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0《论语》①十则

10《论语》①十则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10《论语》①十则

微信扫码分享

10《论语》①十则

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

子②曰: “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

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⑾乎?传⑿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⒀,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⒁,思而不学则殆⒂。”(《为政》)

子曰:“由⒃,诲女⒄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⒅。”(《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⒇,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21)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①〔《论(lún)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 551椙?/FONT>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④〔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 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学生。

⑧[吾]人称代词,我。

⑨[日]每天。

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⑾〔信〕真诚,诚实。

⑿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⒀〔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⒁〔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⒂〔殆〕疑惑,有害。

⒃[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⒄[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⒅[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⒆[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齐,相同。

⒇[弘毅]强毅。

(21) [凋]凋谢。

(22) [齐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研讨与练习

一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勿于人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 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0《论语》①十则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13007140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