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精选15篇)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

  【课前谈话未录下来,故略】

  【上课时间】

  (师播放歌曲)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

  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你画出了哪个词?

  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

  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

  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

  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画下来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师:是呀,是因为草原上的景色特别美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

  生:老舍不想离开这里,是因为这里人的热情招待让他感动

  师:让他在这里……

  生:多留一会

  师: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别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就先去领略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写得最美,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师:谁愿意把你 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这句话我体会出在这境界里,既然连动物都在欣赏美景,可见草原非常美,而且动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师:你是在用心在体会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交流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一碧千里”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大、还有美

  师:一碧千里,这是多么的辽阔啊!这个“碧”是什么意思?

  生:“碧”的意思就是“绿”

  师:是呀,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也还是绿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茫茫”给人一种很空旷的感觉,而草原并不空旷

  师:所以作者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呀,有了小丘、牛羊、骏马的点缀,我们一碧千里的草原并不茫茫直接的和大家交流

  生:是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老舍先生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生:愉快的

  师:他感受到了这样的天,清鲜的空气同学们,作者为什么用“清鲜”而不用别的词语呢?你试着给它换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

  生:新鲜

  师:空气可以用新鲜来形容,还可以呢?

  生:还可以换成“清新”

  师:那作者为什么会用“清鲜”?

  生:“清鲜”里含有清爽和新鲜两个词语的意思,所以作者用的是“清鲜”

  师:说对了,作者感受到了这里清鲜的空气,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这时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你呢?

  生: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

  师:你都不忍心去破坏这样的美景了,对吗?同学们,除了这句,还有哪里写得美?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师:说得多好呀!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还有哪里写得美?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觉得这能表现老舍看见的小丘线条很优美,他在欣赏这种美

  师:这里确实写得美,里面有一个词“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

  生:“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用渲染的手法画的一幅画,它用色彩涂抹画面,达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中国画是渲染出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那么老舍笔下就是那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孩子们,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生: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哪个词?

  生:翠色欲流让我感觉到心旷神怡

  师:翠色欲流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师:好,还有吗?

  生:这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

  师:是啊,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了近处是绿的,远处还是绿的,请同学们一起读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用心来感受这样的句子,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如果风吹起来的时候,草原上的草地随着风轻轻地动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草原上的绿色流入云际,流入每个人的心里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请你读一读

  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让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个句子里,我想象到作者老舍在看到这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时候,已经被陶醉了

  师:你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想象到了作者的心里,你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他把白羊比作了大白花

  师: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还有呢?

  生:把草地比作了翠色欲流的绿毯

  师:什么样的绿毯

  生:无边的绿毯

  师: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孩子们,你们再想一想,羊群在草地上还能比作什么?请你把这个比喻句写下来

  师:谁能来读一读你写的句子?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草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师:孩子,这不是比喻句,虽然你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你再想一想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翠绿的河水中混着白色的浪花

  师:写得多好啊!想象力十分丰富孩子们,再读读作者的这个句子,看看哪一个字用得最巧妙

  生:文中用的最巧妙的是“绣”

  师:她找的很准,为什么“绣”用得巧妙?

  生:因为内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画一样

  师:如诗如画,羊群不仅仅是在这里吃草,而是在作者的笔下,就仿佛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这样的美,美得让人兴奋,美得让人陶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样的景色中,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陶醉了,好像回味着——

  生: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吧

  (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文字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可以看着不同的提示背一背这段话

  (师生共背第一自然段)

  师:这优美的文字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同学们,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从草原的天空写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写到的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条理老舍先生为了表达他对草原的热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家乡吗?

