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灰姑娘的时钟

灰姑娘的时钟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灰姑娘的时钟

微信扫码分享

灰姑娘的时钟(通用13篇)

灰姑娘的时钟 篇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

  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

  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思路结构

  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

  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

  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

  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

  结构内容

  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

  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

  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

  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

  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

  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并把握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

  2.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3.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论点这一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第 1 2 页  

灰姑娘的时钟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从故事中提出问题,步步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写法.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推理,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

  认真、严谨地治学,踏实、可靠地干事。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用新视角看老问题,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发现的美。

  二、学法引导自学——设疑——讨论——解答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如何从故事中提出问题,步步推论。2.提出什么问题,得出怎样的结论。3.夹叙夹议的写法。通学问题设计,集体讨论,最后归纳明确答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准备《灰姑娘》童话(或电影)。设计投影片。学生讲述童话故事,并发表白己的看法。自读课文,讨论书后练习。明确答案。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文的论点、论据。

  文章的结构提纲。

  (二)整体感知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大家都为恶毒后母的可怜结局而称快,而对灰姑娘幸福的结果感到高兴。很少有人从这则童话故事中引发出科学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而今后我们一同探讨,日本学者角山荣的

  (三)教学过程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从《灰姑娘》的故事中,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

  首先是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第二个问题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当时是怎样一个时代和社会。

  2.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灰姑娘通过宫廷内的时钟报时而知道时间的。灰姑娘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时间等于金钱”的思想作为经济伦理被广泛的接受十六世纪的英国。

  3.作者如何一步步地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灰姑娘是如何知道时间的:

  1300年前后出现机械时钟一15世纪到16世纪市场安有时钟一15世纪中叶出现室内用座钟一16世纪到17世纪初出现每隔15分钟或l小时敲响一次的时钟,宫廷中有这样

  的时钟o

  “灰姑娘’’的童话正出现在17世纪以前,灰姑娘跳舞的王宫中一定有这种可报时间的时钟。

  严守时间问题出现在怎样的社会,灰姑娘童话是在哪个社会、哪个时代

  时钟出现一劳动通过人为时间来管理支配(定时法则)一雇佣劳动一雇佣劳动以时间表示—一不守时即受处罚,为社会所不容“时间就是金钱”

  灰姑娘不守时即受处罚,灰姑娘正处于那个时代,那个时期的社会。

  4.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仙女的话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

  (四)总结、扩展

  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以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看似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作者一样能从童话中引出问题,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科学的论断。.

  试从《曹刿论战》找出庄公贤明的论据来证明庄公是一位明君。

  能见一普通人曹刿并能听从曹刿意见——取信于民,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齐人三鼓后再一鼓作气,能十分虚心地请教一普通人——问其故。

  而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尊卑有别,一国之君更是唯我独尊可庄公却做了其他君王所不能做到的一切,可见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5

  灰姑娘如何知道时间的——听到宫廷内时钟的报时声

  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

  灰姑娘不守时为何受罚——时间就是金钱

灰姑娘的时钟 篇3

  5  灰姑娘的时钟①

  角 山 荣 

  自读提示

  这篇课文从熟知的有趣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熟读课文,看作者怎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又怎样一步步地推论,最后得出结论。

  掌握下列词语:

  祈祷  流逝  无暇顾及  迎刃而解  可想而知

  (注释:①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胡晓丁译,郭常义审定。角山荣,日本当代经济史学家。)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了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

  灰姑娘在仙女再三叮嘱要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之后,前去参加渴望已久的舞会了。第一天晚上,她一听到时钟敲响11点45分,便急匆匆地离开城堡,以免耽误约定的时间。然而第二天晚上,她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猛然想起时,时钟正好敲响12点。尽管灰姑娘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可这时魔法已经失效。她还是回到了原来那个贫困少女的样子。

  这便是众人皆知的“灰姑娘”的故事。可怜的灰姑娘最终还是被王子看中,从而找到了幸福。这是一段可以在孩子们心中诱发起朦胧梦幻的故事。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第一天晚上,由于时钟敲响了11点45分,她知道了时间。但在既无手表也无怀表的过去,是不是有中途报时的时钟呢?要是有的话,又是什么样的时钟呢?这是第一个简单的问题。

  说起来,“灰姑娘”是法国作家谢尔·佩罗(注释:〔谢尔·佩罗(1628—1703)〕法国作家,著有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等。)取材于民间故事的童话之一。其开头写道:“从前,有一个贵族……”。佩罗编辑出版这部童话的时间是1697年,因此,那时说“从前”,可以认为童话的舞台至少应在17世纪之前。关于时钟,有详细的机械钟发展史。所以灰姑娘听到的时钟的声音,我们是可以从17世纪之前的机械时钟史中去寻找答案的。

  机械时钟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地点是欧洲各地的修道院。修道院白天和夜晚到了一定时间,都必须举行向神灵祈祷的仪式。如果有座到时便可当当作响的时钟,那就可以不必整日担心错过祈祷的时间了。出于这种原因,机械时钟从出现之初起,必定带有自鸣装置。后来,机械时钟作为公共时钟,终于在城市市民面前登场。最早的公共时钟出现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从那以后,自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许多城市的教堂或市政厅的塔楼,以及市民聚集的市场都安装上了时钟。

  那么,灰姑娘听到的钟声,是不是这种公共时钟发出的呢?若是洪亮的钟声,那确实可以传到举办舞会的宫廷。不过它是否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还不清楚。果真如此的话,听到钟声才匆匆离去,根本是来不及的。

  那么,另外还有没有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的时钟呢?

