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摆脱失落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穿插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课文教学思路的主线,恰到好处地插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穿插是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穿插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开阔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更好地亲近课文,走进课文深处。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我三次运用了穿插,现在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知识性穿插,似问非问识阴险
  教师旁征博引,巧妙地插进课文相关的知识,恰切地丰厚课文内蕴,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周瑜的一句话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学生应答。)
  师:没有关系,我们先来看看造箭的过程吧!
  (教师边放映幻灯边介绍古时造箭的过程。)
  师:看了刚才造箭的图片,你对周瑜说的这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造一支箭要那么多道工序,十天造十万支箭肯定完不成。周瑜这是明知故问。
  生:我觉得周瑜很阴险,给十天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因为造箭的过程太复杂了。
  师:真好,你体会到了周瑜的阴险,那你试着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生:我觉得十天造十万支箭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想,周瑜是想借造箭之事置诸葛亮于死地。
  生:现在,我明白了周瑜此次让诸葛亮十天完成十万支箭任务的目的并不是想齐心协力造箭攻打曹操,而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的一个阴险的圈套。
  师:你也体会到了周瑜的险恶用心,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生读。)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将造箭的过程通过图片和讲述穿插进来。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感受到了造一支箭是多么的复杂,十天造十万支箭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而感受到周瑜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陷害他!造箭过程的穿插让学生感悟到周瑜话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二、诱导性穿插,军令状里现胆识
  围绕当前的教学主题,巧抓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穿插,一步步地诱导学生探求文字背后的知识,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有情有趣、兴味十足的发现过程。在教学诸葛亮的一句话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处罚。”
  师:这句活中有“军令状”一词,有谁知道“军令状”是什么?
  生:“军令状”就是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会依军法处置。
  师:看来你课前认真预习了。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你猜猜看,诸葛亮在军令状里可能会写些什么?
  生:我诸葛亮愿意在三天之内完成十万支箭,如不完成愿意受都督处罚。
  生:我诸葛孔明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否则愿受军法处置。
  师:同学们基本上说出了军令状的内容,你对诸葛亮立军令状有什么感想?
  生:我感受到了诸葛亮是个很自信的人,因为十天造十万支箭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他不但不推辞,反而接受并立下了军令状,足以看出他对完成这项任务很有信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142613131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