  生:爱

  师:那就请大家也选取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把你对家乡的爱写下来,让老师们感受到你们爱你们的家乡

  师:把你们写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生:贺兰山非常美,有此起彼伏的山峦,有高高的山上的绿树

  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银川,白云是那么的白,是那么优美

  师:时间来不及了,很遗憾,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完成练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而且也感受到了每位同学也很爱你们的家乡正是因为草原上的风景美,草原上热情好客的民族还正在等着你们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读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正是因为这样,老舍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再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的书写要点,范字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和同桌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学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学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学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学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学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学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学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学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学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学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学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学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5

  教材分析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切自然,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用心读完后,仿佛亲自来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明朗清新、一碧千里的神奇秀美的景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的热烈欢腾的场面,更是对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

  1、六年级继续抓实教学。安排3分钟进行生字练习。

  2、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3、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语句的美。

  4、注重学生个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三、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6

  一、听歌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理清文脉

  四、精读感悟

  五、背诵积累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带来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注意听,听听歌中唱的什么?”听歌交流

  生:草原

  师:怎样的草原?

  生:美丽的草原。

  师:注意把话说完整,通过这首歌,我……

  生1:通过这首歌,我感受到了一望无际的美丽的草原。

  生2:通过这首歌,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与骏马。

  ……

  师:歌中被誉为天堂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大草原。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板书课题)

  师:课前预习了,生字会写吗?拿出纸和笔来,同位间左右分组听写。左边的同学写“迂回”、“玻璃”,右边的同学写“衣襟”、“羞涩”

  生:(左右分组,分别听写)

  师:对照着课本,同位间互相批改。

  生:(同位之间对照课本互相批改)

  师: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涩”字,来跟着老师书空,注意这几个部件的位置及写法。

  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愿意展示给大家。

  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

  师:大家认真听他们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还要边听边思考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

  生:把“蒙古包”的“蒙”字错读成了二声。

  师:同学们,“蒙”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顺势标出三个调号)谁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板书:蒙)

  生:“瞎蒙”、“蒙人”读一声

  生:“蒙冤”、“蒙受”读二声

  生:像“蒙古”、“蒙古包”、“蒙古人”都读三声

  师:三位同学把“蒙”字的读音讲得很细致也很准确,请你们带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生:(领读,齐读)

  师:书读了一遍,我们也随作者经历了一次草原之旅。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谁来读?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平淡的)

  师:作者以这句诗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谁还想读一读?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声情并茂)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蒙汉情深呢?

  生:第五小节

  生:第四小节也是

  师:对啊,还有补充吗?

  生:第二三小节都是

  师:经过共同努力,终于都被大家找出来了,文章第二至第五小节都是写了“蒙汉情深”。

  师:那么就剩下第一小节了。第一小节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草原景色

  生:天涯碧草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从后半句诗中又提炼出了这四个字。

  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小节,边读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记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思考,批注标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书本上也留下了你思考的痕迹,把你的想法在同位间交流交流,你会有更丰富的认识。

  生:(同位交流)

  生:我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句话中知道那儿的空气清新,天空明朗。

  师: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板书:清新 明朗)

  生:我知道了那儿的天空十分可爱。

  师:可爱在什么地方?

  生:空气很清新,天空很明朗

  生:我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中知道,最近几天我们这儿总是灰蒙蒙的,那里的天空比我们这儿要好看得多。

  师:你很会读书,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对比就感受到差别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咱也不说别处,就说我们滕州的天吧,是什么样子的?

  生:灰蒙蒙的。

  生:即便是晴天,也感觉天空昏黄。

  生:阴沉沉的。

  师:是啊,那里的天是多么可爱啊!你能把这样的天空读给大家听吗?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这里的清新与明朗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生:非常清新。

  生:特别清新明朗。

  师:看清楚,文中作者是用什么来形容的?

  生:那么……那么……

  师:同学们,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用两个“那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再找同学来读。(生更加投入读句子。齐读)

  生:我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知道那儿一碧千里。

  师:什么叫“一碧千里”?如果“一碧千里”不好理解,我说“千里一碧”你懂吗?”(板书:一碧千里)

  生:千里之内全是绿色

  师:“千里”就是指一千里吗?

