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教学案例(优秀3篇)

教学案例(优秀3篇)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教学案例(优秀3篇)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案例 篇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们留意过路边的修鞋人吗?能不能谈一谈你对修鞋人的印象?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谈:外貌、收入、工作环境)

2、有这样一位修鞋姑娘,她与你们谈到的修鞋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在她身上又有着我们所不曾知道的东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修鞋姑娘(板书),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好不好?

二、板书课题,引导释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生:这个姑娘可能从乡下来。

生:她可能很贫穷。

师:同学们很会判断,很会分析,从她的职业我们判断出她的生活条件可能不是很好。想象一下,她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她可能住在破旧、低矮的平房里,冬天一定四面透风。

生:她可能吃得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

生:她家中可能还有生病的人需要她挣钱治病……

师:是啊,通过课题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关于这个姑娘的情况,如果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里,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

三、切入首尾,把握文脉:

1、师:请同学们很快把书打到这一课。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投入?

生齐读。

2、师:不知同学们注意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了吗?作者从头到尾都在寻找谁?呼唤谁?

生(齐):修鞋姑娘。

师:作者为什么要寻觅修鞋姑娘,呼唤修鞋姑娘?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生:因为修鞋姑娘热情周到地给“我”修鞋,我却怀疑她,并且掏钱时忘记带钱包,只给了修鞋姑娘三角钱,还差三角钱,而当“我”第二天给修鞋姑娘还钱时,却再也找不到她了,所以我在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3、师:“我”是怎样寻找这位姑娘的?

生:“走遍长街,望穿深巷”地寻找。

4、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这句话:“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课件出示)

生齐读。

5、师:如果去掉“遍、穿”,变为:“然而,我还在找,走长街,望深巷。”好不好?为什么?

生:加上“遍”,说明“我”的腿走的地方多,把整个长街的每个角落都走到了,加上“穿”,说明“我”的眼睛把整个深巷都寻觅到了。可见“我”寻找这位修鞋姑娘的诚意。

6、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值得“我”如此“走遍长街,望穿深巷”地寻找?好,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课文吧。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修鞋部分的内容,在修鞋的这一部分中,用铅笔画出作者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感悟人物:

1、师:在描写姑娘修鞋的过程中,你们一共画了几处描写姑娘的句子?请按顺序读一读。

生读句子a: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引导学生理解:

(1)知道这句话中“绱”是什么意思?(把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

(2)这句话是对修鞋姑娘的什么描写?(动作和语言描写。)从中看出这个姑娘非常坦然、自信。

(板书:坦然  自信)

(3)怎样朗读这句话?(自信) 一起读,读出姑娘的自信。

生读。

生读句子b: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引导学生理解:

(1)这句话是对修鞋姑娘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找一找,有哪些描写动作的词?(钉、拽、扯)(板书)这些动词用得准确不准确?(准确)说明姑娘修鞋技术娴熟,动作利索。

(2)听老师缓慢地读“吧 吧 吧”这样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姑娘的动作利索。)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生读句子c:我正要掏兜付钱,她一边摆手说不忙,一边指着鞋面,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说:“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又一次描写了姑娘的动作、语言。从“刺啦刺啦地绱起来”可以看出姑娘修鞋是那样主动、周到、负责。(板书: 绱)

生读句子d: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师:这两句话是对姑娘的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从对姑娘的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干活专心,生活艰辛。)

师:姑娘干活专心,生活却很艰辛。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生:怀着同情的心情来读。

师:为什么要用同情的心情来读呢?你仿佛看到了她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

生:我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小姑娘在街头修鞋时不戴手套手都冻坏了的情境。

生:我仿佛看到在凛冽的寒风中,小姑娘瑟瑟发抖的身影。

生:我仿佛看到她天不亮就出来摆摊,到了很晚才回家,每天只能挣很少的一点钱。

师:是啊,这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姑娘,像她这样的年纪应该是在学校读书,或是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她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经历了风霜艰辛。这让作者对姑娘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再来读这两句话。

生读句子e:姑娘把鞋绱好递给我,叫我脱下另一只。我抬起脚,叫她看那只鞋坏没坏。她说:“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绱起来。

引导感悟:这几句话又一次描写了姑娘的什么?(语言、动作。)(说明姑娘修鞋专业、做事认真、主动热情。)

2、师:同学们,品读了这五处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此时此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位怎样的修鞋姑娘?