  事实上,15世纪中叶,出现了另一种与公共时钟不同,靠发条驱动的室内用座钟。这是当时最尖端技术的产物,主要产地是德国。这种德国产座钟,以及装饰着银、青铜、宝石的豪华时钟,被放置在欧洲各地的王宫及贵族官邸里。也许灰姑娘应邀前往的城堡里就有这样的座钟。问题在于它到底是不是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

  我曾查阅了许多文献,可仍未找出答案。每当前往欧洲访问时,我总要漫步于各地的博物馆,看看时钟。那里虽然展示有16世纪生产的时钟,但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古钟是走动着的。而且16世纪到17世纪初的时钟只有一根针。在一根针的时钟上用眼睛确定15分钟是困难的。看来,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就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

  就在我思考这些问题期间,一天,一本题为《时钟构造的世界——德国的座钟与自动结构1550—1650》的书放到了我的案头。当我看到它时,不禁发出“啊”的一声惊叹。书中不正记载了120种时钟各自的打鸣方式吗?书中说,许多时钟都带有每隔15分钟或1小时敲响一次的装置。而且其中还清楚地写着,所有这些时钟的制作年代,都是自16世纪到17世纪初。

  据此,我认为长期以来的疑惑已迎刃而解。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的时钟确实存在。那是室内用座钟。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

  这样,第一个疑团被解开了。但还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还包含着耽误了约定的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在日本的民间传说或童话中基本上没有。不仅如此,在西方似乎也极为罕见。在机械时钟出现之后的近代市民生活中,时间的约定才第一次变得有意义。那么,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时代和社会呢?

  机械时钟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在于不定时法则向定时法则的转化。所谓不定时法则,简单来说,是指将日出到日落的白天时间,以及日落到日出的夜晚时间,分别划分成六等份至十二等份进行计算的方法。因此,白天和晚上的单位时间,除去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因季节和纬度而异的。这一根据太阳和自然时间而设定的不定时法则,是与以农业为生活基础的社会最相适合的制度。而机械时钟所产生的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间。单位时间的长短与季节和场所无关,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是相同不变的。这就叫定时法则。随着不定时法则向定时法则的转换,人们的生活便通过人为的时间来管理、支配了。

  在由自由时间支配的社会中,工匠的工作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劳动。只要不满意,即便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他们都可以埋头于精品的制作而毫不顾忌时间的流逝。然而,伴随着人为时间的确立,工作便开始向受时间约束的雇佣劳动转化。

  1563年制定的英国《学徒法》中有这样的规定:“所有的工匠和工人,在3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期间内,早上应于时钟显示5点或5点前上岗。晚上应将工作持续到时钟显示7点到8点之间。但早餐、午餐或饮酒时间除外……违反上述规定者,每偷懒1小时,应从工资中扣除1便士。”

  看到这里,我感到一丝振奋。因为雇佣劳动被清楚地以时间表示出来,而且还特意写明是“时钟显示的时间”。更让我惊异的,是其中附带着的每偷懒1小时则扣除1便士的处罚。如果知道当时工人的日工资一般也就是六七便士,那么,这一处罚是何等残酷,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我们进一步知道,“时间等于金钱”,已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看来,灰姑娘的童话,应该是这一时代、这一社会的产物。

  特别是在工商业极为发达的英国,“时间等于金钱”的思想作为经济伦理被广为接受。正因为时间与金钱同等重要,所以有人呼吁“抓住每分每秒不放松,尽你最大所能发挥最大功效”,“盗取别人的时间就是大盗”(理查德·巴库斯塔〔理查德·巴库斯塔(1615—1691)〕英国宗教家。),并要求把不侵犯别人的时间确立为社会的伦理道德。不遵守与他人约定的时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也为社会所不容。看来,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于英国,并确立于同一时代的欧洲。“灰姑娘”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的。

  练习

  一  作者从“灰姑娘的时钟”提出了哪两个问题?在对这两个问题的一步步论述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试列出本文论点论据提纲。

  二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就是从《灰姑娘》中分析出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的。试从学过的童话、寓言或民间故事中找出一两个问题来加以论述。

灰姑娘的时钟 篇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

  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

  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思路结构

  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

  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

  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

  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

  结构内容

  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

  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

  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

  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

  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

  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并把握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