  生:不是,指很大的面积

  师:“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都的意思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能想到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里读读。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声情并茂)

  师:是啊,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望不到边际,而且绿得那么实在。文中是怎样写一碧千里的景象的呢?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生:我还发现一处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把草原比喻成绿地毯,把羊群比喻成了白色的大花。

  师:你很会读书,找出了这么美的一个句子,针对这句话谁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有了这些羊群草原显得更美了。

  师:是啊,满眼的绿色也未免有些单调,有了这些羊群作点缀,草原就显得更加迷人了。你来带领大家感受一番吧?

  生(美美地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其余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师:我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地读,细细地品。通过下面这段文字,你又领略了怎样的美景?

  生:轻声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我感觉绿得很自然。

  生:我感觉这绿色没有边际,一直伸展到天边。

  师:班里有哪位同学学过国画吗?为大家讲讲“渲染”与“勾勒”。

  生:讲解“渲染”与“勾勒”在国画中的技法。

  师(范读):你脑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倾听范读,闭目想象画面)

  师:这幅巨大的中国画是怎样的一幅中国画呢?

  生:很辽阔。

  生:很自然。

  生:与天相接没有界限。

  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生:自然美。

  生:温柔美。

  师:现在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再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吗?(板书:柔美)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轻轻流入云际。”(美美地读)

  师:面对着可爱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如果你置身其中,你想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躺下打几个滚儿。

  生:我想搬到那住不再回来了。

  生:我想大声地呐喊

  师:那么同样置身于其中的老舍,是怎样的感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有感情地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多么美妙的感受啊,在作者看来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在反复品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谁再来读读?(生再读)

  师:书读到这儿,想不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景色呢?我请大家闭上眼睛,找一个同学带领大家再来完整地用心感受一下这天涯碧草的美景。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停!文章开篇第一句,非常短,看似平淡,但意蕴丰富。请同学们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从“这次”知道了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来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更加动情地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感觉作者第一次见到了草原很兴奋

  师:是啊,多年的愿望今天达成了,怎能不令人兴奋呢?

  生(配乐朗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这段文字写得真好,不愧是大家之作。文章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让我们读来仿佛置身草原,时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这样的美文,我想很值得我们背诵下来。

  课堂简评

  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全市课改标兵评选中发现的一节好课,可圈可点处很多,主要是:

  1.整体设计意识强,富有创新精神。先进行整体感知,而后聚焦重要段落重要句子和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本节课设计有整体感,许多环节非常巧妙,重难点破解有力。如,导入设计精心选择了腾格尔的《天堂》,歌声粗犷而动情,与本文感情基调一致,顺势引出草原。整体感知环节,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核心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反复诵读完成了全文内容的把握,提纲挈领,干净利索,举重若轻。

  2.品词品句,于细微处见功底。在“精读感悟”环节中,有三个词语抓得很准:“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引领学生体会文中的“那么”一词,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体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望不到边的绿色时,抓住“一碧千里”一词,并给出了准确的理解:“一”是全、都的意思,“千里”是虚指,指很大的面积。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教者备课的充分和学科素养的扎实。“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中的“这次”引出的时机很好,从词语切入把握全节文字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品读到位,很有深度。

  3.注重习惯养成,老师富有激情。语文课最有魅力、最有神的地方是教师的激情投入。从互动开始,老师便很用心用情,课堂评价富有机智又充满鼓励,营造出了和谐愉悦又富挑战的学习氛围。老师在第一次板书的时候说:“字是写给人看的,不管美观不美观都要写工整,写清楚。”这番话很有道理,值得学生铭记一生。更有意味的是,整节课每一次板书老师都很认真,并要求学生书空,与老师一起写。书写的规范和规范地书写就是从这些细节开始,教学用心可见一斑!

  语文教学芳香满径,教者宋子忠正年青,对教学充满了热情和执著。教学无涯,祝愿他创造出更多更富魅力的语文课堂!

