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白杨礼赞》教案2

《白杨礼赞》教案2

一派天真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白杨礼赞》教案2

微信扫码分享

《白杨礼赞》教案2

段国春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文一篇是散文,散文是文学体裁一种,这篇课文,托物言志,认真地研读它,能给我们美的享受,能提高我们文学修养。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初步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学习象征的手法,理解《白杨礼赞》的象征意义。 

3.掌握朗读要领,学习朗读技巧。 

4.理解排比、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背诵五首唐宋诗,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指点迷津】 

对于上述几个问题的掌握,建议采用诵读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介绍一些诵读的方法,同时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要予以提示和解释。现以《白杨礼赞》为例 

1.结合注解介绍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明白文章礼赞的实际对象和为什么不直接说的原因。 

2.提问“礼赞”和“赞”有什么区别。 

3.让同学诵读课文,同时提问: 

句中的词语是否要重读? 

就其中的一句话看,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一句中哪个词语要重读? 

4.决定句中词语重读的因素有哪些?(明确:句意、思想内容、人物感情、作品的精神实质等等因素) 

5.重读有哪些方法?(明确:加强音量和气势;适当延缓音节的读音;变换音色,如或高昂、或低沉、或尖细、或沙哑等) 

6.一个句子要有一定的句调。句调一共有几种?(答:一般来说有四种—平直调、扬上调、曲折调、降抑调) 

7.(读音和知识介绍以后,就进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问: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回答:不平凡) 

8.起笔点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然而转笔却去写高原的景象,为什么?(回答:以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衬托出它实在是不平凡的。 

9.为什么写了行车时的倦怠和松懈的情绪?(回答:这既是写实感,同时又表明,在人们恹恹欲睡时使人惊叫起来的是白杨树,自然就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10.文章是如何继续写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回答:先写外形,后写内在气质) 

11.请你指出外形描写的顺序。(回答:对于外形的描写是从下至上,从平视到仰视,从部分到整体) 

12.对白杨树气质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回答:象征的手法) 

13.文章为什么又写了“楠木”?(回答:一是用对比的手法,鄙视了*视民众的顽固倒退派,又换个角度,先抑后扬,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14.(总结全文)文章是如何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的?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6.比较一下象征与拟人、比喻的异同。 

通过以上的学习、提示和解析,基本上可以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请你指出四种语调的具体含义。 

平直调:平直舒缓,音节拖长拉平,表示庄重、严肃等。扬上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高升,句末音节上昂,表示反问、设问、疑问、惊讶、鼓动或号召等。曲折调:高低起伏,变化较多,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等。降抑调:先高后低,表示肯定、坚决、自信或话语结束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白杨礼赞》教案2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30181140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