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精选14篇)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一个故事讲述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阅读时要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从三个青年说的话和智慧女儿说的话中,你又体会了什么。

  一、我能用下面偏旁各组三个字

  立(  )(  )(  )  纟(  )(  )(  )

  扌(  )(  )(  )  口(  )(  )(  )

  二、我能用组词的方法区分它们

  幸(  )  戴(  )  复(  )

  辛(  )  带(  )  腹(  )

  逢(  )  娘(  )  捧(  )

  缝(  )  狼(  )  棒(  )

  三、我能从下面词语中找出近义词

  宽阔  突然  惊奇  宽广  忽然  诧异

  假如  晌午  如果  中午  相识  认识

  (  )──(  )  (  )──(  )  (  )──(  )

  (  )──(  )  (  )──(  )  (  )──(  )

  四、我能从下面句子中不恰当的词改过来

  1、这位姑娘显得那么谦让、美丽、善良。(  )

  2、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强壮的大树。(  )

  3、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事迹。(  )

  4、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清净地流着。(  )

  五、我的阅读天地

  紫丁香

  五月的花园里,飘荡着紫丁香浓烈的香味。小蜜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香得浑身发颤,轻纱般的翅膀都跟着抖起来。“嘿,真香!香得叫人心醉!……丁香花真好呀!”

  “你可别太独断了!”小蝴蝶摆动着两根触须说,“你没瞧见,玫瑰花谱进了歌曲,多艳丽!还有秋菊,又清香,又俊逸!就别提牡丹多动人了!”

  “可是,谁都比不上紫丁香!”

  “紫丁香有什么!看看她的小模样吧!小脸蛋多晦气。”小蝴蝶一口咬定。

  小蜜蜂沉默了,仿佛有点伤心呢。

  “你怎么不讲话了?”小蝴蝶像打胜仗似的,*着腰问道。

  “像你这样不近情理,我讲什么呢?”小蜜蜂痛苦地摇摇脑袋,“你为什么只看外表?即使只看外表,丁香花也绝不像你讲的那样!”

  蝴蝶瞪起了眼睛:“那么,你喜欢丁香花又有什么根据呢?”

  小蜜蜂摘下一片丁香花的叶子,说:“为了酿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丁香花把苦味全留给自己了。你尝尝她的叶子,她的汁……多么苦啊!”

  “把苦味留给自己,把芬芳献给大家,这样美丽的花,这样美丽的心灵,难道不是最值得称赞的吗!”

  1、用“~~~~”画出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把紫丁香与   对比,突出小蜜蜂对紫丁香的喜爱。

  4、联系上下文,看下面哪种理解最正确,在句末括号里画“√”:

  ⑴ 紫丁香比所有的花都要艳丽、芳香。( )

  ⑵ 紫丁香为酿出醉人的芳香,把苦味全留给自己。( )

  ⑶ 紫丁香苦了自己,把芳香献给大家。( )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2

  《幸福是什么》是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

  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十年后青年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了解故事 ,深层次理解幸福

  2、从身边发现幸福,体会幸福

  3、读写结合,学会写随笔。

  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

  课堂的开始,用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

  激情热身,我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比划,说听了后的感受,我想这对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然后板书“幸福”让学生说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在这时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角色,我相机出示一组图片,也是学生平时所感受到的“母亲的关怀、温馨的礼物、生日的蛋糕、快乐的读书、平静的馨香、坚固的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接着进入课题:幸福是什么

  接着是默读课文,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时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我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反复的读三个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接着我问了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再是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让学生自己想象在这个十年间他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尽义务,造福人类。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

  接着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体会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再补充里一组图片:“爱心的传递、搀扶的背影、保家卫国”等,达到从浅层次和深层次的一个跨越。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生有了对幸福感悟以后,在积累了激情以后,立马写作,以情景式体验来为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机出示了一组优美的句子:“天使说:幸福就是温柔的守护!张开双臂,为寒冷的人送去温暖 ,展露笑颜,给哀伤的人带来欢乐,幸福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太阳说:“幸福就是热情的赠与!扫去阴霾,令大地充满火样的热情,驱走灰暗,让冷漠的人心寻回关怀,幸福是光明正大、宽宏大量!”

  郑老师说:“幸福就是真诚的感情! 浇灌友谊,陌路的人们会成为朋友 ,珍藏友情,寂寞的灵魂会拥有归宿 ,幸福是执著梦想、怀抱希望!”

