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微信扫码分享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 杜绝小学化现象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 杜绝小学化现象

所谓关键期就是在这个阶段对什么事情特别地敏感,就是特别想去做它,他的整个器官也会发展得很快,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你再去做是很难去实现的,你可能会付出几倍的努力,但得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脑科学证明,我们人到3岁的时候,脑已经发展到 50%,到8岁的时候就发展到80%,8岁以后再发展的只有20%。所以在0岁到6岁这个阶段已经是60%到80%已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说,人在0岁到6岁所学的某些知识是将来要花60年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总和,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0岁到3岁这段,又是一个人格情感潜能的一个急剧的发展的时期。如果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开发,将来是无法弥补的。在0岁到6岁这阶段的关键期是各种各样的,它包括语言的关键期、运动的关键期、感官反映的关键期、社会性的关键期、数学的关键期等。我们一定要根据它的关键期的发展,抓住他每个敏感期去做。否则将遗患无穷。

目前,家长对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早期教育常常还存在几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孩子这么小,啥也不懂,只要给他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好了,长大了再教育;二是误以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好,以后应该是老师把孩子教好;三有的家长是很想把孩子从小教育好,但用的是家庭应试教育的错误方法,从小就逼着孩子死记硬背、甚至训斥责骂、棍棒相加,让孩子觉得苦不堪言,渐渐地厌学,进而走向逆反。

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258943137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