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命之舟 教案

生命之舟 教案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生命之舟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生命之舟 教案(通用4篇)

生命之舟 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 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 、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生命之舟》

  一. 知识积累

  1. 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谑( )

  3. 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水和矿物质盐类,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虽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6.

  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二. 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声。

  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7. “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

  9. 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10. 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一. 1. 2. 略 3. C 4. A

  5. 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 6. 略。

  二. 7. 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8. 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拢的艰难。

  9.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10. 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生命之舟 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3、了解1998年历史背景。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 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和灾难。大家还记得 1998年的那下场大水吗?,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 州,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二、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  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上的新闻、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释疑:

  第一题: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师:对,电视新闻是声画合一,而报纸、广播新闻只能看或者听。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三、 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二)、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 ,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近。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       绕过           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    冲去     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      *拢     肆虐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步树(*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简析: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7、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两个多月里,我们流了太多的泪——不是因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为承受了人间太多的爱,经历了世上太多的感动。当千万双泡白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千万张晒黑的脸挂满欢喜的泪珠,灾难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生命之舟 教案 篇3

  一、课程目标:1通过与前两篇课文相比较,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3通过对这则新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策略:比较阅读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与消息和特写的比较,使学生把握电视新闻的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配合画面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课文 

  1.师: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得知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新闻,比如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其中你们最常用的是哪一种呢? 

  2.师:不错,我们已经无法想象身边没有电视的生活状况。现如今,电视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大众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而电视新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深。下面同学们将要学习到的就是一则电视新闻解说词。 

  二、讲述电视新闻的基本知识 

  1.师:在学习课文前,请大家说说你们为什么会选择看电视而不是看报纸、听广播呢? 

  各抒己见:因为它有图片,有声音能更好地得知事件的全貌,与其他途径比较更直观,也很方便。 

  2。归纳学生发言,进行小结。(见参考资 料) 

  三、设置问题,分析课文,概括其特点 

  1.师: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词语填空,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 生:时间顺序。 

  3.提问:在编辑过程中,记者选取了一个视角来透视整个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它是什么?二号冲锋舟。 

  4.师:请大家分析刚才所填词语,看看它们传达了些什么样的信息。 

  生:“绕过”、“穿梭”、“搜寻”等动词表 

  现了在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冲去”、“转舵”、“迂回”等词又体现了拯救的艰辛;?肆虐”、“抗争?、 

  “*拢”这些词又说明了英雄们为救人而同洪水搏斗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5.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点拨: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驶着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勇救一万七千多人。 

  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 

  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6.指导学生概括这则新闻的特点,提醒学生感受电视解说词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见板书设计) 

  生命之舟2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5日 

  一、课程目标:1通过与前两篇课文相比较,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3通过对这则新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策略:比较阅读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与消息和特写的比较,使学生把握电视新闻的特点。    2: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配合画面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教    学    活    动 

  板书设计 

  本文特点 

  (1)声画合一。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参考资料 

  电视新闻的基本知识      

  (1)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2)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及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有以下特点:     

  a综合性电视新闻用视频和音频信号同时传递新闻信息,具有视和听的双重效,综合了报纸和广播的特点,以形象和声音诉诸受众。    b视像性电视新闻运用画面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形象,通过电视屏幕呈现给观众,它突破了抽象的文字描写,形象地再现了生活,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可产生一种现场参与感。 

  c即时性电视新闻的即时性,是指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连续报道,或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 

  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成为新闻,需经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载体及时传播。新闻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新闻可以分为许多形式:按事实发生状态分,有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按事实发生与报道时间的差距分,有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有国际性新闻、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有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等。按不同的文体样式又可分为消息、特写、通讯等。     

  3.消息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其中标题又可分正标题和副标。标题是一篇消息的题目,正标题要能够准确醒目地概括消息的内容,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引申,是对消息内容的补充说明。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学生课后作业: 

  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或地方台的电视新闻,归纳电视新闻的特点。 

  课后体会 通过与消息和特写的比较,使学生把握电视新闻的特点。  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配合画面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生命之舟 教案 篇4

  《生命之舟》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 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 、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

  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

  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

  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

  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生命之舟》

  一. 知识积累

  1. 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谑( )

  3. 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水和矿物质盐类, 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 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虽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据语境,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浓阴 B.你是深秋里的严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这篇课文是一则电视新闻,结合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你能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作为电视新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试结合自己看过的其他电视新闻来说一说。

  6.

  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二. 强化阅读

  同期声。(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凌晨3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回音,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战士苟峰。

  同期声。(施救过程中的现场声,使劲、慢点……)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靠拢。行进之中,冲锋丹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声。(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声。

  到2号上午10点,二号冲锋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号下午4点,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进入簰洲湾内救人,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7. “施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为什么这里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呢?

  9. 报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声”,这有什么好处呢?

  10. 当地群众为什么把这些舟船称为“生命之舟”呢?

  一. 1. 2. 略 3. C 4. A

  5. 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视想性、即时性。 6. 略。

  二. 7. 表示语言省略,所说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

  8. 把距离写得这样具体是为了突出冲锋舟向小树靠拢的艰难。

  9. 更能写出救人场面的惊险,能使报道更吸引观众。

  10. 因为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命之舟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22941130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