  你说……

  让学生说,让学生仿写幸福随笔。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写对幸福的感受,来体会生活中存在身边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挑几句好的当堂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幸福是什么》学生课堂随笔

  秦荣灿:幸福是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为我们消除饥饿;

  幸福是自己尽力的学习,让父母开心快乐;

  幸福不是拥有金钱的多少,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是说到做到。

  姜佩琳:幸福是帮助别人,让别人感到舒心

  幸福也是给残疾人送上温暖

  还是给饥饿的人送去一块面包,一杯牛奶

  给悲伤的人送去快乐的时光

  刘玥:  幸福就是爸爸妈妈给的爱,也是自己给别人无私的爱,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

  幸福就是灿烂的阳光,

  幸福就是温柔的春风。

  陈利民:幸福不在于金钱,而是在于乐于助人,

  幸福是把温暖送给寒冷的人,让他们感到快乐,

  幸福在于关心和关爱。

  吴涵冕:我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他给病人治病,让他们恢复了健康,这是爸爸的幸福。

  李东阳;幸福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愉悦,

  是给残疾人捐出自己的心意。

  幸福不在于有钱而在于奉献。

  雷煊煊:幸福是一块面包,给饥饿的人

  幸福是一剂良药,给落下病根的人,

  幸福在于快乐,给别人增加笑容。

  白林洪:幸福的人不悲伤,悲伤就是一手的尘埃,如果你给她一滴水,他就会少一点漂浮的尘埃,就会多一份洁净,人们就会多一点幸福,世界上就多一份笑容。

  王崇林:幸福就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把爱心给那些贫困的家庭。

  刘潇: 幸福就是给寒冷的人带来温暖,把自己的爱心,良心,关怀的心和温暖的心送给需要幸福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快乐。

  周玉婷:你送别人的金钱,别人不在乎,你送给别人幸福别人很在乎,因为,幸福能够使人快乐,幸福能够使人用微笑面对生活。

  雷磊:  幸福不是金钱,而是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让寒冷的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幸福是给贫穷的人捐钱,给饥饿的人一块面包,让他们不再饥饿,

  段皓天:幸福就是为别人服务,别人遇到危险,帮助他们,因为帮助困难的人也 是一种幸福。

  汪治宇:幸福是我们给穷人捐爱心,是给老人在公交车上让座,

  是我们为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方登辉: 幸福是有天使的世界,是帮助别人,

  幸福的人不孤独,因为孤独会让人们悲伤。

  侯艾琳;幸福不在于金钱, 

  幸福是帮助别人,

  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是用劳动来报答帮助你的人.

  廖文:  幸福是帮助别人,要靠劳动,比如说:“看到路边有残疾的老爷爷要钱主动捐出一份爱心。在乡村里有困难的家庭不能给让孩子上学,主动把爱心捐给他们”。这些是要具体行动的,这些幸福是无私的爱!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时加强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认读生字。

  3.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们做了什么?他们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5.反复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

  6.谈谈你的幸福观。

  7.分角色朗读。

  作业布置: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10*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5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的主题是“中外童话”,本组学习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魅力。《幸福是什么》是第二篇童话,这篇童话主要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幸福是什么》是本组的第二篇童话,前面已学习了讲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学生对童话的语言和表达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上一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重点事例、重点句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探究幸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三个青年认识幸福的句子和智慧女儿的话,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幸福的真正含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搜集别人对幸福的看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大环节:

  一、歌声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师: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很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书:幸福是什么  齐读课题)你们是怎样理解“幸福”的呢?

  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师:对于幸福,大家都说出了各自的理解,你们所说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我们到《幸福是什么》这一篇童话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由歌曲导入,把音乐带进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幸福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感悟幸福,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课前反馈,整体感知   3个环节

  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纠正字音,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预习提纲中的第5个问题。(即完成提纲2、4、)

  提纲3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完成。

  预习提纲:

  (1)自读文前导语,,画出阅读要求。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利用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4)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默读课文,画出三个青年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语句,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课前反馈,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以便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三、展示交流,品味幸福

  (一)理解三个青年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语句,感悟幸福

  1、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青年的做法和同伴交流,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最后用词语概括青年对幸福的认识。

  (2)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三个青年很幸福的感觉,并练习朗读。 。

  (3)讨论小组汇报的内容和汇报方式。

  (4)合作解决不懂的问题、

  (5)交流时要认真倾听,能听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说得不够完美,能够补充。

  2、全班汇报交流: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示交流。

  (下面我说一说学生是怎样展示交流,教师是如何点拨指导的)

  预设1、小组可能从读句子谈感受的角度汇报。一组汇报后

  教师追问:哪组还有不同的感受?其他组继续展示。

  预设2:小组可能以感情朗读的方式汇报。(学生感情朗读,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议,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预设3、小组还可能用现场表演的方式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议哪地方演得好,为什么?