  编者按:《草原》一文为苏教版6年级上学期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的绮丽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而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生动感人。

  编者按:《草原》一文为苏教版6年级上学期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的绮丽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而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生动感人。

  宋子忠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才从教八年,就获得了山东省、滕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滕州市十佳青年教师。他的课堂教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这节阅读教学课是他参加全市“课改标兵”评选中的一节课,市教学研究室对该课堂教学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整体设计意识强,富有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习惯养成,执教者也表现的富有激情。兹将其课堂实录刊发,请同行们品鉴。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7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七、设计思路: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8

  .《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近义词】

  天涯──天际  惊叹──赞叹  柔美──优美  清鲜──新鲜

  洒脱──潇洒  疾驰──奔驰  奇丽──秀丽  明朗──晴朗

  柔美──柔和  奇丽──瑰丽  无限──无穷  洒脱──潇洒   

  羞涩──害羞

  【反义词】

  低吟──高唱  静立──奔驰  团结──分裂  羞涩──大方

  洒脱──拘谨  明朗──阴沉  迂回──径直

  【翠色欲流】   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渲染】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洒脱】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迂回】  回旋,环绕。

  【一碧千里】  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蒙古包】  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奶豆腐】  一种用牛、马、羊奶制成的食品,形似豆腐。

  【襟飘带舞】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鄂温克】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省。

  【话斜阳】  在夕阳照耀下话别。

  【何忍别】  怎么能马上就分别。

  【云际】  云彩的边际,这里指天边。

  【奶茶】  搀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

  【羞涩】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骏马】  好马,跑得快的马。

  【勾勒】  用线条画出轮廓。

  【羞涩】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洒脱】  无拘无束,行动自如。

  【迂回】  有点曲折,不呈直线。

  【茫茫】  朦胧的样子。

  【渲染】

  ⑴ 这件事,用不着这么渲染。你这样做,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

  ⑵ 要想学好国画,就要知道渲染是什么。

  【翠色欲流】

  ⑴ 平山堂前方,是一片翠色欲流的竹林。

  ⑵ 湘江的夏天,整座山都是翠色欲流的。

  【境界】

  ⑴ 山洞内的奇特的景象,是我生平从未经历过的境界。

  ⑵ 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回味】

  ⑴ 他极口称赞上海,经常在回味那些有趣的事。

  ⑵ 我总是回味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洒脱】

  ⑴ 在大草原上骑马,是一件洒脱的事!

  【迂回】

  ⑴ 漓江的水很清澈,水流很缓,平稳地在山峰中间迂回。

  【羞涩】

  ⑴ 在陌生的众人面前,她羞涩而默默地坐着。

  ⑵ 很多女孩子都很羞涩。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9

  案例: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2 《草原》

  《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的。文章记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勾画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老中求新。关于本课的教学,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把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课内课外紧密联系,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我是这样授课的。开始我播放了歌曲《草原赞歌》,让同学们聆听美妙的歌声,想像草原的美景。此时同学们的心已经飞进了美丽的大草原,学习课文的热情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时我放低了音乐让学生自读课文,走进课文,去领略草原独特的风光。

  本篇文章,语言简练、流畅、生动,特别是第一段意境优美,令人陶醉。在教学时,我力求通过生动语言描述,抓住“动情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如:抓住第一句“这次,我看到草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次看到盼望之物的心情,并以此来领会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激动、兴奋、惊喜的心情。学生兴趣高涨,畅所欲言。

  因为这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厚、文字优美的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练习读课文。如(1)想像感受示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的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2)聚精会神生默读。让学生投入课文中,找找作者去过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语句。(3)放开声音自由读。让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4)鼓励学生起立读。用各种激励性的言语鼓励学生起来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5)音、图结合欣赏读。如:欣赏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等草原图片,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描述草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这辽阔的草原,在读中悟道动情,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草原意境美,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真正理解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另外我在授课中还注意减少不必要的理性分析和讲解,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自己说。如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并反复读读谈谈体会,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能力,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因此,本节课我在鼓励学生阅读后独立发现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如: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草原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草原上的人们如何?就此展开交流讨论。我采用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代表发言等多种学习方法交互使用,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体会通过具体词语来描绘与表达复杂感情的技巧。如:用上美丽、碧绿、广阔、令人欣慰、激动、令人惊叹、热情好客等词来描述草原的广阔、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这样给学生创建了良好口语交际的条件,使学生口语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词语,有助于学生的词语积累。

