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微信扫码分享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22770140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