价:(部分)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他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那么多的答案,有高下之分,教师不能简单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江雪》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飘着鹅毛的大雪吗?(没见过)老师也没见过,咱们南方这个地区很少下雪,更别说下着鹅毛大雪了,不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雪的海洋里。

  同学们,你们走在雪景,你有什么感受?在飘着鹅毛的大雪里,有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在江上垂钓,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吧!跟他交个朋友吧!(出示课题:江雪)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一)1、齐读课题。    

  2、江雪是什么意思?(江上的雪景,江上的雪景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看诗歌内容)

  3、练习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准读通,不懂的字前后桌商量。)

  4、抽读。(生1 读得不错,练读时下功夫了。)(生2 准确、流利,练读很到位了。) 

  5、齐读。  

  过渡:大家读得准确、流利,要是能给诗歌画上节奏读起来更有韵味了。

  (二)1、齐读(现在老师已经画好了,请全班同学按老师画的节奏再来读一读。) 

  2、男女分读(齐读很好,分男女生比赛读,看哪组最棒。)

  三、精读,理解诗句。

  过渡: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闭上眼睛听我读,想象你眼前展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范读)

  1.学习第一句诗的意思。

  (1)听.第一、二行诗,你的眼前展现了什么景物?(生答,师简笔画板书)“千山”“万径”夸张的写法,指许多山,许多路的意思。

  (2).山上有什么?除了有雪、树还有动物吗?(没有。诗中哪个字表示没有?(板书:绝)

  (3)弯弯曲曲的小路有人走吗?(没有。诗中哪个字表示没有?灭:消失)

  (4)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描写的意思吗?(抽生1)

  2.学习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雪图(呼呼北风)过渡:如此寒冷的雪天,山上积着厚厚的雪,冷得鸟躲起,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可在什么地方有人呢?请默读读3、4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出来。(请一个学生到台上画)(假如学生画不出,直接叫生说,老师画)

  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到了什么,一位老人,从诗中哪个字可看出是一位?

  蓑笠是指什么?这位老人在船上做什么?

  单个字的意思我们理解了,谁来把这两句诗描绘的意思连起来说。(同桌互说,抽生说。)

  3、同学们表现让老师很满意,奖励大家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好不好。

  出示打乱的诗意,让学生猜诗句。

  4聪明的孩子,一会就猜出诗句。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看黑板上画的图,说一说图上发生的故事?(按从上—下,左——右。顺序说)谁来(没有学生举手的话,全班一起说)

  1、过渡:刚才我们连起来说的就是这首诗的意境。诗境体现的也是诗人的心境,要想了解诗人的心境,就必须穿越千年,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

  2、诗人简介。面对这一切,诗人的内心会是怎样?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孤字, 找得真准,看来你确实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板:孤、独)(孤是这课的生字,我们怎样记住它。孤是会意字,古代写法左边是孩子,是指年幼的小儿丧失父母,无依无靠的小儿呱呱啼哭。引申为:孤独、孤单。)

  3、柳宗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江上钓鱼,假如你就是柳宗元,独自一人身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抽1人。那么冷,在荒郊野外,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你独自一人走在那里,你的心里会怎样?“怕”

  4、诗人怕了吗?屈服了吗?从这你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精神?(坚强不屈)

  诗中那一句体现出不屈服?读一读(独钓寒江雪)

  四、小结:

  1、指黑板。他是个孤独的诗人,面对冰天雪地他:坚强不屈面对别人的排挤和流放他:坚强不屈

  诗人就是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不屈于权贵,孤独的感情。同学们,我们已经被柳宗元这种不屈的精神感到非常的钦佩,让我们再来大声的朗读这首诗吧!

  2、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只要大家勇敢面对,一切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3、你已经和诗人交上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

  四、识记诗歌。想不想快而牢的识记,诗歌?我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快板等来记便行。老师把它谱成一首歌,想不想听。

《江雪》教学实录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补充文章《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没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在香港拍卖会上即将拍卖一幅中国水墨画《图》,可是图画标签磨损了,谁能重新帮助起—个名字?(出示《江雪图》)

  (学生回答:《老翁垂钓图》、《冬雪钓鱼图》、《寒江图》……)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作。为了更好地宣传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出了一张《招聘启示》,你们瞧——(课件出示《招聘启示》略)

  师:同学们想不想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

  【点评】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1)初读古诗

  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项招聘工作,首先做一些热身运动:自由练读古诗。

  (生自由朗读)

  师:你们看老师在此制定了一个“《江雪》朗读评价标准”——第一层为正确(不读错字、漏字);第二层为流利(朗读流畅);第三层为有感情(能读出古诗所蕴涵的感情)。请同学们对照标准,自我感觉你达到了哪一层水平,并且用你的读来证明。

  (教师随机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2)扫除生词障碍

  师:同学们想不想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生:“想!”)不要着急,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理解诗句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障碍,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江雪》,边读边想哪些词意思你懂了,哪些还不理解?