  另外我还注重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们归类、整理,同学们获取信息能力特别强,查找资料丰富多样。如:课前查找老舍的资料,了解老舍写作历史。了解陈马巴乐虎旗的地理位置,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运用查找资料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0

  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扩号里。

  疾 (1)疾病 (2)痛苦 (3)痛恨 (4)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  ) 疾恶如愁 (  )  疾风知劲草 (  ) 疾苦 (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    ) 羞涩 (    ) 拘束(     )  洒脱 (   ) 回味 (    )

  3    比较下面句子,哪句表达更具有特点,并说明理由。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4摘录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如:“……像一条彩虹像我们飞过来。”

  5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法,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吗?请你试一试。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三、课外延伸: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2课《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在课文里,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采取先整体感受到品读优美句子的方式,并且结合本学期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讲感受。

  一、整体感受,把握叙述顺序。

  《草原》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初读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加上小标题。在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学习了课文之后,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复习加小标题的方法,如《落花生》、《十里长街送总理》等,再让学生分学习小组,把本课的小标题按顺序列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二、品词品句,体会思想感情。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充分发挥想像,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抓住“明朗”一词,让学生再去找出具体表现出明朗的一些句子来品读,然后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就了解了那是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同样地,作者还通过描写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等景物,勾画出一副美妙的草原美景。这里,我让学生去找表现这些景物特点的词句,通过读来感悟到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

  三、情景交融,自由拓展空间。

  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此时,我把事先准备的《草原恋》这首歌曲播放出来,让学生在悦耳抒情的音乐声中轻松下来,闭上眼睛,放飞想像的翅膀,再把想到的在配乐声中向同学们一一深情叙说。这样一来,学生都积极举手,个个都希望在同学面前讲讲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感受。有的同学还准备了自己旅游时的照片,告诉大家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在同学们都沉浸在草原的美丽之中时,我把课后作业展示出来。为了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做作业的兴趣,我布置了三种作业,让学生任选一道题做,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学模式需要改革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积极去探索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式,这才是我们今后要走的正确的道路。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3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草原

  草原景色真迷人

  深受欢迎倍感怀

  访问草原 相见如故心相通

  盛情款待添礼节

  主客联欢何忍别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2、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3、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受美

  1、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和邻近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旅游团,去草原浏览,切记不要走马观花,因为你们还有浏览任务呢。

  2、出示自学要求:

  ⑴ 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恋?为什么?

  ⑵ 设计一种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汇报方式,如:画画、唱歌、朗读、从课外积累的知识等。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美

  1、草原的美景:

  ⑴ 学生:浏览后,我们觉得草原的景色实在太美了。

  师:美在哪里呢?

  生:美在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你们想唱什么歌呢?《天堂》、《我爱草原》、《我的草原》、《草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有谁能唱几句吗?一句、两句都可以。

  教师播放VCD《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要求学生用手打节拍,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⑵ 学生:我们小组也特别留恋草原美景,尤其是那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绿和洁白的羊群。

  教师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

  ⑶ 学生:草原的美景让我们看也看不够。如果说要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我们觉得《敕勒歌》最恰当了。

  师: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⑷ 播放《草原》的课文录相让学生观赏。

  ⑸ 朗读第一自然段:

  请大家选择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然后全班齐读。

  ⑹ 你们除了爱草原的美景,还爱什么?

  学生:我们觉得草原不仅景美,人更美。我还爱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师:从哪里看出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

  ⑺ 练习表演:

  学生先读课文的有关段落,选择一个场景自由练习表演,再指名上台表演,表演后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

  ⑻ 从他们的表演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民族团结、蒙汉情深)

  ⑼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临别之际,作者发出了这样由衷的感叹。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创造美

  1、在我们即将离开草原时,你最想说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

  3、作业超市: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庐山,今天,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清亮、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师: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优秀3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草原》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