  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如:在交流第二个青年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 同学们,现在想象一下,这个青年他可能会在火车上、轮船上勤勤恳恳的做哪些事呢?

  生:想象说话

  师:他做这些好事,心里怎么样?

  生:他做这么多好事,心里肯定觉得很幸福。

  师:那你们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这份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感情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幸福、自豪地朗读这段话。

  师引读:你们读出了这种幸福的感觉。虽然第二位青年做什么事勤勤恳恳的,可是有人不理解。有的人可能会说:“你呀,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时候,你可以给他说——

  生齐读:划线的句子。

  师:假如咱们班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级操心,多累呀!”这时候,你也可以给他说——生再次齐读划线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为人治病 、  对人有用  、 养活别人 )

  (二)理解智慧女儿的话,感悟幸福真谛。

  1、师提问:这三位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学生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课件出示这句话,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3、小组讨论交流这句话的含义。

  前后桌四人一组结合预习,通过理解重点词 “义务” “有益”和短语“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的含义,合作探究这句话的含义。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理解“义务”(应尽的责任)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的含义时,(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我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如:建筑工人的义务是              

  所以,建筑工人                        ,这就是自己的义务。

  学生的义务是                       。

  所以,学生                              ,这就是我们的义务。

  交流完这句话的含义。

  师追问: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抽词概括,师板: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 三)  质疑解疑  提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师小结:三个青年通过辛勤劳动,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所以他们自己也是幸福的。

  (此环节设计,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努力探索杜郎口“20+20”的教学模式,真正的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段,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情朗读,轻松地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找到幸福

  1、展示同学搜集的对幸福的看法的句子。

  师语言过渡: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课前我班同学也搜集了一段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看法,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搜集的同学感情朗读这段话: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然后老师满怀激情地说:此时老师也想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 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 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接着教师追问: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一首歌曲……

  首先学生自我酝酿,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师总结: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写出存在自己身边的幸福,写出对幸福的感受,渗透语文的人语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五、布置作业:

  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表演课本剧,准备在语文活动课上展示交流。

  幸福     是       什么

  ↑               ↓

  为人治病         靠劳动

  对人有用         尽义务

  养活别人         做益事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2、找出三个牧童所说的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孩子们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幸福在哪里》、生字卡片、多媒体、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幸福。(学生齐读)关于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师随着乐曲朗诵:是呀,在你们的眼中幸福是儿时手中的泡泡,是与伙伴的嬉戏,是妈妈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去“幸福”这个话题。板书:幸福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以自学为主)

  1、提出自读要求:同学默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想一想幸福到底是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总结:是呀,(出示智慧女儿的话)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你们现在的义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及时的鼓励。)

  2、提问:那课文的主人公,三个青年是怎么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说哪个青年都可以,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1)生:第一个青年通过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健康多么幸福,他从而感到帮助别人很幸福。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生1:我是从“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体会到的。 (此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师:那你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这份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1:有感情朗读

  师:你体会很深刻,读得很好。

  (2)生: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师:你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生1:读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读这句话)

  (3)生:第三个青年种地养活了许多人,我是从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你们看,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体会到的。

  师:能带着幸福的感觉读一下吗?(男女声赛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第一个  治病救人

  第二个  做过许多有用的事

  第三个  耕地  养活了许多人  

  3、师:现在我们请同学分组来演一演三个青年重逢的这段故事,一会我找同学表演。(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汇报。)

  4、师:现在请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没有发现,三个青年对于幸福的感悟,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劳动)

  板书:劳动

  5、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是智慧女儿对幸福的理解,我们看看下面几位名人他们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课件,名人对幸福的感悟)

  6、师:看了这些名言,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接下来谈谈你的幸福观,你能用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吗?(学生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概括成一句话。)

  三、理解拓展

  师: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这个故事有趣,神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这个故事就是一篇童话,你们说的就是童话的特点。(出示童话的特点),本篇课文就源于生活像文中的挖水井及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都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而他又高于生活,加入了作者的丰富的想象,那文中那哪些部分是作者幻想出来的呢?谁能读出相关的段落?(学生找出智慧女儿出现的段落。)

  师:很好,这些段落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等手法编写出来的。智慧女儿的突然出现和消失使课文内容曲折离奇,让读者喜欢阅读,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四、作业: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一篇童话吧!

