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点评:纠正孩子12个坏习惯

点评:纠正孩子12个坏习惯

一派天真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点评:纠正孩子12个坏习惯

微信扫码分享

点评:纠正孩子12个坏习惯

这几天,网络上出现一种说法,也不知道是谁整理的,还是从某篇文章摘抄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说父母必须要纠正孩子的12个坏习惯,比如打断谈话、攻击性行为、假装听不见你说话等等。可惜的是,这种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为了方便说明,下面是说孩子的12个坏习惯:⑴打断谈话;⑵攻击性行为;⑶假装听不见你说话;⑷无视规则;⑸使小性子;⑹夸大事实;⑺挖鼻孔;⑻不良擦拭;⑼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⑽抠疮痂;⑾忘记洗手;⑿咬指甲。
  
  现在的儿童教育,大家很喜欢教育“快餐”,希望看了就会用,用了就有效。于是,大家都为了追求短、平、快,就流行说教育警句。这些话看起来都对,深得许多家有小孩的父母喜欢。可是,这些话如果前提不对或出现基础偏差,那怎么可能有实际的效果?同样,如果父母根本不思考,拿来就用,教育孩子不出现问题才怪!
  
  下面我以孩子的立场,逐一点评一下这12个坏习惯:
  坏习惯之一,打断谈话。出现这种情况,情景无非是家长之间或在说事,或是和客人在一起。当孩子长时间无人搭理,他们为了寻求关注,或对客人很有兴趣,或想参与谈话,就可能出现所谓的“插嘴”。既然知道孩子天性好奇,那为什么不安排专人和孩子玩,或者让孩子参与谈话,或等孩子睡觉后再说?如果事情很紧急,就需要和孩子事先说好。同时,家长要想想,孩子在说的时候,自己有没有按照惯性思维推断,抢先说出孩子的结果?参见《“砖家”爸爸把孩子惹哭了》。
  
  坏习惯之二,攻击性行为。是人都有攻击性,这是一种动物本能。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不是感觉受到了威胁,就是由于语言表达不清,着急之下就采取了打人行为。所以,家长要想到,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攻击性行为是怎么处理的,是否在尊重、认同、接纳的基础上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同时,家长也要想到,自己的语言有时候比动手更具有攻击性!参见《案例分析:如何面对带孩子来告状的家长?》。
  
  坏习惯之三,假装听不见你说话。这是一种选择性失聪,也是自我保护和避免强烈冲突的方式,避免自己陷入过多的负面情绪之中。但需要知道的是,这种社会化行为一定是模仿学习的,或是自己说话时总被压制,说不过或没有机会说就不再说了。所以,当孩子遇到唠叨的家长,或总喜欢指责、训斥、抢话的家长,假装听不见是孩子最好的选择。参见《父母唠叨对孩子的十大危害》。
  
  坏习惯之四,无视规则。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坏习惯,敢于无视规则的孩子,一定知道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好处,或是得大于失,甚至是认为规则根本不合理!孩子也是聪明的,不会无缘故做家长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孩子故意违反界线,父母首先要想到自己是否遵守界线,且要想到自己是否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逼得孩子以越线来吸引关注?参见《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
  
  坏习惯之五,使小性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极其复杂,甚至是多种原因的组合。除了个别情况和孩子身体状态相关,比如孩子生病,由生理原因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其他引发孩子发脾气几乎都和父母的养育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父母“培养”出孩子这样的性格,孩子社会化习得后,把发脾气当成一种锐利的武器对付父母。参见《6角度37条谈孩子发脾气原因》。
  
  坏习惯之六,夸大事实。如果家长指望幼儿不夸大事实,那基本是幻想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而对于童年期以后的孩子,夸大事实属于谎言的一种,是社会化习得的产物。如果孩子是恶意谎言,不是迫于压力、害怕承担责任,就是看到说谎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一般来说,认同、接纳、自己不说谎的父母,孩子也很少撒谎。参见《婴幼儿孩子撒谎的原因分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点评:纠正孩子12个坏习惯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268176137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