  (生自由汇报掌握的生词含义和不理解的生词)

  师:那么不理解的生词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呢?

  生:查词典、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师:好!下面你先查一下词典或资料,查不着就问同学或者老师。

  (3)理解诗句内容(评选讲解员)

  师:词语的障碍被我们扫除了,那我们如何解决诗句含义的难题呢?

  生:我们可以采用词语连句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棒!现在听说电视上流行一个栏目叫《超级女生》,他们的“pk对决”十分有意思,我们今天拍卖会的“讲解员”招聘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好不好?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开始了准备)“我是01号选手,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这幅美丽的图画……,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点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

  (4)感悟渔翁

  师:听了我们“超级解说员”的介绍,很多买画的客人都被此画吸引了,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你觉得他们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觉得渔翁十分孤独,你看漫漫雪天只有他一人垂钓……

  生2:渔翁十分勇敢,天这么冷,连鸟都没有,而他却依然在垂钓……

  (有的认为是倔强,有的认为是悠闲,有的认为是凄凉,有的认为是……)

  师:大家是否想知道在诗人柳宗元的眼里,渔翁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事迹)

  生: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凄凉,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倔强、勇敢,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孤独无助……

  【点评】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元解读。

  (5)感悟朗读(评选配音员)

  师:每个人眼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渔翁,请把你独特的感受带进古诗,认真读一读,朗读时试着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然后开始我们香港拍卖会的诗画配音员的评选。

  生1:(绘声绘色地朗读)我觉得我此刻脸上的表情是坚毅,因为我是一个勇敢的渔翁。

  生2:我想做一个孤独的渔翁,我此时的表情寂寞、冷清……

  【点评】“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地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于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情境,开拓练习

  (1)对比学习《题秋江独钓图》(评选推销员)

  师:请问推销员,你觉得这首诗描绘的景或情与《江雪》有什么异、同之处?推销员们可以同桌讨论,但是要注意倾听同桌的观点!回答时不但要回答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回答同桌的观点。

  (生积极与同桌交流、分析、探究)

  (2)拓展知识

  师:其实,在我们漫漫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个性各异的渔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点评】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

《江雪》教学实录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 岳彩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 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 解诗句,悟诗情;

  (4) 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二、总结学法,运用学法。本节教的是首古诗,而学生学的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教点金之术,这是使学生终生受用的学法指导,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吗?就再练习一遍,自学《静夜思》,并且检查自学效果,整个教学步骤扎实而有序。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江雪》教学实录 篇5

  摘要: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关键词: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

  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笔者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尝试换一种教法,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

  诗中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再抓住诗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个情节“寒江独钓”,引发学生的思考,走进诗文背后,触摸诗人心境。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必然会形成多元的理解,在课堂上“钓”出精彩。

  一首好诗,经岁月的洗涤,文化的积淀,如同浓缩的精华,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 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讲讲意思,背背诗文,这“三步曲”以不变应万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如柳宗元的《江雪》,堪称千古绝唱,入选多种版本的教材。笔者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收获颇多。

  实录片断一:品“雪”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 读了全诗,你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语句说明当时在下雪。

  师:找得不错! 还能再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吗?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下得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门。

  师:你能读读吗?

  生:(深情地、一字一句读得较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请几人读。

  师: 是啊,没有人愿意出门,连鸟儿也要藏起来,所以诗里写道——(生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着屏幕中画面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

  师:是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是诗中哪一句话?还是哪个词,哪个字,或是这幅插图?再读,用心去读,画一画。

  生自学后汇报。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读出这儿的冷清,飞鸟和行人都没有了。

  师:这句诗里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

  生:绝、灭。

  师:咱们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师提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而这有“千山”, 有“万径”,你想啊,那会是——

  生沉思片刻,有三三两两发言,思维相互启发,发言者逐渐多起来。

  生:那会是鸟语花香的景象,山林里郁郁葱葱,鸟儿们叽叽喳喳,小路上会有行人经过,比诗里要热闹得多。

  生:那会是幸福的景象,虽然大家日子过得很穷,但到了中午,每家都在做饭(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很有生活气息。

  生:是快活的景象,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扎风筝、抓蝴蝶……(师:玩得不亦乐乎!)