  五、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标,有一首曲子《幸福在哪里》是这么唱的。(学生听歌)

  出示多媒体课件(本班级学生在家里,在学校里劳动,以及各行各业在工作中的图片)教师在乐曲中总结:是呀,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幸福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得,让别人得到和拥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长久的幸福。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7

  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运用前后对比来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义。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出示小诗小结:

  幸福是帮妈妈做完家务时的满足

  幸福是考满分时的兴奋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幸福是……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8

  1、你是否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为什么?

  答:我比较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做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维进行碰撞,产生火花,小组活动之后,学生互相评价,汪老师采用步步深入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进而达到了解内容的目的。但是我觉得在最后,老师应适当的总结一下,给学生的发言作一点评,特别是对于那些发言比较精彩的,应该及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既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会更好。

  2、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

  答:在这个活动中,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汪老师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呢?”“哪个小组的立意最好?”“哪个小组的表达最好?”将这一个一个的大问题转化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细化了学生的回答,也让学生渐渐领悟到该怎样做小组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注重细节。

  3、你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适?

  答:我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很合适,是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方式,汪老师在《幸福拍手歌》的歌声中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利用学生对幸福没有深刻认识这一点,从学生熟悉的《幸福拍手歌》入手,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从这个问题就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在欢快的气氛里,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大家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看见大家一副茫然的表情,汪老师适时得导入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是必要的,是能帮解决问题的,进而就会尽全力到学习中, 问题问得很贴切,很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这样,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所以我认为汪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是非常的成功。

  4、你在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答:怎样使一节历史课上的精彩,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故事导入法,情景创设导入法,背景介绍导入法、多媒体图片导入法等。

  5、你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汪老师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

  (1)对教材钻研的比较透彻,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策略上充分的采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得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2)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关注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思维策略,关注探究能力和内在动机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突破。

  (3)教学目标明确,重视教师的指导。教师各个环节的教学中,都注意了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中,学生答题后,让学生互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抽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我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改进的地方:

  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有过让你们感到特别幸福的时刻吗?谁来说说?”学生们只说出了关于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这说明学生没能真理解“幸福是什么”,拓展环节应该是教材内容的再现和升华,所以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事幸福,并广泛的感受之,应该上升到大爱的角度,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这样的安排无疑很好地加深学生对幸福内涵更宽泛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行的。教师应顺势启发学生以“我感到幸福!”为结尾,联系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回想他们做过的事进行说话,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并激励学生要学会创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9

  案例背景:

  《幸福是什么》一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生:我觉得妈妈天天领我吃‘麦当劳’就是幸福的。

  生:我认为天天放假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幸福。

  生: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就是幸福……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中所讲的幸福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二、自读自悟:

  师: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

  生: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学生边读边画。

  师:当第一位青年给病人们治好病之后,病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如果你就是那位医生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病人痊愈之后,会说谢谢你,给我治好了病。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的。

  生:病人们会说,十分感谢你。我要把我一半的财产送给你。

  生:如果我是那个医生听了病人们的话,会感到很开心,很欣慰,很幸福……

  师:那么,那些病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病人们会特别高兴,因为他们又恢复了健康……

  师:是啊,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他们都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下这个青年的话吧,一起来体会一下幸福的感觉。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第二个和第三个青年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一句话)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认为她说得很道理。因为劳动就会有收获,就会给别人带来好处,也会使自己有钱……

  三、升华认知:

  师:学了课文之后,你认为幸福是什么?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生:我认为中午给同学们盛饭,看到同学津津有味地吃饭是幸福的……

  生:我觉得听动听的音乐让我感到幸福。

  生:我觉得和同学们做游戏让我感到幸福……

  四、作业:

  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案例分析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把这种感受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出来,就会使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因此,在开课前,我没有否定学生的回答。因为,他们的回答都是他们内心中最真挚的,是值得尊重的。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10

  【案例】

  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再说说自己是否幸福,为什么?这个环节生成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幸福”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现在谁来说说“幸福”是什么呢?

