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

微信扫码分享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

18 杨修之死  

   

一、《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走近作家作品,简介本课背景。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二、看视频,后思考:  

1.杨修因犯何事何罪被杀?鸡肋事件,惑乱军心。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也就是说:鸡肋事件是导致杨修被杀的导火索(直接原因),而数犯曹操之忌才是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  

三、读一读。  

(一)快速阅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1、这6件事与鸡肋事件形成杨修被杀的前因与后果。  

2、这6次犯忌中,你看出了性质差别吗?日常生活(犯小忌)→政治斗争(犯大忌)  

   从曹操的心理反应程度也可看出:逐渐加深。  

3、从叙述方式来看,这6件事在全文中是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找出标志句。  

(二)人物赏析:本文中表现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杨修与曹操。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以通过阅读______,我认为杨修(曹操)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残忍多疑、嫉贤妒能。  

四、议一议:  

1.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分组或分男女生)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2.杨修之死,历史上有许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他因,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论据论述。(死因探讨)  

1)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会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除掉。  

2)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  

3)因他卷入了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牺牲品。  

后人诗曰: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五、疑一疑: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区别。  

1、历史上的曹操:(从历史课与语文课中去认识)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  

2、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28810140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