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石灰吟》【4篇】

《石灰吟》【4篇】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石灰吟》【4篇】

微信扫码分享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金笔头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石灰吟》》,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石灰吟》 篇一

张庆主编关于《墨梅》一诗改动的答复

cjfcy51256:

您发的帖子已拜读。关于新版五年级教科书《墨梅》一诗的文字改动,现作说明如下:

《墨梅》一诗,是一首题画诗。在其流传的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抄写、翻刻,几个版本文字上出现了差异,即所谓“版本异文”。作为教材应选哪个版本呢?不用说应该选最权威的。

值得庆幸的是,王冕《墨梅图》的真迹仍然存世。(见附图)图上的题画诗是王冕自己的笔迹,应认为是最权威的版本,所以我们的教材据此作了修改。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作为梅花的量词应当是“朵”,怎么可以用“个”呢?

“个”,古代写作“箇”。《说文》:“箇,竹枚也,从竹,固声。”竹枚是古人用于计算的工具,是许多长条形的竹片儿。后引申为物量词。最初只是用于计算竹子的单位,唐代以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两箇黄鹂鸣翠柳”,是用于计算鸟类。在这首诗中,则是用于计算花朵。那时的语言习惯就是如此,是不可以以今律古的。

改成“只流清气满乾坤”,是不是就“不可思议”了呢?不然。这儿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说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人间。我们今天不是还常常说“百花竟艳,芳香流溢”吗?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  张 庆

为什么不用“粉身碎骨”?

●张庆

我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古诗二首。石灰吟》中的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总觉得很别扭。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都是说“粉身碎骨”,很少有说“粉骨碎身”的。学生背这首诗,也每每背成“粉身碎骨全不怕”。为什么诗人不用“粉身碎骨”这一通常的说法呢?

周小琳

2004年4月1日

为什么诗人不用“粉身碎骨”这一通常的说法呢?这涉及到古诗的平仄问题。

《石灰吟》是一首平起式的七绝。平起式七绝各句的平仄是这样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中一、三两字是可仄可平的),采用“粉骨碎身”是符合该句平仄要求的。若用“粉身碎骨”(仄平仄仄),则既违背了本联(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要求,又违背了相邻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要求。

至于说到“通常的说法”,这也要历史地去看。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以现代的语言为标准来审视、评判古代的语言现象,就有可能犯“以今律古”的错误。

就拿“粉骨碎骨”来说,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说了,所以我们感到别扭。可是,在古代则未必不是“通常的说法”。

如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龄母碎身,誓不相舍。”这证明早在唐代就有这样的说法了。

如果说这个例子偏早,那末成书于明代的诸多小说当与诗人于谦所处的时代比较接近,其中不乏这样的说法。如《水浒传》第八回:“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初刻拍案惊奇》20卷:“相公夫人正在重生父母,虽龄母蟹皋,无可报答。”此类例证,不胜枚举。

就是到了有清一代,这样的说法仍是屡见不鲜。如洪昇的《长生殿》:“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骂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说不得了。”

由此可见,诗人用“粉骨碎身”,不单是为了协调诗句的平仄,在当时也确有这样的说法——而且跟“粉身碎骨”一样,也是比较通常的说法。

(张庆,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石灰吟》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

石灰吟优秀教案赏析 篇三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 篇四

《石灰吟》设计

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石灰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