  2.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3.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论点这一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新课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

  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

  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

  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

  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①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

  ②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

  ③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探究活动

  改写练习

  可以根据本文内容,改写出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并以此为文本,编写出一个短话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述能力。

灰姑娘的时钟 篇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

  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

  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思路结构

  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

  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

  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

  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

  结构内容

  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

  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

  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

  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

  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

  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并把握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

  2.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3.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论点这一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新课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

  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

  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

  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

  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①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

  ②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

  ③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探究活动

  改写练习

  可以根据本文内容,改写出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并以此为文本,编写出一个短话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述能力。

灰姑娘的时钟 篇6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

  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

  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思路结构

  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

  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

  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

  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

  结构内容

  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

  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

  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

  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

  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

  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并把握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

  2.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3.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论点这一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新课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

  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

  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

  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

  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①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

  ②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

  ③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探究活动

  改写练习

  可以根据本文内容,改写出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并以此为文本,编写出一个短话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述能力。

灰姑娘的时钟 篇7

  《灰姑娘的时钟》学案

  课前导语 : 

  灰姑娘的故事,也许你很熟悉。可是,面对这熟悉的故事,你有没有产生过疑问?日本经济史学家角山荣是对它产生过疑问的。由这疑问,他获得了一些重大的发现。 

  学习《灰姑娘的时钟》,我们的目标是: 

  1.理解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2.学习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写法。 

  3.增强自己的“怀疑”精神,敢于怀疑,从怀疑、探索中获取新的知识。 

  我们的学法是: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走近作者: 

  角山荣,日本当代经济史学家。1921年出生于大阪,一九四五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学部,专攻经济史,曾任和歌山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和歌山大学荣誉教授,土界市博物馆馆长。著有:《经济史学》、《产业革命与民众》、《讲座:西洋经济史》全五卷、《路地里的大英帝国》、《时钟的社会史》、《辣的文化、甜的文化》、《亚细亚文化复兴》、《时间革命》。 

  融入文本: 

  1.跨越障碍 

  【鼷鼠xī】家鼠。【蜥蜴xīyì】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细小鳞片,有四肢,尾巴细长,容易断。【官邸dǐ】高级官员的住所。【罕见hǎn】少见。【祈祷qí】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无暇顾及】没有空闲的时间照顾到。【迎刃而解】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可想而知】可以通过思考知道这件事。 

  2.解读文本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构,作好圈点、批注,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3.互动课堂 

  师问:作者从“灰姑娘的时钟”提出了哪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他持什么观点? 

  生答:第一个问题:灰姑娘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观点: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的时钟发出的。第二个问题:灰姑娘为什么要严守时间的约定?观点:“灰姑娘”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的。 

  师问:作者的这两个观点是通过哪些论据证明的? 

  我来回答(口头): 

  我来编写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书面): 

  质疑交流: 

  生1问:文章开头的记叙有什么作用? 

  生2答:叙述故事,引出下文的议论。 

  师问:《谈骨气》一文中记叙起什么作用? 

  生3答: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师:对,议论文中的记叙基本上就是这两种作用。 

  生4问:为什么先讲时钟问题,再讲严守时间问题? 

  我来回答(书面): 

  生5问:一般的说来,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是这篇文章有两个论点,这是什么回事? 

  师答: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这篇文章论述的是两个问题,作者对两个问题各有一个观点,所以全篇就有两个论点。 

  我也来问(书面): 

  我能够回答自己所提问题(书面): 

  拓展延伸: 

  1.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就是从《灰姑娘》中分析出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的。试从学过的童话、寓言或民间故事中找出一二个问题来加以论述。 

  示例1:《滥竿充数》 

  齐宣王喜欢听吹竿,要几百人一齐合奏,使根本不会吹竿的南郭先生得以混迹其中,得到许多俸禄,由此谈到吃“大锅饭”的害处。 

  示例2:《亡羊补牢》 

  从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谈到考卷的订正问题,再谈到错误和缺点是 难免发生的,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我来说(先口头交流再书面整理): 

  2.学贵有疑,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哥白尼敢于怀疑,推翻了教会的地心说,创建了日心说;李时珍敢于怀疑,亲自考察研究,遍尝百药,写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什么(结论、现象等等)产生了怀疑。 

  示例1:《掩耳盗铃》中,盗铃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就听不见铃声吗? 

  示例2:《惊弓之鸟》中,鸟能听到拉弓的声音吗? 

  示例3:人们常说“纸包不住火”,难道任何时候都是这样吗? 

