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薄凉之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荆轲刺秦王 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
设计方案(一)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这是学习的重点。
思路方法
学习文言文要坚持熟读,在读的基础上做一个欣赏者:故事的主人公是荆轲,故事的主线是“刺”。行刺的缘起,行刺的准备,行刺的实施,无一不处处时时撩拨着你的心弦。在这场慷慨悲壮的斗争中,我们结识了忠义刚直、果敢机智的荆轲,也认识了外勇内怯的秦武阳,还有豪爽慷慨的樊於期,更有贪残怯弱的秦王。在身临其境地欣赏了历史故事后,还要去做一个积极的知识积累者和储存者,做一个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判者。在波澜起伏的故事回味中,完成下列知识的“囤积”:
1.归纳整理本文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和文言句式,这是学习的重点;
2.摘抄积累一些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并分别进行直译和意译;
3.对本文进行评价性阅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故事导入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中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XX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场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弦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随着汉代刘向的笔触,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
情景导入
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另一篇文章《荆轲刺秦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332496141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