  生:幸福,就是有吃不完的好吃的。

  (“馋猫!”,许多同学小声说。)

  生:幸福就是全家人和睦相处,不吵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生:幸福就是过年时收到许多红包。

  (嘘声四起。)

  生:幸福就是有取之不尽的好吃的,用之不竭的好玩的。

  (哄堂大笑。)

  生:幸福就是一家人一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永不分开。

  师:同学们对幸福的理解都很有意思!老师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现在每天都能看到你们可爱的笑脸。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我,我也很爱他们。

  生:我也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家里的人都很关心我。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妈每天都供应许多好吃的给我,但又觉得不太自由,因为我上哪儿去都要经过妈妈批准。

  生:我觉得自己很不幸,因为爸爸妈妈总是为了钱吵架。有时我真想快快长大,挣许多的钱,让他们别吵了。

  生:我觉得你还可以啦,爸爸妈妈虽然吵架,但还有个完整的家,我呢,爸妈离婚了,想听他们吵架都听不到了。

  生:是呀,我也很不幸,爸妈离婚了,妈妈走了,我真想她呀!可是……

  (说着流下泪来,周明也红了眼。)

  师:不要太伤心,虽说父母虽分开了,但他们各自对你们的爱仍然存在并且会继续下去……想想在自然灾害、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吧,你们比他们可幸福多了,至少想看妈妈,还是能看到的。

  生:幸福就是世界和平!

  生:幸福就是社会稳定!

  师:你们真棒!是啊,幸福是世界和平,是社会稳定,是家庭和睦。它是要靠我们大家的双手去创造的,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三个青年是如何用双手去创造幸福的吧!

  【教学反思】

  一、肯定真实答案,鼓励大胆表达

  学生对幸福的理解虽然是片面的,但都是真实的。要讲真话,不说假话,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这样的教育,从小便知道了爱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大人们并反复以故事为佐证,以至于“狼来了”的故事孩子们个个耳熟能详,铭记于心。孩子们是天真的,真诚的,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受到污染,他们还没有学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还没有学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孩子们又是可塑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面对着一次次讲假话时得到的奖赏,孩子们在成长中不断地接受、不断地效仿,就这样在真真假假中讲着最好听的话,讲着最滋润人心的话,在不知不觉中,纯真的天性变得复杂,率真的性格变得圆滑。因此,笔者在这里就没有附和那些“小大人”的笑声与嘘声,反而对他们的幼稚观点表示认同。

  二、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面对那两个父母离异的学生,我不禁觉得自己的安慰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彻底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从此正常快乐地生活、学习呢?对于孩子们心里的伤口,是装作不知道以期自然愈合,还是剖开它,刮去“脓痂”,敷上辛辣的“消炎药膏”呢?

  我认为我采取的办法效果会更好,这样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孩子接受了既定的事实──最坏的结果,就不会再对其结果产生不必要的希望,进而产生各种变数:整天想着这件事,影响生活、学习情绪;为取得父母亲的注意,故意制造矛盾;人格发展不正常,有偏激行为;性格扭曲,对人、事产生不信任感;形成不正常的婚姻观……课下我又找他们详谈了一番,成功地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阴影。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文章内容:

  ⑴ 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

  (不知道)

  ⑵ 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结:

  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⑷ 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⑸ 反复读:

  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⑹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2、演课本剧:

  ⑴ 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⑵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⑶ 汇报演出。

  3、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教学后记与反馈】

  这篇课文时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情节奇异,充满了幻想。在教学时,我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放手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子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我重点引导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还注意扩展,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课后,我还让孩子们搜集很多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相信孩子们对“幸福”二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12

  小燕子和大野猫

  刚刚会飞的小燕子在追捕蜻蜓的时候,惊跑了一只刚刚睡醒的小白兔。小燕子以为小白兔怕它,便在小伙伴面前夸耀自己。

  一天,它又在小伙伴面前夸耀自己吓跑小白兔的事,一只大野猫偷偷地向它走来。它的伙伴们发现了大野猫 便大声叫了起来  快泡吧 当心野猫吃了你

  小燕子轻蔑地看了伙伴们一眼,说:“没出息的家伙!你们不知道连小白兔都怕我吗?大野猫绝不会比小白兔本领大,我只要一瞪眼,大野猫就会吓跑的。你们等着瞧吧!”

