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信扫码分享

“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XML:NAMESPACE PREFIX =O />

     二、“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内涵。

“人是生成与创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立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三个维度十项指标。三个维度是: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十项指标是: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社会适应性、创新意识。作为人的本质所在的主体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个性特征是其基本内涵。人的主体性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并只有在生命活动中才得以生成和提高。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态度积极和行为积极,能自觉地参与、交往与合作;在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和谐统一。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指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并能自觉地不断地提出自我发展目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里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是其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其关键。主体的发展包括心智的发展(包括真、善、美、知、情、意)、个体生命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就是要实现教育的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统一。

“主体—发展”教学模式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的基础上。力求在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自然、轻松、有效地通过语言交流和文化沟通来获得自我发展。

三、“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的身心、智慧、情感与人格。同时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是个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是认识、情意、审美、伦理等领域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教育应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几个要素。

(一) 课堂生态要素。

课堂教学生态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课堂教学生态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达成学习目标的动态开放系统。其主要构成因素是学生、环境和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生态的主体因素,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具有决定作用。语文课堂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课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因素。后者又可分为人际环境因素、信息环境、组织环境因素、情感环境因素和舆论环境因素。教师则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一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特殊环境因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控主导作用。

             环境                教师

                       学生

如果从语文课堂教学信息论的角度分析,学生接受信息的信息源是环境和教师,信息传递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信息接受,学生的信息接受也必然影响着信息源的信息传递。由此生态结构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必须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优化班集体的文化氛围。

1、学习者和学习者。学习者之间既是合作伙伴关系又是激励竞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要相互交流、讨论,相互启发思维、获得灵感。要互帮互助、合作共进。同时,学习者之间要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人本要素。

查有梁先生指出,知识、能力、情感、人格是互动的,教育应当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整体系统,才能产生最佳效益。这四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

知 识          能 力

 

 


人 格         情 感

可以说,只有把四者融合起来,才是真正完美的语文教学。

五、“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 师:激情导入  →指导启发→激发思维→创设情境

       ↓ ↓ ↓ ↓

主结构:初步感知→理解感悟→研讨延伸→运用创新

      ↓ ↓ ↓ ↓

学 生:主体参与→互动学习→体验内化→自我发展

主体—发展式语文教学模式

2、主要特点:“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是一个自主开放的以育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3、操作过程:

如前所述,“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思想。运用主模式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采用“交流解疑教学模式”、“读写互动教学模式”等子模式。如“交流解疑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自学生疑—协作解疑—重读质疑—点拨释疑”。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发现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小组不能解决的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从旁协助。生疑和解疑是不断产生、螺旋运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多次文本阅读。又如“读写互动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课文研读—自由写作—交流借鉴—总结提高”。如教学《饮酒》一诗,教师首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的的性格特征和美学追求,再让学生合作研讨《饮酒》一诗,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思,然后就《读<饮酒>,说▁▁》的半命题作文,根据自己的感想,联系作者、时代,也可联系人性和现代社会进行自由写作,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借鉴,推荐优秀习作,师生共同研讨,在此过程中,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分析总结,又可借习作对文本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个性化读解。

   六、“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相关教学策略

    《超级教学》的作者埃立克·詹森认为,状态与策略是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  、导读、导思、导用等。至于具体方法,现代语文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果。

(二)互动策略 

2、信息互动——语文教学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就是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其中间环节就是转化。输入信息包括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输出信息包括运用、创新、发展。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实际上都与已有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不同程度的制约着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情感、知识与心理三者又是互相诱发、互相促进的。因而,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也是动态发展过程。

3、角色互动——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强调师生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理解感悟、辩析探讨、运用发展等过程中,一起活动。在适当时还可以由师生互换角色,改变课堂探作方式,由学生担当“小先生”上课或组织课堂讨论,老师则还原到学生位置,直接参与讨论和课堂辩论。

   七、“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者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的同时,还强调学习者的“协作”、 “对话”,通过协作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因素就是“互动”,“互动性”是“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这种互动化的合作学习,使学习者集思广益,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全面,实现主体多角度,多层面的积极学习探索。在实验班,学生之间构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整个班级氛围和谐融洽,学生能主动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八、结束语

1、 郝克明主编:《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 曹明海、钱加清:《营造与构建——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3、 于源溟、倪山:《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4、 李定仁、王鉴:《面向学习化社会的现代教学论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2期

5、    王相文:《“阅读指导模式”构建的理论探析》《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2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07574139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