生:修鞋专业、技术娴熟、动作利索、生活艰辛、做事认真、热情主动、服务周到……的修鞋姑娘。

3、师:你们对姑娘的热情、主动、周到产生怀疑了吗?

生:没有。(师评:很单纯。)

生:有所怀疑。(师评: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五、再读课文,深入内心:

1、作者呢?在姑娘修鞋的过程中,作者却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请同学们再次回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作上标记。

引导学生感悟:

(1)我还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子扎透我这牛皮鞋底。(怀疑姑娘的修鞋技术。)(板书:有点怀疑)

(2)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点不在乎。(小姑娘的坦然让“我”不放心。)

(3)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看到修鞋姑娘工作辛苦,心里产生了同情。)

(4)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我连价钱都没问,她要多向我要钱可怎么办?(由于修鞋姑娘的热情使“我”对她的人品产生了怀疑。)(板书:蒙上阴影)

2、过渡:在我对姑娘的将信将疑中鞋子终于被修好了。

3、师:鞋绱好了,“我”又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

生: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了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师:“那种人”指哪种人?

生:坑蒙拐骗的人。

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姑娘不是那种人?

生:因为我本来打算修一处,而她主动给我的鞋修了三处,没想到只要了六角钱,收费很便宜。

4、师:付钱时,我的内心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窘极了……更是紧张……尴尬……(板书:尴尬)

(1)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示付钱这一过程的?(对话描写)

(2)分角色朗读纯对话描写:不读提示语,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读出来,哪些同学愿意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

a.“你不怕我跑了吗?”姑娘说这话时的神情是怎样的?(嫣然一笑)(板书)“嫣然一笑”是什么意思?(她的心灵跟她的神情一样美好。)

b.“不,我相信你。” 我真的相信姑娘吗?(不相信。)你怎么知道?(我只想尽快摆脱窘境,别的什么也不想了。)

c.“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姑娘真的相信我吗?(相信。)相信“我”什么?(真的没带钱包,只有三角钱。)

d.为什么姑娘说“我”给了她诚实、信任?(因为“我”说相信姑娘不会拿着抵押的手表跑了。)

e.当“我”听到姑娘说“我”给了她“诚实、信任”之后,我又有怎样的内心感受?(板书:惭愧)

课件出示: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

f.这里有两个问句,谁能回答?(是她诚实。是她信任我。)怎样读才能把这句话读好?(读出惭愧的语气。)请大家一起读。读了这一段,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也就是给这一小段文字作个批注。好吗?(她诚实,我说了谎,她信任我,我怀疑她,从技术到人品。所以“我”好惭愧。)

(实物投影,展示批注。)

5、带着惭愧,“我”走遍了长街,望穿了深巷,茫茫人海,苦苦寻觅。“我”是怎样呼唤修鞋姑娘的?请同桌俩练读一下“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学生练读:

a.(1)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发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2)在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一种焦急自责从内心发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3)还可以想象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b.(1)深情地读,应该怎样读?

(2)焦急地读,应该怎样读?

(3)自责地读,应该怎样读?

……

可见,这句话按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读法。

六、展开想象,续编结尾:

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能找到修鞋姑娘吗?如果找到后会是怎样的?如果找不到作者又会怎么样?请给文章续编一个结尾。

生续编结尾。

七、统揽全文,领悟写法:

1、师:作者为什么不再往下写?“修鞋姑娘,你在哪儿?”这样的结尾好不好?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结尾达到了言已尽而意犹存的效果,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种结尾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2、师:课文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1)本文更是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先写“我”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写“我”回忆修鞋的整个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用的是倒叙的写法。

(2)作者善于通过对修鞋姑娘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3)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姑娘和“我”作了对比,以“我”的内心活动这条线索衬托修鞋姑娘的美好心灵,使文章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鲜明。

师: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人的作文中能学习本文的写法。

八、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作者在心底一遍遍地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儿?仅仅在呼唤小姑娘吗?

生:不是。

师:他在呼唤什么?

