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过 桥优秀5篇

过 桥优秀5篇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过 桥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金笔头网为您带来的5篇《过 桥》,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过 桥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勇敢精神。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跳、摇、爬、抱、几个动词,并能够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4、学会朗诵儿歌。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

活动准备:课件、头饰、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鸟请大家到家里做客,幼儿进入教室通过过小桥到小鸟家。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今天,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到小鸟家去做客呀?"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它们都是谁呀?"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河,要过小桥。小动物们都可勇敢啦,都能自己过桥。(激发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勇敢)

3、熟悉诗歌。

(1)小朋友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过桥的?

请幼儿表演、回答。

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兔子过桥蹦蹦跳"

发散思维:还有谁走路像小兔子一样是蹦蹦跳跳?

(2)小鸭子是怎样过桥的?

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小鸭子过桥摇呀摇"边表演模仿小鸭子一摇一摆。

发散思维:还有谁过桥也会摇呀摇?幼儿回答

(3)第3个该谁过桥啦?(小螃蟹)

小螃蟹会怎样过桥?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螃蟹过桥横着爬"。

发散思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着走?

(4)小袋鼠在哪里呢?(妈妈的口袋里)

为什么还让妈妈抱着? 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小袋鼠年龄小,还不会走路,所以让妈妈抱着。小朋友还让妈妈抱吗?(教育幼儿要自己走!)

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4、学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小动物把过桥的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叫《过桥》"

(2)学说儿歌,幼儿整体朗诵边表演

(3)看课件,边朗诵边表演

三、结束  幼儿过小桥离开

"小动物们真勇敢,你们也是也很棒,让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做游戏吧"

(幼儿过桥户外游戏)

儿歌:  过 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

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过 桥 篇二

(第一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1.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面,小同学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去)

(4)在河水漫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 要 起 边 放 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 ”,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 ”,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 ”,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 来过 过去 过往 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 ”,西字头。

板书: —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 ”第5笔竖弯“ ”,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 ),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 起来 起床 起始 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 一边 旁边 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 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 ”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过来过去  要好  起来  起头

两边  天边  地边  放开  放学

过 桥 篇三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北京学前教育网    点击数:333    文章录入:admin ]

内容:

目标:

1,幼儿踩着高跷走各种类型的桥(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平衡木,不同 的间隔物),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让幼儿判断走不同的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及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重点:利用高跷在桥上练习平衡

难点:用高跷上下桥时注意保持平衡。

准备:高跷,录音机,磁带,水果,搭桥的各种材料

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 幼儿四散在场地周围上高跷

2, 幼儿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绳子拉紧点, 步子跨远点, 小脚抬高点

二, 探索活动

1, 探索过桥的方法

语言导入  :这里有许多小桥,我们都去过过各种小桥,过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小桥。

2, 幼儿第一次过桥交流:

1) 你过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很稳地过桥?

2) 小结:线要拉紧,脚和高跷要做朋友,上桥时脚抬高一点,下桥时步子不要跨太大。

3, 幼儿再次过桥

1) 幼儿尝试走不同类型的桥(高低,间隔,宽窄等)

2) 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走不同的桥。

4, 幼儿合作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的桥

语言导入  :这里有一条河,河上什么也没有,我们要过河,怎么办呢?我们自己找些好朋友来,搭一座能过的桥。

1) 启发提问: 在河上可以搭什么样的桥呢?

2) 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搭桥

3) 尝试走自己搭的桥(允许幼儿调整)

5, 游戏:

每个幼儿选择一座能过的桥,过桥后摘一个水果。然后从边上返回,把水果放在篮子里,再过桥去摘水果。三种水果都能摘到,并鼓励幼儿过三次不同的桥。

三, 放松活动

我们一起来跳跳“摘果子舞”。结束。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体育不仅是对身体的教育(生理目标),同时体育又是通过身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活动(包括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健康教育等)本次活动所选择的器材是高跷。走高跷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在走高跷的活动中可以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在本次活动中,我适当地设置了一些情景,增加一定的难度,帮助幼儿勇敢的迎接挑战,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3条。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流程:

第一个流程:热身活动

活动开始,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自由地在平地上练习走高跷,这个环节既是整个活动的准备,又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反馈,(活动前幼儿已会在平地上走高跷),同时,又渗透了下个环节中的动作技能。如教师让孩子绳子拉紧点,步子跨远点,小脚抬高点,这样使他们对上、下桥过程中的技能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流程:探索活动

这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让幼儿过平坦的桥——过变化的桥——走自己搭的桥三个步骤完成。

1、 过比较平坦的桥:让孩子在比较平坦的桥上自由探索,如何才能稳稳当当地上、下桥,通过集中讲评示范解决脚和高跷做朋友,绳“拉紧点”这个技巧,这也是一个教学重点,并让幼儿继续练习掌握这个技能。

