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价值观(优秀4篇)

价值观(优秀4篇)

安乐窝 点赞 分享
价值观(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

价值观 篇一

知识目标:

识记: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与判断改革开放各项工作的标准

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运用: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分析社会上丰富多彩的价值选择。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目标:提高树立正确价值观观的自觉性。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3.意识的正确与否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旧的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

导入  新课

三、(板书)

思考回答: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此处教师可启发学生把对唯物论中“正确的意识”的认识迁移到对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上来)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那么,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板书)

为什么说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呢?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就离不开人对事物的认识,所谓积极意义是指事物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人的积极意义,因此,要确定事物的价值就必须认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才有可能进一步确定它是否对人有积极意义。

以西红柿为例,随着人们对西红柿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生长规律(发育周期、环境条件、栽培、采收、贮藏以及病虫防治)认识的不断加深,其价值则越来越大。这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于人们对于事物规律性的科学分析上。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设计过永动机,希望机器一开,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运转下去,英国科学家焦耳年轻时曾有过一段追求永动机的历史,但最终失败了。

请同学思考回答:这种设计为什么失败?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幻想一种不增加任何能量让水动机永远转下去,违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是不能成功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符合事物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科学、合理的。

而离开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性,单凭良好愿望去评价事物,确定价值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历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一个国家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这个标准,才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才能发展中国。党的xx大提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正确的价值选择。

既然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评价事物的价值就不能离开对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认识,如何来确定人的需求,正确的价值观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板书)

价值的形成,离不开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必须对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是人的需求干差万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评价,这个人说它有积极意义,那个人说它没有积极意义,这个集团和那个集团对它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评价也不相同。面对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怎么办?(此处请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唯一的选择:大家都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 即:人类的根本利益。

(1)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板书)

因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

黄牌,本来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权利,然而,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泛滥,却给我们亮出了一张“黄牌”,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减少是造成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这一切从反面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维护人类的全局利益。

(2)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是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

应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难把握,这需要将它具体化。讲价值观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个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既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体现。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那么,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一个人的工作,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做才有价值呢?那就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3)“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板书)

阅读51页安徽滁州人从“大包干”到“大接轨”的转变和探索,有力推动了广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价值观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因而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板书)

以2003年6000名大学生志愿者赴西部从事志愿服务为例说明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其价值选择也是成功的。

小结: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又是一致的,它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体现,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

布置作业 :略

价值观 篇二

价值观是支撑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关注着我们行为的取向,决定着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开创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要选择拼搏进取的人生。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稚嫩的、渴望知识的孩子,如果对孩子只有爱心和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否则给孩子的爱也是缺乏内涵的。志大才疏,是不会成功的,即便是成功也不会长久。学习是人进步的阶梯,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智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让幼儿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因此,我平时经常上网阅览一些名师的先进理念,吸取他们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如:在每个主题开展之前我除了研究书本上的提示还上网查阅资料,以此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开展《认标志,讲安全》的主题活动中,我不仅开展了书本上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示,还开展了离幼儿生活最近的质量标志,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搜集了许多食品袋,我们一起寻找上面的标志,结果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标志qs质量安全标志,针对这一标志大家讨论它所代表的含义,最后大家在我的带领下了解了这个标志的含义。还有一个小朋友回老家的商店买东西,他发现食品袋上没有这个标志,怎么都不肯买,还对商店的老板说这个不合格,没有安全标志,不能吃,老板听了他的话连声称赞,这时孩子自豪的说:“这是老师教我们的,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我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我的价值所在。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人际关系越广、越好,我的工作就越容易开展。工作中我要和领导、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沟通,说话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我会以我的专业理念给和他们交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教他们如何和孩子互动,在游戏中如何贯穿数学和能力的发展。刚接触阳阳的时候他对数字、图形、颜色一概不知,在和其家长交流的时候得知家长根本就没有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觉得孩子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施加压力,以免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恶,针对她这一观点我及时和她进行了沟通,告诉她应如何让幼儿爱学习、主动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阳阳的进步已经很明显了,每天早晨都会和我交流她和妈妈玩什么了,她学会了什么,和同伴交流时总是眉飞色舞,充满自信,她的妈妈每次见我都很高兴,她也发现了孩子的进步,孩子进步了,她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与了很大的支持,每天都让孩子坚持来园,积极为幼儿订阅刊物。我是一名老教师,随着新教师不断地加入,我又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给新老师当“师傅”,对于新老师来说刚踏上工作岗位做任何事情她们都有点措手不及,这就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对她们辅导,把自己所有的经验传授给她们,指出她们工作中的不足,对于她们的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当她们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帮她们想出解决的办法,在这种真情的交往使我们的友谊在与日俱增,还有和我一起来园的老教师,我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教学和家长工作,彼此学习。

