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7篇】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金笔头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一

主题:科学的力量——呼风唤雨

步骤:在阅读中感知科学呼风唤雨的神奇力量;

从生活体验中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在美好的憧憬中树立乐于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初读课文、生字新词已在第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的:

1、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理念:

1. 扎根语文课堂,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抓住“呼风唤雨”这个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词,通过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自己的语言情感,进行笔记、说话、写作等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 突破时空限制,精心创设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彰显个性,使学生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在语文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触摸“呼风唤雨”

师:(板书:)谁能读准这个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真能干,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读得非常准。下了些工夫吧!

生:“呼、风、唤”这几个字很拗口,我读了好几遍,现在读顺口了。

师:你这种方法好哇,我们大家都来练练。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谁能呼风唤雨?他们都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神仙、道士,他们一作法,就会刮风下雨。

生:海龙王也有超人的法力,能呼风唤雨。

师:同学们说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呼风唤雨的事,(课件出示文章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并初步感受“呼风唤雨”。)

[设计意图:自然质朴的直入课题,有的放矢的研读易错字音,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巧妙的引出重点词,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齐):是人类。

师: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齐):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这两个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

生:设问句(批注)。

师:你们来问,我来答,听听我答出了什么语气。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师:当然是人类。(自豪的)

生: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师: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骄傲的)

师:从我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自豪、骄傲。

师:你能比我更骄傲,更自豪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试试。

(师生有感情地合作读第二自然段的设问句部分。)

[设计意图:由设问句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在师生合作读文中掌握设问句的语气和用法,培养读书批注的习惯。]

师:具体地说,人类是怎样利用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呢?

生: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来呼风唤雨。

(课件出示辨析例句:

“发现   发明

鲁班(   )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小齿,可以轻易划破人的手,就模仿茅草的叶子(   )了锯。”)

师:会选吗?

生填词辨析。

师:“发现和发明”的意思相同吗?

生(思考): “发现”指的是本来存在的事物被人们找到,“发明”指的是以前没有的事物被人们创造出来了。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二、感受“呼风唤雨”

师: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用“——”勾画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 潜入深海 ,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是人类的发现; “20 世纪 ,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 、 高速火车 、 远洋船舶等 ”是人类的发明。

师: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用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生:我喜欢“登上、潜入、洞察、探索”这几个词,感觉特别整齐,好读。

生:我觉得“登上”一词用得特别好,感觉到月球上就像上台阶一样容易。

生:我觉得“潜入”用得好,把人类在深海里的轻松自如写得活灵活现。

师:“洞察”可以换成“观察”吗?

生:不行,“洞察”是观察得很清楚,人类连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都能洞察,足见人类的力量大。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读书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才会有收获和发现,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要注意炼词炼句。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规范地书写在积累本上,看谁写得最漂亮。

生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批注勾画的读书习惯,从文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和写字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女生美滋滋地朗读“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男生边听边想:哪些发现或发明是你听说过、见过、使用过的?还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提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女生读文,男生听、思、批注。

师:看看吧,这就是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播放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发现和发明的视频。)

师:读了这段文字,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何感想呢?把你想到的和身边感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天天都能看电视,我最喜欢“探索与发现”这个节目。

生:我喜欢“动物世界”,我从中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趣事。

生:我喜欢上网,我可以在网上和妈妈聊天。

生:我一爱在网上下象棋,那里高手可多了。

生:我坐轻轨火车,据说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

生:什么是原子核?

生: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生:我知道前不久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在已经正常工作了!

师:是啊,老师这儿正好带来了昨天“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课件出示“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

生:哇!真了不起啊!(由衷地感叹)

生: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生:我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太舒适、太方便了!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阅读文本——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在生生互动中深刻的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这些吗?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把收集到的资料用“20世纪………”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烤火炉、把春天搬回了家。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洗衣机,使母亲不再那么劳累!

生:20世纪,人类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远离了疾病的折磨。

生:20世纪,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人类的生活从此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模拟优美范句说话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师:是啊,面对这样辉煌的成就 , 这样巨大的改变 , 你的心情怎样呢?请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20世纪……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高兴 、激动、自豪 、幸福地)

师: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说明”。(板书)

生在书上批注。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点渗透了说明方法,使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课标中的“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教学要求。]

三、梦想“呼风唤雨”

师:在那上百万年的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找出具体说明人类在20世纪以前,在科技不发达时的生活情况的语句,用“~~~”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

生: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人类过去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非常艰难。

师:你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试试吧。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你也许能看到些什么呢!

生读文想画面。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那时没有电灯,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

生:那时没有电扇、电视,人的生活很贫穷。

生:我仿佛看到了《锄禾》中描绘的景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师: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我特别有幸乘坐着时空返回机回到了古代,实地考察了古人的生活,现在,我就来当古人,你们来当小记者,把你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吧!

生:尊敬的古人,请问你们吃些什么啊?(好奇的,纷纷举手)

师:吃的吗,连白米饭也不能常吃到。那时候没有打米机,只能人工用碓舂米,一个大劳动力一天也不过舂百十斤米。

生:太难了!现在用打米机十多分钟就能打上百斤米。(同情的)

生:那时没有电灯,请问你们用什么来照明呢?