2、 过变化的桥:当幼儿掌握了稳稳当当上、下桥的方法后,我就根据幼儿活动水平提供了可选择的、难度不同的桥(宽窄、高低、间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能力判断哪座桥适应自己,然后再进行选择。给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幼儿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发挥幼儿的潜力。

3、 过自己搭的桥: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这里,我让孩子自己搭桥。在搭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的动作和思维共同参与。由于这些桥是给孩子们自己搭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材料,再一次吸引和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增加了挑战性,孩子们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增强了信心。

4、 游戏:游戏设置时,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桥,使每一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将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个流程:放松运动

整个活动后,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到位了,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跳跳摘果子舞,有利于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

过 桥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1.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面,小同学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去)

(4)在河水漫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 要 起 边 放 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 ”,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 ”,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 ”,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 来过 过去 过往 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 ”,西字头。

板书: —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 ”第5笔竖弯“ ”,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 ),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 起来 起床 起始 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 一边 旁边 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 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 ”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过来过去 要好 起来 起头

两边 天边 地边 放开 放学

过 桥 篇五

内容:过桥摘水果   目标:  1,幼儿踩着高跷走各种类型的桥(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平衡木,不同 的间隔物),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让幼儿判断走不同的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及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重点:利用高跷在桥上练习平衡难点:用高跷上下桥时注意保持平衡。准备:高跷,录音机,磁带,水果,搭桥的各种材料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 幼儿四散在场地周围上高跷  2, 幼儿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绳子拉紧点, 步子跨远点, 小脚抬高点  二, 探索活动  1, 探索过桥的方法  语言导入:这里有许多小桥,我们都去过过各种小桥,过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小桥。  2, 幼儿第一次过桥交流:  1) 你过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很稳地过桥?  2) 小结:线要拉紧,脚和高跷要做朋友,上桥时脚抬高一点,下桥时步子不要跨太大。  3, 幼儿再次过桥  1) 幼儿尝试走不同类型的桥(高低,间隔,宽窄等)  2) 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走不同的桥。  4, 幼儿合作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的桥  语言导入:这里有一条河,河上什么也没有,我们要过河,怎么办呢?我们自己找些好朋友来,搭一座能过的桥。  1) 启发提问: 在河上可以搭什么样的桥呢?  2)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搭桥  3) 尝试走自己搭的桥(允许幼儿调整)  5, 游戏:过桥摘水果  每个幼儿选择一座能过的桥,过桥后摘一个水果。然后从边上返回,把水果放在篮子里,再过桥去摘水果。三种水果都能摘到,并鼓励幼儿过三次不同的桥。  三, 放松活动  我们一起来跳跳“摘果子舞”。结束。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体育不仅是对身体的教育(生理目标),同时体育又是通过身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活动(包括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健康教育等)本次活动《过桥摘水果》所选择的器材是高跷。走高跷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在走高跷的活动中可以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在本次活动中,我适当地设置了一些情景,增加一定的难度,帮助幼儿勇敢的迎接挑战,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3条。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流程:  第一个流程:热身活动  活动开始,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自由地在平地上练习走高跷,这个环节既是整个活动的准备,又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反馈,(活动前幼儿已会在平地上走高跷),同时,又渗透了下个环节中的动作技能。如教师让孩子绳子拉紧点,步子跨远点,小脚抬高点,这样使他们对上、下桥过程中的技能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流程:探索活动  这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让幼儿过平坦的桥——过变化的桥——走自己搭的桥三个步骤完成。  1、 过比较平坦的桥:让孩子在比较平坦的桥上自由探索,如何才能稳稳当当地上、下桥,通过集中讲评示范解决脚和高跷做朋友,绳“拉紧点”这个技巧,这也是一个教学重点,并让幼儿继续练习掌握这个技能。  2、 过变化的桥:当幼儿掌握了稳稳当当上、下桥的方法后,我就根据幼儿活动水平提供了可选择的、难度不同的桥(宽窄、高低、间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能力判断哪座桥适应自己,然后再进行选择。给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幼儿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发挥幼儿的潜力。  3、 过自己搭的桥: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这里,我让孩子自己搭桥。在搭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的动作和思维共同参与。由于这些桥是给孩子们自己搭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材料,再一次吸引和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增加了挑战性,孩子们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增强了信心。  4、 游戏“过桥摘水果”:游戏设置时,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桥,使每一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将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个流程:放松运动  整个活动后,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到位了,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跳跳摘果子舞,有利于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

以上内容就是金笔头网为您提供的5篇《过 桥》,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过 桥优秀5篇相关文章:

过 桥优秀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过 桥优秀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