  我来说(先口头交流再书面整理): 

  名题共享: 

  阅读《错过就会永远失去》,完成1-4题。(本试题为2004年黄冈市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青杨 

  ⑴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⑵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篷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⑶…… 

  ⑷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⑸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人们非亲历不能明白这一点。 

  ⑹一次失足,将导致一生走不出创伤的阴影;一次堕落,将写下黄河水洗不清的履历;一次抉择的不当,即能造成终生懊悔的遗憾;一次关键时刻的错判,将形成永远不能弥补的过失。 

  ⑺命运有时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头,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机遇;成就有时就是沿着选中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下去,观望等待得久了也会被淘汰;幸福有时就是吃尽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贪图享受安逸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事业有时就是少说多做的人捡到的一枚果实,夸夸其谈都永远嗅不到她的馨香;荣誉有时就是付给孤独的创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获得这份报偿。 

  ⑻功业、幸福、成就、荣誉,一个个都曾经从每个人的面前经过。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胜利的顶峰;错过的人即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一点点跌入失败的深渊。所以,世人永远有高低中下之分。 

  ⑼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这一点不容置疑。 

  1.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在第⑴段中找出与第⑷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3.请在文中第⑶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50字左右)。 

  4.品析文章第⑹段,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谈谈本段语言特点及作用。 

  ②用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本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 

  1.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 

  2.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3.略。 

  4.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论据充分,说服力增强。②示例: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课外作业 : 

灰姑娘的时钟 篇8

  课前导语 : 

  灰姑娘的故事,也许你很熟悉。可是,面对这熟悉的故事,你有没有产生过疑问?日本经济史学家角山荣是对它产生过疑问的。由这疑问,他获得了一些重大的发现。 

  学习《灰姑娘的时钟》,我们的目标是: 

  1.理解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2.学习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写法。 

  3.增强自己的“怀疑”精神,敢于怀疑,从怀疑、探索中获取新的知识。 

  我们的学法是: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走近作者: 

  角山荣,日本当代经济史学家。1921年出生于大阪,一九四五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学部,专攻经济史,曾任和歌山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和歌山大学荣誉教授,土界市博物馆馆长。著有:《经济史学》、《产业革命与民众》、《讲座:西洋经济史》全五卷、《路地里的大英帝国》、《时钟的社会史》、《辣的文化、甜的文化》、《亚细亚文化复兴》、《时间革命》。 

  融入文本: 

  1.跨越障碍 

  【鼷鼠xī】家鼠。【蜥蜴xīyì】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细小鳞片,有四肢,尾巴细长,容易断。【官邸dǐ】高级官员的住所。【罕见hǎn】少见。【祈祷qí】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无暇顾及】没有空闲的时间照顾到。【迎刃而解】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可想而知】可以通过思考知道这件事。 

  2.解读文本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构,作好圈点、批注,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3.互动课堂 

  师问:作者从“灰姑娘的时钟”提出了哪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他持什么观点? 

  生答:第一个问题:灰姑娘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观点: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的时钟发出的。第二个问题:灰姑娘为什么要严守时间的约定?观点:“灰姑娘”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的。 

  师问:作者的这两个观点是通过哪些论据证明的? 

  我来回答(口头): 

  我来编写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书面): 

  质疑交流: 

  生1问:文章开头的记叙有什么作用? 

  生2答:叙述故事,引出下文的议论。 

  师问:《谈骨气》一文中记叙起什么作用? 

  生3答: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师:对,议论文中的记叙基本上就是这两种作用。 

  生4问:为什么先讲时钟问题,再讲严守时间问题? 

  我来回答(书面): 

  生5问:一般的说来,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是这篇文章有两个论点,这是什么回事? 

  师答: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这篇文章论述的是两个问题,作者对两个问题各有一个观点,所以全篇就有两个论点。 

  我也来问(书面): 

  我能够回答自己所提问题(书面): 

  拓展延伸: 

  1.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作者就是从《灰姑娘》中分析出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的。试从学过的童话、寓言或民间故事中找出一二个问题来加以论述。 

  示例1:《滥竿充数》 

  齐宣王喜欢听吹竿,要几百人一齐合奏,使根本不会吹竿的南郭先生得以混迹其中,得到许多俸禄,由此谈到吃“大锅饭”的害处。 

  示例2:《亡羊补牢》 

  从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谈到考卷的订正问题,再谈到错误和缺点是 难免发生的,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我来说(先口头交流再书面整理): 

  2.学贵有疑,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哥白尼敢于怀疑,推翻了教会的地心说,创建了日心说;李时珍敢于怀疑,亲自考察研究,遍尝百药,写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什么(结论、现象等等)产生了怀疑。 

  示例1:《掩耳盗铃》中,盗铃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就听不见铃声吗? 

  示例2:《惊弓之鸟》中,鸟能听到拉弓的声音吗? 

  示例3:人们常说“纸包不住火”,难道任何时候都是这样吗? 

