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3

元气怼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3

微信扫码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3

  张笑天——《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
  [教学目标]
  1.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读入文,读通文句,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2. 知人论世,联系文章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吟咏品味。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简练、布局的匠心所在。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通过文本的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的心境,提高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所写作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 读以入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节奏、停顿。
  提示:寝(qǐn)藻(zǎo)荇(xìng)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评价。
  4. 齐读课文。
  三、 翻译理解
  学生小组合作,疏通理解文意。注意下列语句的翻译: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
  四、 品味鉴赏
  齐读课文,思考:
  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3.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4.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月夜图。
  五、分析探究
  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背景,说说作者的情绪。
  五、 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本文精华在于学生能否理解文章的末句,因此采用“知人论世,披文入情”的教学方法。“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以平淡朴实的文字诉说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其中固然表现了作者那种解脱世俗、忘情自然的恬然旷达的思想,一种享受自然美的自慰自得的欣慰,然而仔细品味,又何尝不深重的流露出作为“闲人”的惆怅和愤懑呢?因此,讲解当时背景,苏轼贬居黄州,政治上受排挤,不能不造成他内心的苦闷。也许,辗转难眠正是两个沦落人起行赏月、派遣郁闷的原因所在,所以做个“闲人”,在自然中去自娱自乐、寻求解脱便在情理之中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3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28149140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