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巴尔扎克葬词》【最新4篇】

《巴尔扎克葬词》【最新4篇】

安乐窝 点赞 分享
《巴尔扎克葬词》【最新4篇】

微信扫码分享

《巴尔扎克葬词》 篇一

教案示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巴尔扎克的雕像)

教师配乐朗诵《语文读本》第三册第74课《巴尔扎克之死》之死的最后一部分“下葬是在星期三……我说了几句话”作者会说些什么呢?请翻开书,我们一起听录音,听听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这样一个场景,雨果先生说出了怎样的一番话。

(二)再放录音,请同学轻声跟读体会。

(投影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三)请同学诵读课文,看他感情把握是否合适,师生稍作评述。

(四)分析课文层次,理清思路

1.全文讲了几部分内容,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2.葬词一般的内容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公德,寄托人们的哀思。本篇葬词,有哪些独到之处?

提示:1.

三分法:采用悼词的常规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抒写举国哀悼巴尔扎克之死;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全面、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功绩和社会贡献;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2.雨果的这篇葬词除做到一般葬词所应有的内容外,还鲜明的传递这一种崇高和激动,特别是最后三段,虽不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带上了自己的思想,那就是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由哀悼巴尔扎克上升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五)突破教学重点,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理交融的特点

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课文

1.画出在每个部分中能够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提示:一方面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人间喜剧》的赞赏。)

2.画出文中蕴含哲理的语句。

3.思考这两类语句间的联系。

提示:全文几乎都是充满感情的句子,即便是蕴含哲理的语句也是充满感情,阐发在抒情之后,情与理的融合。

(六)课堂小结

全文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诚的溢美;既有诗意的评价,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激情,又有哲理,情蕴于理,理缘情发。字字句句带有激情,句句字字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比较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列表格。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2)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3)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3)“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话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的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三)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

第 1 2 页

《巴尔扎克葬词》 篇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总结见第一课时作业 部分)。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③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①“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②“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③“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么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三、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欣赏雨果的另一篇著名演讲词《巴黎的自由之树》,谈谈它的特点。

3.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

(设计者:姜卉)

《巴尔扎克葬词》 篇三

教案示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巴尔扎克的雕像)

教师配乐朗诵《语文读本》第三册第74课《巴尔扎克之死》之死的最后一部分“下葬是在星期三……我说了几句话”作者会说些什么呢?请翻开书,我们一起听录音,听听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这样一个场景,雨果先生说出了怎样的一番话。

(二)再放录音,请同学轻声跟读体会。

(投影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三)请同学诵读课文,看他感情把握是否合适,师生稍作评述。

(四)分析课文层次,理清思路

1.全文讲了几部分内容,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2.葬词一般的内容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公德,寄托人们的哀思。本篇葬词,有哪些独到之处?

提示:1.

三分法:采用悼词的常规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抒写举国哀悼巴尔扎克之死;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全面、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功绩和社会贡献;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2.雨果的这篇葬词除做到一般葬词所应有的内容外,还鲜明的传递这一种崇高和激动,特别是最后三段,虽不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带上了自己的思想,那就是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由哀悼巴尔扎克上升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五)突破教学重点,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理交融的特点

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课文

1.画出在每个部分中能够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提示:一方面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人间喜剧》的赞赏。)

2.画出文中蕴含哲理的语句。

3.思考这两类语句间的联系。

提示:全文几乎都是充满感情的句子,即便是蕴含哲理的语句也是充满感情,阐发在抒情之后,情与理的融合。

(六)课堂小结

全文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诚的溢美;既有诗意的评价,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激情,又有哲理,情蕴于理,理缘情发。字字句句带有激情,句句字字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比较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列表格。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2)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3)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3)“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话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的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三)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探究活动

——对出色的辩证法的再鉴赏

与一般葬词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评说作者,而且阐述自己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是本文“出色的辩证法”这一艺术特点的集中体现。巴尔扎克的去逝,带给人们悲痛伤感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对本文“出色的辩证法”的分析,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有如下表述:“……本来表达对他人的崇敬,结果却无意中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这就体现了这篇葬词出色的辩证法。”这种表述是欠妥的,这种脱离文章实际而进行主观臆造的鉴赏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雨果的悼词,确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这是作者崇高人格的自然展现。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维克多·雨果街”的命名、“维克多·雨果万岁”的心声、雨果去逝后进入伟人祠等等足以证明。

《巴尔扎克葬词》 篇四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课文注释补充:

显赫hè:(权势等)盛大。

泯mǐn灭miè:(形迹、印象等)消灭。

芥jiè蒂dì:比喻很轻的嫌疑或不快。

睿ruì智:英明而有远见。睿,看得很远。

鞭辟pì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名列前茅:古代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现比喻名词列在前面。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文中形容巴尔扎克对当时社会理解认识的清醒和坦然。

愤世嫉jí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和憎恶。文中指卢梭对现代文明的抨击。

游刃有余:原指厨师宰牛技术娴熟,后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鼎鼎大名: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哲理?

思想感情:悲壮、激越和无限景仰之情。

深邃哲理: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全文基本思路:悼念——评价——讴歌

文章对巴尔扎克是从哪些方面评价的?

人格:解剖灵魂、批判现实、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

作品:有生命的光亮的书、历史书、观察和想像的书

成就:著名作家、雄伟纪念碑、精神统治者

影响:举国哀悼、众目仰望、永垂不朽

揣摩句子的含义: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2、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4、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5、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6、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7、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作者邮箱:

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巴尔扎克葬词》》,能够帮助到您,是金笔头网最开心的事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巴尔扎克葬词》【最新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