  我来说(先口头交流再书面整理): 

  名题共享: 

  阅读《错过就会永远失去》,完成1-4题。(本试题为2004年黄冈市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 

  青杨 

  ⑴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⑵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篷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⑶…… 

  ⑷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⑸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人们非亲历不能明白这一点。 

  ⑹一次失足,将导致一生走不出创伤的阴影;一次堕落,将写下黄河水洗不清的履历;一次抉择的不当,即能造成终生懊悔的遗憾;一次关键时刻的错判,将形成永远不能弥补的过失。 

  ⑺命运有时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头,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机遇;成就有时就是沿着选中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下去,观望等待得久了也会被淘汰;幸福有时就是吃尽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贪图享受安逸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事业有时就是少说多做的人捡到的一枚果实,夸夸其谈都永远嗅不到她的馨香;荣誉有时就是付给孤独的创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获得这份报偿。 

  ⑻功业、幸福、成就、荣誉,一个个都曾经从每个人的面前经过。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胜利的顶峰;错过的人即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一点点跌入失败的深渊。所以,世人永远有高低中下之分。 

  ⑼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这一点不容置疑。 

  1.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在第⑴段中找出与第⑷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3.请在文中第⑶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50字左右)。 

  4.品析文章第⑹段,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谈谈本段语言特点及作用。 

  ②用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本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 

  1.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 

  2.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3.略。 

  4.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论据充分,说服力增强。②示例: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课外作业 : 

灰姑娘的时钟 篇9

  基础能力测试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①鼠________          ②蜥________③无顾及________      ④祷________⑤官________          ⑥迎而解________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她一听到时钟敲响11点45分,便急匆匆地离开城堡,以免端误约定的时间。b.这是一段可以在孩子们心中诱发起蒙眬梦幻的故事。c.这其中还包含着端误了约定的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历的惩罚手段。d.不遵守与他人约定的时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也为社会所不容。看来,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于英国。3.找出主干错误的一项[    ]a.这便是众人皆知的“灰姑娘”的故事。主干:这是故事。b.从那以后,自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许多城市的教堂或市政厅的塔楼,以及市民聚集的市场都安装上了时钟。主干:教堂或塔楼以及市场安装了时钟。c.在机械时钟出现之后的近代市民生活中,时间的约定才第一次变得有意义。主干:生活有意义。d.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主干:报时声是时钟发出的。4.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a.那里虽然展示有16世纪生产的时钟,但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古钟是走动着的。b.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就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c.机械时钟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所产生的最大影响,在于不定时法则向定时法则的转化。d.看到这里,我感到一丝振奋。因为雇佣劳动被清楚地以时间表示出来,而且还特意写明是“时钟显示的时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改造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b.当年,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大大丰富了人类能源认识的范围,并为新能源的寻找开拓了又一领域。c.所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d.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药库,鱼肝油是人们熟知的海洋药物,许多海洋生物和药物作用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横线的一句相同。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物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________探究能力测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是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领袖,号称闯王。他于1644年正月在长安建立大顺朝,年号永昌。3月,攻克北京,结束了明王朝276年的统治。由于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闯王不敌,退出北京,转战于河南、陕西、湖北,最后在湖湘一带不知所终。九宫山遇难说最开始报告李自成遇难的是清王朝负责追击闯王的靖远大将军阿济格。他在1645年阴历闰六月四日给朝廷报告说:李军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中,随后在山中遍搜李自成不得。降兵降将都说:李自成窜走时,仅携带随身亲信二十人,被村民围困,不能脱,自缢而死。我马上派认识李自成的人去验尸,尸体已经腐烂,不可辨认了……南明王朝的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也向南明王朝的唐王发出了李自成身亡的报告,不过时间已经是1646年的阴历2月了。他说:我部已斩李自成于九宫山,因为周二南死,丢失了首级。根据这两则报告,《明史》也做出了一条自成已死,而尸朽莫辨的模糊结论。这个结论,由于许多地方志、家谱的发现而有所加强。同治年间修编的《通山县志》和嘉庆年间修改的《湖北通志》都说:“程九百,通山人,顺治二年李自成败走通山,九百率众杀之。”《程氏宗谱》也有类似的记载。因为程九百本人占山为寨,鱼肉乡里,早已是官府通缉的人物,所以未曾申报请功。这个杀死李自成的“众”到底是谁?《荒书》中有明确答案:“程九百之甥以铲杀自成。”这个“九百之甥”又是谁?《金氏宗谱》说:“金一柏追李闯王于牛迹岭下。”而金之婶母恰巧姓程。据此,杀死李自成的真正凶手,则是九宫山下程九百部下之金一柏了。解放后,李自成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通山县高湖公社水源村一队的深山古井里,发现了民团头目程九百(华楚)的墓葬和碑文,可见此人物并非虚构;另在九宫山一带发现的马镫,形制特殊,并有永昌年号,也不是一般将士所用之物。“永昌”是闯王的年号。有了这人证、物证,李自成九宫山之死,就显得更是真切了。九宫山遇难质疑然而却有人提出了怀疑。(一)闯王之死,对清王朝和南明王朝都是重大事件,然而报告却浮夸不实。阿济格的报告说“尸朽莫辨”,实际上只是报告了一段传闻,连他自己也说“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何腾蛟更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把周二南之死同闯王首级失踪连在一起,表明他自己也没看到过首级。这二人的报告,连当时的朝廷都不相信,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种种传闻就更不值一提了。结论是:传闻则有,实际却无。(二)闯王退居湖湘时,还有四五十万左右的兵力,退居武昌时,还能从容不迫地改江夏县为瑞符县,铸造“永昌通宝”的钱币,他的嫡系战将李过驻军九宫山一带,也有数万之众,何至于须李自成带二十人寻找食物?(三)《程氏家谱》中程九百所杀之人名叫李延。虽说李自成又名李炎,但闻名于世的仍是“自成”或“闯王”。程氏将此一事入《谱》,实是为了领功。舍弃声名显赫的李自成、李闯王不用,却用生僻的李炎,甚而至于讹写成李延,实在是没有这个道理,可见程九百所杀,并非自成。(四)如果李自成真是被杀,那么,他的近在咫尺的几十万大军,决不会让九宫山安逸。事实上,九宫山是平静的,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也是平静的,他的妻子高氏也是平静的,这就反证了自成之死并不成立。也有人据此进而猜想,自成之死,是李自成、高氏同他的亲密战友们合谋,放出的一个烟幕弹,目的之一是解除南明王朝的灭国的敌意,以便联合抗清;二是为李自成平静的退出政治舞台,或者说当时机一旦成熟,重返政治舞台,作好技术上的掩护。7.在《九宫山遇难说》一部分里,证明观点的论据有哪些?8.在《九宫山遇难质疑》部分里,作者质疑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9.由此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传说?参考答案 1.①x9 ②y@ ③xi2 ④q0 ⑤d! ⑥r8n  2.d  3.c  4.c  5.a  6.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又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  7.清王朝负责追击闯王的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的报告;南明王朝的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的报告;《明史》的结论;《通山县志》、《湖北通志》的记载;《程氏宗谱》、《金氏宗谱》的记载;出土的文物。  8.报告浮夸不实,连当时的朝廷都不相信二人的报告;推断闯王不应只带二十人寻找食物;推断程九百所杀并非李自成;闯王被杀的消息与九宫山平静的事实以及当时闯王军的实力不相符。结论是:联明抗清;平静退出政治舞台的手段。  9.可自由发挥,围绕质疑求真的态度来回答即可。

