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教案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隆中对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能力目标:
1、 朗读文言课文。
2、 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3、 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理解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德育目标:
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
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文言知识较为薄弱,文言词语积累较少,有必要拓宽学生知识容量及增加学习的深度。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人物,特别是诸葛亮,有浓厚的兴趣,诸葛亮的传奇色彩更吸引学生,课堂可拓阔他们的视野,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
2、朗读文言课文。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介绍“对”的有关知识及三国文化。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讲授正课:
(一)、解题: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XX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隆中对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29928140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