生:呼唤诚信(板书)。

2、师:是啊,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诚信,就不会有那么多假冒伪劣产品;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还记得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给你们讲的“无人监考”的案例吗?无人监考,靠的就是同学们的诚信。这里,作者在呼唤诚信,其实代表社会在呼唤诚信,时代在呼唤诚信,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呼唤诚信;这里,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

诚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只有诚实善良讲信用的人,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3、关于诚信,你们还搜集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读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读: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

4、同学们,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美好心灵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修鞋姑娘一样的人,比如说我校坡下修鞋的小吴叔叔,不知道大家观察过没有,他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总是热心地为人们修鞋,他修鞋很细心,但价钱比别处便宜得多,有时特别小的活,他不收钱,咱们学校的好多老师都喜欢在他那里修鞋,虽然他是残疾人,却有一颗诚实、善良的心……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启迪学生的心灵。

九、练笔作业,迁移写法:

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份约定,一个承诺,一颗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就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吧……这就是今天的小练笔作业,大家能不能完成好?(能。)希望同学们人人争当小作家,老师相信大家,大家也要讲诚信哦!

结束语:最后,老师想用四个字来结束我们今天这堂课,那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记住——“诚信无价”!

附板书:

修鞋姑娘

坦然、自信       诚        有点怀疑

钉 拽 扯 绱          蒙上阴影

嫣然一笑       尴尬、惭愧

信任

教学案例 篇二

文本解读:

课文的第二段只用了两句话讲述达尔文在岛上的考察发现,看起来太平淡无奇,很难找到学习语言的切入点。但其中的个别词语却是潜伏其中的很好的语言因素,如“

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文本与社会生活:

文中所提及的“发现”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给我们一种启示:留心处处皆发现,寻找学习语言的因素,带领学生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文本与学生经验:

文章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只存在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的,另一种是没有翅膀的。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

后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迷。

尽管表面看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不论是一开始文章所预设的“谜面”,以及到后来揭示的“谜底”,都是十分

有趣的。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目标:

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教案:

文章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按“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顺序叙写文章,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所以在执教本课第二自然段时,本人力求学生学习语言都紧紧围绕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展开,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把这些字词带进课文,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去读懂,加以吸收和利用。

实施

学习语言片断一:“两进两出”悟“考察”。

师: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是说学习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提出问题,现在请把你善于观察的眼光转向第二段,能不能从第二段发现问题呢?边看边用铅笔画出来。

(师行间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划了“考察”、“奇怪”两个词语,板书于黑板上)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书读得遍数多了,就能读懂,请小朋友们把第二段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两个词语。

(生练读第二段)

师:谁读懂了第“考察”?哪个来读一读第一话,老师从他的声音里就知道他读懂得了没有?

生1: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师: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已经听出,你有一点读懂得了。如果能把“考察”用动作做出来,那就说明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可不容易呀,可要好好练习啊!

(学生边读边练习加动作)

师:谁来加上动作试试看?

生2: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后,往左右各看了两眼)

师(模仿该生动作)述:有点像考察了,请小朋友们都看看图(实物投影展示图)上的达尔文是怎么“考察”的?可以边读边学着做一做,还可以加上你自己考察的动作。

(学生练读中做“考察”的样子)

师:这次,谁愿意到前面来考察?

生3(来至讲台上):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完,该生做出象是在专心致志看一件什么东西似的样子)

师:达尔文,你在考察什么呢?

生3:我是在考察昆虫。

师:发现什么了?

生3:我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师:刚才考察的那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吧!

生2上讲台表演读,这次较之第一遍,有很大提高。(师带头为他鼓掌)

师:让我们跟着这两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用手示意)有一次,——

(全体学生练习这句话)

学习语言片断二:纵向拓展用“奇怪”

师:我们用熟读课文,看课文的插图,用动作做一做的方法,读懂了“考察”,现在大家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或者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

(学生各自练习)

生4:他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读时,满脸疑惑,并侧过脑袋,用一根手指指着脑袋。)

师:请你上来为大家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看他有没有读懂奇怪?

生4上讲台来再读,读时,两条眉毛几乎拧到了一起,表情较之刚才还要出色。

师:他读懂了吗?

生5:他读懂了,他脸上做出了“奇怪”的表情。

生6:他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师:他用“语气”和“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读懂了“奇怪”。你们能做到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还不快练!

(学生练习得十分起劲,各自都做出了“奇怪”的表情,部分学生还兴致勃勃的表演了起来。)

师指名读。

生7边读边呈现出满脸疑惑的神色。

生8边读边比划着昆虫翅膀的大小,读后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

生9读后,还喃喃自语:奇怪?怎么这儿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

师:是呀,只要我们像达尔文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小红发现母鸡总是围着鸡窝转,感到很奇怪。还有:奇怪!太阳怎么不从西边出来呢?