灰姑娘的时钟 篇10

  一、导入  新课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灰姑娘的时钟》。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

  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灰姑娘的时钟》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灰姑娘的时钟"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

  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

  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①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

  ②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

  ③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灰姑娘的时钟 篇11

  [自读导言]  

  1.学习课文从有趣的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的方法,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体会文章一步步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3.学习编写提纲和摘录要点等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4.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解说:任何一篇议论文必然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因此,阅读议论文就离不开这几个要素。论点的提出,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然后有层次地分析证明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形成这样一个模式:提出问题(论点)一分析问题(用论据论证)一解决问题(结论)。但也有一些文章并不是把论点放在开头的,放在中间或结尾的也不少。这要因文而异了。本文就是先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严密、鲜明。) 

  [自读程序] 

  1.速读全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祈祷  流逝  无暇顾及  迎刃而解  鼹鼠  蜥蜴 

  (解说:这一步是初步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祈祷”读“qídǎo”,是指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逝”读“shì)”,意思是(时间、水流等)过去。“暇”读“xiá”,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刃”读“rèn”,“迎刃而解”的意思是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儿,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刀口自己裂开(见于《晋书•杜预传》)。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快得到解决。“鼹”读“yǎn”,“蜥蜴”读“xīyì”。) 

  2.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说: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也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阅读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 

  3。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解说:这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阅读文章,应遵循整体入手,局部揣摩的方式,形成高屋建瓴的阅读观。) 

  4.精读课文,深入揣摩。 

  思考题设计如下: 

  (1)文章第一部分以记叙为主,这里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 

  (2)作者从“灰姑娘”的故事中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3)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论证的?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进行论证? 

  (4)请列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提纲。 

  (5)作者为什么先说第一个问题,再说第二个问题?二者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6)文中的论证语言是否准确、严密、鲜明?试举例说明。 

  (解说:这是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揣摩和领悟。应结合课文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考题。第(1)题让学生辨析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和各自不同的作用, 

  同时找出过渡句,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并明白这是由记叙转化为议论的分界线。第(2)(3)(4)题是对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考查和把握,让学生列出提纲,使之对文章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又培养了阅读时作笔记的良好习惯。第(5)题是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探究,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进而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对阅读的较高要求。第(6)题是对议论文语言的揣摩,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 

  [自读点拨] 

  1.先找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因文而异,多数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多采取此种方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这种文章阅读难度较大,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这篇文章作者从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提出论题,然后层层论证,最后得出中心论点,那就是——“看来,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于英国,并确立于同一时代的欧洲。‘灰姑娘’童话中仙女的话,在这种社会里,是带有特别严格的伦理含义的。” 