  小燕子真的瞪起眼向大野猫扑去……

  1、请在空格里加上标点。

  2、请你续写这个故事,试试吧!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13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二.说教学内容

  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这6个生字。

  (2) 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再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教学重点。

  (3) 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教学难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一道习题进行教学,以突破教学难点。

  (4) 引导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领会课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再引导学生表演。

  2.课前准备:幻灯片   光盘

  3.教学安排: 1课时

  三.说教法与学法

  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自学学习法

  3. 情境表演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1. 以音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幸福快乐的氛围,导入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脚,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会在这样轻松的氛围当中说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学会说幸福是有了新书包新衣服;有的会说幸福是爸爸、妈妈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学校的奖状……。 当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后, 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有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么》,同学们读完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幸福是什么》吧。”

  2.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接着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利用光盘展示生字“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生字,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弄明白故事情节;再要求学生反复的读三个牧童清理喷泉和砌井后的情形,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然后提问“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呢?”,并引导回答;最后让学生想像在这十年间三个青年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人幸福的付出,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尽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 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情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利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情节美和语言美,领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再让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和他们与“智慧的女儿”的谈话),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4. 拓展延伸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进行交流。借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时教师相机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幸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是无处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创造幸福,为自己创造幸福,为他人创造幸福。

  5. 写一写

  幸福是                                                                        

  意图是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以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学生写好时,挑几句好的当堂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五.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好的板书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个青年       给病人治病                 靠劳动,靠尽自

  己的义务,做出

  幸福是什么    第二个青年       做过许多事                  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   

  第三个青年       耕田

  六.说使用农远资源

  农远教育资源的使用,它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在这节课里我用幻灯片播放了歌曲和图片,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了欢快幸福的氛围,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幸福;从图片视觉上看到幸福无处不在,补充了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我使用光盘播放“读读拼拼”和课文朗读,使学生准确认读了生字,聆听了童话故事的语言美,激发了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七. 效果预测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预测会达到以下3点:

  1.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 学生对课外书产生浓厚兴趣。

  3﹑学生会用自己的小手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编排剧本并能积累运用文本语言。

  3、通过表演,懂得幸福的内涵,并学会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文,明确学习要求

  1、同学们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和同学们合作演童话,这节课我们就来演童话《幸福是什么》。

  (板书课题)

  2、要演好童话,我们先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要写好剧本。

  (播放《幸福拍手歌》调节气氛)

  二、初读了解内容,学当编剧

  1、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课文,生字处、难读处多读几遍。

  2、了解故事大意:

  要演好这个童话,首先得有剧本,这篇童话篇幅较长,默读故事,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⑴ 同学们交流: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先指名学生说。再师生合作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提纲:

  第一幕:

  时间:从前的一天。

  地点:树林的老泉旁。

  人物:牧童甲、乙、丙,智慧姑娘。

  牧童甲: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牧童乙、丙 :好。

  (快乐地)

  ……

  第二幕:

  时间:十年后的一天。

  地点:树林的小井旁。

  人物:青年甲、乙、丙,智慧姑娘。

  青年甲:你们知道我这十年做了些什么?我们分手以后,我到一个城市去     了,进了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一个医生。

  青年乙、丙:你弄明白是什么了吗?

  ……

  (第一幕以教师的导为主,第二幕放手让学生自己列。)

  板书:清理老泉、给病人治病、做过很多事、耕地种麦子

  ⑵ 根据学生补充的剧本或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三个牧童清理老泉,因而得到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是什么!

  三、自主想象,研读重点片段

  1、请学生自读16~26小节,指导:

  充分朗读对话,想想三位青年体会到幸福是什么了吗?默读十年后三个牧童相聚时的对话并用直线划一划。

  交流回答:

  ⑴ 第一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

  想象:医生为人治病,想象一下他给病人治好病后,他会说些什么,病人又会说些什么呢?再次齐读“弄明白了……”

  ⑵ 第二个第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么样的呢?并回答第二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

  勤恳工作,对人有用。

  第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⑶ 齐读三青年的对话。

  2、这是三个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此时此刻出现了谁?(智慧的女儿)她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一划。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体齐读。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是的,智慧的女儿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那你们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四、自演故事当演员

  1、交流剧本,再次熟悉角色。

  2、以四人组为单位合作表演。

  3、根据情况组织评议。

  五、再次感悟文本内涵

  1、读了童话,编了剧本,演了故事,幸福是什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

  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是否觉得幸福?

  2、填空:

  幸福是      ,      ;

  幸福是      ,      ;

  幸福是      ,      。

  六、交流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萧伯纳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幸福是什么》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15859130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