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四 现代诗歌二首

四 现代诗歌二首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四 现代诗歌二首

微信扫码分享

四 现代诗歌二首

作家与作品

1.食指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2年在部队患精神分裂症。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78年重新开始写诗。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他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不可否认,他也写了一些平庸之作,但只要我们想一想那是个一句玩笑话就可能坐牢的年代,也就应当给予理解甚至敬意。

郭路生在诗歌语言上继承了杜甫、辛弃疾、关汉卿等诗人的伟大传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路途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的存在,印证了先哲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充满苦难,但你们要努力去寻找幸福。

2.舒婷

当代女诗人,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到上杭山村“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她的诗已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底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进入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受,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思考与讨论

一、《相信未来》表现出在动乱年代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坚定信念,被评论家称为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食指的诗反映了一代知青的心灵历程。这首诗的上半部分形象生动、具体,诗意隽永蕴藉。试比较诗的上下两部分在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上半部分以形象委婉含蓄地传达出作者乐观向上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下半部分直抒胸臆,把困惑与痛苦表露无遗。

二、从艺术上说,《相信未来》有一种真诚而朴素的力量。“灰烬的余烟”“凝露的枯藤”“凄凉的大地”“摇曳着曙光”“孩子的笔体”……请仔细揣摩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这些语汇中有无尽的悲凉与微弱的力量:灰烬的余烟转瞬即逝,凝露的枯藤饱含沧桑,凄凉的大地了无生机。这些词汇中有渺茫却执着的希望:摇曳的曙光闪着希望,孩子的笔体充满幻想。

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善于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

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等,这些精心选择、新颖独创的意象,几乎难以在其他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全诗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请找出这些意象,想象它们的形态,并体会它们的象征意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 现代诗歌二首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19919140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