  2.理清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本文1、2、3自然段是对“灰姑娘”的故事的概括,是第一部分。第4—18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一是从灰姑娘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来看,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时代和社会。4-12自然段说的是第一个问题,13—18自然段说的是第二个问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第二部分中两层之间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如“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这样,第一个疑团就解开了。但还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格时间问题”。因此,文章的结构比较容易把握。 

  3.辨析论据和论证。 

  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正确的观点,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因此,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作者为了论证第一个问题,就用了“灰咕娘”的故事中的开头的一句话“从前,有一个贵族……”,以此来论证灰姑娘听到的时钟的声音,可以从17世纪之前的机械时钟去寻找答案。又从各种文献中进一步论证是否有中途报时的时冲。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也从各种文献中找到根据。因此,作、者在论证时主要是用事实和名人名言来作论据的。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我们阅读议论文的时候,在把握了论点之后,就要分析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性、正确性如何,论证的科学性怎样。 

  4.文章结构提纲。 

  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简表: 

  第一部分(1—3),概括故事,提出论题。 

  第二部分(4—18),提出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这一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4-12),分析得出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

  论据一:从“灰姑娘”的故事的开头“从前……”可以知道,灰姑娘听到的时钟的声音,应从17世纪之前的机械时钟史中去寻找答案。 

  论据二:从修道院的仪式中推论出灰姑娘听到的时钟必定带有自鸣装置。 

  论据三:从《时钟构造的世界——德国的座钟与自动结构1550—1650》一书中推论出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的时钟确实存在,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 

  第二层(13—18),分析得出灰姑娘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里,人们已经有了遵守时间的伦理和习惯。 

  论据一:从1563年制定的英国《学徒法》的规定中推论出“时间等于金钱”已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论据二:从“抓住每分每秒不放松,尽你最大所能发挥最大功效” 

  “盗取别人的时间就是大盗”等名人名言中推论出遵守时间的伦理与习惯起源于英国,并确立于同一时代的欧洲。 

  5.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的记叙简明概括,是为议论服务的,它们作为立论的论据或论证的材料,选择和安排都取决于中心论点的需要。如本文中的记叙就一再抓住“时间”这个概念,写仙女的交代是紧扣时间:“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写灰姑娘的举动也是抓住时间的约束:“灰姑娘在仙女再三叮嘱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之后”“第一天晚上,她一听到时钟敲响11点45分,便急匆匆地离开城堡,以免耽误约定的时间。然而第二天晚上,她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猛然想起时,时钟正好敲响12点。尽管灰姑娘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可这时魔法已经失效。”这一段记叙,更是给人以时间紧迫之感。而记叙文目的是以情动人,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的记叙来使人受教育,因此,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需要对人物作细致的描绘,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这些,都是议论文中的记叙所不能做到的。 

  6.体味语言。 

  本文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例如“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句中“仔细”体现了认真的态度,“似乎”表明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留有余地,“几点”说明值得思考的地方还不少。“果真如此的话,听到钟声才匆匆离去,根本是来不及的。”“灰姑娘听到的报时声,一定是宫廷内的时钟发出的。”句中“根本是”“一定是”表明了鲜明的态度,语气肯定。“所谓不定时法则,简单来说,是指……”句中“简单来说”化繁为简,一目了然。这些语言都体现了论证语言的准确、严密、鲜明。 

  7.揣摩写作思路。 

  文章为什么先提出第一个问题,然后再论证第二个问题呢?这两个问题能否颠倒/顷序呢?显:然是不能的。“灰姑娘究竟是如何知道时间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是任何知道“灰姑娘”的故事的人都可能发出的疑问,而“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时代和社会呢?”这是一个与童话本身似乎毫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需要充分的论据和科学的论证深入探讨。作者由简单到复杂,从熟知的有趣故事引出严密的逻辑思维问题,层层推进。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改革开放后,确有一些贫困者,侥幸富了起来。富了起来之后,又怎样呢?我的见闻较偏狭,接触这类富人的机会不多,不过,从别人口中,从电视里、报刊上,从对社会上种种现象的观察,总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斑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过把瘾就死”。死不死我没见过,然而有的人每天在那里“过瘾”,似乎倒是的确的。过什么瘾?曰:吃喝瘾(摆豪门宴)、赌博瘾(一掷千金)、玩乐瘾(泡歌厅、夜总会),个别的还有吸毒瘾(吸食鸦片、海洛因)……诸如此类,沉溺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不以为非,反以为富有就该如此。岂但如此,有的人还修坟、建庙宇、烧香、拜佛、卜卦、算命……搞封建迷信活动。据说只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温州市每年造坟都在三万座以上,并以造豪华、新奇坟墓扬名于世。许多城市养狗为患,据说一只所谓“西施狗”,售价从几万到十几万元。有位女士养一只狗,平时喂肉,某日主人外出,这只狗饿了,竟把主人的亲生小儿咬死了……这些行为、现象,均为某些富有者所为,那么,它所表现的是聪颖、文明呢,还是愚蠢、愚昧、愚不可及? 