要选择乐观的人生。人生总会有酸甜苦辣,但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是曾经大班的一个孩子对我说的:“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的过一天”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但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这些困难,积极解决困难,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失败,就烦恼苦闷,彷徨悲观,因为我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我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的和睦,甚至会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给孩子带去不良的影响,给同事带去烦恼。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认真学习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立足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 篇三

第八章  价值观、人生观

基本原理总结: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6.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事个人活动要做到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①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②要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8.群众的观点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随 堂 笔 记

价值观 篇四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培养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法指导

1.联系实际。学习价值与价值观要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学习价值概念时,学生可以首先想一想为什么要学习某些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价值是什么?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其价值都是什么?学习价值观概念时,学生可以从分析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手,看看他们的行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2.对比分析。在学习人的价值时,学生可以对比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区别,进而说明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学生可以选取身边人物,通过对比他们对事物评价的差异、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的差异,来分析他们的价值观的差异。

3.学习楷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这是一切先进人物的共同特色。学生可以观看、收听或阅读先进人物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生要立志在为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知识点拨

(一)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要理解价值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什么“关系”呢?就是事物以它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它就有价值;满足的程度大,它的价值就大;满足的程度小,它的价值就小;不能满足,甚至对主体有害,它就没有价值。

既然是一种“关系”,它就只能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同时,它既不能完全归结于主体,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客体。价值一方面连接着主体的需要,另一方面连接着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可见,价值不是某种实体,价值是在主客体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形成并存在的。因而,价值关系实际上就是意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

例题:哲学上讲的价值是指(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事物自身的客观属性

c.主体的主观喜好    d.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的理解。a是经济学中讲的商品价值,b和c都是只抓住了价值关系成立的一端。d的表述虽然与教材不完全一样,但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教材侧重从客体的角度来表述价值,即它是事物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而d项侧重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来表述价值。正确答案为d 。

(二)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理解人的价值,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人是世界上唯一的价值享受者,也是唯一的价值创造者。价值都是针对人而言的,人是唯一的价值享受者,又是唯一的价值创造者。事物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不会自动满足人,人是在实践活动中改造了事物才使之满足了人的需要。没有人的实践改造活动,事物就不会满足人的需要,因此说,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价值。

第二,事物的价值在于事物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人的价值就在于人以自身的属性和能力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即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创造价值、满足他人、服务社会)。

第三,人在以自身的属性和能力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时,自身也是有需要的,他人和社会又会满足个人的需要(得到回报、获得承认)。

例题:下列关于人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他的回报②人的价值在于缔造一番伟大的事业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④人的价值可以在默默无闻中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可以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正确答案为c。

(三)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作为价值关系,人的价值和一般物的价值区别之处在于。

第一,两者的价值构成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构成价值的双方,一方是社会的人,另一方是客观事物;而在人生价值中,构成价值双方的都是人,涉及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第二,两者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不同。客观事物在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在人生价值中,一个人在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时,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第三,两者的价值关系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物只充当满足人的需要的角色,它自身无所谓需要,因此这种满足关系是单向的;而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满足的,这种满足关系是双向的。

第四,两者的价值地位不同。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尊严等不能用物的东西来代替,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或交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四)对人的价值评价

