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6篇)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6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篇二

教材分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自主预习,包括对课本情境图的认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规定等。教学本课时,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等认识活动,学生会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同时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性。

3、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认识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篇三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9页至120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八的第1至3题。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数学是在实际中学,在实际中应用的思想理念。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 。                                                       教学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 。  教学用具:电脑一台,多媒体投影仪,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若干个、1平方分米、1平方米正方形各一个,长方形纸片3张。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构思: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通过摸、说、比、看,理解面积。           (2)通过小游戏比较面积的大小。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面积单位。            (4)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测量面积。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扩展思维。           5.交流心得,升华课堂。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具体安排:(如下)教学步骤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讨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教师活动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照片,问:漂亮吗?既然漂亮就要好好珍藏 如果给它做一个像框,所用木条的长度,是指长方形照片的什么?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如果压上玻璃,玻璃的大小是指长方形照片的什么?还能用长度单位吗?引入新知,一起探究有关面的新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1.      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1).摸一摸。我们周围有很多面,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个面,摸一摸,你感觉它的面怎样?(2)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面,谁愿意到前面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象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都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3).比一比。请同学们把文具盒的盖面与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桌面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物体表面有大小。板书:大小4).师生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1).引入。师:如果我们把课桌桌面和书本封面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活动学生在配有鲜明画面的生活实例中,唤起思考的意识,激起学习的欲望。生:漂亮。 思考:周长       长度单位  生:不能用长度单位。 期待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动手摸物体的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与认知。1).动手摸各种物体的面。并亲身体会物体的面。 2).动口说自己的感受。感觉:物体的表面平或弯曲。     3).比较文具盒的盖面与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桌面的大小,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4).同桌交流: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结合老师的问题,紧接上部分知识,很快会在脑子中闪现出: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是长方形。教学步骤            2.探讨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的含义。            4.游戏。教师活动 2)屏幕出示: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接着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师:这些都是平面图形。我们上学期还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是由四条线段怎样形成的图形?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3)师生小结: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面积的含义。1).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什么?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什么?2).那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规范数学术语。并完整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面积。 4.小游戏 》比眼力》屏幕出示:1).两个大小一样,位置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看一看哪个面积大;.再让学生想办法验证;.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完全重合,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2).练习十八的`第1题的两个图形。.让学生先看,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活动2).认真观察屏幕。 随着老师的讲解,说出依次出现的图形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角。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3)观察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同桌互相交流: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生在问题情境中回想,做出回答: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  3).很有成就感的和老师一起交流面积的含义   学生看着屏幕疑惑,猜测: 有的会说左边的大。有的会说右边的大。  学生可能说让它们放在一起。  说对的学生会很开心。  观察,猜测。教学步骤                  5.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找出这两个图形,自己动手比一比。.不能完全重合,怎么办呢?.比一比谁最聪明,能找出一个比较它们面积大小的好方法。学具盒里就有这样的工具。四人小组合作商讨。 .指名说自己的方法。 1认识1平方厘米A..a.看一看是什么形状。b..量一量它的边长。c..小结1平方厘米的含义。B.动手摆一摆,量面积。a.说说你是怎么摆的?b.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屏幕演示,简单的摆法。c.屏幕出示:只用一个1平方厘米正方形,怎么量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方法! 2.认识1平方分米。师:用1平方厘米量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你感觉怎么样?你认为用哪个量比较合适?从学具盒,学具袋里找找看。你认为它的面积是多少怎么验证呢?A.量一量 自己动手测量,得出结论。B.说一说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师生小结教师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C.你能举出几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无法重合。  小组合作,寻找比较它们面积大小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观察形状。动手测量。说1平方厘米的含义。动手操作口头说摆法,提高口语表达。.说不同的摆法。  动脑筋思考, 学生仔细观察屏幕。   太小了。 找1平方分米正方形。  猜测是1平方分米。因为它的边长是1分米。 拿尺子测量它的边长。 说1平方分米的含义   组内交流1平方分米的含义。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自己举出的例子。   教学目标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拓展延伸扩展新知   教师活动D.同桌合作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3.认识1平方米A.     引入,用1平方分米量教地面面积你认为怎样?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B.自己小组内合作商议,学习1平方米。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指明测量黑板的面积。C.回忆:三个面积单位。 1.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方形和正方形。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先在组内交流) 2.除了知识方面的收获,你还有哪些收获? 3.另外,你还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屏幕出示:思考题:蓝猫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自己的小房间的地面,请你帮它算一算房间地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出示:实际情况缩小图) 谢谢!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学生活动合作测量数学课本封面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   生:用平方米! 组内商议学习、交流。 汇报,1平方米的含义。 用手势表示面积单位。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展示不同的摆法。    生:认识了面积、面积单位…..生:边长是1厘米的……生:边长是1分米的… 说一说学习方法,技能等。 说一说学习的感触。(轻松,快乐……)   思考、商议、计算。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习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量一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在操场上画若干个4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硬纸片若干张.

