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跷跷板教案最新7篇

跷跷板教案最新7篇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跷跷板教案最新7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7篇《跷跷板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班教案《跷跷板》 篇一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平跷跷板: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平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平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

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

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平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平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平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平跷跷板保持平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平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平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平了。

5.幼儿再次用天平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平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硬币个数

小班教案《跷跷板》 篇二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本第六页图片,(可用投影或播放有关视频资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情境,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联想到他们玩跷跷板时的体验回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师:大家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猜:(指名答)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

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认识杠杆尺。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平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

使学生明确: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一样时,能平衡。当杠杆尺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多,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

总结: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1、谈话: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杂技演员走钢丝(可播放有关视频资料),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等。

2、学生阅读课本第七页资料卡:了解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教师讲解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四)总结评价,课下制作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2、课下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平衡的原理制作一个跷跷板小玩具。

《跷跷板》 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

2、通过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能对天平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3、在操作、想象的过程中,发展重量观念,认识天平的平衡原理,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本、天平、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两人玩跷跷板的生活图片。

讨论:在跷跷板上你是什么感受?

2、引出问题。

讨论:(1)怎样通过跷跷板看出小动物们谁轻谁重?

什么叫最轻?什么叫最重?

怎么推理比较出最轻和最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任务一:掂一掂,比轻重

1、播放视频: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2、学生实践:用手掂一掂比较身边物体的轻重,说一说谁轻、谁重。

任务二:称一称,比轻重

1、出示图片:淘气掂不出苹果和梨的重量。

思考:用掂一掂的方法无法比较重量时应该怎么做?

2、介绍天平:介绍天平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天平的图片用语言表达出比较重量的结果。

3、出示图片:小铁球和大皮球比大小和轻重。

学生讨论:皮球比较大,铁球比较重。

小结:比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看图比轻重。

(1)一根香蕉和一个橙子称重比较。

(2)一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称重,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的重量。

2、根据两幅图片推理比较三种蔬菜中最重和最轻的。

方法1:南瓜比萝卜重,萝卜比茄子重,南瓜最重,茄子最轻。

方法2:茄子比萝卜轻,萝卜比南瓜轻,茄子最轻,南瓜最重。

推理比较不同数量的鸭妈妈和小鸭的重量。

图1,鸭妈妈与3只小鸭一样重。

图2,右边盘子去掉一只小鸭,鸭妈妈比2只小鸭重。

图3,鸭妈妈相当于3只小鸭,左盘4只小鸭比3只小鸭重,所以4只小鸭比鸭妈妈重。

(1)1只螃蟹和2条鱼一样重,1只螃蟹和4只虾一样重。所以2条鱼相当于4只虾。1条鱼就相当于2只虾。螃蟹最重,虾最轻。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小结:这节课学习了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比轻重。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比一比生活中的其他物品的轻重。

小班教案《跷跷板》 篇四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一、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四、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创设情景

观察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情境,你能发现那些有趣的问题?

《跷跷板》 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过年”的传说。

2、知道“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时人们之间要互相拜年,学说简单的祝福话和拜年动作。

3、感受“过年”喜庆气氛,激发过年的愿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

知道“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过年”的传说。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故事课件《过年啦》PPT课件

活动准备:

1、“年兽”的故事课件、将教室

2、环境布置成过年的喜庆气氛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年是什么?”

“年最怕什么?”

“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赶走了年?”

2、引导幼儿讨论过年时,人们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过年时,亲戚朋友之间要互相做什么事情?”

“拜年时要做什么动作?”

“拜年时要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

过年时,人们之间要互相拜年。拜年时要说一些吉祥的祝福的话,比如:见到爷爷奶奶要说“祝您身体健康”;见到叔叔阿姨可以说“恭喜发财”“祝您万事如意”;见到小朋友可以说“祝你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聪明”等等。

3、和幼儿一起玩音乐游戏“恭喜恭喜”。

幼儿边唱歌边找朋友,当歌曲唱完后要向好朋友说一句吉祥祝福的话。

4、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班教案《跷跷板》 篇六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翘翘板的多种玩法,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重点:通过玩跷跷板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难点:能通过不同摆放的跷跷板路

活动准备:

跷跷板每人一个,小木桩4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5分钟)

1、每人拿一个跷跷板四散站立,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准备操

2、跟随教师一起冲浪(站在跷跷板上左右摇晃,前后摇晃)

二、自由探索跷跷板的玩法(5分钟)

1、刚刚潘老师带大家一起在跷跷板上玩冲浪,那么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想想,我们和跷跷板还有其他玩的方法吗?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站在跷跷板上摇晃、跪在跷跷板上摇晃、盘腿坐在跷跷板上摇晃、俯卧在跷跷板上摇晃、仰卧在跷跷板上摇晃、将跷跷板竖放跳跃、将跷跷板倒放站在上面等等。

3、集合,请不同玩法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做。

三、自由探索多人合作的玩法(5分钟)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想出来了那么多好玩的方法,那我可要增加难度了,现在我要求你们2个或者3个小朋友一起来玩,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两人面对面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同向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背对背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多人将跷跷板排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上面走过等等(跷跷板可排列成横向、纵向、间隔等类型)。

3、在探索的同时,教师选出1-2个特别的玩法请幼儿一起来尝试。

四、游戏:勇敢者之路(10分钟)

1、按照幼儿能力的强弱分成四组

游戏方法:

1)、保持身体平衡,走过勇敢者之路,一次也没有从翘翘板上摔下来的孩子,可以到前方裁判老师那里敲一个章。

2)难度由易到难分成4条小路,要求幼儿每一条都要去尝试一下。

2、一个跟着一个走跷跷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改变跷跷板的摆放,来增加难度。

3、最终数一数谁的图章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勇气之星。

五、放松

1、拍拍手拍怕脚,深呼吸。

2、游戏结束,幼儿自行归还跷跷板。

小班教案《跷跷板》 篇七

设计意图

综述这首歌曲表现了玩跷跷板的情景,幼儿在学唱中体验着玩跷跷板的快乐,加上幼儿对玩跷跷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创编动作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准备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欣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习歌曲《跷跷板》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教师在重拍处敲鼓配合。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摆动、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上面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跷跷板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跷跷板教案最新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