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一、自然动情地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小巷深处》这篇文章(同时一名同学写标题),昨天在课堂上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偷偷擦眼泪,不知是什么原因?” 
  “深受感动!”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也与你们有同感,并且回家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肯定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看来我们师生真是心有灵犀,那么就让我们合作,共同演唱这首歌好吗?” 
  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浓浓的母爱,进一步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 
  二、民主和谐地探究  
  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1.盲姨娘为什么收养孤女? 
  2.为什么孤女回避同学,厌恶家庭? 
  3.盲母为什么偷偷探望女儿? 
  4.盲母收养孩子后为什么变好了? 
  5.竹棒的作用? 
  6.老婆婆为什么叹气? 
  7.文题似乎不相符。 
  8.“淡忘”、“记得”是否矛盾? 
  同时学生速度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师:“我提议以民主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答应了,但要求自愿结组讨论一段时间,师爽快地答应了。 
  大约三分钟后,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要回答第一个问题。他说:“盲姨娘收养孤女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爱。” 
  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3,她说:“偷偷探望女儿是因为母亲怕女儿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也能看出对女儿的深深的爱。” 
  这时,班里又一名同学站了起来,他颇有感慨地说:“以上两名同学的回答让我体会到,文中的母亲处处为女儿着想。问题4母亲变好,是怕给女儿留下一个坏名声,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课文内容,母亲对女儿的爱决不仅仅只有这几件事,我建议大家,再找找其他事例。” 
  这名同学的发言马上得到响应,“老师我说”、“我”、“我”,接二连三地有人发言,逐一找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的具体表现,并且语言简洁,气氛很热烈,掌声此起彼伏。 
  这时,老师赶忙把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母亲对女儿的深沉无私的爱的具体表现”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 
  1.微薄收入收养“我”。 
  2.所有积蓄换住处。 
  3.为“我”改变泼辣性格。 
  4.终年辛勤劳作。 
  5.把“我”调养成“千金小姐”。 
  6.“我”厌恶家,母亲抑制感情,表现平静。 
  8.偷偷探望,托人捎物品。 
  同学们都很投入,突然最不爱发言的一名同学站了起来,若有所思地说,“老师,请您把大屏幕的内容返回到疑难问题。” 
  “好。”师照着做了。 
  “我发现问题2、6、8属一类问题,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能用文中‘我’的感情来解释……” 
  他的话还没说完,班里另一位同学插话道:“我也看出来了,由于虚荣心在作怪,所以孤女回避、厌恶家庭,从而不理解盲母的苦心,这也是老婆婆叹气的原因;‘淡忘’一词也能用这一点来解释。另外,‘记得’是说孤女被母亲深沉无私的爱感动后,翻然悔悟,它和‘淡忘’不矛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26958140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