对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看他得到了什么回报。首先,只有人的贡献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其次,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复杂性,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不同,得到的回报也不同,因此很难用回报来准确衡量人的价值,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则是比较客观可靠的。

第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人的贡献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道德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的,也可以是对某个团体的,但最根本的是要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第三,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例题:马克思说:“如果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不应该为自己劳动

b.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c.这里的“完人和伟人”是指那些取得了巨大物质成就的人

d.这里的“完人和伟人”是指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能只为自己劳动,人更应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样才能实现人的真正价值,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a项说法不正确,人不应该只为自己劳动。这里“真正的完人和伟人”是指实现人生价值的人,而非c和d所理解的内容。正确答案为b。

(五)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人人都有,它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人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认识、一种理解。人们对事物价值所做出的评价中就体现着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重大的反作用。

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既受到自己所在阶级的影响,也受到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

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

例题:“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句话表明(    )

a.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不同的社会意识

b.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c.价值观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观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理解。“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是由穷人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是对他的经济地位的反映。b项不正确,这里没有涉及到历史的比较。c项也不正确,价值观是有正误之分的。d项也不正确,这里强调的是人的认识和价值评价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不是相反。正确答案为a。

(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现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首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里包括两层:一是从认识评价方面来说,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从实践活动方面来说,价值观不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取向就不同,也就是选择方向不同。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其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人生努力方向就不同。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误入歧途。

最后要强调,价值观对人的认识评价、实践改造活动和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但不能说是决定作用,因为决定人行为的往往是很多因素的总和,不能说价值观就起到决定作用,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具有导向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例题:20年前,神农架的少女赤手空拳打死金钱豹,传为美谈。现在,神农架地区的人们主动搬迁,把家园主动让给野生动物,也被传为美谈。这表明(    )

a.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只要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物就有价值

b.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也就不同

d.原来的价值观是错误的,现在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a项不正确,不能说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也不能说只要觉得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物就有价值,因为有时自己认为是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实际上是对我们有害的。b项也不正确,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人才有积极的导向作用。d项片面地看问题,没有坚持历史的观点。正确答案为c。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

①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②价值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③价值是对人与物的各种关系的反映④价值是客观的社会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表明(    )

a.索取不是人的价值的内容       b.贡献和索取是相互对立的

c.贡献是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标准    d.索取无法反映人的价值

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微尘”的名字再次证明,人不是自私的。据此,回答3~4题。

3.“微尘”被评为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过它不是某个人,而是包括了所有那些乐于奉献又不图回报的人。“微尘”的名字表明(    )

①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②人的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③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甘于奉献、不图回报是“微尘”的特色。下列关于“微尘”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微尘”不理解贡献与回报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b.“微尘”不要回报而没有实现人的价值

c.“微尘”不要回报同样实现了人的价值

d.“微尘”不要回报是贡献的基础

5.长江中下游的森林植被对长江的防洪蓄水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地有些人却为自己的一时之利过度砍伐森林,给长江抗洪和当地生态造成严重威胁。这表明(    )

①错误的价值观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③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④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XX年4月17日上午,河南登封市少林大道被手持花圈和挽幛的人潮所阻塞,14万百姓自发地走上街头为40岁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送行。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你认为十万多人自发地为任长霞送行说明了什么?

2.一位普通的进城打工人员,发现有人落水后奋不顾身地入水营救,结果由于体力不支,未能到达落水人身边就溺水身亡了。

辨析:救人不成,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值得的,没有什么价值。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长期以来,人们把林业仅仅当成一个产业,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体制,加上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普遍认识不足,更没有把林业当作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来对待,不少地方还以牺牲森林资源的代价来换取粮食增产,造成林地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人类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相关信息

名人名言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爱因斯坦

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裴多菲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席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怜而渺小的人。──约尔旦

如果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马克思

假如人只能自己单独生活,只去考虑自己,他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帕斯卡尔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金笔头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价值观》,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价值观(优秀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