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出师表》教案【优秀4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4篇】

仰面清风 点赞 分享
《出师表》教案【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出师表》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出师表》教案 篇一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 分析结构层次。

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

4 背诵全文。

出师表教案 篇二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1)与吴国通好;(2)加强内政建设;(3)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阙(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驽(nǔ)攘(rǎng)咎(jiù)诹(zōu)祎(yī)咨(zī)颓(tuí)先帝遗德(y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ǒng)行阵和睦(hóng)性行淑均匀(x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2)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5)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⑹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2)“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3)“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三、第8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

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板书:

出师表

(蜀)诸葛亮

第一部分:晓之以理。

第一层(1):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

第二层(2):提出第二条建议──“赏罚严明”

第三层(3~5):推荐文臣武将,提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小”。

第二部分:动之以情

(6)述身世,讲经历。

(7)叙述受命之后的心情与措施,表忠心。

(8)总提期望与要求。

(9)结束语:报先帝、忠陛下

二、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复习重点词

四、完成课后练习

《出师表》教案 篇三

教学要点

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情况:

⑴ 1、 检查背诵1、2段。

⑵ 2、 这两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二、研读3—5段。

1 指导朗读3—5段,要求有层次感。

2 补充如下注释: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

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

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之人。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阙:通“缺”,缺点。

3 结合注释,弄清语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 分析并讨论: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⑴这句话是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干什么?

⑵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

⒌这三小节作者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亲贤远佞)

三、小结第一部分。

四、研读第二部分。

1 指导  朗读,要求读出层次感。

2 补充如下注释:

躬耕,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庶,读shù,连词,表希望。

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3 翻译6、7段(以叙事为主,可直译)

4 思考,回答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5 归纳大意:借分析句子含义,讲“寓情于叙”。

6 背诵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

⒈课后默写3-7段内容。

⒉ 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

⒊预习第三部分。

《出师表》教案 篇四

一、第六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读,讨论。

⑴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布衣”)

⑵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⑷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⑵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本段再叙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首先追叙白帝城托孤一事,用“临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然后着一“今”字,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末了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末句为补笔,再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又一次启发后主重视亲贤纳谏。

三、第八、九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⑷第九段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4、小结:第八段明确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职责,并突出了对后主本人的劝谏。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总结归纳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项建议。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归纳全篇主旨。

2、提问: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4、写作特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5、介绍后世有关《出师表》的著名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 《正气歌》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 《感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诚宜开张圣听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查阅有 关诸葛亮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空城计》《出师表》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出 广开言路 语重心长 千

师 严明赏罚 兴复汉室 情真意切 载

一 亲贤远佞 还于旧都 质朴无华 谁

表 报先帝 忠陛下 堪

真 伯

名 仲

世 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出师表》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金笔头网的价值所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出师表》教案【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