  生:还会是悠闲的景象,有老人在树下下棋。

  ……

  师:是的,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本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个“绝”字、一个“灭”字,又成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一下子凄凉起来,没有一点儿生气,连声音都听不见,有点可怕。

  师:正如诗中所写——(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这么大一片山林一只鸟也没有,这么多条小路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老渔翁在独自垂钓,太孤独了。

  生:雪下得很大,把“千山”“万径”都覆盖住了我觉得特别的寒冷,寂静。

  师:是啊,冰天雪地,谁愿意出门呢?连鸟都躲起来了。真是——(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小结: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飞鸟,没有行人,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部从视线中消失,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一个独自垂钓的老渔翁!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那样的——那样的——(学生接先前各自的感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冰天雪地……)

  师:你能把这首诗再读一读吗?读出你的这些感受来。(很入情入味)

  设计与反思:

  找“雪”、品“雪”的过程,实则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解诗意、入诗境的过程,为后面的悟诗情奠定基础。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通过向字里行间“找雪”,通过删去“绝、灭”两字和加上“绝、灭”两字的诗境对比,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了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学生一遍一遍读,一层一层悟,读得投入,读得深情,读得入境,将“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和老翁寒江独钓的形象了然于胸,对诗人的心境有了初步体验。

  实录片断二:悟“钓”

  师:四周围一片寂静,大雪漫天,寒气逼人,老翁为何独自一人在江边垂钓呢?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就是在钓鱼。

  生:我有不同意见。这么冷的天,河面上结着冰呢,是钓不到鱼的,再说诗中写道“万径人踪灭”,人们都怕冷不出来,这个老人应该不会在这么冷的天出来钓鱼。

  师:理由很充分。那你说他在干什么?诗中和图中老翁的确是在“独钓”啊?

  生又说是在钓雪,遭到大家反驳,一时间没有能让大家信服的观点,都陷入沉思。

  师:的确有点难,让我来帮你。我知道通常一首诗总是饱含着作者的感情,折射着他的精神、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创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有没有同学略知一二?

  生:柳宗元本来是个当官的,后来被贬了才来到这里。

  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教师投影出示柳宗元创作本诗的背景资料,学生阅读: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岁考取进士,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改革腐败的政治,却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永州。那是个偏远荒凉的地方,人烟稀少,极度贫困,和他一同去的67 岁的老母亲,由于生活艰辛,到永州不到半年,便离开了人世。失去了母亲,而他无职无权,报国的崇高理想无法实现,无人理解, 昔日的好友也沦落天涯……《江雪》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

  师:读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你对诗对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仅仅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他很难过,他被贬到永州,他的理想实现不了,他虽然人在钓鱼,其实心里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他的理想。

  师:满腔的热情屡遭打击,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哦,他是在钓“理想”呢。

  生:他这么孤独,就他一个人,没有朋友,他在钓——师提示:钓友情。

  师:他只有在垂钓中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受到启发)他失去了他的亲人老母亲,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他是在钓亲情。

  师:丧母之痛无人述说,他只有——(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猜想这位老人独自一人,闷闷不乐,他在钓快乐。

  师:报国的理想无人理解,或许只有江中的鱼儿愿意听他述说,他只好——(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也许是在钓春天,冬天那么冷,( 师:冷得都——学生齐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他希望春天能早点儿来。

  师: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话“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他一定能钓到春天!所以他坚持——(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有个新发现,诗里的“孤舟蓑笠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师:有价值的发现!诗人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是写诗常用的方法。

  生:我还有个发现,这首诗每一行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这是笔者在黑板上的板书,竖着排列的),他太孤独了,他就是在钓孤独!

  师:精彩的发现,独到的见解!请你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深情朗诵赢得了全场掌声)

  设计与反思:

  在结了冰的江面上垂钓是多么不合情理,这恰恰是这首诗的精妙之笔。 革新失败,报国无门,有多少情感尽在一“钓”之中,于此之处设疑讨论,无疑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时,再及时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储备,为学生的进一步感悟铺路搭桥。学生果然不负众望,思维相互启发,掀起课堂的高潮。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钓得苦闷,钓得清高,钓得希望;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随着感悟去诵读,于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孤傲的心,对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钓”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古诗,必然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必然会对诗情有着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诗是值得细细咀嚼的,因为营养丰富,如《江雪》。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

《江雪》教学实录 篇6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古诗语言极度简练,但是意味深远,内涵极其丰富。一首诗,包含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所以要理解古诗,除了文字的意思外,还涉及许多背景资料,还要带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解读。因此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理解的表面是不够的。