教师出示投影:

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11:我发现头上有白头发了,感到很奇怪。

生12:奇怪!我掉了的牙怎么还不长呢?

生13:我发现我的声音从录音机里传了出来,感到很奇怪。

生14:奇怪!今天我们上课怎么用话筒呢?

……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总结:

正如在“文本解读”中提到的,课文的第二段虽短小却是文章的一个重点段落,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去学习课文的语言,是我所采用的引导方法。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

读得进,悟得出”呢?我想越俎代庖是绝对不是上上之策,告诉他去做做这个词的表情,那个词的动作,学生不但处于被动状态,最主要是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于是我就想何不放手来个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懂的字词,然后再通过自己阅读,将课文语言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驾驭课文语言。最后,再将内化了语言加以运用。这种学习语言的方式与课文的叙述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所遵循的模式是:“发现语言因素——感悟语言因素——悟出语言因素——积累运用语言”。

最后的学习效果正是应验了那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学得既主动,又轻松,创造性地吸收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将他们演绎出来,更创造性地进行了运用。

教学案例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的,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他不怕寒冷的品质。

3、通过朗读和观看图片、录像感受和学习在大自然中顽强生长的菊花勇敢、坚强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找有关菊花的图片和知识,初步了解菊花的特点。

2、老师制作好《看菊花》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菊花有叫黄花、秋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从古到今,有很多人都喜爱菊花,还写了许许多多赞美菊花的诗词文章呢!昨天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公园看菊花,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回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菊花图片)

理解“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1.这张照片挺好看的,你们看。好多种颜色啊!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2.是呀,颜色可真多, 菊花的颜色可真神奇啊!你愿意夸夸它们吗?(菊花真美啊!……)(板书:美)

3.小作者也不惊发出感叹: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

4.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它们。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评价:你们读得真美!)

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1.公园里的菊花可真不少,我们做个游戏吧,数数一共有多少朵菊花?

2.(打开书看菊花图)

谁会一朵一朵地数?谁会一丛一丛地数?谁会一片一片地数?(在四人小组中练习)这几种数法,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菊花多不多啊?(板书:多)

3.老师听到我们小朋友数菊花的声音是一次比一次激动,眼睛也是一次比一次瞪得大!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理解“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天冷了,许多花儿都谢了,你们看,菊花还是开得那么美丽。

2.老师看到我们小朋友现在笑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愿意当一回菊花吗?

3.站起来,做一朵美丽的菊花!(手在下巴下做花状)

4.啊呀,刮风了,好冷啊!菊花们,深秋的寒风吹来了,你们怕吗?(不怕)

5.我看到了这朵菊花抬起了头,那朵菊花也挺起了胸,你们为什么不躲起来呢?(要勇敢,不怕冷……)

6.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一起告诉人们―――我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7.看到你们这么美丽的姿态,听到你们这么自豪的声音,老师要请大家都来欣赏菊花(师范读: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8.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老师也希望你们像菊花那样不怕冷,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理解“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1.来看菊花的人越来越多,看到这么美丽的菊花,这么多的菊花,这么勇敢的菊花,你们会说些什么呢?

2.你们舍得走吗?(不舍得)大家和你们一样,都舍不得离去。

3、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情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们就边看边走,边走边看,听听爸爸会说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三段)你们听―――(放第三自然段的录音)

2.爸爸为什么喜欢菊花呀?(别的花都谢了,只有菊花不怕冷。)(板书:不怕冷)

3.学学爸爸的语气,把第三自然段读给你同桌听。

4.指名读,注意“一点儿”儿化音。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快要离开公园了,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这美丽的菊花吧!(课件展示录像)

2.师给录像配音:菊花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十分艳丽,姿态多变,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迎着寒风开放,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菊花还可以作药用,对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菊花还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当菜吃,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3.让我们再一起夸夸这美丽的菊花,一起读读课文。

四。介绍相关诗歌进行拓展

不光是我们觉得菊花好看,很多人都喜欢菊花,他们还写了好多诗来赞美菊花勇敢呢!让我们来看看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

秋    菊

陈毅

秋 菊 能 傲 霜,

风 霜 重 重 恶。

本 性 能 耐 寒,

风 霜 其 奈 何。

1、领读

2、简介含义

板书:

8.看菊花

↗   美

菊花→   多

↘ 不怕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教学案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金笔头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学案例(优秀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