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

教学这首诗时,我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古诗中几个不理解的词后,引导学生说出诗意。学生虽能理解诗句,但兴趣不浓。因此,我又启发学生:诗中共有几个人物?(三个)出场的几人?(两人:访者、童子)他们的对话是怎样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学生随之展开想象,体会每句诗、每个字的含义。在学生兴趣陡增的情况下,我组织他们编排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
  一棵高大的古松下,访者走上去前问:"小娃娃,你知道黄山居士(为隐者撰的名字)吗?"
  "怎么不知道呢?他是我师傅。"童子自豪地回答,又好奇地瞧了瞧访者,偏着头问:"你是谁?找我师傅干什么?"
  "我是你师傅的朋友,来拜访他。"
  "我师傅他不在……"童子摇摇头说。
  访者此时很失望,问:"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童子神气地伸手指着远处:"我师傅上山采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山上,可是山这么大,山中云雾这么多,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随着童子的指向,访者望着远处(云雾迷漫的高山深处),轻轻地点了点头,自语道:"不愧是隐者啊!"

简练的诗句,演变成了一个有环境、有人物及其对话的场面。我让班内的学生分组上台扮演,看哪个组的学生演得好。这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扮演角色中不知不觉已将诗背熟。下课了,我走出教室时仍能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在表演,听到身后传来课本剧中的对话:"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案例评析]

古诗教学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疼的事,不少教师习惯用串讲的方法,从解题、释词到诗句解释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样做,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而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甚少。
  《寻隐者不遇》简洁地描写了有几个人出场的场面,我就抓住这一点,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加深对古诗含义理解。学生通过想象、表演,深刻地理解了贾岛寻访隐者时感情的起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了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变成了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落得茫然若失、无可奈何了。表演的学生把这些感情的变化演得准确而传神;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一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深刻体会到诗句的内涵,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寻隐者不遇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24576140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