  有位海外华人回来,看到类似现象感到十分震惊。他说:“海外许多爱国华人愿意资助祖国搞经济建设,造福家乡父老,而对此感到痛心。”是的,一面是无私的捐赠,一面却是荒唐与奢侈,怎不令人震惊?长此以往,将如这位海外华人所言:“一个人如果挥霍浪费,奢侈腐化,他的产业早晚有一天会葬送在他的手里!” 

  其实,纵观生活中,物质上富有了,人却处于愚昧状态的事例,恐怕还多。比如,富有起来的父母,无端地给自己一无疾病、二又健壮的小儿喝什么“人参蜂王浆”“小聪聪母液”之类的药品,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弄成早熟的小大人;有的人暴殄天物,管它什么生态环境,滥捕乱猎珍禽异兽,然后去换取钞票以发家……对这些人来说,“富有”岂不是变成可怕?何以会可怕?愚昧所致也。所以说,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于是我想,治贫固然重要,而治愚更是当务之急。 

  看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实在是一个又艰巨又迫切的任务! 

  (解说:设计此题,主要是进’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灰姑娘的时钟》主要是从一个故事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本文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提出观点。这些都是写作议论文常用的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 

  参考答案  

  1.此文标题是个明确的判断,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用设问句,引出中心论点。据此便能很快地将文章埘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引论,2-5段为本论,6、7两段为结论。根据是:首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十分明显;第2段是总提段,开启论证;6、7两段总结上文,回应开头,深化论点。 

  3.从论证方法看,3、5两段用例证,第4段用引证。第3段列举三例后,末句用选择问代替分析,第4段则用海外华人的话作引证,指出富有者愚昧的严重后果,第5段分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提出分论点;二至五句-为第二层,先举例后分析,论证分论点;末句为第三层,是本段结论。第5段的论证拓宽了范围,比3、4两段的论证进了一层。 

  4.例如,“个别的还有吸毒瘾”的“个别”,很有分寸;愚昧的富人是“侥幸富了起来”的,显示了逻辑的严密性;“治愚更是当务之急”,态度何其鲜明……此文语言也不乏生动之处,“弄成早熟的小大人”,“弄”含贬义,极富讽刺意味;“死不死我没见过……似平倒是的确的”,幽默诙谐,饶有意趣。

灰姑娘的时钟 篇12

  知识掌握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叮zhi(    )        meng胧(    )qi祷(    )         官di(    )宫tong(    )      gu佣(    )2.解释词语:①无暇顾及——②迎刃而解——能力提高阅读下面一段歌词,完成题目: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啊,相互就是相呼。请你根据上面画线两个句子的结构,以“相互就是”开头,仿写两句话。相互就是:________;相互就是:________。延伸拓展古之君子,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总是认真对待的。魏晋时有个叫管宁的读书人,一次与华歆在园中种菜,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锄地不停,华歆却拾起来看了看才扔掉。又有一次,两个人在一起读书,门外恰好驶过大官的马车,管宁仍然专心致志读下去,华歆却丢掉书本出门观看。通过这两件事,管宁觉得华歆这个人贪慕钱财,热衷功名,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便与他绝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当然,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给教育帮助,单纯地用绝交的办法对待华歆,似乎有点过分,但管宁选择朋友时种严肃的态度却是值得肯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管宁为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义。现在,有的青年人只讲义气,不重志向,谁给我好处,就跟谁好,甚至在公共场所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轻率相交,由于不善于识别那些假朋友,受骗上当之事屡屡发生。希望青年们能记取这类教训。1.选出对本段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    ]a.古之君子,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总是认真对待的。b.管宁的交友之道。c.轻率交友,会受骗上当。d.叙述了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2.本段叙述了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哪两件事?________3.本段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4.本段引“管宁割席”的故事目的是:________5.本段中加粗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参考答案【知识掌握】1.略  2.略【能力提高】痛苦时一起倾诉;快乐时一起投入。【延伸拓展】1.a2.一件是华歆贪慕钱财,一件是华歆热衷功名。3.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4.为了说明交友之道第一要义——如何择友,择友必须态度严肃,认真识别,对待  5.管宁为了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

灰姑娘的时钟 篇1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

  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

  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建议

  思路结构

  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

  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

  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

  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

  结构内容

  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

  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

  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

  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

  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

  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

  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并把握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

  2.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3.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论点这一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新课

  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灰姑娘的时钟》。

  二、指导预习

  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

  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

  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②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

  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

  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

  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

  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

  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C、本文《灰姑娘的时钟》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

  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

  三、研读课文

  ①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

  ②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

  ③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

  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

  ①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灰姑娘的时钟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

  ②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

  ③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

  五、课后作业 

  ①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

  ②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

  ③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探究活动

  改写练习

  可以根据本文内容,改写出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并以此为文本,编写出一个短话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述能力。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灰姑娘的时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20660130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