师:用菜油灯,在碟子中放一茎灯草,点燃了照明。它的光十分微弱,还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照菜油灯,一般百姓只能借月光或摸黑。

生:囊萤夜读中的车胤还用萤火虫来照明呢!(举手补充)

生: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你们出远门怎么办?

师:骑马,坐轿,乘船就算是最好的了。请问记者先生,现在你们从荣昌去重庆来回得多长时间?

生:3个小时就足够了。

师:这么快呀!我爷爷年青时贩运货物到重庆,来回得10天左右。

生:啊!(不约而同地惊叹。)

……

师:我们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里,一切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们也有美好的愿望,我多想拥有一双千里眼,看到远方的景象啊,亲爱的记者先生,你们能帮我实现梦想吗?

生: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球。(发言十分踊跃)

生:还可以用卫星扫描。

……

师:我多想有一对顺风耳,听到远方的声音。

生:使用电话和手机,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对话。

生:还可以用语音聊天,不花一分钱的哟,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

师:我多想变成一个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一瞬间到达遥远的地方啊!

生:你可以坐汽车、火车、飞机。

生:宇宙飞船更快!超爽,真正的腾云驾雾的感觉!

……

师:真没想到啊,以前人们总认为这美好的想法就象梦一样遥不可及,只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那么多幻想——

生齐:纷纷变成了现实。

师:“谁也没有料到”用前文的一个词来说是——

生齐:出乎意料。

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愚公移山能实现吗?

生:能,挖土机可以来帮忙。(自豪的)

师:修万里长城还要征集十万民工吗?

生:不用了,我们有起重机和塔吊,比巨人和大力士还厉害呢!

[设计意图:创设“采访古人”这一情景,返回时空,以突破学生因时代差异了解古人生活艰难这一难点;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中感受科学成就之大。]

师:20世纪的成就,用一句诗来形容它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件展示诗句意境。)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这样的雪景真美啊!如果用诗人写的雪景来比喻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 , 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

生:太大了!

师: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男女生来比一比吧。

(生赛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师: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技术,多么伟大的世纪!

师:祖先的幻想 , 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 ,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

师:你们再读读整段话 , 看谁能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

生练读 , 再指名读书(略)。

师:美好的愿望能在 20 世纪一百年中纷纷变成现实 , 我们又怎能不说——

生: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20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否与课文内容无关,可以省去?为什么?

生(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说明古人生活之艰难,第四自然段说明了今人生活之舒适,古今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感受到20世纪是多么了不起。

师: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生读文体会。(略)

师:大家发现没有 , 这两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 20 世纪的成就?

生:举例 、对比。

师:有什么好处吗?

生:更加直观 , 了解更清楚。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说明方法。]

四、超越“呼风唤雨”

师:回顾过去,人类历史已经有——

生:上百万年了

师:20世纪仅仅只有——

生:100年。

师: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改变全靠

生齐:——科学技术。

师: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生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生在这样的时代,是生逢其时。我们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让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略)。

[设计意图:在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体会文本,升华了感情。]

师:我们得谢谢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古人,更要感谢那些无数在科学领域无私奉献,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们。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师:只有敢想敢做,才能创造出奇迹,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还想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些什么梦想呢?

(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发言十分踊跃。)

生:我想发明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药水,现在的小朋友患近视的特别多,我要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师: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就觉得戴眼镜特别不舒服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楼房特别占地特别多,我应该造一种可以移动的房子,就像汽车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冬暖夏凉,舒适极了。

师:真是一种大胆的想象,祝你成功!

生:我想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

师:孩子们,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21世纪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将来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把21世纪变成神通广大的世纪!这就是老师最想对你们说的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大胆想象,激发起用科学创造奇迹的热情,坚定为科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作业设计:大胆想象21世纪科学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自拟题目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畅想21世纪              神通广大的21世纪

21世纪,我要……        21世纪的一天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技术            举例

幻想 →  现实       对比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下面我将从一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做以说明。

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主题,由《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四篇课文组成。而《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为一篇主体课文,讲述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反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分析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由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尽量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文本、升华情感,在抓双基训练时,要注意学生不脱离课文、回答问题、质疑解疑,却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自主求知欲望和能力强,因此这样设计能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遵循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协商,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

根据课文的编排意图来确定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即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由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情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懂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一次,在学习重难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画过程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预案

我准备这样展开教学

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齐读课题,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对吗?

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任何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反复训练方勇形成,为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2、3、4段,找重点句,朗读感悟,学生交流。教学时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渗透了对比、举例等说明方法,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在处理文中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过渡句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对课文内容延伸拓展,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三

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 m.haozuowen.net 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路甬祥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 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

b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 观世音……

一、预习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 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 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 潜水艇 电视

远洋船舶 飞机 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 电视

潜水艇 飞机 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什么,20世纪有了什么。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7篇《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7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满分读后感7篇

四年级《为别人喝彩》读后感

四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书心得7篇

四年级《天窗》常用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西游记》读后感范文

四年级《三月桃花水》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范文7篇

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与评价 四年级口语交际教材分析(十一篇)

四年级《中彩那天》知识点整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优秀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