3.准备若干份记录表(测量次数为纸片移动的次数).

测量次数

测得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厘米的硬纸片和一份记录表.

2.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3.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片.

4.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5.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平方米的硬纸片.

6.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7.全体学生讨论:用哪种纸片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 篇五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理解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掌握了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第六课时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7、72页例8及第74页5—8题,75页9、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

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3、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梯形面积教学课件 篇六

梯形面积教学课件

梯形面积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点)展开想象引到(线段)又通过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

同学们看这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想象这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用工具在作业纸上将想象图形的另一部分补充完整,并在图下写出你所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达式。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梯形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⑴自选学具。(每个小组发如下梯形图片和探究表各一份)

形状个数拼成的形状结论

……

⑵提出要求:

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

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⑶小组合作,操作、观察、交流、填表,教师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天空,顺其天性,自然调动已有的数学策略,突破教材以导为主的限制,以学生活动为主。凡是学生能想到、做到、说到的教师不限制、不替代、不暗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才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剪拼一个梯形,摆拼两个梯形,使学生通过尝试——失败——成功的亲身体验,主动发现公式,注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本节的难点。】

⑷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演示)

a、学生可能从以上梯形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他们可能得出以下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还可能会有以下做法。

b、沿梯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

c、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d、沿等腰梯形的一个顶点做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e、沿梯形中位线的两端点分别向下做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f、从梯形的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对学生以上的做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只要学生能把以上意思基本说出来,再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互补,使结论更加完善。

(其中第一种方法重点解决,其他方法学生汇报几种算几种不做一一详解。)

⑸归纳公式。根据探究表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用a和b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高,那么上面的公式用字母表示:

S=(a+b)h÷2

【设计意图:对多种方法各抒己见,在交流的过程中互补知识缺陷,学生在猜想—操作—争辩—演示—叛变—互补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猜想,巩固正确的推导思路。】

(五)深化巩固

1、尝试计算

a、计算一个一般梯形的面积。

b、梯形面积计算帮我们完成很多伟大的壮举,介绍三峡水电站和南水北调工程。出示例题:

(1)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下图),求它的面积。

(2)一条新挖的水渠,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借助模型和课件让学生了解横截面、渠底、渠高等词义。在两道题中任选一道解答。

【设计意图:运用公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通过练习既能巩固公式,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感受祖国伟大的壮举,从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怀。】

2、学生观察图形,解决以下问题:梯形的上底缩小到一点时,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这是面积公式怎么变化?当梯形的上底增大到与下底相等时,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这时面积公式怎么变化?当梯形的上底增大到与下底相等,并且两腰与下底垂直时,梯形就变成什么图形?面积公式怎么变化?从这几个公式的联系,可发现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通过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其他图形,让学生体会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从中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及综合整理的能力。】

3、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得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教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88页《梯形的面积》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出示学具超市—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教学目标。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完全有能力利用的所学的方法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因此,我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一探索过程。对于个别学困生,我则通过参与他们的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给学生几种不同形状的梯形去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有了操作和讨论作铺垫,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归纳公式。在“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归纳”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具体操作时,因我理念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环节。分析如下:

突出体现了两个亮点: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在学具超市中任意选择不同的梯形,或拼摆、或割补成已学图形,让学生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去观察、探索、发现、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获取数学知识。2、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想、说、拼、议、评、等过程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这些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上课时也显示出几点缺陷,1、学生汇报时我没有注意让学生对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行作重点理解,因而在引导公式时学生理解有难度,我才又在投影下重合两个梯形,让学生体会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造成学生失败后再补救的局面。2、公式的推导形式单一,造成这一现象源于学具准备不科学。或教师引导不到位。3、学生用字母代数推导公式时,我不注意先设定图形的那一部分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而是直接让学生生硬的套用,显示出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以上种种说明我的教学理念还很滞后,有待于更新、学习。)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