  对于古诗的学习,我分三步教学:诗中画,诗中意,诗中情。“读”中感悟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努力体现几点:1、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设置了朗读的训练点,让琅琅的读书声贯穿整个课堂,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熟读成诵。2、体现朗读的层次性,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先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读出韵味;再通过重点字词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读出体会;最后深挖教材,体会诗人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实现激情朗读。3、采用多种方法完成朗读的训练,范读、自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激情引读 ,体现了课堂变化的艺术。4、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尽量挖掘朗读的闪光点,对本人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朗读方法的暗示,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时,“想一想,画面上该画什么?不该画什么?”一个问题不但覆盖了全诗,而且创设了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自主读书,探究阅读。

  又如在学生进行了浅层阅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质疑:“这么寒冷的冬天,老人为什么还在江上垂钓?”这个问题富有穿透力,引导学生穿过诗句的表面,深入到其独特的创作背景中去,了解了柳宗元特别的人生经历,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凄清孤寂而又冷傲不屈的精神。

  “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给与孩子的,应是一个自然、简约、真实的语文课堂。

  好一个“无处话凄凉”

  今天给孩子们上了《江雪》这首诗,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太激动了。

  一看到这首诗,从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兴趣不大,是啊,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会背这首诗了。这时我不紧不慢地说:“是啊,这首诗我们很熟悉,你们知道吗?这首柳宗元的《江雪》被后人誉为‘唐诗五绝之冠’,也有人说这20个字字字珠玉。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研究研究。”

  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挑战,听到这句话孩子们来了劲。

  读完全诗后,问学生你们读完有怎样的感受?从哪儿读出来的?

  潘东说:“我从诗的前两句感受到了寒冷。没有一只鸟,没有一个人。用了‘灭’和‘绝’这两个字用得很到位”

  杨芮琪说:“我感觉到了孤独。因为一个孤独的蓑笠翁,独自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的‘孤’和‘独’这两字读出来的。”

  姜晨晨说:“我品出了第一句中为什么作者写鸟都没了呢?因为鸟是非常常见的事物,连鸟都绝了,可见当时画面的冷清。”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是太兴奋了,这就是作者选材和写法的精妙之处呀。有的孩子说:“第三和第四行开头的字连起来就是孤独。”这时又有孩子发现了,每一行开头的字练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孩子们真是太厉害了!这时我适时补充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资料。你们觉得这个老翁为什么在这冰天雪地要出来垂钓吗?孩子们联系柳宗元的经历,说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和苦闷。这时我趁热打铁,那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李文蕙说:“冷清。”沈佳莹幽幽的说:“凄凉。”王恒之的答案真的让我太开心了,他说“无处话凄凉。”说的太好了!柳宗元此时的心态不就是“无处话凄凉”吗?被贬永州,没有朋友,就连亲朋好友也疏远他。

  那你们觉得这个老翁真的是在钓鱼吗?有的说排遣心中的烦恼,有的说锻炼坚毅的品质和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也补充了可能这是在钓一个春天,柳宗元对政治上的春天的一种渴望。

  课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和我说:“老师,书上插图上的芦苇也说明此时的作者是心灰意冷。”有的孩子还对我说:“老师,应该把《江雪》和《元日》这两首诗调换一个顺序,那样的话就在爆竹声中把一切烦恼都除去了。”多有想法的孩子!

  上完这节课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孩子们的智慧令我吃惊。但也给我启示: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课堂上的问题应能给孩子以足够思维的空间、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是高效的课堂。

《江雪》教学实录 篇7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江雪》教学实录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平湖市实验小学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江雪》教学实录 篇9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可以说,唐诗从内容到形式,开创了繁星丽天、万花攒锦的辉煌局面,不但在我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风采卓烁,历久常新,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能与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媲美,得到举世的赞扬和珍重。

  因此,学习唐诗,研究唐诗,就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世代相沿的风气,从未衰落。

  虽然,在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数量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执教这首诗,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上,老师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沉重了。

  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这样的发现比教师告诉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诗诗句的意思,是在个体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先有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交流,才有话好说,有理可辩,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行为,这与阅读对象的年龄、阅历、经历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

  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

  因此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学生从自身出发谈体会,不追求唯一的结论,也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三、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课前,我让学生说描绘冬天的词语;课中引导学生说“千万”的成语;教完教材中的古诗,再补充《标准》要求背诵的诗文。这样的课堂容量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而且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江雪》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一)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 (鸟语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 ,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江雪》教学实录 篇11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 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 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 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孤独、悲愤、痛苦……)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 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 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 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  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  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  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                                       —— 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         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教学实录 篇12

  之五

  浙江省温州市水心第三小学 邓夏秋

  【设计理念】

  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

  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

  一、 课前铺垫,导入  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 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 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 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江雪》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15740130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